课标要求: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电影的诞生;世界最重要的电影生产基地;现代电视技术先驱;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电视大规模普及应用。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学建议:
本课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视艺术起源发展史,教材分别从电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视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三个方面作了介绍。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议教师讲清:
1、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影视艺术出现和发展条件
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精神需求提高,需要不断的推出满足观众期待需求的作品。
(2)电影的发明阶段
路易·卢米埃尔,法国电影发明家和电影导演,他制成的“活动电影机”可以将活动的物像用摄影机拍摄在胶片上,又能通过放映机将这些记录在胶片上的活动物像投射到银幕上──是一种既是摄影机同时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机器,满足了多人观看的需要。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3)电影的发展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由小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的转变过程。
1925年,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投资数百万美元,终于解决了有声电影的关键技术──音画同步的问题。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率先购买了该技术,1927年该公司拍摄了电影《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只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它使对白、音乐、歌唱融为一体,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有声片时期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自此,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和色彩三大要素。
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欧洲、亚洲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电影。美国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外星人》都属于高科技的科幻片。《泰坦尼克号》中悲壮的爱情成为全球传颂的经典,本片获得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
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电视系统的研制成功
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出现的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
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
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3、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1)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2)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3)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4)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5)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1.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三目:第一目简要分析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变迁的影响;第三目讲述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文内容叙述言简意赅,讲述的比较概括和间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时可以多举几个例子,所举实例要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和鲜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以分析、说明并做必要的补充,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
师生互助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
项目传递网络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
电子
邮件______网络
(因特网)是从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所用地址与具体地点无关_______很___
普通
邮件邮政网络是从地址到地址的通信方式,离开特定场所就无法收到邮件_____________
(承转)交通与通信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形态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读课文P102-P103的内容,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二)和课内)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在交通线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
小结: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讲解)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提问)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回答)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道两侧和河流的
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
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
(提问)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总结)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且理解了交通发展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理解,并能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九、板书设计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市场最优原则
2、交通最优原则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的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对教材内容处理时我注意利用了教材的图表,加以分析和归纳,还补充一些有关交通与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交通和通信与全球化
2、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3、理解交通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全球化的意义:交通和通信事业是联系、、
的桥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产业革命后:的出现,缩短了距离,促进了的发展。
(2)当今社会,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
(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
1、聚落:分为和,城市一般有乡村发展而来,在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中,交通运输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_________形态及方向。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___________集聚。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沿__________两侧不断地延伸和发展。
2、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历史进程
时期运输方式城市分布形态
历史上
现代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工具步行——马车时期火车——电车汽车时期高速公路时期
城市形态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往往与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沿江、沿海以及_________、_________沿线,水路交通便利的______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_________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一般而言,商业网点要求有便捷的________条件,很多商业网点以_________
建立在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__附近。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2)学习过程
(一)交通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1]聚落的形态和分布深受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因而不同的交通运输时期,聚落的空间形态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时期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分布城市形态
古代步行-马车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
近代火车-电车时代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
现代火车时期私人汽车,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
高速公路时期地铁、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株洲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____________扩展,基本呈__________状,这说明交通条件对城市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3)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探究活动2]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活动3]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图4-3-3“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_______________的东部地区
在地形上以________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
(2)大型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沿线地区。
(3)长江沿岸全国性的重要商业中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由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关于商业网点与交通运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业网点的密度与交通条件有关
B.商业网点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C.商业网点的效益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有关
D.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2、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关系不明显的是()
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汇
B.上海市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D.上海高等学府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3、内容按因果关系排列,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过程()
①商业网点的形成②生产地域分工③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④商品交换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4、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形成原因。
(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原因是。
(3)图中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表明:农村地区的集市贸易基本上是沿自发形成的,这符合原则。
(5)A、B、C三处聚落中,最容易发展成城市的是处,因为该处。
5、读“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图5-6),回答:
(1)图中A城市为,其优势区位是。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
(3)是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对城市的选择影响很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当前成为许多国家技术竞争制高点的是()
A.全球定位技术B.航天航空遥感技术
C.信息高速公路技术D.克隆技术
2.某县医院医生用最经济的方法邀请各大中城市里大医院的著名主任医师为疑难急症病人会诊,从中拿出最佳治疗方案,他们所依靠的是()
A.长途电话B.电报C.国际互联网D.传真
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金桥”工程
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A.①B.③C.②D.④
5.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6.下列有关城市分布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的聚落分布形态差别不大
B.交通运输只对城市扩展方向产生影响
C.交通运输由内河向外海迁移时,城市也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D.铁路对城市的形态没有产生影响
7.下列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中心
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8.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
9.在下图所示三个地点,最先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A.A点B.B点C.C点D.都不能
10.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A.北京B.广州C.上海D.沈阳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中心一定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B.交通方式的变化吸引商业中心向新的地点迁移
C.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D.郑州商业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它是一个铁路交通枢纽
12、交通和通信是联系________的纽带()
①生产和消费 ②工业与农业 ③城市与乡村 ④地区与地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
①手机短信 ②电子邮件 ③视频聊天 ④移动电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下列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
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
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
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
15、图4-3-4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16读某历史名城图(图5-8),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形成较早的是,原因是
。
(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老城区的形态大体伸展成,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参考答案
[探究活动1]古代:沿陆路、水路及其交点形成与发展紧凑的带状或块状
近代:沿铁路、公路分布带状发展
火车时期: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密度增大城市郊区沿交通线向外扩
展,并在外围形成次级城镇
高速公路时期:城市规模和密度进一步增大城市空间联系加强,出
现城市群
(1)河流
(2)交通干线带空间形态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城市形态变
化的原因。随着京广线的建成,株洲市沿河布局变成沿河、沿
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地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特点更见
明显。
[探究活动2]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
道两侧和河流的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
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
[探究活动3]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1)交通便利平原三
(2)沿海沿江铁路
(3)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4)交通位置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2、C3、C4、A5、C6、C7、D8、D9、B10、C11、A12、C
13、D 14、C 15、A
16、(1)交通矿产资源
(2)①早期城市大多临河分布,在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出现
在工业革命后(3)铁路交通带状河流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专题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1、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
(1)时空距离缩短,促进化。
(2)交通运输和的变化导致:①聚落______的改变;②商业网点______的变化
(3)列表比较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
项目传递网络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
电子邮件
普通邮件
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分布:沿交通干线和,成为聚落的。
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的变化。交通线衰落,会引起的衰落。
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商业网点分布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①最优原则——城市的处
②最优原则——市区边或市区边缘的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影响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山区平原
形成
密度
效益
组织形式
4.影响商业中心的分布:
(1)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①②
(2)交通运输方式的化、化、化,一方面扩大了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涌现出了众多的,点线结合,有利于商品的集结和疏散,而且也提升了商业网点的和。再加上现代商品冷藏、包装技术进步,更加促进了商业网点的发展。
导学检测
1.当前成为许多国家技术竞争制高点的是()
A.全球定位技术B.航天航空遥感技术C.信息高速公路技术D.克隆技术
2.某县医院医生用最经济的方法邀请各大中城市里大医院的著名主任医师为疑难急症病人会诊,从中拿出最佳治疗方案,他们所依靠的是()
A.长途电话B.电报C.国际互联网D.传真
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金桥”工程
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A.①B.③C.②D.④
5.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6.下列有关城市分布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的聚落分布形态差别不大B.交通运输只对城市扩展方向产生影响
C.交通运输由内河向外海迁移时,城市也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D.铁路对城市的形态没有产生影响
7.下列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中心
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8.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
9.在下图所示三个地点,最先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A.A点B.B点C.C点D.都不能
10.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A.北京B.广州C.上海D.沈阳
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中心一定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B.交通方式的变化吸引商业中心向新的地点迁移
C.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容易形成商业中心D.郑州商业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它是一个铁路交通枢纽
2、交通和通信是联系________的纽带()
①生产和消费 ②工业与农业 ③城市与乡村 ④地区与地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
①手机短信 ②电子邮件 ③视频聊天 ④移动电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
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
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
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
5、图4-3-4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6、关于商业网点与交通运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业网点的密度与交通条件有关B.商业网点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C.商业网点的效益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有关D.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7、与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关系不明显的是()
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汇
B.上海市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D.上海高等学府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8、将下列内容按因果关系排列,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过程()
①商业网点的形成②生产地域分工③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④商品交换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9、根据图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1)1949年以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状,街区沿________伸展,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主要运输方式以_____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图4-3-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乙、丙、丁四大商业中心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提供的条件。
⑵乙地商贸发展前景比甲地广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城市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原
因是位于处,有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丁城市则处于__,因此它既是_____港,又是港。
(5)____城市最有可能发展为本区域的最大商业贸易中心。
4、读图4-3-3“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⑴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商业中心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⑵图中商业中心按照规模,均属于______性商业中心,它们对全国或较大范围内的商业流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⑶我国主要的商业中心为什么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其原因是:_____。
⑷上海能够成为全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原因有______(多项)
A、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和消费能力B、有丰富的商业管理经验
C、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D、有发达的的交通运输系统
课后作业题源:
问题统计分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09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