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组成的表示》学案沪教版
第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目的1.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1.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
2.难点溶液组成的含义。教学过程[引言](1)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2)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碰到溶液的“浓”或“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
(3)提出课题,溶液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这是本课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溶液的组成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究竟含多少溶质才能既满足杀虫的要求,既节约农药并且又不伤害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的内容。
要求学生理解:(1)溶液的“浓”或“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
(2)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也就被确定下来了。
例如:已知50g氯化钠溶液里含2gNaCl和50g氯化钠溶液里含4gNaCl,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引导讨论]
就上述例子展开讨论: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会有以下情况:
1.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
2.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
3.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
4.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浓。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组成变化是由溶质、溶液量的关系决定的。溶液和溶质的量总要选取一定的单位来表示,例如质量单位克或体积单位升等,选用不同的单位时就会有不同的组成表示法。
我们主要学习溶质、溶液的量都用质量单位表示的溶液的组成及有关计算。
二、溶
[指导阅读]教材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6%,它表示什么含义?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温度要求一定不一定溶剂量要求100g不一定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单位g无关系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NaOH)=300克×20%=60克。300克-60克=240克。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150千克×16%=24千克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第6章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第4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有关化学反应的溶液的相关计算问题
【学习重点】溶液中化学反应的相关计算类型。
【学习难点】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溶质的确定及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
1.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大理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3.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
(当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应该从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去找,且注意所得溶液的质量不包括气体和不溶物的质量。)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不含杂质的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例题1:某硫酸溶液100克,刚好跟13克锌完全反应,
求:(1)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练习:10g碳酸钙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活动二、(二)含杂质(且杂质不溶解)的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题2:某硫酸溶液100克,刚好跟13克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锌完全反应,求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取22.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2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CaCO3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39.4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活动三、(三)含杂质(且杂质溶解)的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题3:在16.9克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克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16g锌、铜混合物与309.4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4g。
求:(1)混合物中含铜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将150mL稀盐酸(密度为1.1g/cm3)加入盛有53g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及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96g,(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将18.9gKCl和K2CO3的混合物溶于149g水中,向其中加入36.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g溶液.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后训练】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应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4+H2O。用NaOH溶液吸收1000L已除去CO2的空气样品,溶液质量增重了0.64g。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约为1.3g/L,求:
(1)被吸收的SO2的质量。
(2)空气中S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3)若该NaOH溶液的质量为200g,则该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少为多少?
2.将25g混有少量的氯化钙的食盐放入173g水里,完全溶解后,加入53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1.00g。(已知: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计算:(1)食盐中混有氯化钙的质量;
(2)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在九年级二班班上了《溶液的酸碱性》一节探究课,总体感觉还不错。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判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本节课我以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过程中,我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比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显什么颜色,和向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显什么颜色,后说明了这些溶液显什么性,因为这些内容是上学期学过和知识,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然后,给学生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我准备了醋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碳酸钠、肥皂水等几种溶液,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对几种溶液进行酸碱性的测定,判定哪些物质显酸性,哪些物质显碱性。归纳总结出,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颜色变化规律,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理解。
然后,又给学生,对这些溶液进行PH的测定。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实验前,我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先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液体的pH范围进行猜测。在有了猜测、想法之后,再请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测正确与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学完新知识后,我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与程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绿色的化学教育”为宗旨,实现了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尽管我在教学设计和实验安排、实施上作了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加改进和完善:
1、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对学生实际接受中的疑难挖掘不够,这也是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表现,还需要用心去研究、体会、感悟。
2、鼓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实验的力度和强度、学生实验教程存在的错误及时的纠正现象得待于加强。
3、用酸碱指示剂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时。如果能利用魔术形式来导入,可能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为下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4、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5、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8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