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糖、酒精在水中的溶解,汽水冒泡等为例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于水。

2、以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为例,确认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以蔗糖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并不相同。以色拉油在水中和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同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并不相同。

4、以蔗糖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为例,说明物质在不同温度中的溶解能力并不相同;以汽水为例,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

5、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6、通过探究实验(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再一次让学生明白观察、实验和思考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归纳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试管、小烧杯,玻璃棒,药匙,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蔗糖,酒精,汽水,食盐,碳酸钙,色拉油,水,香蕉水,氢氧化钠,硝酸铵,天平,量筒

【教学设计过程】

设问:1、大家喝过豆浆吧,豆浆是什么味道的?

2、如果要再甜一点,该怎么做呢?

3、你从这个生活常识中获得什么结论?

[板书]:蔗糖可以溶解在水里。

学生实验1:蔗糖能溶解在水里吗?酒精能溶解在水里吗?

[板书]:固体、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里

设问:那气体可以溶解在水里吗?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

演示实验:将汽水倒在杯子里,你看到什么?

[板书]: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溶解在液体中。

设问: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会无限制的溶解吗?

学生实验2:将一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

设问:1、蔗糖能完全溶解吗?

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蔗糖的数量,蔗糖是否完全溶解?

[板书]: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设问:蔗糖能继续溶解吗?你有什么方法使蔗糖在继续溶解?

学生实验3:将实验中不能溶解蔗糖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蔗糖能继续溶解吗?

[板书]: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师:并非所有的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演示实验:将前面已经不再冒气泡的雪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板书]:气体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条件(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学生实验4:2只烧杯中都装有20毫升的水,分别放入10克的蔗糖和食盐,并进行搅拌。两种物质是否都能完全溶解?

思考:在实验中,要注意对哪些量的控制。

(通过水的体积相同,温度相同,让学生明白变量控制法。)

[板书]: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学生实验5:将一滴色拉油滴在水中,它能溶解吗?

将一滴色拉油滴在香蕉水中,它能溶解吗?

(提示香蕉水易燃,要避免明火。)

设问:你观察到什么?你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表明:色拉油不能在水中溶解,但能在另一些物质中溶解。

讨论1:为什么用洗洁精能很容易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讨论2: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缺氧死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设问:在溶解过程中,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

实验6:取2只烧杯,装入部分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读数__________。

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读数是_________。

在另一只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读数是_______。

现象: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时,水温会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水温会降低,说明硝酸铵溶解时会吸热。

[板书]: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作业:作业本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沪教版

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掌握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溶液的溶质与溶剂;
4.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熟练完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
3.能够利用所学的溶液质量关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目标:
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方法指导】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实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
被分散物质原有状态振荡后实验现象分散微粒静止后现象分散特征共同点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K+、MnO4-不分层
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Na+、Cl-氯化铁黄褐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黄色Fe3+、Cl-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蓝色Cu2+、SO42-蔗糖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分子粉笔灰白色固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
不稳定食用油黄色液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液体小液滴产生分层
2.结论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P.S.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物质溶解的现象
(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
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溶液等则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水12/溶解硝酸铵固体3-9溶解氯化钠固体120溶解氢氧化钠固体31+19解释:
(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
(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
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
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
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实验:洗涤剂乳化作用、乳浊液、溶解现象对比实验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观察现象结论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汽油和植物油植物油沉在试管底部形成均一的液体不分层溶解水和植物油植物油浮在液面上乳状浑浊液体分层,植物油浮在液面上乳状液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植物油、洗涤剂浮在液面上乳状浑浊的液体不分层乳化作用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去除油污,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
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
水蔗糖水食盐水凝固点/℃0-2-3(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样品蒸馏水蔗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氯化钠固体现象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不亮微粒H2OH2O,蔗糖分子H2O,Na+,OH-H2O,Na+,Cl-H2O,H+,SO42-Na+,Cl-结论不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导电不导电(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
溶液导电性原因的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三者能导电,它们在组成上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水和离子;而蒸馏水、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区别就在于没有离子,而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区别则在于没有水。因此,对于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就是在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虽然具有离子,但是呈晶体状态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位置相对比较固体,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就不能导电。而硫酸虽然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当它溶解于水中时,由于水的作用,把硫酸分子解离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稀硫酸就能导电
有关问题:
(1)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答: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答: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
(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答:增强水的导电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一沪教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一沪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一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以结晶实验入手,了解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采取分离的手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复习---问题---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2、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探究实验等过程中培养自我观察、总结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2、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
1、建立结晶的概念。
2、运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学习重难点:
运用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复习

引入新课

混合物分离方法

应用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
什么叫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呢?

设置疑问: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
提示:物质溶解在水中,必变什么条件能使物质析出来?

追问:改变温度,方法正确,但应选取用什么样的溶液更为有利,更合适呢?

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

追问:是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物质形成的溶液呢?

归纳总结此方法的适用范围

介绍----另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抛出结晶的定义、包含的范围

海水晒盐

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节课重点展示出来
知识再现
回忆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结果

思考、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各组汇报讨论方案
思考回答

阅读教材P21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总结

阅读教材P22

谈收获

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点的整理工作。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入新课。

与前一节知识有联系的地方,知识的逆向思维的体现。

学生一定能联系到降低温度。

介绍蒸发结晶的方法以及它的适用范围,与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对应的记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交流中有收获。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结晶
1.晶体与结晶
(1)晶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2.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的物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二沪教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二沪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的溶解性》学案二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3、学会判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4、结合生活实际,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以转化.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情景---问题---探索”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2、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组实验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3、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思维形式大胆地质疑.假使.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习惯
2、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3、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学习重难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课前准备
1、将学生进行分组,准备分组实验药品及仪器:食盐.蔗糖.消石灰.水.汽油.食用油;试管.量筒.
2、准备演示实验药品:硝酸钾.
仪器: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试管。
3、查阅资料: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物质的溶解性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置疑问: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举出例子,说出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的答案方向,抛出溶解性概念。

设置疑问:你认为,物质的溶解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归纳学生的猜想与假设,选择“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三个因素要求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进入各实验小组,指导学生实验
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理解

交流与讨论
说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小组讨论。
各组汇报设计方案

学生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在学生以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为下一步知识作铺垫

学生的设计方案良莠不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与教材p.16“活动与探究”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最佳方案。同时也帮助学困生理解教材中控制变量的方法

物质溶解性的应用

创设情景引入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
提出问题:
你得出什么结论?

提出问题:
你知道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吗?
教师简介生活中物质溶解性的应用

情景:小明于小刚向一杯水中加了几勺糖后,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明还要加糖,小刚却说:“不要再加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小刚说得对吗?为什么呢?我们将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教师演示教材p17“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一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将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学生产生疑惑,猜想后果

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
现象是--------------------
实验结果-----------------
结果为--------------------
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事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发现化学规律的过程。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师生共同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提出问题: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教师指导实验
提出问题:
此实验说明在----------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总结:
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溶液才有确定的意义。

提出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呢?并设计实验说明。

设问:饱和溶液一定很浓?
补充实验:2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分别放入10克水中进行溶解
学生思考

学生上讲台演示教材p.17“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二

学生上讲台演示教材p.17“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三

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

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并通过亲自实践,加强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规律的认识

师生共同分析:,2克氯化钠在10克水中完全溶解,溶液较浓,但不是饱和溶液;0.1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却不能完全溶解,溶液很稀,但是形成了饱和溶液。

学生谈
感想

教师
小结
总结: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对于同一溶质来说,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你有什么收获?

将考点、重点展示出来

谈感想

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点的整理工作。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交流中有收获。

板书设计:
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2.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7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