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称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

2课题简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引导学生沿着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能够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果;影想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外部因素是他们的个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因素。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我在本课题中担任收集资料,汇报成果的任务。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学生又具有哪些特点还是一项对未知的领域。需要借助与时间来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迷惑。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课题的研究。

本节课是《压强》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走进课堂并却在老师的引导子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并把计划应用到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去归纳出结论,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合作,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创新,开发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可贵的,这也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首先物理这门课在初二上学期开设,这一有半学期了,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和观察为主的特点。再次物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结合这些优势,我又选择固体《压强》这节课,其生活性更浓,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学习内容

固体《压强》这节课,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直接给出学生是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结果也不会应用,通过探究性试验,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自己得出结论,更欲与理解,从而揭露出事物的本质。

3.学习方法分析

本节课里学生们需要初步形成的是一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品质。他们运用生活经验,根据实践去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试验,讨论交流,总结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也充分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等环节。这些环节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4.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应用控制变量,经历实验过程。

过程与方法:

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设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并对结论进行应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压强概念建立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让生经力科学探究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

本节课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

难点:理解压强的定义

四.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师:帮助学生回忆沁园春雪回忆那大雪纷飞的场景,出示图片如:课本上的滑雪场景引导生提出问题。

从而引入压强

生:回忆诗,由此回到那大雪纷飞的冬天根据图片,会想到为什么不同?从而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引起生对雪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启发

教师引导生观看图片提出问题,如:步行的人和滑雪者对雪的压力大小相差不大,但两者效果却不同,那么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什么因素有关?等。

师引导生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从而进行实验(师巡视)

启发引导生分析论证,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和受力面积有关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压强的概念。

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在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生猜想(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和受力面积有关。

培养生探究性试验,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动手动脑的能力体味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建立一个学习平台。

提升

在这一设计中,教师创设情景比较贴近生活,生易懂,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提出问题比较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从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生良好的探究性习惯。在进行实验中,培养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探究性试验,并且根据自己设计实验,更让生感兴趣,根据自己的实验下相互交流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通过探究性试验培养生的探究过程,让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培养他们创新精神。这些学习品质需要在学习中慢慢积累。

拓展

师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让生举出有关的实例做到学以致用。并出示图片让生去分析哪些是增大压强,那些事减小压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举出实例,具体分析。

巩固所学的知识,做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相关推荐

“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活动过程一般包括:选择课题、制订方案、实施、总结、交流五个阶段。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从历年农村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农村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因此我们设计了“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让学生列举家庭用电与农业用电的事实:列举常见的触电现象,并加以归纳分类;寻找农村用电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归纳出当前农村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培养学生自觉的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分享学习成果的态度。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与创新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制订方案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初,一般由教师设计撰写活动方案,但随着活动的展开,就要指导学生撰写方案、计划。“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如下:

1.统计自己家及邻居家所用的电器种类

2.调查家庭配电线路结构

3.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村农业上所用的电器的种类

4.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农村安全用电隐患

5.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深入工厂调查各类开关

6.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安全用电知识

7.通过实验探究为何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

8.学生之间交流,成果共享

9.各组写出调查报告

10.全班集中,各组交流

11.总结出农村安全用电注意事项,给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活动实施

活动形式为小组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按照计划开展活动,主要活动过程如下。

1.调查收集资料阶段

利用一周的时间,统计自己家及邻居家所用的电器种类,调查家庭配电线路结构;利用一周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村农业上所用的电器的种类;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农村安全用电隐患;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学生之间交流,成果共享。

如果该课题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初,在活动内容方面,可以范围窄一些,问题更具体一些,例如限制在如下三方面。

(1)调查家庭配电线路结构是单回路,还是多回路。

旧的配电线路,负载功率小,所有插座和灯具均接在同一回路中,称为单回路配电线路,在建筑工程图中常用图1表示。这种简单的配电线路常明敷在墙面上。

目前各种家用电器大量涌入家庭,负载功率大增,单回路小负载功率配电线路已不合实用。现已采用较大负载功率的多回路配电线路,如图2所示。图2中有两个分支回路,一个分支回路供照明用电,由一个断路器单独控制;另一个分支回路供插座用电。接插座的用电设备发生故障,不会影响照明用电。还有的空调机和洗手间插座分别单独成一回路,形成多回路(四回路或更多)配电线路,所有户内配电线路已不再采用明敷,而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在墙、地、天花板内暗敷。

可以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里以及邻居、亲友家里的电路属于哪一种。

(2)调查家庭配电线路中的电能表、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

现在家庭电路中用的电能表大体上有三种型式:a.传统的感应式电能表,b.预付费电能表,c.电子式电能表。

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有老式的闸刀开关和熔断器(俗称保险盒),还有新式的小型断路器(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对以上两项调查还可以做些分析,分析新旧的比例,以及城乡的差异。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深人工厂调查生产的各类开关

保定市是有名的生产开关的城市,大小开关厂有许许多多,有生产大型开关的,也有生产小型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的。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各种开关的结构和原理,从而了解物理知识在其中的应用。

2.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安全用电知识阶段

通过教师讲解、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查询、请教专家、请教电工师傅等途径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初步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其中包括电能表,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保护措施,如闸刀开关和断路器(空气开关)、熔断器(保险盒)、漏电保护器;保护接地措施的应用及其作用。(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绍符编著《安全用电与家庭电路》一书)

3.探究阶段

通过实验,探究为何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

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装有水的茶杯来进行实验探究,首先将万用表拨到R×10k挡,测你手指的电阻(两表笔相距3cm);然后将手指沾水浸湿,稍微擦拭以后,再测手指电阻;最后用万用表测茶杯中水的电阻。边实验边把数据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实验完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总结交流

1.各组写出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

2.全班集中,各组交流

3.总结出农村安全用电注意事项,给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4.把农村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印成宣传材料发放给当地农民,并且为村里出一期宣传“安全用电”的板报

六、收获与体会

这次活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生们在活动中通过主动的探索,系统地了解了“家庭电路与农村安全用电”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其次,通过活动,同学们亲历了查阅文献,上网查询和实地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和统计等工作,培养了学生们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从事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

最后,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农村安全用电”问题的重要性。活动总结时让同学们谈谈体会,同学们纷纷说:一定要把安全用电问题放在首位,不仅自己注意,而且要做好宣传工作,为提高全民的安全用电意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活动反思

把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这是一个“新事物”。如何认识、对待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我们一定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区别开来。综合实践活动并不着眼于使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不是追求严密的知识体系,它立足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事有益的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交流者的身份加以引导。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宫建.实践探究性课程设计──课程改革新课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福德.如何抓紧当前农电安全.西南电力报:2002.6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压强与浮力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压强与浮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压强与浮力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GF+GG–FF-G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cmHg(H+h)cmHg(H-h)cmHg(H-h)cmHg(H+h)cmHg(H-h)cmHg(H-h)cmHg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6、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F浮GF浮=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G则:ρ液V排g=ρ物Vgρ物=(V排/V)ρ液=2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四.例题分析

例1.市场上出售一种圆形塑料吸盘,试利用这样的吸盘,加上一块玻璃板,弹簧测力计和三角板及刻度尺粗略地测出大气压的值.写出测量步骤并分析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分析与解】可先利用大气压,将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利用弹簧测力计间接(利用平衡力的知识)测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然后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吸盘的面积,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强.

步骤:

(1)将吸盘挤压在玻璃上,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2)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吸盘的挂钩上,用手按着玻璃板拉弹簧测力计,测出吸盘脱离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F.

因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弹簧的最大拉力平衡,故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F/S=4F/πd2

该实验误差主要是由于吸盘与玻璃之间的空气未完全挤出以及吸盘自身的重力引起的(此力关系到大气压力与弹簧拉力是否是平衡力).因此,实验中应注意:(1)尽量挤出吸盘与玻璃板之间的空气(2)玻璃板最好竖直放置,在水平方向上拉弹簧测力计.

例2.一个木球在水中上浮,它在上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是

A.逐渐增大B.保持不变C.逐渐减小D.先不变后减小

【分析与解】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分析好木球在上浮过程中排开液体的变化情况,木球在水中上浮直至露出水面前,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球的体积,故所受的浮力不变;当木球开始露出水面后,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减小,故所受浮力也不断减小,因而答案D正确.

例3.开发和生产某种产品,应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如研制压力锅,就应研究饱和蒸汽压跟温度的关系,其研究结果分别用表格和图象表示,如图1.某种型号的压力锅如图2所示,其限压阀由内阀和外套组成,测得限压阀的整体质量为0.07kg,压力锅排气孔的内径为3mm,参照图表填空和计算:

(1)烹调较嫩和易熟的菜时,宜采用________的方式,烹调肉类食品,宜采用_______的方式;

(2)当压力锅烧煮食物限压阀排气时,锅内最高温度大约

能达到多少?(当时的大气压为100kPa,g值取10N/kg)

【分析与解】(1)从饱和蒸汽压跟温度的图表关系可知,

压强越大锅内温度越高,故烹调较嫩或易熟的菜时,宜采用低压烹调的方式,烹调肉类食品,宜采用高压烹调的方式.

(2)用高压烹调时,当锅内压强超过一定限度时,排气孔有气排出.所以锅内最大压强为外界大气压p0与限压阀对锅盖压强pl之和:

p=p0+p1=100kPa+mg/πr2=100kPa+(0.07kg×10N/kg)/3.14×(1.5×10-3)2m2=200kPa

参照图表可知,当锅内压强为200kPa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为120℃.

五.练习

一、单选题

l.如图所示是一体重为670N的初三学生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是60cm2,则该学生双脚站立于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值较为准确的是

A.1.7×104PaB.2.0×104PaC.3.3×104PaD.4.0×104Pa

2.下列事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固定零件时,常要在螺母下面垫上一片比较大的垫圈B.菜刀钝了磨一磨,使它锋利些

C.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D.房屋的地基砌得比墙厚

3.厨房、卫生间里的脏水,通过下水道流到阴沟,我们却闻不到沟里的臭味.图中有四种下水管的结构图,正确的是

4.在冬天,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且不易拔出,其主要原因是

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5.1912年秋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远洋航轮“奥林匹克号”出了这样一件事:当它正在大海上行驶时,突然一艘跟它平行地疾驶着的小船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去,结果发生了撞船事故,其原因是

A.由于惯性

B.两船之间水的流速快,压强小,而船的另一侧水的流速慢,压强大,压强差使两船相撞

C.可能当时风力太大,风使两船相撞

D.由于船速太快的缘故

6.“死海不死”的故事说的是:“……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可他们都漂浮在海面上……”以下是几位同学对该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奴隶和俘虏是被水平扔进海里的B.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

C.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大于重力D.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

7.某同学估测大气对0.28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2.8×102NB.2.8×103NC.2.8×104ND.2.8×105N

8.在地铁和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

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灰尘

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吸”向车辆,造成危险

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向后吹倒

9.一只装满盐水的杯子总重为3N,缓慢放入一只0.5N的鸡蛋,溢出一些水,鸡蛋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杯子、盐水及鸡蛋总重为

A.3.5NB.3NC.2.5ND.2N

10.如图所示,是四种不同年代的潜水装置,图中标出了它们潜人海水中的最大深度,其中能承受海水压强最大的是

11.我们吸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B.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C.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D.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12.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13.将质量为1000kg的大木筏置于若干个浮筒上,为了安全起见,每个浮筒至少要有1/3体积露出水面。设每个浮筒的质量均为25kg,体积为0.1m3,则至少需要这样的浮筒

A.18个B.24个C.30个D.36个

二、填空题

14.小伟同学参加军训时,体检称得他的质量为50kg,当他立正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N,当他正步走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减小”)

15.锅炉水位计是个__________,我们从锅炉外透明管中看到的水面位置________于锅炉中的实际水面位置,可见连通器内平衡时,液面位置与各容器的形状、粗细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16.打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图4-29的玻璃管,从图可知A、B两处________处流速大,_______处压强大.

17.某同学拿着图4-30所示的自制大气压计,从底楼上到五楼,他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口水柱高度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这表明楼上的气压比楼下的________(填“高”或“低”).

18.缝衣针的针头做得尖尖的,是为了_______压强,缝厚衣服时手指常常套上顶针,这是为了______压强.

19.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得长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液体的密度_____了,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水对堤坝的______增加,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20.一只茶杯盛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纸片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倒置的杯中水面上方没有空气,不受______的作用,而纸片受_______作用产生一个很大的力将硬纸片及杯里的水托住.

21.我国的某些地方至今仍有放飞“孔明灯”的习俗,它是用很轻的竹蔑扎成框架,上面和四周用纸糊严,下面放一个盛松脂的小碟,点燃松脂,里面热空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所受的重力_________它所受的浮力,灯就会腾空向上飞去.

22.2001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在云南抚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来实现的,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____,水对它的压强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一次飓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104Pa,这是因为,当时窗户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l×105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值可达_________N,足以将屋顶掀飞.

24.长颈鹿是世界上个子最高的动物,所以长颈鹿也是世界上血压最高的动物,长颈鹿血液密度约为1.05×103kg/m3,当长颈鹿心脏收缩把血液压到比心脏高3m的脑子中时,压强至少________Pa.(g取10N/kg)

三、问答题

25.家里的茶壶盖上都开有一个小孔,如果小孔被堵住,壶里的水就很难倒出来,请说明原因.

26.草原犬鼠洞有多个洞口,每个洞口用圆锥形土堆围成,如图,这样的结构能改进洞内的通风情况,为什么?

27.2002年6月6日某报报道:“某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但才使用5年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让汽车成倍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请回答:

①文章中所说“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章中隐含着一定的物理道理,请你把含有物理道理的句子引出来,并说明这句话的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

28.右表是某同学用水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

(1)实验次数1、4、5说明:水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2)实验次数l、2、3说明: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_.

29.测量人体血液的密度有一种方法,先在几个玻璃管内分别装人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在每一个试管中滴进一滴血液,分析人员只要看到哪一个管中血液悬浮在其中,就能判断血液的密度.

根据上文的启发,利用下列器材:一个杯子,足够的水和食盐,一根玻璃棒,一只密度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个鸡蛋的密度.请写出:

(1)实验的思路是.

(2)实验所用到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人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____N,第四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4)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五、计算题

31.在海滩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站立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如图所示的鞋模.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为657g,又经过测试,达到同样脚印的压强为1.5×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ρ蜡=0.9×103kg/m3)

32.在图(a)图中,石料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b)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摩擦阻力,求石料的密度。

1.D2.B3.D4.31.75B6右,在右盘增加砝码,或适当移动游码7.0.9×103840097.02710

10纯银制造11C12不符合要求,应加5kg的水13ρ全=5.8g/cm3151.06×10348

课本拓展题:1m=27g2.(1)175.6g(2)70(3)2.51×103偏小(4)曹冲称象,力的合成

1.B2.B3.C4.D5.B6.D7.C8.C9.B10.D11.B12.B13.B14.490增大15.连通器等于无关16.BA17.上升低18.增大减小19.增加压强20.大气压大气压21.小小于22.改变自身重力不变增大23.流速大压强小1.0×106N24.3.15×10425.如果小孔被堵住了,由于壶中没有空气,倒水时大气压会将水托住,水很难倒出26.由于洞穴各洞口突出地面的高度各不相同,较高的洞口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较低的洞口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这样,洞穴内的空气在气压作用下自然流动,从而改进洞穴内的通风状况27.⑴略⑵汽车成倍的超载,对地面的压强也成倍增大28.深度相等29.⑴在杯子中加水,放入鸡蛋,鸡蛋下沉;再往水中加盐,直至鸡蛋悬浮,再用密度计测盐水密度即为鸡蛋密度⑵悬浮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30.⑴6.751.50⑵在物体未完全浸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h的增大而增大⑶物体完全浸没时,浮力与h无关⑷B31.729.9N32.2.8×103kg/m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新课标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14.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新课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十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2.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7个小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与气体类比的方法,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先通过阅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
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图1)。
图12.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图2
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图3
4.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图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图4
5.两个乒乓球用绳拴好,手提绳将两个球平行放置,向两个球中间用力吹气,观察现象。(图5)
图5
6.把一根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图6)
图6
7.轻轻捏着一个轻质小勺的勺柄,能使小勺在手指间晃动自如,打开水龙头,让水稳定的往下流,把勺子的凸面靠近水流,观察现象。(图7)
图7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应用类比、深入课题
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研究课题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转移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种思维程序进行探究。甚至于思维程序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和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
进行类比:气体和液体有许多相似性,可以类比的猜想。
形成假说: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实验检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验证。比如两只塑料泡沫小船并列放入水中,加快中间水的流速,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生活应用:热水器中冷热水的混合(可以进行课堂演示)。当水平管中不断有冷水通过时,管内压强减小,热水会沿竖直管上升与横管中的冷水混合。
图8
五、拓展创造
1.阅读教科书80页“飞机的升力”,根据图13.4-4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图9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布置学生书面写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在哪儿,有什么启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06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