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一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介绍新闻报道“我与美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活动,了解美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农业区位因素”)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个人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的分析,了解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

(通过系列读图、提问、小组讨论以及配套学案等形式加以突出)

1、美国农业生的条件(把自然(为主)、社会经济分类细化,各个突破)

2、美国主要农业带的空间分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完善完成)

多媒体课件、美国农业的图片资料、传统黑板

1课时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待机画面

吸引眼球美国总统布什和奥巴马的漫画呈现,其夸张的描绘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轻松、诙谐的状态预备进入课堂。

展现

美国行政图大致介绍美国的行政版图(本土与海外洲),并将焦点锁定其中一个洲(北达科他州),为下文埋下伏笔。让学生作大概了解

带着好奇心进入

访美采访报道介绍《我与美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介绍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农业经营情况,如特色装备的奶牛、高科技机械等,引出美国农业的一大特点:高度机械化。以新闻报道为平台

结合鲜活图片,使

学生了解已普及的美国现代农业

表格、数据

展现

《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的各项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国“农业强国”的地位,也得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征:商品化程度高

以统计数据事实说话,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农业的发达程度。

“了解美国”

美国基本自然知识调查翻开课本P51,看图2-17“美国本土地形”

叫一位学生出美国本土的大概位置:(可以参考地图册)

(哪个洲、邻近国家、面临的海洋等)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储备,使教师心中大致有数。

答案揭晓

美国本土基本概况(位置、临海)呈现,并添上其南北跨度的纬线,还有标上“五大湖”

肯定学生表现,让他获得成功感受,然后再补充一些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为完善。

“回顾农业区位因素”

检测已学过的知识“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

3、科学技术

提问全场学生,并适当的举些例子加以暗示或解释。

如自然的(吐鲁番哈密瓜、红壤上适宜种茶树)、

社会经济的(昆明的鲜花送到嘉兴来,种番茄还是黄瓜)

科学技术的(美国一个大农场只需要五六个人来管理)

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巩固。

简要分析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刚分析过的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放到一个具体的区域(美国)上加以具体分析,并书写相应板书。

先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由理论联系到实际

并进入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学习。

了解其气候特点

课本P51,图2-18“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并结合课件上的图,找出出面积较大的三个气候类型区: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

基本读图练习,找出主要的信息。

了解其气候中的降水特点

课件中“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由教师导读,知道其降水量的一般变化情况(东多西少),并设疑: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西面不是也靠海么)?在指导下读图,掌握一些基本读图能力(如看图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了解其地形特点课本P51,图2-17“美国本土地形”并结合课件演示,

读出其主要特征:“三大纵列带分布”

并从地势高低对水汽阻挡不同上,分析得出上面提出的那个问题。

随即提出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分析中自然得出答案,豁然开朗。

了解这样地形的影响读香港《文汇报》报道和课本P52“活动-思考”

第2题,提问为何冷空气影响范围如此之大?

(地形:中部地势低平,南北气流畅行无阻)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能力。

简要介绍分析土壤、水源因素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大致明白其中原因

了解社会经济条件

(板书为主)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追求效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交通:发达(P52“阅读”、呈现“加州水果”图)

政策:完善(美国农业部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大部,管理内容宽、手段多样、具体到位)

技术:推广(农学院遍布各州)

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配合“阅读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加深了解。

小结、完成部分学案利用已有的“学案”资料,完成对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填空。让学生自主整理、小结刚学的知识。

相关系列图片赏析分别显示:

奶牛场、小麦区、玉米带、棉花带使学生直观感受各色农业带景观

读图

分析课本P53图2-19“美国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分布示意”

并分析:“农业带”←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培养学生基本读图能力

分析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基本特点

板书引导结合美国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再运用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农业高度商品化,追求效益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教师的推导、分析,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专门化”

分组讨论

共同解决参考课本P53阅读“美国农业带”

并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等条件,分析影响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的大概位置、范围及形成原因。(边填写“学案”的相关内容)

乳畜带:气候、土地、市场

小麦带:冬小麦(纬度较高,热量低,冬季时间长)

春小麦(反之)

玉米带:玉米带比小麦带位置偏东的原因分析—需水量的差异。(可以从降水量及河流分布佐证)

棉花带:南部,热量充足,降水较多,适宜种植

(课件中以表格分列呈现)

通过分组组讨论的形式,共享成果,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结、练习回顾总结(以完成的板书为平台),“学案”练习知识归纳、反馈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相关知识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件。3.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美国本土大部分属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水热条件较好。
(2)地形分为③____大纵列带,在④__________山脉与⑤____________山脉之间是广阔的⑥______,约占本土面积的⑦____。
(3)地势⑧__________,土壤⑨________,有利于农业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条件
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__________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__________对农业区域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条件、国家的____________等影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______________,以取得最大的____________。
3.美国农业带的特征和分布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21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充分发挥农业○22__________________,大规模使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23____________,提高农业○24______________。
(2)美国主要的农业带:○25________、○26__________、○27________、棉花带、○28____________、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等。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目的:寻求适宜的○29____________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30________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措施
(1)发展○31________农业,有机农业、○32________农业、精确农业、“○33________”农业等。
(2)制定一系列○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35______________,采取了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36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3.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37______政策、休耕政策、○38________政策和○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探究点一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生产
地区专门化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风暴”。
1.引发“黑风暴”的地区是图中________处。
2.图中两个B处,作物一样,但B1处种植________,B2处种植________。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________处,因为该处具备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农业特点是()
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B.农业一体化
C.农业高度机械化D.农业集约化
5.美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生产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自然
条件气
候本土大部分属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形本土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
经济
条件经济效益(首要)促进生产的集约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交通运输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发展
政策与法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对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进行比较,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东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都是所在国著名的工业基地,试比较两者发展条件的相同点。
 
 
(5)与我国相比,美国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价格优势,为什么?
 
 
探究点二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材料一 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材料二 在灌溉技术方面,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所有农场主,都聘有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定时测定和记录,包括需求量和补给量,并根据气象资料对补给量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按需灌溉、精量灌溉。
材料三 “处方”农业是指农场主在购买化肥、农药之前,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
1.美国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试分析为什么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
 
 
2.有同学认为,“处方”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3.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1)有机农业:指一种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农业:指在农业生产中,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业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3)节水农业:除了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外,还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它包括农业水资源评价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技术、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生物化学节水技术以及农业管理范畴节水技术等。
(4)精确农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在机械化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传感技术进行集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综合应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目的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5)“处方”农业:滥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为了给农作物合理施肥和治病就要有农技师给农作物来开处方,然后按方配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区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D.华中地区
(3)①、②、③区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越自然条件是什么?
 

 
(4)①区除种植谷物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养畜业。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是基本的地理知识,最容易出考题
美国的农业生
产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件应理解掌握
美国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对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是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也是我国农业需要借鉴的经验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温带 ②亚热带 ③三 ④落基 ⑤阿巴拉契亚 ⑥平原 ⑦1/2 ⑧平坦开阔 ⑨肥沃 ⑩机械耕作 大规模经营 追求效益 经济效益
专门化 交通运输 政策与法规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客观要求 合理布局 经济效益 ○2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22自然资源优势 ○23农业装备 ○24劳动生产率 ○25乳畜带 ○26小麦带 ○27玉米带 ○28混合农业带 ○29生产方式 ○30消费者 ○31生态 ○32节水 ○33处方 ○34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 ○35农业新技术 ○36农业 ○37限耕 ○38补贴 ○39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E 2.春小麦 冬小麦
3.A 该地气候条件等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接近消费市场 4.A
5.能够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考例探究1 (1)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3)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4)这两地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条件便利;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5)美国小麦生产的机械化、农业技术、专门化水平高,各项补贴政策高,滥施化肥、农药的现象很少,农作物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均高于我国。
解析 两地区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都位于平原区,为黑土和黑钙土,水源较为充足,限制我国东北农业发展的条件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机械化水平和专门化程度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和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影响作物质量;农业政策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探究点二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人口稠密,旧金山—洛杉矶一带是美国仅次于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的第三大城市群,也是最缺水的城市群,而且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农业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2.不对。根据“处方”农业的定义和特点可知,“处方”农业只是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化肥、农药污染问题。
3.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做好规划,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针对措施,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例探究2 (1)春小麦 冬小麦 (2)B
(3)商品谷物农业 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湿润。 (4)玉米与大豆、牧草和麦类轮作,可调节土壤养分结构,有利于农作物的高产。农作物又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解析 本题以美国本土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形成的区位条件等知识。准确判断出图中①、②、③各区表示的代表性农作物,并联系美国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这些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1)①地区为玉米带,②和③是小麦带。②区因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种植的是春小麦,③区则是冬小麦。(2)我国的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应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方面分析。(4)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材结构: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1课时(新课引入)(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师: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要以鲁尔区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板书)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德国地图、鲁尔区地图)(板书)1、地理位置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生: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板书)2、交通条件师:鲁尔区的交通条件如何?生: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板书)3、资源优势师:鲁尔区的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生: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以上。鲁尔区的煤炭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板书)4、鲁尔区的地位师: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人口和城市最为稠密的地区。19世纪初期,克虏伯和蒂森公司开始大规模开采煤和生产钢铁后,鲁尔区才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鲁尔区工业增长加快,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小结)师:根据前面的分析,说一说鲁尔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生: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有广阔的市场师:(补充)可以方便的从周边国家——法国,输入铁矿。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发展的优势在于:鲁尔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课件展示:1958年的魯尔区)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魯尔区

(板书)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读课文,看课件,填写下表:(课件展示:表格1)

项目

内容

原因

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类

垃圾污染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

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流

热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造成了巨大危害生:(填表)。师:(小结)由于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鲁尔区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莱茵河污染严重,河水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板书)1、环境恶化2、传统产业的衰落(课件展示:表格2)项目内容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落;70年代,传统工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衰落原因煤炭工业开采加大,人工成本,进口原料更钢铁工业煤炭成本,了钢铁工业的成本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的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其他工业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表现从业人员减少,工业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转移,产量下降生:(填表)。师: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走下坡路。大家思考鲁尔区如何维持它的可持续发展,读书回答。生: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师: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板书)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课件展示:表格3)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

工业

对、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鲁尔区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扶持

产业

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

产业

结构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

生:二是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板书)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师:阅读教材,填空。

填空:

(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

的问题。

(2)治理大气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课件展示:填空)[活动]一、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的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A)A.水资源B.铁矿石C.交通D.煤炭资源(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A)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3)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二、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主要措施如下: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三、选择题1.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D)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2.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B)A.迁人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减小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3.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加强的社会经济因素是(D)A.劳动力数量B.政府支持C.广阔的市场D.便捷的交通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地理位置2、交通条件3、资源优势4、鲁尔区的地位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环境恶化2、传统产业的衰落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吃饭、穿衣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而为人们提供粮、棉、油、肉、禽、蛋、奶等基本生活资料的农业,历来也是重要的基础部门。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地区不同,其生产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也不尽相同。教材以东北地区为例,探讨农业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选择讲述东北地区,主要是考虑东北地区是比较完整的地域单元,该地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并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本节教材不是全面分析东北地区在自然、经济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征,而是注重抓住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来加以分析论述,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思想,目的是为了讲述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
1.通过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土地类型及粮棉油糖基地的分布。
3.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图文结合,学会从活动、知识窗等栏目中将知识加以概括。
4.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自己的环抱意识;认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利用保护东北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农业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对农业了解较少,教师要对给学生直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阅读教材88页导言,并对比图4-2-1和4-2-2,思考问题。
通过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与太湖平原张某家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明显差异:
单位地区人口耕地面积机械(具)年产量商品粮
国营农场黑龙江2304人14667
公顷拖拉机131台
收获机60台4.2万吨3.6万吨
张某家太湖平原6人0.5公顷6家合买牛一头
水泵一台,脱粒一台3.8吨1.3吨
由上表可得出课本问题的答案:
单位地区人均耕地单产商品率
国营农场黑龙江6.366公顷2.86吨/公顷85%
张某家太湖平原0.083公顷7.6吨/公顷34.2%
其间差异的原因有:东北地区开发历史短、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虽单产较低但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水平高,故人均粮食产量很大,供给较多的商品粮,粮食的商品率高。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粮食作物一年一熟;而太湖平原纬度较低,水热充足,作物一年两熟,单产偏高。
一、自然环境
读图4-2-3,明确以下内容:
1、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位置上,其北端就是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主航道中心线。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并与日本、韩国隔海遥遥相望。
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这个范围和我们平常所说的“东北”范围不同。平常所说的东北,指的是行政区的“东北”,只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2、地形、地貌
仔细读图,在图中明确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
外侧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中间山脉、丘陵: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
内侧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总结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呈半环状分布。
3、植被、土壤
植被和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尤其在冬季,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其植被、土壤也深受气温的影响。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土壤为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并广泛分布着冻土和沼泽。
知识窗:冻土
二、农业生产条件
(一)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1)热量
东北地区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相北跨暖温、中温、寒温带,热量南北差异大,具体内容见下表:
地区积温温度带作物
辽南3600℃暖温带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2400℃中温带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1000℃寒温带春小麦、马铃薯、大豆
(2)水分
①降水: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②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2、土地资源
(1)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和黑钙土等土壤,这些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厚度高,有着很高的生产能力,使东北地区成为世界三大肥沃的黑土地区之一。世界上另外两大黑土分布区是亚欧大陆北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境内的黑土带和北美洲美国中部黑土带。
读图4-2-4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说出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地区。
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地区。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这些黑土耕作层中的有机质含量比重高,是我国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而且肥沃的耕地集中分布,使东北区成为我国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种植区和商品粮基地。
承转: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最具优势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这不仅表现在质量上,还表现在数量上。
(2)土地资源丰富
①耕地面积广大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占了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耕地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的两倍。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②宜农荒地多
东北地区还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可供开荒的荒地面积超过600万公顷,这些可开垦的荒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也存有少量的荒地。
读图4-2-5,说出荒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这些地区荒地的优势。
据图可发现:荒地的主要分布区主要有两大块,一是三江平原,这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二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北部及以西地区。
这里的荒地有两个优势:一是土壤的自然肥力高,二是集中连片分布,荒地地势平坦,便于开垦。
承转:东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3)土地的开发
①宜农荒地的开垦
对比图4-2-6和4-2-7
从50年代起,东北区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并相继建设了一批国营农场,新垦大量荒地,耕地面积增加,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得到扩大。三江平原是我国农业的新开发区,1949年以来,三江平原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开垦了大量荒地,目前耕地面积是建国初期的九倍还多,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北大仓”。
②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既是蓄水池、水源地,也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护东北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黑龙江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北大荒将不再开垦荒地,并对已开垦的荒地要求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如在湿地区种植芦苇、莲藕等湿生植物,发展旅游业、草编业等。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使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东北林木的总蓄积量很大,现有林地37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为30%左右,高出全国16.55%的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木材产量大,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也很发达。森林采伐业主要集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另外,本区还是“三北”防护林系的重要建设地区。
读图4-2-15,东北林区林地的分布,明确下列问题: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针叶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北部山区,另外小兴安岭南部,长白山地也有零星分布。
②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的南部及长白山地、辽东丘陵东部。
③经济林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中南部和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带。
④防护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东侧。
4、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
东北地区现有草原面积近3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草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其中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是保护较好的优良草原之一。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饲料充足,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海洋渔业资源
东北地区南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广大,水产资源丰富,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东北地区内部还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呼伦湖、松花湖、镜泊湖、兴凯湖等),可提供淡水养殖的水面达80多万公顷,共有淡水养殖种类100多种,淡水渔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二)社会经济条件——发达的农业机械工业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历史比较悠久,部门比较齐全,已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学、石油、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如:农业机械、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糖、造纸、建材和纺织工业都比较发达。而农业机械工业是发展较快的部门。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形成耕作、排水、灌溉机具的制造和修配网络,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不仅有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还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布局
1、农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前,东北地区以旱作杂粮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作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以玉米、大豆为主。近几年,由于市场的需要,东北地区的作物结构和农业布局又有所变化:
(1)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农田面积扩大,西部草原缩小;
(2)农作物布局的变化: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
(3)城市周边地区副食品基地的出现: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肉、禽、蛋、奶、蔬菜、花卉等需求增加,因此,在大中小城市周围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副食品基地。
农业布局的变化,已使东北平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农业景观。农业生产呈现地区专业化。
2、农业布局的地域性
“寒暖农分异,湿干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形象描述了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北地区自东向西可分为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地带、农耕地带、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自南向北可区分为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交错地带。
在这些农业地带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地区地形地形区生产对象及分布规律
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玉米:分布普遍,松辽平原为“玉米带”。
小麦: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
甜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全国最大生产基地
大豆:沈阳以北经长春、哈尔滨的铁路沿线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山地
丘陵区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辽东丘陵大、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红松等珍贵树种
长白山区: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
辽东丘陵:暖温带水果
畜牧业区高原区
部分平原山地区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呼伦贝尔市:三河马、三河牛
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生产基地
四、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该区域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带土壤肥力下降。
黑土分布地区土壤肥沃,盛产粮食,但经过多年的开发,黑土层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具体原因如下:
治理措施如下:一方面注意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另一方面要注意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加强对沟壑和坡面的治理。
2、草地和林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由于过度放牧、毁草开荒、草原鼠害等原因,导致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也大幅下降。而在林区由于超采严重、采育脱节、滥砍乱伐、森林火灾、毁林开荒等原因,导致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由70%降到35.55%,森林边缘平均后退了150千米,森林质量也大幅下降。一些林区,如小兴安岭,现在已经到了近乎后继无林可采的程度,森林资源日趋枯竭。
由于草场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珍稀动植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发展对策如下:
①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②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的原则;
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尤其是红松的更新;
④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重点是大兴安岭自然生态环境,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的原生与次生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知识窗:东北地区的湿地
(1)概念:湿地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洋地带的滩涂。
(2)功能:
生态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被称为“地球之肾”。
经济功能:它还能向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其他功能:所特有的鹤类等大型水禽和湖泊海洋风光所具有的美学源泉。
(3)分布: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兴凯湖等,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
东北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的开发过程中,许多湿地被开发利用,使湿地面积逐年减少,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被破坏,生态系统被改变。建国初期,嫩江下游与松花江汇合处分布着大面积的湿地,约2万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减少了70%左右,仅存0.65万平方公里。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对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保护湿地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②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耕地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的农业优势之一,但由于耕作粗放,土地的生产率较低。区域内的低产田占多数,并且对不宜耕作的土地也进行了开垦。例如将宜林地、草场、沙丘开垦为耕地。这些耕地粮食产量不高,却因不适宜的开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治理措施:改变粗放的耕作方式,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单产,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对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5、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东北地区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比较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低,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
发展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改变农业内部结构,增大林业和牧业的比重。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发展种植业,建设好商品粮基地,推进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开发和保护好森林资源,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使森林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
设计活动:
特色农业
东北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有名的有“东北三宝”,它指产于东北地区的三种名贵特产,最初的“三宝”指人参、貂皮、乌拉草,后来“三宝”变成了人参、貂皮、鹿茸。它们以其神奇的攻效、名贵的地位名闻天下。近几年又有“东北新三宝”之说,即指:红景天、林蛙、不老草,它们同样是人们喜欢的珍贵物产。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开始在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地域名、特、优农产品为主的,用现代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吉林安图县开始养殖林蛙,开发林蛙油保健品;栽培优良食用菌(包括黑木耳和香菇)、开发和培育名优中草药以及人工栽培山野菜(如刺龙菜等),对生晒参、大力参、糖参、红参等人参进行粗加工、和深加工以及精加工,发展人参制品、人参保健品、人参药品等,建立了四大基地:林蛙养殖基地、天然红松果林基地、药材和山野菜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创高效”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问题:
1特色农业开展有什么意义?
2你还能举出其他的特色农业吗?
3讨论东北的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应怎样开展?

1、东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东北地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物质基础;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的结果。
2、发展特色农业的意义:
(1)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物种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可减轻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3、我国地域辽阔,特色农业有很多,如:云南的药材生产、沂蒙山区的花生生产、金乡的大蒜、寿光蔬菜、莱阳梨、烟台苹果等。
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显著,发展特色农业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并且要不断了解市场动向,切忌搞“一窝蜂”式的特色农业。
拓展导思
黄淮海区农业状况
黄淮海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海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包括北京市大部、天津市、河北省大部、河南省大部、山东省、安徽与江苏的淮北地区。本区平原广阔,总耕地多达2100多万会顷,是各大农区中耕地最多的一个区,也是全国最主要的粮、棉商品生产区。本区地势平旷,土层深厚,有利于大范围机械化耕作业;全区属暖温带气候,可以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都可以种植;广大平原上普遍有发展水利灌溉的条件。
对本区农业影响最大的不利自然条件是旱、涝、碱灾害。本区降水和地表径流年际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春季易早,加上蒸发强烈,表土极易泛盐。夏季多暴雨,常带来河水暴涨,平地沥涝成灾。广大冲积平原中部多浅平洼地,排水困难,更加重了沥涝威胁。春旱、夏涝常在年内交替出现,而土壤盐碱化则广泛出现于许多低洼平地。总体上,西部山麓地
部,北部干旱与盐碱重于南部。然而,经过近10多年的大规模综合治理,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受灾面积、频率和程度都有较大下降。
本区属我国古文化中心,农耕历史悠久,平原地区垦殖指数高达60%以上,山东丘陵地区也达40%左右。本区是我国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等的主要产地,特别是经近10多年的大规模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很快,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商品粮棉产区;本区温带水果中的苹果、梨、柿产量也居全国首位。由于粮食的大幅度增产和桔杆的开发利用,畜牧业较以前有较大增长,肉牛生产已居全国之首;林业生产较为薄弱,森林覆盖率约8%左右。
为发掘本区的增产潜力,宜重点解决以下问题:继续大力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植树造林,综合治理旱、涝、碱灾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冀鲁豫低洼平原和黄淮平原为重点,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集中连片建设国家级商品粮棉基地;发展胶东、
鲁中南及苏皖北部的花生基地与山东半岛的苹果基地;要坚持用养结合,培养地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多样化畜牧业,要利用沿海滩涂,进一步建设海水养殖基地,养捕结合,努力增加水产品总产。

板书设计
4.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基础知识(略)
方法指引: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及范围
2.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⑶社会、经济条件
三、农业布局特点
1、内部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分布
主要粮(树、畜)种
特殊分布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及突出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原因)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米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⑴原则:
⑵目标: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学习东北商品农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探究农业区域学习的方法,依据这样的方法,可引导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在学习规律性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

(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

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结合整治的核心)

(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

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三、思维发散: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其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提示:(1)资源丰富。山西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等储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本省的煤矿星罗棋布,遍布全省。

(2)水源较为充足。本省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西部和南部的河流注入黄河;东北部和东部的河流注入海河。汾河是本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山西省地下水相当丰富.据统计,全省大于0.01立方米/秒的泉水有几百个。

(3)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铁路是本省交通运输网的基本骨架。主要有石太线、同蒲线、京包线、太焦线、大秦线以及新建的朔黄线等。公路运输网中。有多条国道线穿过,新建有高速公路。如太旧线、长邯线、晋阳线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98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