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件。3.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美国本土大部分属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水热条件较好。
(2)地形分为③____大纵列带,在④__________山脉与⑤____________山脉之间是广阔的⑥______,约占本土面积的⑦____。
(3)地势⑧__________,土壤⑨________,有利于农业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条件
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__________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__________对农业区域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条件、国家的____________等影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______________,以取得最大的____________。
3.美国农业带的特征和分布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21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充分发挥农业○22__________________,大规模使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23____________,提高农业○24______________。
(2)美国主要的农业带:○25________、○26__________、○27________、棉花带、○28____________、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等。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目的:寻求适宜的○29____________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30________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措施
(1)发展○31________农业,有机农业、○32________农业、精确农业、“○33________”农业等。
(2)制定一系列○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35______________,采取了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36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3.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37______政策、休耕政策、○38________政策和○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探究点一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生产
地区专门化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风暴”。
1.引发“黑风暴”的地区是图中________处。
2.图中两个B处,作物一样,但B1处种植________,B2处种植________。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________处,因为该处具备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农业特点是()
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B.农业一体化
C.农业高度机械化D.农业集约化
5.美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生产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自然
条件气
候本土大部分属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形本土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
经济
条件经济效益(首要)促进生产的集约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交通运输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发展
政策与法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对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进行比较,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东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都是所在国著名的工业基地,试比较两者发展条件的相同点。
 
 
(5)与我国相比,美国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价格优势,为什么?
 
 
探究点二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材料一 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材料二 在灌溉技术方面,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所有农场主,都聘有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定时测定和记录,包括需求量和补给量,并根据气象资料对补给量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按需灌溉、精量灌溉。
材料三 “处方”农业是指农场主在购买化肥、农药之前,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
1.美国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试分析为什么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
 
 
2.有同学认为,“处方”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3.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1)有机农业:指一种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农业:指在农业生产中,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业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3)节水农业:除了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外,还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它包括农业水资源评价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技术、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生物化学节水技术以及农业管理范畴节水技术等。
(4)精确农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在机械化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传感技术进行集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综合应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目的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5)“处方”农业:滥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为了给农作物合理施肥和治病就要有农技师给农作物来开处方,然后按方配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区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D.华中地区
(3)①、②、③区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越自然条件是什么?
 

 
(4)①区除种植谷物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养畜业。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M.JAB88.cOm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是基本的地理知识,最容易出考题
美国的农业生
产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件应理解掌握
美国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对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是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也是我国农业需要借鉴的经验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温带 ②亚热带 ③三 ④落基 ⑤阿巴拉契亚 ⑥平原 ⑦1/2 ⑧平坦开阔 ⑨肥沃 ⑩机械耕作 大规模经营 追求效益 经济效益
专门化 交通运输 政策与法规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客观要求 合理布局 经济效益 ○2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22自然资源优势 ○23农业装备 ○24劳动生产率 ○25乳畜带 ○26小麦带 ○27玉米带 ○28混合农业带 ○29生产方式 ○30消费者 ○31生态 ○32节水 ○33处方 ○34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 ○35农业新技术 ○36农业 ○37限耕 ○38补贴 ○39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E 2.春小麦 冬小麦
3.A 该地气候条件等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接近消费市场 4.A
5.能够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考例探究1 (1)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3)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4)这两地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条件便利;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5)美国小麦生产的机械化、农业技术、专门化水平高,各项补贴政策高,滥施化肥、农药的现象很少,农作物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均高于我国。
解析 两地区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都位于平原区,为黑土和黑钙土,水源较为充足,限制我国东北农业发展的条件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机械化水平和专门化程度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和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影响作物质量;农业政策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探究点二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人口稠密,旧金山—洛杉矶一带是美国仅次于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的第三大城市群,也是最缺水的城市群,而且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农业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2.不对。根据“处方”农业的定义和特点可知,“处方”农业只是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化肥、农药污染问题。
3.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做好规划,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针对措施,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例探究2 (1)春小麦 冬小麦 (2)B
(3)商品谷物农业 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湿润。 (4)玉米与大豆、牧草和麦类轮作,可调节土壤养分结构,有利于农作物的高产。农作物又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解析 本题以美国本土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形成的区位条件等知识。准确判断出图中①、②、③各区表示的代表性农作物,并联系美国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这些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1)①地区为玉米带,②和③是小麦带。②区因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种植的是春小麦,③区则是冬小麦。(2)我国的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应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方面分析。(4)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扩展阅读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一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介绍新闻报道“我与美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活动,了解美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农业区位因素”)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个人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的分析,了解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

(通过系列读图、提问、小组讨论以及配套学案等形式加以突出)

1、美国农业生的条件(把自然(为主)、社会经济分类细化,各个突破)

2、美国主要农业带的空间分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完善完成)

多媒体课件、美国农业的图片资料、传统黑板

1课时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待机画面

吸引眼球美国总统布什和奥巴马的漫画呈现,其夸张的描绘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轻松、诙谐的状态预备进入课堂。

展现

美国行政图大致介绍美国的行政版图(本土与海外洲),并将焦点锁定其中一个洲(北达科他州),为下文埋下伏笔。让学生作大概了解

带着好奇心进入

访美采访报道介绍《我与美国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介绍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农业经营情况,如特色装备的奶牛、高科技机械等,引出美国农业的一大特点:高度机械化。以新闻报道为平台

结合鲜活图片,使

学生了解已普及的美国现代农业

表格、数据

展现

《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的各项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国“农业强国”的地位,也得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征:商品化程度高

以统计数据事实说话,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农业的发达程度。

“了解美国”

美国基本自然知识调查翻开课本P51,看图2-17“美国本土地形”

叫一位学生出美国本土的大概位置:(可以参考地图册)

(哪个洲、邻近国家、面临的海洋等)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储备,使教师心中大致有数。

答案揭晓

美国本土基本概况(位置、临海)呈现,并添上其南北跨度的纬线,还有标上“五大湖”

肯定学生表现,让他获得成功感受,然后再补充一些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为完善。

“回顾农业区位因素”

检测已学过的知识“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

3、科学技术

提问全场学生,并适当的举些例子加以暗示或解释。

如自然的(吐鲁番哈密瓜、红壤上适宜种茶树)、

社会经济的(昆明的鲜花送到嘉兴来,种番茄还是黄瓜)

科学技术的(美国一个大农场只需要五六个人来管理)

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巩固。

简要分析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刚分析过的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放到一个具体的区域(美国)上加以具体分析,并书写相应板书。

先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由理论联系到实际

并进入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学习。

了解其气候特点

课本P51,图2-18“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并结合课件上的图,找出出面积较大的三个气候类型区: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

基本读图练习,找出主要的信息。

了解其气候中的降水特点

课件中“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由教师导读,知道其降水量的一般变化情况(东多西少),并设疑: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西面不是也靠海么)?在指导下读图,掌握一些基本读图能力(如看图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了解其地形特点课本P51,图2-17“美国本土地形”并结合课件演示,

读出其主要特征:“三大纵列带分布”

并从地势高低对水汽阻挡不同上,分析得出上面提出的那个问题。

随即提出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分析中自然得出答案,豁然开朗。

了解这样地形的影响读香港《文汇报》报道和课本P52“活动-思考”

第2题,提问为何冷空气影响范围如此之大?

(地形:中部地势低平,南北气流畅行无阻)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能力。

简要介绍分析土壤、水源因素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大致明白其中原因

了解社会经济条件

(板书为主)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追求效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交通:发达(P52“阅读”、呈现“加州水果”图)

政策:完善(美国农业部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大部,管理内容宽、手段多样、具体到位)

技术:推广(农学院遍布各州)

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配合“阅读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加深了解。

小结、完成部分学案利用已有的“学案”资料,完成对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填空。让学生自主整理、小结刚学的知识。

相关系列图片赏析分别显示:

奶牛场、小麦区、玉米带、棉花带使学生直观感受各色农业带景观

读图

分析课本P53图2-19“美国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分布示意”

并分析:“农业带”←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培养学生基本读图能力

分析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基本特点

板书引导结合美国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再运用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农业高度商品化,追求效益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教师的推导、分析,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专门化”

分组讨论

共同解决参考课本P53阅读“美国农业带”

并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等条件,分析影响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的大概位置、范围及形成原因。(边填写“学案”的相关内容)

乳畜带:气候、土地、市场

小麦带:冬小麦(纬度较高,热量低,冬季时间长)

春小麦(反之)

玉米带:玉米带比小麦带位置偏东的原因分析—需水量的差异。(可以从降水量及河流分布佐证)

棉花带:南部,热量充足,降水较多,适宜种植

(课件中以表格分列呈现)

通过分组组讨论的形式,共享成果,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结、练习回顾总结(以完成的板书为平台),“学案”练习知识归纳、反馈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材结构: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1课时(新课引入)(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师: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要以鲁尔区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板书)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德国地图、鲁尔区地图)(板书)1、地理位置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生: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板书)2、交通条件师:鲁尔区的交通条件如何?生: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板书)3、资源优势师:鲁尔区的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生: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以上。鲁尔区的煤炭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板书)4、鲁尔区的地位师: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人口和城市最为稠密的地区。19世纪初期,克虏伯和蒂森公司开始大规模开采煤和生产钢铁后,鲁尔区才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鲁尔区工业增长加快,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小结)师:根据前面的分析,说一说鲁尔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生: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有广阔的市场师:(补充)可以方便的从周边国家——法国,输入铁矿。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发展的优势在于:鲁尔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课件展示:1958年的魯尔区)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魯尔区

(板书)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读课文,看课件,填写下表:(课件展示:表格1)

项目

内容

原因

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类

垃圾污染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

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流

热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造成了巨大危害生:(填表)。师:(小结)由于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鲁尔区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莱茵河污染严重,河水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板书)1、环境恶化2、传统产业的衰落(课件展示:表格2)项目内容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落;70年代,传统工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衰落原因煤炭工业开采加大,人工成本,进口原料更钢铁工业煤炭成本,了钢铁工业的成本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的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其他工业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表现从业人员减少,工业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转移,产量下降生:(填表)。师: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走下坡路。大家思考鲁尔区如何维持它的可持续发展,读书回答。生: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师: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板书)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课件展示:表格3)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

工业

对、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鲁尔区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扶持

产业

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

产业

结构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

生:二是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板书)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师:阅读教材,填空。

填空:

(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

的问题。

(2)治理大气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课件展示:填空)[活动]一、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的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A)A.水资源B.铁矿石C.交通D.煤炭资源(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A)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3)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二、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主要措施如下: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三、选择题1.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D)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2.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B)A.迁人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减小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3.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加强的社会经济因素是(D)A.劳动力数量B.政府支持C.广阔的市场D.便捷的交通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地理位置2、交通条件3、资源优势4、鲁尔区的地位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环境恶化2、传统产业的衰落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

(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

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结合整治的核心)

(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

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三、思维发散: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其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提示:(1)资源丰富。山西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等储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本省的煤矿星罗棋布,遍布全省。

(2)水源较为充足。本省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西部和南部的河流注入黄河;东北部和东部的河流注入海河。汾河是本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山西省地下水相当丰富.据统计,全省大于0.01立方米/秒的泉水有几百个。

(3)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铁路是本省交通运输网的基本骨架。主要有石太线、同蒲线、京包线、太焦线、大秦线以及新建的朔黄线等。公路运输网中。有多条国道线穿过,新建有高速公路。如太旧线、长邯线、晋阳线等。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
1、必修三的内容落脚点在于区域开发与治理,因为资源的减少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区域在我国有很多,所以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是我国以后经济建设当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2、德国鲁尔区的治理是世界上成功的典型案例,所以本课选择鲁尔区做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和措施。
3、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本节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储备——在必修模块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2、兴趣和动机:振兴东北是目前我国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建设措施,所以是我国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因此通过一组关于东北经济过去和现在数据的对比产生强烈反差,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
3、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三维目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标准”的要求,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可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围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收集、处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得出治理德国鲁尔区的措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从而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讨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人类必须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规律设计人类活动,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通过讨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②鲁尔区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③鲁尔区的新发展。
2、难点:
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课程资源
教材;地图资料。
教学环境和设备准备
多媒体教室;制作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讨论法、比较法、启发法教学。
落实“标准”之关键
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地理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第二,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具体的处理:一,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分析区域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总结该区域发展初期的资源开发与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因果关系;二,利用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讨论,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成因,教材内容则作为学生预测结果的验证材料;三,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用教材内容验证;四,将之前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其他类似区域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中——中国辽中南重工业区。
教学过程
环节分步目标实现方式
开门
见山点明本节所要探讨问题出示分析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开发什么?
2、开发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如何解决才能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导入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在材料中发现振兴东北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下一环节。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东北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比产生强烈反差。
设问:振兴东北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我国历史上或其他国家有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吗?
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地理条件
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得出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能够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读图,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
1、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状况等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分析鲁尔区五大主要工业部门的相互关系1、①让学生列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②引导学生读P58图2-24,分析鲁尔区早期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小结。
承转:从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角度来说,你认为鲁尔区主导工业是什么?根据工业集聚效应,你觉得还会派生出哪些工业部门?
2、展示德国鲁尔区几大工业部门关系图。(强调工业体系结构)
附图: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

鲁尔区的衰落
学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教师提供材料,归纳总结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承转: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体系,这样联系紧密的重工业体系会埋下什么隐患?
学生:工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低。
追问:假如煤、钢工业受到影响,则其余工业“一损俱损”。有没有这样的威胁呢?
出示材料一:世界能源消费比重变化图。引导学生读图,并获得煤炭地位下降的信息。
出示材料二:世界性钢铁过剩。
出示材料三:新兴产业的冲击。
引导:除了这些原因,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还会引发什么问题呢?
学生: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出示:图片和作家伯尔的描述验证。
教师小结:鲁尔区衰落的内部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煤炭消费地位的下降,钢铁市场竞争激烈,新技术的发展等国际形势是鲁尔区衰落的外部原因。
鲁尔区的新发展在合作学习和角色体验中明白针对德国鲁尔区衰落的过程,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治理和开发德国鲁尔区。同时归纳得出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
1、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归纳总结德国治理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回顾课文总结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承转:鲁尔区要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就是很大的障碍。怎样排出这些障碍呢,进行综合整治?
学生阅读教材P60—62正文和活动。
提问:假如你是鲁尔区行政长官,你将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治理鲁尔区?
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师生互动。
老师小结: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工业,促进地区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治理环境
③调整区内生产布局
④大力发展文教科研,促进原有企业的经济改造,吸纳新兴产业
⑤拓展交通等
总结:经过大家共同分析,同学们会很清晰地发现,鲁尔区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走过了三个阶段。初期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工业,随后出现了危机,发展受阻,最终通过治理又获得了持续发展。
学习方法迁移
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以下技能和方法,以便调整和弥补计划:
知道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学会用比较法解决其他类似问题。
承转:这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因为我们的辽中南也正面临着类似的难题,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从而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辽中南的可持续发展呢?
引导学生阅读P63图2-33,合作寻找相比较鲁尔区,辽中南工业区的特色工业条件,包括更优越的和不足条件。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小结:
①煤,铁等矿产资源组合好;海运条件好
②水源缺乏,资源枯竭
引导学生针对特色条件,提出特色措施。
资源调配、拓展国际市场、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等。
除了以上自身特色措施,我们还可以借鉴鲁尔区的许多经验。
学生集体回答即可。
板书设计
辽中南工业区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后,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以及和部分老师谈起新课程,感想颇多。
我自己设计的这堂课过于“保守”,或许是基于比赛性质,要考虑课程的完整,活动的安排,及对学生的把握。所以本堂课我的首要任务是先把课上完,之后才考虑把课上好,最后是努力把课上优、上美。
要把课上完,那就是如何把握这堂课的重心和中心,合理安排有限的课堂时间。我认为新课程要求在这节课中的让学生学到如何用地理方法初步解决矿产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是个案例,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也是个案例。所以课堂的重心是学习分析鲁尔区区位因素变化中工业地位下降及改变或改造这些不良区位因素使之持续发展部分,而中心是在用类似的方法和特色方法相结合解决新的案例——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部分。至于鲁尔区兴起的区位因素分析,我认为可作为一个练习,让学生练练笔,毋须花稍多时间。这个任务,基本完成。只是最后的知识迁移仍然略显潦草,若是程度不高的学生,估计无法真正落实知识点。
要把课上好,则要求老师对知识结构了然于心,强调知识结构的严密性,逻辑性,使整堂思路流畅,如行云流水,焕然一体。在这点上,我自认心有余而力不足,形似而神未至。
要把课上美、上优,显然是要求老师拥有非常扎实基本功底。在课后,老师们就给我提出,教学过程缺少激情,缺乏斗志,“挑逗”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深思的表现不够。在这一点上,我也深知得在今后要加强。
听了几堂课,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了几个可探讨之处。
首先,从课堂导入上看,课堂导入应注意“导入”与课堂主干知识的联系。比如“铁锅”和“杭州湾大桥”以及“最后一课”,导入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若是绕了一大圈进入钢铁,然后再联系上鲁尔区,这是有限的教学时间所不能供给的。同时,“导”过以后若和课题的延伸探究失去了联系,不能回到“导入”,我们认为这样的导课方式值得商榷。当然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导入比起另起炉灶,也有它的优势之处,那就是不会给学生增加更多的知识负担,因为这堂课我们要求学生学的是方法。而本次评比有很多老师包括本人在内都采用“辽中南工业基地”作为导入,这种陌生导入方式也值得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这部分知识。不过,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有“朝三暮四”之嫌,无视新课程思想。
其次,在课堂中做到真正的聆听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很重要。它可以帮你在一个陌生的课堂中获得学生的支持和共鸣,你也会从中获得灵感和闪光点。
还有,我始终认为,板书是主,课件是辅。当然这个主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如何设计,如何帮助学生,将整堂课乃至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能清晰贯穿,减少课业负担。所以,板书必不可少。
说实话,在武岭中学,整个上课过程中,我一直很激动,内心深处一次一次被打动。为学生纯朴的问候,善意的笑声;为学生独到的见解;更为他们活跃的思维而骄傲。他们思维之开阔是我始料不及的。我为开发他们思维之晚而感到遗憾;也为已经轻轻地擦出他们思维闪烁的火花而惊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04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