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是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成像的规律学生易受到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正确的了解镜中像和物体关系,特别是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能正确理解。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镜中像和放在镜子后与物体大小相同的物体重合了,来体验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同时通过强调人眼对远近的物体大小感觉不同来加深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了解。其次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现象,通过在像的位置放在一个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来正确认识虚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与习惯。
三、设计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习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得答案。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生活、解释问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六、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等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法一:
提问:水中的蜡烛能燃吗?
演示实验: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吗?
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
法二:猜谜语:“表面平平的一块镜,你对它笑来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变鬼脸它就对你变鬼脸”。(镜子)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猜想: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实践:拿起桌面上的镜子照一照。
提问: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自己?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镜中的像。
请学生继续观察镜中的像,并前、后、左、右移动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中像的变化。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
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③我们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像是否真实存在?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关系?
⑤实验过程中,刻度尺有什么作用?
⑥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⑦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左右、上下与物体是否一致?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
——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
——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呢?——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那么怎么办?——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笔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2.平面镜成像原理
让学生回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提问:猴子最终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
人眼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是因为由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眼中,引起了视神经的感觉,并不是光从眼睛发射向物体的。
如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P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PA、P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1A、E2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P′点,人就会感到P′点是一个“发光点”,而P′点就是P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因此,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这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八、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认证(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九、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球面镜”部分。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对教师来说,实验探究课是一节非常难以驾驭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探究,都有相当的难度。尽管探究的目的非常明确,无非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但学生初次学习物理对物理中的科学探究过程还不是非常熟习,特别对制定实验计划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认真考虑并进行积极突破的问题,必要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难点。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猜想,在此教师只要引导好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使学生能大胆的进行猜想。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使其想法尽量合理。但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好,即不能失控,也不能出现包办的现象。
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的感受就能说明一切。课后,一名学生深有感触的说,上这样的课,就知道怎样去学了,也会学了。还有的学生说,假如能经常地这样去训练,那我们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必超过对足球、对电子游戏的迷恋。因为他们急于去探究科学的奥妙。所以,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一面。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m.Jab88.cOm

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
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
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
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
【作出猜想】
(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
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
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沪粤版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内容】:《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3课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学情分析】: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基础是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总结归纳等自主性学习,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展示,交流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本节的重点在于: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
本节的难点在于: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欢迎不欢迎啊?
(出示魔箱,魔箱为一正方体箱子,箱内斜45度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
师:经过仔细观察,大家发现箱子里面空空如也。现在老师这有十元钱,请一位同学通过箱子顶部的开口处把钱投入,仔细观察!
师:箱子里依然空无一物,10元钱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只箱子的魔力来自何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也许你就会弄清其中的奥秘,并且把丢失的钱找回来了。
播放课件:3.3平面镜成像
[
二、新课教学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镜子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生:当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时,像越小
师: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生:……
(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或正确,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并与生活中的错误概念加以区别,强化新概念的建立。)
师:刚才许多同学提出了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的同学提到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会左右相反,为什么会物近像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件展示)
器材:蜡烛两根、方格纸、刻度尺、平面镜、玻璃板、铁夹等。
A猜想:像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呢?谁猜想得最符合实际情况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
(学生的猜想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先设想,例如有的学生会猜想像在镜子内表面,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想像的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不要干涉他们的猜想,让他们自主想象,但最好请他们陈述猜想的依据,避免胡乱瞎想。)
B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请大家拿出平面镜,看见你的像了吗?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它距离镜子多远?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生:不能直接测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无从测量起。
师:因此,我们要研究成像特点,首先要弄清像在哪里?(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像到底在平面镜后面什么位置呢?
师: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一下,和刚才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相同:都是玻璃做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可以看见后面物体,镜子成像清楚,看不见后面物体。
师:为了方便找到像的位置,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我们应该选用哪块来做实验呢?
师:我们今天就用这块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作实验。
师: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设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
(学生先讨论,然后动手尝试。)
随意请一组的两个同学上来演示定位像的方法。
师:大家说他做的好不好?给点鼓励行不行?象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替代法,等会我们还会用到。
师:像的位置找到了,接下来研究像的特点就不难了,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
讨论:①要测量哪两个物理量?
②用到什么仪器?
③就在课桌上直接测量距离准确吗?怎样测量比较准确?
④仅测量一组数据可靠吗?
⑤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⑥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
⑦在蜡烛成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绕过玻璃观察,白纸上有无蜡烛?
交流小结:请一组代表把数据表格带上来,并说说实验步骤: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方格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感觉这支蜡烛也像点燃了一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
D分析与论证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④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左右相反
⑤物体在光屏上不能成像,我们把这种像叫做虚像。
E评估与讨论
师:实验时,把手指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的“烛芯”上,是否烧痛了你的手指?说明
了什么?
生:没有烧痛手指。说明“烛芯”是虚像。
师:实验时为什么用同样的蜡烛?
生: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像与物等大。
师:大家在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影响?
生:玻璃太厚可能出现两个像。
课件演示整个实验过程
课件展示: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那一张图?
师:为了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了解,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照镜子,照镜子的同学做一些动作,另一位同学扮演他的像。
……
师:他们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吗?哪里不符合?
……
师:我们常说水火不相容,同学们能不能让蜡烛在水中燃烧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录象。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师: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生: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师: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师生共同分析得: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
用纸条模拟演示过程,学生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过程,从纸条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形象生动地认识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作图方法。
(把纸条aMN部分沿MN反转展开,形成abc三的角形.说明,若人眼在反射光束的范围内,逆着光传播的方向观察,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光是从a发出来的一样.这是由于人习惯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把从a点发出来的光,看成了从a点发出来的,因而给人的感觉物点在a处.所以说a是a点的像.但是,这只是一种视觉现象,并非真有光从a发出来,所以a叫做a点的虚像。还可以发现虚像a点与实物a点在平面镜两侧相互对称,沿镜面折叠可以相互重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组别: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1.记录数据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2.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物体和像的边线与平面镜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你看到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能不能在白纸上看到蜡烛的像?______。说明蜡烛的像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
五.反思与拓展
1、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2、我们选择两支一样大小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的____________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____关系
4、我们放置平面镜时应该让它与水平桌面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
5、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正确吗?___________。你们觉得哪些原因会影响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训练
1、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A.白塔的影子B.白塔的实像
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2、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如图2—14所示,在这个实验中
图2—14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B.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3、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B.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C.物体的大小有关D.物体放的角度有关
4、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m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m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m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m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为12:01,这时的时刻应是()
A、21:10B、10:21C、10:51D、12:01
6、(多选)关于光学知识,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线是垂直于界面的一条光线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老师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D、小明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7、在两个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之间有一发光点,则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A.2个B.3个C.4个D.无穷多个
8、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A.1mB.2mC.3mD.4m
9、平面镜所成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大小,所成的是像。
10、在距离平面镜8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镜____________cm;若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__________cm.
11、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_在光屏上显示出来(填“能”或“不能”),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时发生了_________的结果.
12、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__.
13、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________像.(填“虚”“实”)
14、把一铅笔垂直立在玻璃板上,估测出笔尖的像到笔尖的距离约为1cm,则此玻璃板的厚度约为___mm.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03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