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连接: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你能回答下列问题么?
1.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南方和北方人们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深受的影响。
3.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在和环境方面存在很大的。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
4.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也存在共同点,都位于区(气候),地势的、级阶梯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别探讨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及它们内部的差异。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问:上述民歌描述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属于哪个地区?
学习主题一:的西北地区
(一)1.读古诗,“看”西北,西北有。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贺《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观看书11页三幅景观图,感受西北自然环境。
结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请补充完整学习主题的标题)
(二)讨论: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理特征。完成下表。
西北地区的范围:山脉以西,长城和山—山以北,包括、、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气候地形植被河流
西北地区

结论: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三)为什么西北会如此干旱呢?分析其干旱的原因,做书12页活动1.。
结论:导致西北地区干旱的因素是、。

(四)北朝人民歌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李贺却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说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也还有性的一面,做书12页活动2.。
结论: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自东向西的→_____→的景观变化,这是由的逐渐变化所决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总结:
1.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位置、→的气候→植被、河流
3.西北地区存在明显的内部。
学习主题二:的青藏地区
附歌词:
呀啦索哎……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1.歌曲名称是
2.结合歌词和所学知识,青藏高原的地形是以、为主
3.歌词“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说明青藏地区气候降水,空气
4.歌词“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让人联想到她信仰教
5.青藏高原和我们要学的青藏地区有什么区别,说明划分青藏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6.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以上,有“”之称,是世界最的高原。观察书13页图5.17,说明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7.因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则,所以受因素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导致广布,结果气候更
8.看书14页图5.20,两幅景观图分别表示什么,
对比广州进行解释
总结:
1.青藏地区“”→“”广布
→能源丰富,的发源地
2.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请补充完整学习主题的标题)

学习主题三:以业为主的地区
(一)南方、北方地区有相同的特征,西北和青藏地区有无相似之处呢?
完成下表:
项目气候地形生产、生活
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相同点
结论:西北和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区(请补充完整学习主题的标题)

(二)仔细观察书15页图5.21,上表显示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相同点是否完全一样呢?下面,请做一做月老,连一连线:

结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西北和青藏地区牧业生产各具特色。
(三)西北和青藏地区以牧业为主,所以当地居民的饮食以、制品为主。可是我们知道新疆的和(水果)很出名,藏族的(粮食)也耳熟能详,说明西北和青藏地区除畜牧业外,还发展其他农业。
阅读书15页,回答:
1.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分布在平原、平原、和___山麓;青藏地区发展农业,分布在谷地、谷地。
2.观察图5.21,找出上述农业生产地区,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
3.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

结论:
1.由于西北地区气候,所以人们利用和,发展农业。
2.青藏地区而,所以在的地区,发展农业。


一、判断题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
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5、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地势无关。
6、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大。
7、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二、选择题
1.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A.骆驼B.三河马C.牦牛D.藏绵羊
2.下列现象与西北地区主要自然特征无直接联系的是()
A多为内流河B油气资源丰富C草原牧场D灌溉农业
3.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是()
A甘蔗B棉花、甜菜C苹果D柑橘
4.下列地区不属于我国牧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5.大兴安岭以东和以西分别属于()
A、森林草原、荒漠B、牧业区、耕作区
C、北方地区、西北地区D、半干旱区、干旱区
6.我国风力侵蚀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黄土高原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7.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
A、西亚、中亚地区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D、西亚、中亚、南亚、东亚、北亚地区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东风
9.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似点与相异点分别是()
A、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B、大部分位于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C、人口众多,但人种和民族差异大
D、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10.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11.关于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主要分布在有河水、高山融雪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地势较平的地区
B.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C.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一带广种水稻、小麦、棉花、瓜果
D.西北地区由于降水丰富,畜牧业和种植业发达
12.在我国素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A.拉萨B.成都C.三亚D.上海
13.关于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而造成的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山冰川连绵,属于我国最寒冷的地区
B.湖泊众多,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气温低,动植物都不能生长
D.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区,所以人烟罕至
14.关于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主要分布在有河水、高山融雪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地势较平的地区
B.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C.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一带广种水稻、小麦、棉花、瓜果
D.西北地区由于降水丰富,畜牧业和种植业发达
三、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沿着AB线路,从A到B依次出现的自然景观。

(2)图中从C到D农业生产的熟制是:___________、两年三熟、__________、________。C所在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D所在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C、D两地区熟制和种植粮食作物种类差别的主导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耕作业为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是:_________和______;以畜牧业为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相关阅读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
一、知识网络
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3、极地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一个“冰雪世界”。

二、课前预习
1、北极地区指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北部及一些岛屿。
2、北冰洋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洲包围,它属于北极地区。
3、南极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
4、南极洲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洋所包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洲隔海相望。
5、两极地区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互动1:读“图2——29”,完成教材P58活动题,了解北极地区位置与范围。
互动2:读“图2——31”,了解南极地区位置与范围。
互动3:完成教材P60活动题,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课堂检测
1、两极地区以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因为两极地区所处纬度_______,太阳高度角_______,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阳光。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是因为南极地区以____________为主,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从地势上看,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_______________高。
3、两极地区有大量的_______,给船只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盖融化,造成___________上升,给人口稠密海拔较低地区带来巨大灾难。

4、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
(1)在图中纬线上用箭头标明地球自转方向。
(2)在180°经线两侧写明东经和西经。
(3)海洋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4)大洲④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科学考察站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
(6)⑧点在⑨点的___________方,⑩点在⑨点的____________方。
课后记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

2.对图10.1和图10.2的判读。两幅图均为极投影图,这种地图在其他的章节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对两图的判读,提高对这种图的识别、分析能力,尤其是在这种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能力。活动中的问题3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详见教学建议)。

教材将两图放在一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便于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情况,如海陆分布的状况。而这些也为后面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南极高,人们对南极的考察多于北极,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3.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教材通过两个阅读材料使学生对此有感性的认识,同时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高度地概括了南极气候环境的主要特征。在这里需要给老师们明确几个问题。①“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南极本身陆地的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这是长时间气温过低,降雪日积月累的结果。②南极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冷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③“白色沙漠”说明南极降水相当少,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第一,南极位于极地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第二,南极上陆地面积广阔,而海洋面积小;第三,常年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④为什么南极和北极相比风力更大?这与南极的低温有较大关系。南极由于气温比北极低,因而产生非常强烈的低气压中心,会造成比北极更大的气压梯度力,所以南极会有“风库”之称。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更多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可以被南极的大风吹得光亮如新。”

4.将生物资源直接放到自然环境的后面,而没有与其他资源一起介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突出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的生物造成的影响;第二,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是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们本身就是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5.图10.3和图10.4使学生能够了解两极地区在景观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代表性动物,并通过文字体会这些动物对极地地区特殊环境是如何适应的,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6.教材通过两则新闻报道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南极建设的两个考察站。同时,在活动中又提出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时间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极昼”、“极夜”现象给极地地区带来的具体问题。

7.教材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放到标题“科学考察的宝地”下,更突出了这些资源的科学价值。在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未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当中,有的是由于其他地区日益缺乏而显得更加珍贵,但对人类意义更大的应该说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极地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它们的特殊位置。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寒冷的气候使得那里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因为极地地区具有这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人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并且保护好“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因此,从逻辑关系上看,这一标题既是上一标题的结果,也是下一个标题的原因。

8.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9.图10.6以其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考察的基本过程,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活动的第2题中秦大河的那段话,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

10.阅读材料“穿越南极”,通过对人类的一次穿越南极活动的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真理,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11.对日本捕鲸的报道引出了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间的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定,教材107页的那段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国际间对此做出的工作,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是个人的行为,教材通过108页的阅读材料介绍南极考察队员的环保行为,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师可将本章的教学分为2课时。

对于本节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导入和组织教学。假设学生就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他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气候状况,以便做好着装上的准备,其次需要确定考察时间,这是由它们特殊的纬度位置决定的;第三,要考虑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这样就促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的资源),同时可以讨论一下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最后还需要组织学生讨论:“在科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主要涉及到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保护问题。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一系列教学内容组织起来。

为了让学生体会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差异,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分别进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最后各自来汇报,这样个别活动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1.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除了按照上述的思路之外,还可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只有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这样做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考察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②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③深入理解极地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特殊性,为后面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2.教师可以结合后面的活动1让学生读图,了解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范围,为理解其自然环境打下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①两地的海陆状况如何?②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哪个方向?问题一是为活动2打下基础,问题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

极地投影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可采取一步步深入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思考:①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②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③图中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表示什么线?④图中的方向如何确定?⑤地球自转方向在这张图中如何标注?

3.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可先让学生来谈对南极和北极的印象,然后再读关于冰山和南极大风的两段阅读材料,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几幅照片,最后总结概括。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比一下两极地区的情况,并探求原因,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对“白色沙漠”可能不会有体会,这时可让学生查找撒哈拉地区及其他沙漠地区的降水状况,比较的结果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指导学生看图10.3和10.4,结合文字体会动物对极地地区严寒气候的适应性。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地区从景观上有怎样的差别。

5.活动2主要是让学生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作一下对比,活动要结合前面对两幅极地投影图的观察来进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温度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一下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第二步再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明确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

1.这部分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来考虑:①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③科学家是怎么进行科学研究的?④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将会遇到什么困难?⑤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⑥对两极地区的考察已经分别到了怎样的程度?

2.这一部分也可以这样来引入: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新闻,了解我国现有的两个南极科考站,另外还可让学生看一下前面极地投影图,了解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情况。同时结合前面的活动2提问:“南极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这样引发学生去了解其中的原因。

3.在讲授南极的大量固体淡水资源时,可以将冰川在淡水中所占的比例介绍给学生,突出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意义。而南极的科学价值,则需要让学生结合“图示科考”和后面活动中秦大河的那段话来讨论。同时在明确其重要的科学价值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南极会有这么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最终又落实到了南极的自然环境上面。

4.教师在介绍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煤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形成?”(温带地区,有大片的森林)“那么为什么在极地地区会出现煤矿或油田、气田?”当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提示学生从大陆的漂移来考虑,这是对前面知识是否灵活掌握的检验。

5.阅读完“穿越南极”这段材料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如何改变的?”这是对前面读图能力的巩固。

6.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可以对比来看,教师可以在这一节的学习结束之后,安排学生列表对比。

南极

北极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

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资源状况

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

主要为矿产资源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关于日本捕鲸的报道,并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学生会认识到一些国家虚伪的面目,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的经济。结合活动1讨论:“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师可以利用活动2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做北极地区环保与利用的宣传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相关的事件与知识,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教育了自己。

§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2001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2001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结束。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63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