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学案冀教版
第18课难忘九一八
一、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
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
1、原因(补充)
2、经过:
时间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
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称为。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导致
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
不抵抗的恶果
4、影响
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1935年,迫使
与签订,中国驻军
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时间)在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
3、影响:
三、西安事变
1、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
2、经过: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兵谏”,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又称。
3、问题解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并派出了以
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调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
1、下面不属于一二九运动的口号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反对华北自治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人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朱德D、周恩来
3、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在()
A、上海B、北平C、沈阳D、长春
4、西安事变又称()
A、七七事变B、双十事变C、双十一事变D、双十二事变
5、2006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
A、75周年B、72周年C、71周年D、70周年
(二)延伸拓展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接受共产党的领导B、打击国内投降派C、取蒋而代之D、逼蒋抗日
2、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社会矛盾B、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C、摆脱经济危机D、英美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
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九一八事变爆发
4、1931年,导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侵华事变是()
A、西安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九一八事变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材料: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此”指什么时候?
材料体现了一种什么政策?
(3)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分析
学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积极思考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造就了一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同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2了解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3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从插图和课文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探讨白话文的兴起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动民众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点
《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学习难点
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节预设
1、自主预习(17分钟)2、展示交流(15分钟)
3、当堂训练(8分钟)4、课堂小结(5分钟)
导学构想
教学环节导
研学新知(活学巧用)*学法指导
展示策略
自主预习
17分钟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他下令人民“尊孔复古”,并率领文武百官在北京天坛祭天。这一系列的行为与辛亥革命中形成的民主、共和思想发生剧烈冲突,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彷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在中国的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到底是一场什么运动呢?为何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去探讨。
1找出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开始时间、开始标志、前期口号、代表人物及内容,后期的代表人物及内容,影响。(第一和第三框题)
阅读:
体会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找出几位主将的历史贡献(即各自的代表作、主张)(查书2、3框题)。
3尤其要特殊关注李大钊的贡献与其他人的不同
总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之际,有识之士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亡。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页让我们贡献自己的一腔热情吧!
1独立完成1题,可在书中勾出来(限时5分钟)
2.阅读部分要求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4独立完成3题勾在书上
5组内总结3小问。
展示交流
15分钟
1组内出示一份纸质或勾书的答案,试着说一说。
教师要求对影响至少划分成3小点
(齐读各位主将的话,注意语气语调,体会当时的情景)
2展示台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主将的代表作及观点。
3回答3小问。
1小组出示一人在投影仪上展示(3分钟)。
齐读部分限时3分钟
2指定小组展示相关内容(限时3分钟)
3抢答(限时1分钟)。
课堂练习(8分钟)
1《新青年》杂志提出的著名口号是(D)
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自强D“民主”和“科学”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毛泽东④胡适⑤鲁迅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3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号召进行文学形式与内容全面革新的是(D)
A胡适B李大钊C鲁迅D陈独秀
4“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是下列哪些人物认识到的(B)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5材料一1913年,袁世凯颁布“尊崇孔圣”令,下令恢复祀礼,并率领百官到孔庙,演出了一场“祭孔”闹剧。
材料二“德赛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另一种称呼,是其后数十年中国思想文化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民主和科学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人们在翻译这两个词时以单词第一个字母的音译再加上“先生”二字,这样既生动又简单,让人不忘。
材料三两个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蝴蝶》
(1)材料一中袁世凯的做法符合当时的潮流吗?为什么?
不符合。因为经过辛亥革命,思想解放的闸门被打开,不断涌入的新思潮,在进步知识分子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此时,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不符合当时的潮流。
(2)为反对袁世凯的行为,中国大地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旗帜。
(4)从材料四看胡适的《蝴蝶》属于什么文学形式?当时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谁?
答:白话文。陈独秀。
1学生做1-4题
将答案出示在展示台。(1分钟)
2解释不明白的题(1分钟)
3做材料题,小组出示一份答案。比一比看哪小组好。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63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