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导学复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题11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使用时间:2012.3
1.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4.人脑的高级功能I
5.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II
6.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II
7.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
8.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有哪几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参与?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和方向有何不同?
探究一:神经调节
1.完成下列表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图示
刺激部位acde
指针方向
偏转次数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图示
刺激部位acd
指针方向
如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2)下列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的情况是 。
(3)图甲中有个突触,①所指结构的名称是 。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 (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4)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 mV。与A情况相比,B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导致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探究二:体液调节
1.第一种被人类发现的激素是什么?
2.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吗?
3.你能列举哪些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的实例?
4.拮抗作用和负反馈调节如何区分?(提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作用为例)
5.激素调节有什么特点?
6.请写出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的需要。
探究三: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2.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别是指什么?
3.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4.请分别用文字和箭头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5.免疫失调疾病有哪几种类型?
6.艾滋病病因是什么?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力。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 ____细胞中的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_。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 ___分解成__ __。
(5)初生牛犊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疫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 _____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 _模式,促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 ____渗透压升高。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_______ 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4)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答案
对位训练一:
(1)反射弧(2)D(3)2突触小泡④(4)10减少Na+内流量
对位训练二:
(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通透性 负反馈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
对位训练三:
(1)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以使抗原被及时清除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
(3)浆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氨基酸 CHNH2RCOOH
(4)蛋白酶 多肽 (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 自身浆细胞的合成 (6)过敏原 再次
课后检测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乙细胞外液
胰岛B细胞 单向传递(和突触延搁)
冷觉(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导学复习”,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胶南一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胶南一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
课题:生物与环境编号:11
教师寄语:教师寄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
1、汇出种群增长曲线及增长率的曲线图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流动情况
3、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物理模型(概念图)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图解
热点一、种群数量变化
例1、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⑴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⑵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
⑷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
⑸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
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热点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⑵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⑶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⑷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途径产生CO2。
变式训练2、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热点三、实验:探究生物某一生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1、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请分析后回答:?
⑴你打算探究的假设是。(从a、b、c项中选择)
⑵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⑶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实验结果为
。
变式训练1、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处的野菊。?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
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⑴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在取样时,
关键要做到。
⑵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
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答两点)
⑶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3、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⑴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⑵牛与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⑶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⑷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讲义复习:植物激素调节”,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植物激素调节文章来源://m.jab88.com/j/7442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