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技术实践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技术实践”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新课标)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6、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8、植物的组织培养。
9、酶的存在于简单制作方法
10、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11、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12、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
13、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培养
(1)培养基的主要种类
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用途
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工业生产
半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
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
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条件结果常用的方法
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质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化学药剂消毒法
灭菌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3)微生物的纯化培养
常用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2、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③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①实验原理
即:科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浓度→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2010全国卷ⅠT34)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⑴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碳源是,氮源是。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的细菌属于。
⑵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期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⑴固体/半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其他细菌受到抑制不能生长。这种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除凝固剂琼脂外,其他化学成分都是由已知明确的化学物质配成,没有天然物质配成,属于合成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是有机碳源,不是无机碳源,判断该细菌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是异养型的。
⑵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反映细菌生长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生长曲线。培养中的细菌以二分裂进行增殖,细菌数目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增加,一个细菌繁殖n代,可以产生2的n次方个细菌。因此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便于反映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若直接以菌体数目为纵坐标,会因细菌数目大,变化率高,不利于作图。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实验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稳定期细菌数量达到最高峰,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

(1)琼脂葡萄糖尿素选择合成异养型
(2)生长培养中的细菌以指数形式增殖,取对数便于反映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对数稳定
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比较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
所需菌种果酒:酵母菌;果醋: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制作原理果酒:无氧呼吸
果醋:有氧呼吸多种微生物发酵乳酸菌无氧呼吸
实验流程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
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醋酸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2010北京理综T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选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发酵装置不需要接受光照,也不能通入空气,发酵过程中会产生CO2气体,所以要适时给装置排气;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茎的组织培养与花药植株的产生的比较
菊花茎的组织培养月季的花药培养
理论依据细胞的全能性
基本过程脱分化、再分化
影响因素材料、营养、激素、pH、温度、光照等
选择材料体细胞花药(生殖细胞)
操作流程制备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
培养→移栽→栽培选材→材料消毒→接种和培养→筛选和诱导→移栽→栽培选育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无土栽培
含义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体器官或组织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植物体在无菌条件下,在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对微生物的培养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各种矿质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并利用这种营养液栽培植物
培养基成分水、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植物激素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水、必需矿质元素
特殊操作要求严格控制无菌操作,在培养过程中要更换培养基,调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严格控制无菌操作,整个培养过程无需更换培养基适宜的环境条件,基质垫底并固定幼苗,不需要保证无菌条件
四、酶的研究与应用
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分解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果胶,使其变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易于榨取果汁。
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的常用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2)实验过程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同时还要考虑到酶的专一性和洗涤成本等问题。
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包埋法:适合于较大的细胞
化学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比较
类型固定酶的种类适用方法优点及不足
固定化酶一种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可反复利用,但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固定化细胞一系列包埋法成本低、操作容易,但反映效果下降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成功的关键
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都会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对海藻酸钠溶化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避免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2010江苏高考T25)右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
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选BCD。刚溶化的海藻酸钠要冷却至室温,才能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以免高温使酵母菌失活;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进行发酵。
五、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细胞内DNA复制与体外DNA扩增(PCR技术)比较
细胞内DNA复制PCR

点解旋解旋酶,边解旋边复制80℃~100℃高温解旋,双链完全分开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TaqDNA聚合酶
引物RNADNA或RNA
能量ATP不加
温度体内温和条件高温
子链合成一条链连续(先导链),另一条链不连续,先合成片段,再由DNA连接酶链接(滞后链)两条子链均连续合成
循环次数受生物体自身控制30多


点①提供DNA模板
②四种脱氧核苷酸作原料
③子链延伸的方向相同
④都需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
六、重要物质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方法提取原理步骤提取物质
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①水蒸气蒸馏;②分离油层;③除水过滤玫瑰精油、薄荷油等
压榨法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①石灰水浸泡、漂洗;②压榨、过滤、静置;③再次过滤橘皮、柠檬精油等
萃取法使提取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后得到提取物①粉碎、干燥;②萃取、过滤;③浓缩胡萝卜素
2、DNA粗提取与鉴定
(1)原理: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②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③DNA可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2)注意事项: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不适于作DNA提取的材料,但却是提取血红蛋白的理想材料。
②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蒸馏水:第一次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
③鉴定DNA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沸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
(1)原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各种分子带电性质差异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离。
(2)方法:凝胶色谱法、电泳
(3)步骤: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2010山东高考T34)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__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
(2)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的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_____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______,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可利用______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_____技术。
(1)植物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挥发,提取时不宜采用蒸馏法,而一般采用压榨、萃取法。
(2).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和水。脂肪中只含碳不含氮,故属于碳源;高压蒸汽灭菌是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一般采用平板记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具有活性的酶才有价值,所以,刚分离的酶应进行活性检测。使酶能够重复使用的方法是固定化酶技术。所以,(3)题三空答案依次为:显微镜直接计数、酶活性、固定化酶。
(4).DNA扩增常用的技术是:PCR扩增技术。

(1)压榨;萃取。(注:两空顺序无先后)
(2)碳源;高压蒸汽灭菌(3)显微镜直接计数;酶活性(或:酶活力)
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4)PCR(或:多聚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

1、(2010广东高考T25)(多选)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
本题以制作果酒为材料,主要考查发酵技术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本题的要点是:发酵的原理和操作。发酵的原理是:在合适的温度下,在无氧环境下,用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二氧化碳,为使二氧化碳不影响发酵,多余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放出。
选AC。在该发酵装置中有发酵底物(葡萄糖),但没有发酵生物(酵母菌),故应在装置中放入适量的酵母菌。所以,A正确。将阀门a一直关紧是为了防止氧气进入发酵装置;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是为了排除发酵产生的过多二氧化碳。所以,C正确。如果一直打开阀b通气,则可使氧气进入发酵装置而影响发酵,所以,B错误。酵母菌发酵需要的温度在18℃~25℃之间,4℃时温度太低,将影响发酵的速度。所以,D错误。
2、(2010江苏高考T7)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本题以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条件和过程。
(2)区别果酒和果醋制作。
(3)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选C。据图分析,过程①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其中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因此判断A、B项错误;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④是果醋制作,其中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转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由此判断C项正确;酵母菌生长繁殖温度在18~25℃,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由此判断D项错误。
3、(2010海南高考T25)[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_____,产生的终产物是____和_____。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丙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
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展示了甲、乙、丙三位同学发酵产酵母菌的实验操作,考察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
酵母菌能够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且只有无氧下发酵产生酒精,欲用酵母菌发酵产葡萄酒需要提供无氧的环境,所以对于实验的装置应严格控制为无氧环境。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2)酵母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3)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所以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丙同学错在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这样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甲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乙和丙中都能产生乙醇,所以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果醋、果酒、果酒;乙同学由于未及时排气,导致发酵瓶中气压过大而冲开瓶塞。

(1)酵母菌
(2)葡萄糖乙醇 CO2
(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
 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
 葡萄醋(或果醋)葡萄酒(或果酒)葡萄酒(或果酒)
(1)未及时排气
4、(2010江苏高考T3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20℃条件下保存24h。
DNA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入研钵中,各加入l5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mL滤液,再加入2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mol/L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②针对结论1.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探究的能力,包括明确实验课题、处理和解释实验步骤、设计可行的实验步骤等。
解答本题的思路图示如下:

(1)据题意,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有实验材料的种类和温度,因变量为DNA提取量,则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2)搅拌过程中常常会发生DNA的断裂,因而该步骤需要”缓缓地”进行。
(3)①据表分析,不同自变量条件下的因变量情况,则可得结论2: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
②低温能使DNA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DNA的降解速率,使DNA提取量增多。
(4)根据氯仿的理化性质,可采用氯仿与提取液混合,后去除上清液。

(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2)DNA断裂
(3)①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
②低温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
(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和.静置一段时问,吸取上清液
5、(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37)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原因是。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的地方,目的是。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
本题考查芳香油的性质、提取、保存、影响提取量的因素等问题。
芳香油的性质决定了提取方法、保存、影响提取量的因素等问题。
(1)玫瑰精油属于芳香类化合物,具有芳香类化合物的通性,即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等性质。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温度;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定时间内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蒸馏量不再增加。
(3)蒸馏时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如果不进行冷却,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蒸发而流失。
(4)玫瑰精油易于挥发,应保存在温度较低的地方。
(5)根据图示可以确定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a天左右,此时精油含量最高。
(6)薄荷油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相似,同样可以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1)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不是蒸馏时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温度一定时间内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蒸馏量不再增加
(3)下降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蒸发而流失
(4)较低减少挥发(或防止挥发)
(5)a
(6)能薄荷油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相似
6、(2010全国卷ⅡT34)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l,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l,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_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__(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__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l,则应选用_____(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行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⑦_________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后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__⑧____.使X排出菌体外。
本题以微生物的代谢和调节为基础,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加中间产物2→不能正常生长→酶c不能合成→控制酶c合成的基因突变;
(2)加中间产物1→不能正常生长→酶b或酶c不能合成→控制酶b或酶c合成的基因突变。再加中间产物2→正常生长→酶c能合成,而酶b不能合成→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突变;……
(1)①根据题意,“在基本培养基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说明甲、乙的突变都不会导致酶c的缺失;②“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说明乙突变导致酶a缺失,甲的突变导致酶b缺失;③“在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更加证明②的判断正确。产生甲、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不同菌体产生突变,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根据(1)③可知,如果向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甲类型的突变菌。
(2)由于乙的突变是导致酶a缺失,而甲的突变是导致酶b缺失,所以二者混合培养,乙首先利用中间产物1,而形成菌落,而甲需等到中间产物2形成后才可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乙先形成菌落。
(3)发酵过程中,为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常采用改变菌体细胞膜透性的方法,使代谢产物排出菌体外。

(1)bac不同基因甲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其他合理答案叶给分)
(3)通透性


一、选择题
1.(2011北京大兴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3.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条件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占优势
B.5小时内,酵母菌经历了约1个细胞周期
C.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原来的200倍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质的微生物参与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5.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
C.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D.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延长
6.下列关于酵母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酵母菌产生酒精的条件与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条件相同
B.利用酵母菌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固定化酶技术比固定化酵母细胞更好
C.培养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验
D.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比平板划线法误差要小一些
7.(2011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问题,错误的是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⑤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
8.下图为利用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制备纤维素酶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菌体培养中应做好灭菌操作以确保培养菌体的单一性
B.透析后的弃去物其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杂质
C.含酶的粗提取物中含多种蛋白质
D.纯化常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
9.目前,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属于酶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是
A.酶对有机溶剂不敏感,但对高温、强酸、强碱非常敏感
B.加酶洗衣粉因为额外添加了酶制剂,比普通洗衣粉更易污染环境
C.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但在固定时可能会造成酶的损伤而影响活性
D.酶的催化功能很强,但需给以适当的营养物质才能较长时间维持其作用
10.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实验中,实验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干酵母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1小时左右,使酵母细胞活化
B.采用小火间断回执的方法,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C.将活化的酵母细胞加入海藻酸钠溶液,轻轻搅拌,以免产生气泡
D.用注射器滴加溶液时要接近CaCl2溶液的液面,防止凝胶珠出现“尾巴”
11.某学生为研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制备不同洗衣粉含量的洗涤液。②按下表设置试验组。③每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洗涤液、相同的污染布料,并设置相同且适宜的浓度。
④以污染布料洗净所用的时间为实验结果。下列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当洗衣粉含量为任一固定值时,都能发现酶的最适pH值的估计值
B.当pH为任一固定值时,都能证明酶影响反应速率
C.无论洗衣粉含量为何值,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曲线图形近似“V”字形
D.此实验涉及2个自变量,1个因变量
12.(2011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联考)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

13.下列关于DNA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动物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都可以采用蒸馏水涨破细胞的方法
B.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可去除蛋白质等杂质
C.蛋白质纯化过程中采用透析法可去除溶液中的小分子杂质
D.血红蛋白只能采用凝胶色谱法纯化,DNA则可采用电泳、盐析等方法纯化
14.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除下表中所列处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但实验结果却不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选择错误的组别是丙
B.沸水浴后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的组别是甲、丁
C.甲组实验现象差的原因是25℃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差
D.乙组实验不成功仅因为在鉴定时加入了双缩脲试剂
1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可能有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等
B.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Ⅰ和引物Ⅱ的碱基序列一定互补配对
C.与斐林试剂检测相比,用尿糖试纸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
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二、非选择题
16.2007年,我国利用秸秆生产车用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顺利进入工业化实验阶段。实验显示,每4吨秸秆(玉米、麦草秸秆等)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已经掌握了纤维素的水解技术。请回答:
(1)利用玉米秸秆生产乙醇首先选用_______________酶处理秸秆,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_________等物质,然后进行发酵,获得乙醇。
(2)在培养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接种微生物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平板划线时,在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从物理状态看,培养基应使用____________培养基。
(4)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乙醇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提出可以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17.果酒、果醋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饮料。红葡萄酒中的色素主要来自红葡萄皮中,它不仅给葡萄酒以美的红色,还具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如遇小苏打(碱性)会变颜色。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的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从呼吸角度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菌,可用酸性条件下的__________溶液检验呼吸产生酒精。
(2)某同学在用带盖的瓶子进行葡萄酿酒时,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应__________,以防瓶子爆裂。
(3)制作果醋时,需通气,可以说明醋酸杆菌为__________菌。
(4)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及节约生产成本,厂家已尝试使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酵母细胞的固定多采用__________法。在用此法制备固定化酵母过程中,为加快海藻酸钠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最好采用__________加热的方法,以防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5)现有两个品牌颜色一样的红葡萄酒,其中一个是用100%红葡萄汁酿造,另一个是以化学物质用人工方法勾兑而成。现提供小苏打、小烧杯若干,请简述能鉴别出两个品牌红葡萄酒的实验思路。
18.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右图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下表是围绕加酶洗衣粉的一项研究结果: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②。
(3)在使用加酶洗衣粉过程中,对于特别脏的衣服、较大的洗衣量,写出两项提高洗涤效果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CTAB法是一种从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制备基因组DNA(总DNA)的技术。CTAB能跟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0.7mol/L的NaCl溶液)中可溶并且稳定存在,当降低溶液中盐的浓度(<0.3mol/L的NaCl溶液),CTAB-核酸的复合物就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再用70%酒精浸泡可洗脱掉CTAB;氯仿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沉淀。提取和检测水稻基因组DNA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CTAB抽提缓冲液(主要成分是1.4mol/L的NaCl、2%的CTAB),于65℃水浴中预热;
②将20g新鲜的水稻幼嫩叶片剪成小段后放于研钵中,用液氮速冻并研磨成粉末,加入上述离心管中,于65℃水浴中保温30min;
③取出离心管中,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的氯仿,轻轻混匀20min;
④在室温下以12000r/min的转速离心10-20min;
⑤将上清液移入另一个离心管中,加入2/3体积的经冷却的异丙醇,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小心取出聚集于玻璃棒上的CTAB-核酸的复合物沉淀;
⑥将沉淀移入另一个离心管中,加入70%乙醇洗涤,重复洗涤1-2次;
⑦吹干乙醇后,将DNA溶于适量的TE缓冲液中,在0.8%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并在核酸紫外检测仪上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基因组DNA(总DNA)的提取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常温下研磨时,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对DNA的提取产生不利的影响。用液氮速冻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同时还具有▲的作用。
(2)实验步骤③、④的目的是▲。
(3)实验步骤⑤中,玻璃棒上出现沉淀的主要原因是▲。
(4)对DNA进行定性检测常用的试剂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使带电分子产生▲而实现分离。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利用核酸紫外检测仪可以进行▲。
20.美国科学家Sanger因发明了链终止.DNA测序法而再获诺贝尔奖。通过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下图表示测定DNA新链中腺嘌呤位置的操作方法,据图作答:
(1)操作的第一步是通过加热破坏从而使DNA分子的双链打开,在细胞中这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2)根据图中的模板链,对应合成的最长新链的碱基序列是(自上而下读出):。
(3)要通过以上操作精确地测出DNA链上每一个碱基的位置,电泳分离结果必须能把区分开来。
(4)为了能够从电泳结果直接读出模板链中鸟嘌呤的位置,进行以上操作时,应加入什么标记物?。扩增后将产生几种带标记的新链?
21.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和。
(2)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易溶于,因此可用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芳香油。
(3)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
(4)对材料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获得乳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5)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芳香油将分布于液体的层,原因是。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
(6)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此剂的作用是。

一、选择题
1-5BBCC(5ABCD)6-10DD(8ACD)CD
11-15BBDDB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纤维素葡萄糖
(2)稀释涂布平板法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操作者
(3)刚果红固体
(4)酵母菌在进行发酵过程中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
(5)包埋
17、答案:
18、答案:(1)0.6%碱性蛋白酶的浓度
(2)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比普通洗衣粉高②使用加酶洗衣粉时的适宜温度为45℃左右(或40~50℃)
(3)用温水浸泡延长浸泡时间增加洗衣粉的用量等
19、答案:(1)降低细胞匀浆中酶的活性,避免对DNA的提取产生不利影响
(2)去除溶液中的蛋白质
(3)溶液中NaCl的浓度<0.3mol/L,CTAB-核酸的复合物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
(4)二苯胺分子大小形状的不同不同的迁移速度
DNA含量的测定(或检测DNA)
20、答案:(1)氢键解旋(2)TACTAGGAC
(3)长度只差一个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DNA链
(4)加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类似物(或ddCMP)2种
21、答案:(1)蒸馏法萃取法(每空1分,共2分)
(2)水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每空1分,共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橘子皮芳香油含量较高(每空1分,共2分)
(4)过滤(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5)上(1分)油层的密度比水层小(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增加水层密度,使油和水分层(2分)
(6)吸收芳香油中残留的水分(2分)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生物技术实践核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生物技术实践核心知识自查(人教版选修一)

考点一、微生物的利用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①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②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③分类和应用

(2)无菌技术

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重点是消毒和灭菌。二者的区别如下:

使用方法结 果常用的方法举例

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

灭菌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3)微生物的纯化培养

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注意事项①接种环的灼烧a.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残留微生物,避免污染菌种和培养基b.每次划线前: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c.划线结束后: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④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①稀释操作时:每支试管及其中的9mL水、移液管等均需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cm~2cm处

②涂布平板时:a.涂布器用70%酒精消毒,取出时,让多余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b.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c.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合适,移液管管头不要接触任何物体

目的在培养基上形成由单个菌种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培养平板冷凝后倒置培养,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法。

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③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①实验原理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

2.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二、酶的应用

(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果胶酶的作用:分解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果胶,使其变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易于榨取果汁。

2.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

(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的常用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2.实验过程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同时还要考虑到酶的专一性和洗涤成本等问题。

(三)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比较

类型固定酶的种类适用方法优点及不足实例

固定化酶一种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可反复利用,但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固定化细胞一系列包埋法成本低、操作容易,但反应效果下降固定化酵母细胞

三、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一)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提取方法实验原理方法步骤适用范围

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①水蒸气蒸馏

②分离油层

③除水过滤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压榨法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①石灰水浸泡、漂洗

②压榨、过滤、静置

③再次过滤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中芳香油的提取

有机溶剂萃取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①粉碎、干燥②萃取、过滤③浓缩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①内因:植物的种类,同一种植物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部位等。

②外因:MS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pH、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

③植物激素:生长素用量/细胞分裂素用量影响细胞分裂、分化,该比值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该比值较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该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2.植物茎的组织培养与花药植株的产生的比较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无土栽培

含义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体器官或组织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植物体在无菌条件下,在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对微生物的培养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各种矿质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并利用这种营养液栽培植物

培养基成分水、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有机添加剂和植物激素等水、无机盐、

碳源、氮源等水、必需矿质元素

特殊操

作要求严格控制无菌操作,在培养过程中要更换培养基,调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严格控制无菌操作,整个培养过程无需更换培养基适宜的环境条件,基质垫底并固定幼苗,不需要保证无菌条件

三种技术中均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但营养物质的划分标准不同。

(三)DNA和蛋白质技术

1.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细胞内DNA复制与体外DNA扩增(PCR技术)比较

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依据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离

(2)常用方法

①凝胶色谱法: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②电泳: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由此将各种分子分离。

(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基本原理

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③DNA不被蛋白酶水解。

④DNA可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2)主要步骤:选取材料→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去除滤液中的杂质→DNA的析出与鉴定。

(3)注意事项

①选择动物细胞时,细胞比较容易破碎;选择植物细胞时则要先溶解细胞膜(如加洗涤剂、研磨等)。

②以鸟类等动物血中的红细胞为材料时,需向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抗凝。

③二苯胺需现用现配。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


二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

一、认识各种细胞

1、原核细胞

2、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

细胞壁

细胞器

有无核膜(本质区别)

染色体的有无

基因结构

转录和翻译是否在同一位置

生物例子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图像的识别

○1如何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

○2如何区别高等植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

○3如何区别显微结构图像与亚显微结构图像?

○4如何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二、认识细胞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

细胞内所有的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都完全相同吗?

结构特点:原因:

哪些现像可以说明这个特点?

功能特点:原因:

此特点与生物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有什么关系?

细胞膜所能吸收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和什么有关?

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和什么有关?

8种细胞器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较

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结构不具膜结构的

具单层膜结构的

具双层膜结构的

显微镜下可见的

成分含DNA的

含RNA的

含色素的

功能能产生水的

能产生ATP的

能复制的

能合成有机物的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

细胞核

核孔的作用:

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吗?

细胞核的作用:

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研究生物膜的意义:

三、认识由细胞构成的各种结构

1、植物:

2、动物

动物体各器官系统在生物体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请在上图上用箭头画出氧气、二氧化碳、葡糖及其它代谢废物的运输途径

四、认识细胞所经历的一些生命历程

1、细胞增殖

(1)、有丝分裂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形态和名称上的变化

染色体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及其它曲线图:

(一个染色体中DNA分子数量曲线,着丝点距离曲线)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比分裂的不同点:

对比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对比:

○1、共同点

○2、不同点

在此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细胞质中的基因在此过程中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观察下面的图找出有丝分裂图像和减数分裂图像的特点

前期中期后期

有丝

减I

减II

小小练习一下:看图写出属于什么分裂及相关

图形时期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

(条)数DNA分子

(个)数染色单体

(条)数染色体组数(组)

(3)无丝分裂

2、细胞分化

高度分化了的细胞具不具有全能性?

全能性高低和分化程度的关系?

比较受精卵、卵细胞、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肌肉细胞全能性大少。

五、我们用细胞的功能和特性可以做点什么?

请在下面写出胚胎移植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培养基

结果

应用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比较

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克隆抗体制备

原理

融合前的处理

促融的方法

目的

六、相关实验总结

○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2、膜成分的验证

○3、膜的流动性

○4、膜的选择透过性

○5、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变形虫)

○6、细胞核是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7、观察细胞质流动

○8、观察有丝分裂

实验步骤

标明下图中A-E细胞所处的时期

在此图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原因是什么?

显微镜相知识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代谢

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协助

扩散主动

运输胞吞

(内吞)胞吐

(外排)

运输

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细胞外

→内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能量

(ATP)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C

[知识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

[解析]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大量厌氧细菌能在池中繁殖,说明池中缺少氧气,丽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所以K+难以进入丽藻。

[答案]C

考点整合二:酶

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1)自变量:要研究的因素。

(2)因变量:酶的催化效率。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3.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

(1)酶浓度

在有足够多的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图所示。

(2)底物浓度

当酶浓度、温度、pH等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全部参与催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了,如图所示。

(3)pH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强时的pH即为该酶的最适pH。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且该种变性是不可逆的,如图所示。

(4)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中反应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甚至会使酶失去活性,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高温使酶失活是由于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该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而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在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4.教材中常见的酶及其作用

酶的名称酶的作用

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DNA酶催化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

纤维素酶催化分解纤维素

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

酪氨酸酶催化利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

解旋酶催化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断开

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R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转录R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将DNA分子黏性末端连接起来

(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故B正确。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逐渐上升,故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两项均错误。

[答案]B

[知识总结]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

项目正确说法错误说法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细胞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核糖体

生理功能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生物体内合成有的来源于食物

作用场所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高温使酶失活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2010合肥质检)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B.曲线2

C.曲线3D.曲线4

[解析]最大生成物的量与温度无关。从图1中可以看到,温度为2a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比a时要高,所以在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要比a时短,根据图2可以看出只有曲线2符合。

[答案]B

考点整合三: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可以写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的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另外,要注意将ATP的结构简式和与遗传相关的DNA.RNA的结构简式中的不同部位的“A”进行区分,如下图中圆圈部分所代表的分别是: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图解分析

3.生物与能量归纳

(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当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可用于生命活动。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界中消失。

(5)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生成ATP的反应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7)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ATP所需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

(8)病毒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代谢。

(2010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

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

[解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在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故A错误。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故B错误。根毛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答案]C

[知识总结]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两过程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具体如下:

项目ATP合成ATP水解

反应式

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由ATP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酶催化

能量来源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细胞呼吸)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010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解析]ATP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作用的条件要温和,所以要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D

高考链接

1.(20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吸收葡萄糖将其分解供能;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抗体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B

2.(2010山东卷,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穿)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跨(穿)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运用和识图的能力。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度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因此A选项错误;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所以B选项错误;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3.(20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因此A选项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溶酶体,有的通过膜融合形式进入,改变溶酶体的膜组分,所以B选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因而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因而C选项正确。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衰老细胞、破损细胞等,通过溶酶体的作用被分解,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4.(2010上海卷,5)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要解旋酶B.属于水解反应

C.会有能量变化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水解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形可知,该图可表示肽酶催化肽键断裂的水解过程,水解需要肽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水解过程中肽键断裂,会引起能量的变化。解旋酶用于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故A错误。

答案:A

5.(2010上海卷,17)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酶与激素的异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别比较能力。A项中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是蛋白质;B项中酶能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反应起调节作用;C项中人体的酶并非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项中酶不一定需释放到血液中,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B

6.(2010上海卷,20)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示为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故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将保持不变。若在40%的蔗糖溶液中,与图示相比,A不变,但因失水更多而B变小,所以B/A将变小,可见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图中A表示的是细胞长度,但B表示的并不是液泡的长度,而是失水后的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D

7.(2010上海卷,22)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解析:本题考查一系列酶促反应相互之间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变慢;B项,因E2催化的反应并没有被抑制,所以B不一定会积累到较高水平;D项,因B还会被E2催化反应,故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时,B的产量也不一定比A多。

答案:C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必修一

1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元素?请问这句话对吗?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

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质量比)最多的才是C元素

2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请问这句话对吗?

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可认为是对的;ATP+Pi→ATP

3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请解释?

人体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5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对吗?

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应。

6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有什么区别啊?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

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7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后随机形成的二肽共有几种?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8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9什么是还原性糖有哪些?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10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对吗?

不对,应该是膳食增加适量的蛋白质类营养。因为生命活动以糖为主要能源。

11在鉴定还原糖的时候斐林试剂甲和乙为什么要混合均匀?分开不行?

实质而言,斐林试剂就是新制的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甲和乙混合均匀后生成Cu(OH)2悬浊液

12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按先后加如有它的什么道理吗?解释.混合加又为什么不行?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和Cu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所以先加Na(OH)2,后CuSO4

13胞内酶的形成为什么不需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其实胞内酶合成是需要核糖体的,但这核糖体不全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需要的大多数是游离在细胞质上的核糖体。一般合成胞内酶只要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加工就成了,线粒体供能。

14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频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孔道。这句话错在哪里?

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不必都从核孔通过。

15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哪类细胞中(D)。

A.分裂的细胞B.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C.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核仁的功能合成核糖体用,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用。所以选D。

16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17该课题组用紫色洋葱做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又用此装片观察细胞分裂,结果发现似乎所有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

洋葱表皮细胞是分化成熟的细胞,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另:成熟的不分裂的活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18与多糖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供能;植物:叶绿体合成淀粉,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动物:内质网参与合成糖原

19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是什么?需要消耗ATP吗?脂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吗?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脂质不是大分子有机物。

20含磷脂和胸腺密啶的细胞器是是?

不含磷脂说明没有膜,不含胸腺嘧啶说明没有DNA,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液泡、线粒体、叶绿体有膜,所以为核糖体与中心体

21哪些细胞器可以产生水?

①在叶绿体的暗反应过程产生水;②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

③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④植物高尔基体上合成纤维素产生水

22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吗?请说明原因.

有关,因为性激素属于脂质,而内质网的作用就是合成脂质。另外内质网还有加工蛋白质等作用。

23下列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的方式是?

1是自由扩散----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2是协助扩散-----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载体

3是主动运输----因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载体则4是自由扩散----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

24有哪些常见的物质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离子。就目前中学教材讲过的协助扩散只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按新课标精神,需要有相应的载体(通道),不需消耗能量的就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就是协助扩散。

25水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膜需要"水通道"(蛋白)那是协助扩散吗?

水进入细胞膜需要"水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水直接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是自由扩散.

现在发现了水可由"水通道"(蛋白)进出,但不等于水都是由"水通道"(蛋白)进出.

26植物细胞均具有全能性,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1、只有离体情况下植物细胞才有可能表现全能性

2、细胞必须是活细胞,而有些细胞如导管细胞是死细胞

27“离体的植物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但全能性增大。”请问这句

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可认为正确。经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和原来的离体的植物细胞相比,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了.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易表现出全能性

28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适当浓度的无机盐含量能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红细胞沉淀后,滤去血浆,只要红细胞;将红细胞分为同量的三组[置3试管中],分别加入同量清水/0.8%浓度生理盐水/10%浓度盐水,静置一定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就能确定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29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和免疫作用。有些糖蛋白的糖对于糖蛋白自身成机体起着保护作用或润滑作用。糖蛋白在细胞间信号传递方面着更为复杂的作用。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形成细胞的糖萼(糖衣)、参与细胞的粘连,这在胚和组织的生长、发育以及分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0下列哪项对NH4+离子进入根毛细胞影响最小?

A载体B、ATPC酶D细胞内外NH4+浓度差选D为什么?

NH4+进入根毛细胞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和浓度无关,不管高或低只要需要都可运输,所以选D

311、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线粒体内经过代谢产生CO2和水。

2、经过光合作用,最终生成的ATP可以直接共给新陈代谢。这两句话对吗?

第一句正确。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句不对。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为暗反应直接提供能量,不直接供给其它代谢。

32提取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与充足的光,都会产生气泡。若将上述两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的气泡量的变化如何?

装线粒体的瓶继续产生气泡,量不变,呼吸作用不需要光;装叶绿体的瓶不再产生气泡,光合作用光反应需要光,无光,则不能进行光反应。这是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而叶绿体是通过光反应产生O2。

33光照强度、CO2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合成的产物(CH2O)运输受阻,则C3、C5的含量如何变化?

答:产物积累,会抑制相应反应速度,则C3增多,C5会减少

34绿体的类囊体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这句话错在哪里?

应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有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基质中无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35用一束光照射叶绿体色素的溶液,透射过去的是什么光,反射回来的是什么光?

透射过去的是绿光,因为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反射回来的是红光,因为色素分子受光子激发,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磷光,其频率在红光范围内,且光子由向光面射出。

36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吗?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两个阶段

1)NH3+O2→HNO3或HNO2+(化学能)

2)6CO2+12H2O*───→C6H12O6+6O2*+6H2O与光合作用不同;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37已分化的细胞不可逆.(细胞全能不就可逆了吗?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吗?

1、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这是指在生物体内.有的题目却说是可逆的,这是指在离体条件。

2、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

38高度分化的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变化?

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段,这与某些特异蛋白的表达有关。

39“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产生有直接关系”这句话对吗?

正常的细胞是有寿命的。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后会衰老、死亡,在正常分裂和正常分化时,原癌基因都处于被抑制状态。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细胞畸形分化,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就会无限分裂,成为不死的癌细胞。

40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__________,使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答案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怎么解释啊不是被激活吗怎么是突变啊

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细胞,即癌细胞。

41为什么病毒是生物?(是不是因为其能生长繁殖?)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恰相反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遗传性状)

42艾滋病病毒(HIV)、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的结构及遗传物质都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其它如噬菌体等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必修二

1生物总结大家帮忙,自交杂交侧交正交反交?

自交:同一植物体有性交配(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的异花传粉)。

杂交:不同个体的有性交配

测交:F1或其他生物体与隐形个体交配,可用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遗传方式。

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自由定义。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则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可用正交和反交确定某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为什么说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办法为正交和反交?

因为细胞质遗传基因全部来自母本,正反交的基因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的是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一半,对于纯合亲本而言(教材默认的是纯合体),正反交的基因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的是细胞核遗传。

3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这句话错在哪?

纯合子: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纯合,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

4准确描述一下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有没有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a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AA

51.什么实验需要人工去雄?2.是否当单独培养时,就不需要人工去雄了?

1.人工去雄可以避免试验不需要的授粉,排除非试验亲本的花粉授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

2.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果实验不需要自交就要去雄。

6检验纯种的方法有几种?

有两种--测交或自交

1.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动物

2.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操作起来很简单。

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句话哪里错了?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遵循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这样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在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孟德尔实验中F2中能稳定遗传和重组行个体所站比例依次为?谢谢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b和aaB_)所占比例为6/16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_和aabb)所占比例为10/16

9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1、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只是分离定律。

2、如果包括其它血型,因血型有关的基因有几十对,所以可以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0请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如需要,需哪种酶?

蛋白质合成过程需酶。主要有:解旋酶(转录),RNA聚合酶(转录),氨基酸缩合酶(翻译)等

11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答案1:3,1:2:1和3:1

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含有两个A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

如果F2为9:6:1,则表示只有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中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2:1

如果F2为15:1,则表示只要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3:1

因此答案是1:3,1:2:1和3:1

12不遵循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因素有哪些?

1.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若是无性生殖一定不遵循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种生物有Aa基因,而后代中隐形纯合子(或显性或杂合)会出现死亡现象导致不遵循定律

3.细胞质遗传由于只与母方有关并且不具有等概率性,也不遵循

4.理想值总是于实际有些差距,这也是原因

13遗传,怎样做这类遗传题?尤其是遗传图谱的还有推断的?有无口决?

先判断显性还是隐性:无中生有是隐形;生女患病是常隐。有中生无是显性,生女正常是常显

伴X显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伴X隐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14为什么说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何理解?

1)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3)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5谁可以提供一些辨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的方法呀?

一看染色体的个数若是奇数则为减二;二若为偶;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二

三若有同源染色体再看有无四分体时期有无联会时期等减一的特征时期若有为减一

若无则为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组而一个染色体组里的染色体是都不同的

因此看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只需看染色体长的一样不一样做题时形状一样的染色体颜色不同不要紧因为真正的染色体是不分颜色的。

16生物减数分裂的几个概念

最近在学减数分裂好几个概念都没搞清楚

很糊涂

请问一下(最好有图)

1.染色体

2.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4.姐妹染色单体

5.四分体

怎么数他们的数目?

17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请问这句话对吗?

RNA的类型有三种;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其中携带遗传信息的RNA为信使RNA,运载氨基酸的为转运RNA,组成核糖体的成份的主要为核糖体RNA。

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场所为核糖体,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为转运RNA,由此可见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

18信使RNA.转移RNA.核糖体RNA在细胞核中出现是否意味着上述RNA都在细胞核中合成?

不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含有DNA,可以进行转录。同时,这两个细胞器内还含有少量核糖体,所以,在他们内还能进行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就是说,不但有转录,而且有翻译过程,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发生。

19核膜的存在使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在不同区域完成。为什么错?

基因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也在细胞核中进行。所以错。

20在遗传密码的探索历程中,克里克发现由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之后,尼伦伯格和马太采

用了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他们取四支试管,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再加入去除了DNA和信使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由苯丙氨酸构成的肽链。

本实验说明了。答案: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该实验能证明UUU不编码丝氨酸、UUU不编码酪氨酸、UUU不编码半胱氨酸,UUU能编码苯丙氨酸。所以能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21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叫密码子吗?那么密码子共有64个还是61个,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吗?

密码子共有64个,决定20种氨基酸的有61个,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但是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

22mRNA翻译完,它去哪了?

mRNA翻译完最终被降解。大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的mRNA它们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从几分钟到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等。

23转运RNA究竟有多少种?

和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数相同,61种。每种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和密码子是对应的.密码子共64种.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也就没有相应的转运RNA

24什么是异卵双生?同卵双生?

同卵双生: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的双胎,称单卵双胎,单卵双胎形成的胎儿,性别相同.外貌相似,如果两个胎儿未完成分开,则形成联体畸形

异卵双生:卵巢同时排出两个卵,两个卵各自受精,分别发育成一个胎儿,称双卵双生,双卵双胎形成的胎儿,性别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外貌与一般的兄弟姐妹相似.

25如果要使用X射线引发瓯柑细胞基因突变,则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概率最高的时期是?

间期。因为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DNA要复制,DNA复制就要解螺旋,双链中的氢键被打开,DNA上的碱基最不稳定,最容易发生突变。

26请问关于就是判断问题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二,该怎么判断;例如:XXY

XXY可能是X和XY结合,可见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可能是XX和Y结合,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27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错在哪?

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在雌性个体中容易表达;但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形基因,则在雄性个体中容易表达,因为Y染色体上常常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举例:色盲男性在我国发病率为7%,而女性仅0.5%

28如何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请以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为例,谢谢!

只有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遗传。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能遗传,无子番茄---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生长的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29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已知番茄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为N。答案是2N但是WHY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的果实只是无子,番茄其实是种子外的种皮,果皮,是由番茄植株的母体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成,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的无子果实为2N。

30无子番茄的获得和激素有关吗?原理简单告诉我一下

要想得到无子番茄,就必须直设法直接由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而不形成种子。我们又知道,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而种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受精作用。无子番茄的培育也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实施的。在未传粉之前,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得到无子番茄。

31还有无籽西瓜的获得是不是用到秋水仙素的?秋水仙素是不是激素。

无籽西瓜的获得是联会紊乱。和秋水仙素有关,但秋水仙素不是激素。

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碱基对的变化吗?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而染色体变异则可以看到

33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了AA还是Aa?还是两种都有可能?

一般只考虑一次突变: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A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隐性突变后变为Aa,性状不改变

34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在体细胞中呢?还叫可遗传变异吗?

还叫可遗传变异,因为可遗传变异,只表示它可以遗传,不表明它一定能遗传。如果突变发生于体细胞,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35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吗?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是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才属于基因重组

36如何根据图像准确判断细胞染色体组数?

有几条一样的染色体,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37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麻烦说具体点,最好有图示。

38该基因型是四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他们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碰到这类题只要数一下同类等位基因重复几个就行了。如AAaa有四个或者BBBB有四个,就是四个染色体组。

39“单倍体一定高度不育”为什么错?

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能得到同源四倍体,若将该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它可育。

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但它不可育。所以单倍体不一定高度不育

40单倍体什么性状能看出来?

有的性状单倍体能看出来,如植物的颜色,抗病性等

41秋水仙素是抑制纺锤丝合成还是让已形成的纺锤丝解体?那么细胞会停止分裂吗?染色体如不分离,染色体如何加倍?

秋水仙素既能抑制纺锤丝合成(前期)还能让已形成的纺锤丝断裂,秋水仙素阻止了细胞的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系,它相当于基因程序性表达。当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发育到一定时候,着丝点即断裂,染色体数加倍。

42所有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对吗?错的解释一下好吗?

错:基因重组有广义,狭义的说法,狭义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工程。

43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和鲍文奎教授的适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小黑麦为什么前者依据基因重组,后者依据染色体变异?请老师详细告诉我原因。

我国的杂交水稻最初是利用三系杂交育种获得成功的,将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类型经过杂交获得,所以依据的原理为基因重组,而八倍体小黑麦是经种(属)间杂交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人工创造培育的新物种.依据的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的原理。

44育种要注意的问题有那些?

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

①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②为得到特殊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航天育种)或多倍体育种;

③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但又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如培育各种用于生物制药的工程菌。

3、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

①纯合体,便于制种、留种和推广;②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45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要比隐性性状个体多对吗?

肯定是错的,因为一些物种在特定的环境下,身上一些性状由显性体现出来往往受到迫害或被攻击,而相反这一性状由隐性控制恰巧能够适应生存的环境。

46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多少?这怎么算的?

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a占有76%,

A基因的频率为1AA+1/2Aa=18%+1/2*76%=56%

47教材上说:基因重组也能改变基因频率,请问,基因重组如何改变基因频率?

基因重组,使后代具备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此时,并没有改变基因频率。

但这种结果,为环境的选择提供了来源。通过环境的选择作用,那怕是使少数个体死亡,也必定会改变基因频率。所以,实际上是基因重组加上自然选择就影响了基因频率。

48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吗?

不会;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49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雌雄异株,属于XY型性别决定。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在

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雄株均有,雄株产量超过雌株。

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2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选用多株阔叶突变性植株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

显性突变,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

还可用其他的杂交组合判断吗,帮我分析下好吗

还可用(1)选用多株野生型植株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只出现野生型,则突变型为

显性突变,若杂交后代出现了突变型,则突变型为隐性突变

(2)选用多株突变型和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中突变型多于野生型,则突变型为显性突变,若子一代中突变型少于野生型,则突变型是隐性突变.

50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该题选C,为什么

因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自然选择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多样性。参见必修2P124第二段。

必修三

1神经递质的传递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不是神经递质传递神经冲动既兴奋吗?抑制是什么?再说递质传递完后不就被分解了吗?不就抑制了吗?还使抑制什么?

一个突触后膜上可能连接多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当一种前膜传递过来的递质使这个细胞兴奋的时候,也可能同时接受抑制作用递质。

举例: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一些神经细胞兴奋状态。假如机体希望抑制这种激动状态,可能通过另外的反射路径释放抑制性递质,来控制这种情绪反应。

假如抑制递质缺少,可能引起疾病---比如帕金森综合征,因为体内多巴胺这种抑制递质含量减少,患者会发生不由自主地震颤而不能停止。

2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

我认为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实际上在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

3人手被针刺后,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缩回来。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__________。使手缩回来地效应器是_________

因为是不自主收缩,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神经中枢在脊髓,而效应器是手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泪液汗液消化液是否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

5人体血液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引起什么疾病吗?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一旦紊乱,生物体就会呈现各种病的症状。

6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还有吗?针刺足部有感觉吗?

脊椎是低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一些低级的生理活动比如膝跳反射还可以将信号传导大脑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胸部以下的脊椎还可以控制膝跳反射但因为无法将疼痛等信息传递到脑部所以针刺足部没有感觉.

7能总结一些激素病:如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由于生长激素,还有哪些?能归

纳一下,有简便的记忆方法吗?

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缓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过多患甲亢;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一大脖子病)

3.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8高中生物中经常提到下丘脑哪些涉及到了它?和垂体怎样区分?

下丘脑的功能的包括: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体温;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四;无机盐的调节

下丘脑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垂体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

9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错误显而易见,胰岛素的分泌最主要受控于血糖浓度。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胰岛素的分泌由神经和体液来共同调节。

10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人体增加产热吗?

会,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11为什么下丘脑和血糖调节有关,如何起作用的?

下丘脑有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都在下丘脑。

12干扰素与白细胞介素在功能及产生上有什么区别?

只需知道都是效应T产生的就可以了,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增殖过程;白细胞介素:促进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13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先对抗原摄取和处理,使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再呈递给T细

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这些“处理”和“呈递”到底是怎么样的过程,可以尽量详细地告诉我吗?

“处理”就是--暴露抗原的抗原决定蔟;“呈递”----传递

教材上说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阻止其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将其彻底消灭.请问细胞免疫是如何消灭病毒和哪些胞内寄生菌的.(关于细胞免疫教材上只介绍了它能分泌淋巴因子以及使靶细胞裂解.请各位把这个问题说的细一点)

简单说,靶细胞裂解后胞内寄生菌无处藏身,这样可被体液免疫消灭。

1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下丘脑有关?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15激烈运动后血糖到底是升还是降?

大量运动由于体内血糖氧化分解代提供能量,短时间内血糖下降但是血糖浓度会很快恢复

因为低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使人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6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17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病情日益恶化,陷入极度昏迷状态,从生理角度讲,他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A效应器B传入,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

为什么答案是C极度昏迷状态,其意思不是说大脑吗,所以选C。只有大脑的神经中枢不正常,才会出现陷入极度昏迷状态。昏迷状态,应该是可以接受并传导刺激,但难以在中枢形成相应的“觉”,即:无意识。所以问题可能出在中枢。

18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受,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为什么答案是A不是B

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渴觉是在大脑产生的

19请深一步解释组织水肿原因,为什么会引起组织水肿?

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20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缓解症状,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份为什么是血浆蛋白?

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既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促进组织液渗回血浆,减轻水肿,又能增加营养.

21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这句话对不?

不对,因只感觉没有行动

22聋哑演员在指导老师的手语的指挥下,全体协调一致,完成表演,依靠的神经中枢是视觉中枢、语

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为什么会有躯体感觉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是躯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感觉区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柱,同一柱内的细胞感觉型相同。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称第一皮质感觉区,感受躯体、四肢、头面部浅部的痛觉、温觉和触觉。此区感觉的特点是定位明确,分工精细,在皮质的定位呈倒立分布。下肢代表区在中央后皮质的顶部,上肢在中间,头面部在下部。除头面部联系为双侧性外,其他部位是对侧性的。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感觉的精确程度相适应。人的第二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到下端到外侧裂的底部,具有粗糙的分析作用。感受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及关节的深部感觉,投射区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中央小叶部和中央前回,称为本体感觉。躯体及头面部的感觉途径一般由三级神经元传导,经丘脑和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内。

23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經中取都位于脊髓吗?举例说一下

不对;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24区别: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

简单地说,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二氧化碳等非激素物质的调节

25淋巴细胞可否在血浆中?

淋巴细胞可以在血浆中。淋巴循环,经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中。

26什么时候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什么时候是细胞免疫起作用?顺便举几个简单例子。

抗原在细胞外起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体液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内,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还有胞内寄生菌,像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些需要细胞免疫。

27人体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专一的特点,不同的抗原入侵时都会

有不同的抗体与之结合。那么到底是一种效应B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抗体.还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呢?

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

28效应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为什么?

效应B细胞只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但抗体能识别抗原

29在05年版生物高三教材免疫一节中说感染艾滋病会"丧失一切免疫能力"而06年版则减去了

"一切"而是"丧失免疫能力"(但"丧失"不就是全部失去的意思吗?).在很多资料的叙述和选择题中都采用05年版的说法。到底感染艾滋病后是否还有免疫能力?

存在非特异性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因为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障碍。另外,体液免疫中需要T细胞的呈递抗原作用,再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也将被影响

30HIV浓度的增加会使T细胞浓度降低吗?说明理由.

因为HIV进攻T细胞,所以HIV浓度上升,T细胞浓度下降

31不是说婴儿在哺乳期不易患病吗?说是在乳汁里有免疫球蛋白,但是在胃里有胃蛋白酶,为什么胃蛋白酶消化不掉免疫球蛋白呢?

婴儿在出生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尚不能分泌,故不能如成人般进食,母亲初乳中含有的多种抗体可通过内吞作用被孩子摄入,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

32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如何变化?

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回流血浆的水分减少,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水肿)

33茎芽在做光照实验时,一个向光性和背光性如何理解呢?

胚芽鞘尖端的作用:1、合成生长素2、接受单侧光照射3、横向运输生长素(向光侧→背光侧)

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1、纵向运输生长素(上→下)2、接受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生长)

有了以上知识,对茎在接受单侧光照射下的弯曲实验的分析、茎在添加云母片(不能透水)后的弯曲实验的分析都能进行。

34喷洒乙烯利的果实变软,果肉细胞变得松散,这说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过程中能够--------

促进细胞合成并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促进细胞壁的分解。

35食物链中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区别?谢谢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6制作小生态瓶时,加盖封口,涂凡士林的作用是什么?

凡士林是用来密封瓶口,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瓶内的!

制作小生态瓶,那么就应该让瓶内与外界完全隔离,让瓶内的小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如果没有与外界隔离,那么外界的生态系统就会对瓶内小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结果就会使实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就得用涂凡士林完全封闭(单独的盖子不能封闭空气的进入).

37许多资料上都说,当鱼种群数量达到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的时候捕捞鱼最佳,但我们老师说,最佳捕捞时期应该是在K/2到K之间,到底哪种说法正确?还请高手指教

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这个时候再捞鱼,将导致种群数量过少,鱼群不能尽快恢复。K值(环境容纳量)是才捕捞,资源浪费了,所以,最佳捕捞时期应该是在K/2到K之间.

38施用化肥对环境有什么害处?

物理性质的变化:土壤板结。团粒结构被破坏,根系难以同时获得氧气和水分。

化学性质的变化:pH变化(通常下降)。化学元素的改变。植物难以正常生长。果不香、瓜不甜、菜无味。环境污染:化肥的N、P等成分流失到水体中,导致富营养化。

39关于能量金字塔那块,有句话“营养级越高,生态系统中消耗的就越多”怎么理解,其中消耗指的是什么

若生态系统有X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态系统总能量的0.1^X(0.1X方)到0.2^X(0.2X方),消耗的能量为1-0.1^X到1-0.2^X.可见“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就越多”

4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三个,为什么不对?

因为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所以应是四个营养级

41从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碳同化的意义?

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CO2)或碳同化。问题补充: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占植物体干重90%以上的有机物质,基本上都是通过碳同化形成的。碳同化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

42建立一个人工生态林应注意的问题是————,其目的是——————。

问题是:注意不要用单一树种营造人工林,而应该选择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的多个树种混合栽培。

目的是:营造人工混交林;提高人造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3生物圈能够维持自身稳态的原因:

(1)能量角度,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2)物质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即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44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必须参与碳循环过程--错在哪,消费者不参加吗?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份、温度、矿物质、火等。由于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所以生物部分是必需参与碳循环的,可能是非生物部分的某些成分不必需参与碳循环吧

45什么叫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

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一般是指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适应性、适应的相对性等),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捕食、寄生、竞争、共生等)回答。

46前几天化学留作业,问:二氧化硫伤害苔藓植物的哪一种组织(植物大概粗略地分为四种组织

吧: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个问题我在书上查不到,老师更不知道,而我只知道,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哪位高人能回答我的问题?

对膜伤害机理研究表明,二氧化硫引起膜透性的改变可能是由于膜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所引起。如光合作用最活跃的栅栏组织细胞膜。二氧化硫也是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有毒气体之一,它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内部,导致叶片褪绿和叶脉间出现钞褐色斑块,并逐渐坏死,造成树枝尖端干枯及叶片过早凋落,损害植物的正常生长。

47我们知道,对于防治病虫害,最环保的办法是引进害虫的天地,进行生物防治.但生物的生存空间有

限,每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狭义的说是某个地区)所能生存的物种的种类和数目有限.如果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会不会同样也对能量流动造成影响呢?如果虫灾被控制以后.这多出来的外来者会不会又成为同样的破坏力量呢?是否需要某些后续措施来维持生态平衡?

引进新的物种不是随便找个天敌就可以的,要根据当地的环境以及是否对原有的物种产生威胁做参考,一旦引入新的物种,要求该物种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生物中最常用的灭虫办法是去雄.

48哪种生态系统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是世界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自然之肾──湿地

湿地(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类型)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所带来的洪涝与干旱;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49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为什么不对?

只可能是开始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但不能一直呈J型增长(因资源有限等)

应改为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50反硝化细菌,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反硝化细菌营养来源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所以是分解者。固氮的蓝藻可以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圆褐固氮菌生活在土壤中,利用土壤中废弃的有机物生活是分解者,固氮的根瘤菌吸收活体植物的营养是消费者。

所以固氮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选修三

1在把目的基因通过运载体后,该基因是被运载到细胞核中还是在细胞质中?

有的在细胞核中,有的在细胞质中

2为什么获取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要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

若用鸟枪法,得到的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原核生物中没有相应的机制,不能切除内含子转录的部分,所以内含子转录的部分要表达,结果和供体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3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的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上,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

整和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答案: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4如果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整合到细胞核的基因组中,则既可以通过父本传递,又可以通过母本传递,特别是花粉,不仅数目多,而且传播远,能转移的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上。如果使其只能通过母本传递,则只能传给母本的后代。细胞质遗传是母系遗传,如果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目的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只能传给母本的后代。这就是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和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原因。

5应用()来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和是否正常转录,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来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表达。()应该填什么

题目要求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和是否正常转录,关键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转录,如果目的基因正常转录了,目的基因转移就一定成功了.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转录只能鉴定是否含目的基因转录成的mRNA,可用DNA探针或mRNA探针.

6DNA分子杂交技术有人能做下详细的解释吗?

Southern杂交──DNA和DNA分子之间的杂交。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生物的染色体DNA中,这在真核生物中是目的基因可否稳定存在和遗传的关键。如何证明这一点,就需要通过Southern杂交技术。基本做法是:第一步,将受体生物DNA提取出来,经过适当的酶切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将不同大小的片段分开;第二步,将凝胶上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第三步,用标记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DNA进行杂交;第四步,将X光底片压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在暗处使底片感光;第五步,将X光底片冲洗,如果在底片上出现黑色条带(杂交带),则表明受体植物染色体DNA上有目的基因。

7关于DNA探针,目的基因的检测中,是检测什么?

DNA探针与基因单链互补得出或DNA探针与mRNA互补得出

8我想知道DNA探针的作用过程拜托解答一下

DNA探针一般用放射性同位素(如P32、S35、C14或H3)或荧光标记的某种病基因的一条链,一般是通过加热使其变性而达到解链目的。解链DNA分子被迅速冷却到只能缓慢复性的温度以下,可使探针保持单链状态。这样已知的经过标记的单链的探针能够在化验样品中通过碱基互补找到互补链,并与之结合(杂交)在一起,杂交体发出射线或荧光可被观察到。找不到互补链的DNA探针,则可以被洗脱。这样可通过有无射线或荧光判断是否有某病基因。

9为什么愈伤组织上没有叶绿体,它里面都有什么啊?

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素,而愈伤组织没有照光,所以没有叶绿体,但有前质体.前质体照光后才能转化为叶绿体.

10细胞工程培养的白菜-甘蓝所结的种子的可育吗?

用细胞工程培养的白菜-甘蓝是异源四倍体,相当于二倍体,应该能结种子。

11细胞工程育种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

细胞工程育种是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杂种细胞,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方法。

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其结构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为双螺旋结构。一种生物的DNA上的基因之所以能在其他生物体内得以进行相同的表达,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在该育种方法中需两种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质粒),质粒上必须有相应的识别基因,便于基因检测。如人的胰岛素基因移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后,可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指导合成人的胰岛素;抗虫棉植株的培育;将固氮菌的固氮酶基因移接到植物DNA分子上去,培育出固氮植物。

12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

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又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13单克隆抗体现在主要用在治疗肿瘤上,为什么不用单克隆抗体治疗AIDS呢?

艾滋病的致病源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寄生于T淋巴细胞内,单克隆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另一个原因是单克隆抗体可能只识别经T淋巴细胞处理后的抗原,艾滋病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抗原不能经过T淋巴细胞处理,单克隆抗体不识别未经T淋巴细胞处理后的抗原。所以不用单克隆抗体治疗AIDS。另单克隆抗体具有专一性,病毒易变异。

14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含有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和维生素血清即能满足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需求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不对。培养液中还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氧气满足其正常呼吸,二氧化碳对于PH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必须有适宜的温度才能正常繁殖。

15为什么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先诱导芽生成,后诱导根?

这是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调控。一开始需使细胞分裂快,需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大,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大时最先分化出芽.

16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培养液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必须含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B.必须含有机物C.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D.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

答案选B。我选的是D,怎么错了?问题:无土栽培需要些什么?

组织培养细胞增殖消耗能量却不会合成有机物,所以需要有机物,而无土培养植株会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单独培养的植物细胞需要外界提供有机物。无土栽培需要浓度适宜的营养液,内含必须矿质元素。

17排卵排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还是初级卵母细胞?

排出的卵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如果在24小时内次级卵母细胞未受精,则很快退化;如果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将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出第二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排卵前开始,但只有在受精时才全部完成。

18胚胎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即开始在透明带内的增殖,先后经历四细胞,八细胞,十六细胞,桑椹胚,然后到囊胚时期,此时胚胎已分化出内细胞团与外细胞团,然后透明带破裂,胚胎进一步发育成原肠胚,然后到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母体生出再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

19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实现了"将人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推测可能的结果是

如果通过抑制中心体活动使染色体加倍,育成的个体患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为什么?

这道题是“近亲结婚患隐性病的几率大,”这一知识点的引申!每个人体内一般带有多种隐性致病基因,近亲结婚纯合机率大,易患病。此题同理。

20胚胎分割移植好像后代会有差别,为什么啊?

因为细胞质遗传和环境引起的变异。

21基因工程重点考试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有什么考点?

举例说出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特点;识别DNA连接酶所催化的化学键;说出运载体的特点及常用的运载体。辨别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知道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农牧业及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实验

22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问题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4。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碳酸氢钠溶液

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碳酸氢钠溶液是怎么理解的呢?

碳酸氢钠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以被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碳酸氢钠溶液又可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可以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

43关于生物实验的几个问题,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实验变量,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

自变量:催化剂种类(Fe3+和过氧化氢酶)因变量:用气泡产生速度,卫生香燃烧程度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自变量:外界溶液的浓度(高渗及低渗溶液)因变量:质壁分离(液泡失水缩小、颜色变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液泡恢复原状、颜色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自变量:①是否单侧光照(黑暗、单侧光照、均匀光照)②改变幼苗的空间位置以接受重力影响

因变量:①幼苗的弯曲状况;②根的弯曲方向

44实验设计提怎么做呀?

现在的实验设计是生物一个重头戏,具有较大的区分度.是考察考生能力一个很好的手段.

应先看清要求是探究还是验证。探究结果有多种,而验证结果只有一种,即我们知道的正确结论。这一点一定要看清,否则会全盘皆输。

再者,注重实验原理的分析,这一方面命题几率将加大。

还要注意实验设计的步骤,第一步往往要进行分组,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还要保证除要实验的量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第二步是处理,对实验组加要实验的量,对照组不变、然后培养观察。

第三步就是观察结果。写实验结果和结论。这往往有一个模式套路,做题时注意体会。

45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经两个凸透镜的两次放大,第一次是被观察的物体被物镜放大后呈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第二次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经目镜放大后呈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这两次放大倍数的积。

46

47怎样区别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如何,长的放大倍数大还是短的

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

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

48指出下文中该学生操作显微镜错误的地方

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1、镜头不能用纱布,要用擦镜纸。2、没有盖上盖玻片。3、显微镜没有进行对光。

4、上升镜筒应用粗准焦螺旋。5、物镜应该用低倍镜。

23光合作用实验中,饥饿处理的目的是什么?课本中说是为了消耗掉叶子中原有的营养物质。

这句话对吗?葡萄糖以及氨基酸,蛋白质不也是营养物质吗?难道都要消耗完?怎么回事?

只需消耗掉叶子中原有的淀粉,不能把原有的营养物质全耗完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42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