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语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三语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本文作者写香菱学诗的主旨是讴歌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和大观园里其他下层人物一样,不甘心自己的坎坷命运,不甘心泯灭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学诗过程是对社会的不屈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女子的无情扼杀。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情景烘托,渐渐地放开了手脚;第三首诗终于成功了,流露了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
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
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
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本文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师: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今天开始我们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
对话探究旅程(大屏幕出示),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一】
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看看宝玉和探春兄妹的看法,先告诉大家你从课文中何处找到了哪句话?再分析他们的态度。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大屏幕出示)
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
3.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二】
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最好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请找出文中宝钗对此事评价的语言:(大屏幕出示)
⑴你本来呆头呆脑,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⑵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
⑶可真是诗魔了。
⑷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
4.黛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三】
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孤高自许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别说一个侍妾,就是园中的姐妹,她也不甚亲近,为什么单单极其热情、周到地教香菱学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联系两人此时相同的生存背景以及诗歌对她们而言的相同意义及作用来答题。)
?文中黛玉从立意要紧、多读经典、鼓励练笔、严格要求等方面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正如文中她对宝钗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
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原来是际遇相同、追求相同而已。】
5.香菱对自己学诗的看法。【对话四】
作为侍妾,大观园中的平儿等人都不学诗,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呢?就是因为她出身诗书人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显然不是。
我们可以从从文中找到香菱学诗的目的。(原文:只是心里羡慕,学着玩罢了)那么羡慕什么呢?
出示该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提示(羡慕雅)
(大屏幕出示)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但是,蕙质兰心的香菱是不会甘于沉落的,对诗的向往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为香菱善良贤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失去希望。
6.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五】
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香菱是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作者究竟对香菱有怎样的感情呢,寄托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虽然同为下人,香菱不同于袭人、晴雯和平儿、鸳鸯等人,她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有好学勤奋的精神。显然,曹雪芹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学诗这一段,给香菱的美好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可以说她是作者较为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鲁迅说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在《红楼梦》中,对香菱命运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见,那是悲剧收场。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丽,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赋才华。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这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所以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香菱身上承载着作者《红楼梦》的主题千红同哭,万艳同悲,是作者塑造的众多优雅女子中的一个。
7、你是怎样看待香菱学诗的?【对话六】
四、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丽,(音乐、图片)香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
?五、布置作业【对话六】
学习了本文,你是不是很有感触?请你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谈谈学习写诗的心得;也可以评价香菱写诗的进步;还可以谈谈你对写诗的不同见解。

扩展阅读

高三语文教案:《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案:《香菱学诗》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

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高三语文教案:《香菱学诗》优秀教案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三语文教案:《香菱学诗》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香菱学诗》学案


《香菱学诗》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一、交流预习
1.温故知新
展示收集的资料:
①关于《红楼梦》
②关于曹雪芹
③关于香菱
2.探索新知
①字音
王摩诘应瑒颦儿诲人不倦
香榭鳏鳏沁芳亭怔怔
②释义
起承转合:
不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③文学知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名,字,号,代家。
二、互助探究
1.互助学习
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②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小组内及小组间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2.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三、分层提高
1.分层练习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2.交流提高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四、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要点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2.出示知识体系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
五、巩固反馈
1.当堂检测
①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②填空。
⑴《_____》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⑵《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⑶《_____》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⑷《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2.互助过关
独立思考后课堂交流。
作业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写一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香菱学诗》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菱学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香菱学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定向
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2、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
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课时定向
1、理解文章内容
2、知识能力迁移
教学过程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1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