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第二十五课《有的人》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第五单元(下)目的要求]
1.领会诗歌揭示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2.学习对比的表现手法、首尾呼应的结构技巧。
3.品味生动、含义丰富的语言。

《有的人》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含义丰富的词语,如“活”“死”“地下的火”等,理解寓意丰富的诗句。
③体会语言朴实而又生动,饱含鲜明爱憎情感的特点。
④学习诗中对比说理的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⑤感知主旨: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所表达出来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②理解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实质。
③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④结合思路,把握结构,便于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生活中的美丑善恶要认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
(2)立足平凡,乐于奉献,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不追名逐利,不损人利己,思想境界高尚,树立朴素、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课文简析
这首诗是臧克家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在正题下加了个副题:“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这是全诗的总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开头就突出两种完全对立的人。作者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活”与“死”进行鲜明的对比,摆出了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有的人“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其实是死了;有的人“死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里。前者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有躯壳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他们的行为,为人民所痛恨;他们的生活,为人民所不齿;他们的生命,在人民心目中早已腐烂发臭。后者指的是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人民对他们却永远感念不忘,他们的崇高事业,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两句诗中的两个“活”与“死”含义不同:第一个“活”,指躯壳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第一个“死”,指灵魂腐朽,第二个“死”,指失去生命。
第二部分(第2—4节):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
第2节: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诗篇摹写了两种人不同的动作和心理。“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这是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动统治者的形象,他们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任意奴役、宰割人民群众,还无耻地自我标榜多么伟大。“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的革命者的形象,含蓄而形象地赞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两种人,一是把人民当牛马,一是甘做人民的牛马,对比形象鲜明。
第3节:写两种人不同的人生目的。“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指反动统治阶级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还妄想不朽,以永远散布他们的恶劣影响,维系黑暗的旧社会。“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指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期待着为扫除吃人旧世界的燎原大火的到来,甘愿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献出自己的一切。鲁迅曾经在《野草?题辞》中说过:“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表现了伟大的献身精神。
第2、3两节都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及《野草》这部名著人所共知,因此诗中歌颂的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写,既含蓄又形象,增添了诗味。
第4节:进一步写两种人不同的人生目的,并指出不同的社会作用。“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指反动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生活欲望,把人民推向了痛苦和死亡,阻碍了历史的前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表现革命者为人民而战。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如鲁迅,就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人。
第三部分(第5—7节):写人民对这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不可欺,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人民,人民就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一个“摔”字,表现了人民的力量,“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失败的命运;“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因为他们的名字就意味着邪恶,人民厌恶他们,唾弃他们,如果说“摔”字是使其身败,名字“烂得更早”则是使其名裂;“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意味着反动统治者已经被赶出历史舞台,即使一时还赖在某些地方,其灭亡也为期不远。本诗写在1949年11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被赶出了中国大陆,盘踞在台湾,这些诗句所指分明,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对鲁迅这样的革命者,“人民永远记住他”,永垂不朽。“永远”—词,饱含对鲁迅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两句含义很深。“春风”,指人民革命力量。在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牺牲、献出生命的人,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景仰,他们就像生机盎然的野草一样绿遍原野,为人民所广泛纪念。“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充分表达了对鲁迅以及像鲁迅那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敬爱戴和热烈颂扬。
本部分三个诗节的内容,与第二部分三个诗节遥相呼应,结构谨严。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5.对比的写法
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有的是反映了内在本质的形象性描写的对比,如第2诗节里,“骑在人民头上”这一典型动作,加上“呵,我多伟大”这一典型语言,二者搭配起来,就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狂妄自大。“俯下身子”这一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形象的比喻,就深刻而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形象。把这两个对立的形象放在一起,使丑的显得更丑,美的显得更美。特别是那一“骑”一“俯”的动作.鲜明地表现了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力地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的人生观,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有的是抓住本质作概括揭示的对比,如把“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作对比,概括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目的和社会价值。还有的是不同评价的对比,如开头一节虽生犹死与虽死犹生的对比,鲜明地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

6.反复手法
有词语的反复,如“有的人”在前面四个诗节中紧接反复;有句子的反复,如“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在第4、7诗节中间隔反复。这首诗运用反复的手法,充分抒写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从而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7.形象的议论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议论用语形象生动,如以“骑在人民头上”与“俯下身子”表现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表现愿为人民作出最大牺牲的人生命长在,精神永存;以“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人民对献身于人民的事业的人的拥戴。诗中“牛马”“野草”等词由于是从鲁迅的语言和作品中引来,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读到这些词,读者眼前又会浮现出鲁迅先生的形象。诗贵形象,生动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8.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这奠定了他以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触了新文学,开始新诗习作。1926年秋,到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国民革命军讨伐反动军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反动派迫害,逃亡东北。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山东大学读书期间,含愤苦吟,得到闻—多等的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奔赴前方,从事进步文化工作。1942年秋,到达重庆从事文学创作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活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实行法西斯统治,臧克家写了大量讽刺诗,配合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解放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曾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诗人的代表性诗篇,已收入《臧克家诗选》,回忆自己创作的有《诗与生活》,谈自己诗歌创作的有《甘苦寸心知》,另有,《臧克家散文小说集》。2000年1月20日由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诗人奖”在北京颁奖;臧克家获得“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评委会在授奖辞中称他是在诗歌创作中取得卓越成就、为我国新诗发展作出宝贵贡献的20世纪杰出的大诗人。

9.臧克家谈《有的人》的写作
关于《有的人》
臧克家
《有的人》这首短诗,是我1949年到北京之后,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写的。那一天,我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他文章里谈到的枣树,他的“老虎尾巴”也亲眼目睹了。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
我没有见过鲁迅,他在上海活动的时期,我正在青岛大学读书。1935年夏天,在青岛遇到萧军同志,他希望我给鲁迅写写信,把地址开给了我。但我没写。那时,我在临清中学教书,信件检查,特务捣乱。我的《烙印》《罪恶的黑手》两本诗集,给鲁迅寄了,他写在了日记上。
1942年8月14日,我到了当时所谓“战时首都”重庆。不久,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在“中苏文化协会”的俱乐部召开大会,文化界的同志都到了,老舍主持。大会刚开始,一群特务闯上主席台,把老舍架了下来,乱叫乱闹,会没开成,大家悲愤而散。1946到1948年,我在上海,家住虹口,茅盾同志住大陆新村,我常去看他,隔壁就是鲁迅的旧居。内山书屋就在附近,我也不时地出入,那时王造时也搞了一个书店。我在上海两年多,参加了两次纪念鲁迅的大会,都因国民党特务捣乱破坏未能终场。记得有一次,宋庆龄同志也参加了,特务们气势汹汹,把大会的签名簿都抢走了。在上海时,我曾经和几个朋友到万安公墓去拜望鲁迅的坟墓,一抔黄土,一块小小的石碑。来去路上,都有特务们的眼睛。
虽然生前没见过鲁迅,但对他崇敬的感情是很深的。五四运动以后,我在济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爱好文艺,读了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及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著作,以后又读丁他许多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鲁迅的形象高高地、高高地矗立在我的心头上。
《有的人》虽然是一首短短的抒情诗,但写出它来,至少得具有几个条件。
首先是对鲁迅的认识,崇敬他的思想情感,像前面所说的那一些;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在这首诗里歌颂了伟大战士鲁迅,也同时揭露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对这—点,我的感受也是极深刻的。从“中华民国”这块空招牌高高挂起之后,我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我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官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这帮坏家伙,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其实是“遗臭万年”,什么“功德碑”“神道碑”,不一而足。
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历、感受,存在心里,酝蓄多年,借着纪念鲁迅逝世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一个出口,抒发了心中的积愤,水到而渠成。抒情诗当然是抒情的,但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经验作底子,仅凭—时感触,即兴而成,那它的思想性和感情的深度就会显得不足,不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一切优秀的文艺创作,都离不开深厚的生活经验,和作者对这种生活经验深刻的爱憎情感。
当然,艺术表现能力的强弱,也是作品高低的关键。
写这首短诗,我处处用了对比手法,这是显然可见的。这种手法,是以对两个阶级、两个对立面的真实情感为出发点的,爱什么,憎什么,诗里表现得很清楚。它歌颂了应该歌颂的,打击了应该打击的。
这,表现了我个人的爱憎,但这种分明的爱憎又不仅仅属于我个人的。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却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对待鲁迅的态度上,可以清楚地感到阶级斗争的剧烈。这篇短诗,是为纪念鲁迅有感而作的,但它却有着更大、更广泛的含义。《有的人》写了两种人,实际上也就是写了两个阶级、两个阶级斗争,以及人民群众对它们的爱憎之情。《有的人》从它诞生到今天,已经有30年的生命史了。它没有被时光浪潮所淘汰,还被大家记着,就是因为诗中抒发的思想、爱憎之情不仅只是我个人的。

三谈《有的人》
臧克家
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是产生在浓厚的生活里。这是我坚信不移的一条真理。
1949年为了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反应是强烈的,但我和鲁迅无一面之缘,这情况怎样解释呢?
在鲁迅逝世13周年的时候。我去瞻仰了他的故居,回头来就写了这篇诗,这岂不是即兴而成?
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说来话长啊。我和鲁迅虽然没见过面,但我对于他是尊敬而又有亲切之感的。1923年我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新文艺,自己也从事习作。这时候我就读过鲁迅的《呐喊》《热风》《野草》和由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等。读他的书,景仰其为人。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的黑暗时代,鲁迅的作品像一道明光,引导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探索,郁抑的心情好似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口子。1926年,我奔向武汉,在大革命中作了一名士兵。这与鲁迅、郭沫若在思想上的启发是大有关系的。武汉大革命失败以后,我跨进了大学的门。读鲁迅的书越来越多,对他崇敬的思想情感也越来越强烈。那时候,阶级阵线分明,与国民党在各条战线上的斗争十分剧烈。鲁迅、郭沫若、茅盾,在我们心中,是左翼文化阵地上的三面大旗。鲁迅的那种爱憎分明、坚强战斗的精神,鼓舞斗志,万人景仰,而他的文章有如利刃新发于硎的寒光闪闪,使同志奋发,使顽敌胆丧。
1942年8月,我到了所谓“战时首都”——浓雾蒙蒙的山城重庆。10月18日,在中苏文化协会俱乐部纪念鲁迅逝世6周年,老舍主持会议。宣布开会之声刚落,成群特务把老舍架了起来,参加大会的同志们被迫散去,特务追踪,人人愤怒!另外一次,我伴同许寿裳先生从歌乐山赶到市内参加纪念会,遭到了同样的命运。1946年到1948年,我在上海,也有两次在大戏院子里开会纪念鲁迅逝世,宋庆龄、郭沫若等许多文化界领袖人物都参加了,结果与重庆纪念会情况相同,特务甚至把签名簿也抢跑,使千人大会未能终场。这种会场如同战场,使我感受深刻极了。
1936年鲁迅逝世了,举世悲悼,万人送葬。鲁迅支持的《作家》杂志,约我写首诗,我以哀悼深情写了《喇叭的喉咙》这首诗。
记得1948年,在鲁迅逝世纪念那—天,我同几位朋友—同到郊外的公墓去凭吊。—口小土坟,—尺小石碑。上书“鲁迅之墓”四字。一代民族英雄,文坛巨擘,死去之后,只有黄土—抔!我们徘徊又徘徊,久久不能去。我们来去,都有特务的眼睛盯着,有的,还替来参拜的同志“留影”追踪。鲁迅受到亿万人民的敬爱;而国民党反动派,连他的坟头也望而生畏。记得很清楚,1935年,我在临清中学教书。暑假回到母校——国立山东大学所在地青岛,遇到萧军同志,他力劝我给鲁迅写信,并把“上海北四川路大陆新村十二号”的地址开给了我。但我,不能写信。在新军阀韩复榘的统治下,我没有写信的自由!我的学生因为什么“嫌疑”有两名被捕了,我们满腔悲愤在不自由的环境中过日子。我没有给鲁迅写信,但先后把两本诗集《罪恶的黑手》《烙印》寄去了。
上面我简要地述说了我怎么读鲁迅的书,崇拜他的人,怎样在两个不同的时代,思想上受到他的教育与影响,感情上对他如何地亲切而敬爱。虽然没见面,而精神上的感召是深切之至的。
这是一个方面。再就另一个方面谈一谈。
我在《有的人》这首诗里,处处用了对比的手法。刻画了地主、官僚反动阶级人物的卑劣与无耻。以反衬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的伟大与崇高,这一点用不到多说。我对这些反面人物,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了如指掌的。因为我已经76岁,清朝末年、北洋军阀、中华民国蒋介石统治的时代,我不但耳闻而且目睹,不但目睹而且是印象深刻、感慨万端的!这些反动家伙,残民以自肥,踏着人民的骷髅,把自己升成“伟人”!他们生前享大福,坏事做绝,还妄想死后留名,万古不朽。为自己树碑立传,纪“功德”,开“神道”,想得很美:“流芳万世”。你觉得可笑吗?他们却觉得“理所当然”呢。
两相对比,看一看,想一想吧。
鲁迅是不朽的,但他想“速朽”,愿成了“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而那些反动的家伙,人类的渣滓,却“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人民是最有权威的,也是是非分明的。那些人民之敌的坏东西,早已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鲁迅的大名呢,却永垂史册,受到人民的崇拜和敬爱。
我写《有的人》,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痛切的个人感受的。它虽然写的是纪念鲁迅.但读者会从中体会到关于人生意义的哲理,引起对革命人物的崇敬之心,对反动家伙们的憎恨之情吧。

10.“探究?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一题:
(1)有人的所作所为,—切都是为了个人的、少数人的利益,而使得绝大多数人因为他而陷入痛苦和死亡;有的人,人生的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例如: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是—个巨贪,卖官鬻爵,利欲熏心,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老百姓叫他“王三亿”(意思是贪污了三个亿,这是老百姓的估计,实际金额有待审核),又称他为“王坏种”。现在,党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撤退其副省长职务,并交司法机关处理。像王怀忠这样的“坏种”活着,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活。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有很多的人是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例如:电视剧《省委书记》中的省委书记贡开宸,是当代清官的典型,他勤勤恳恳地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事;他廉洁公正,对自己的子女和身边的人要求非常严格;他睿智,抓大政大策,善于发现、培养有知识有阅历,而且工作上很有办法的青年干部。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举例不受此例限制)
(2)一心想流芳百世却不为人民谋利益的人,只能是遗臭万年,遭到人民的唾骂,而不求个人名利—心为人民谋福利的人,永远会得到人民的爱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例如:巨贪胡长清到处给人题字,想“流芳百世”,结果被司法机关审处,判处死刑,“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然而,水利部副部长汪洋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他是愿作野草的人,对水利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人民的敬仰,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举例不限于此)
第二题:
第一个“活”轻读,第—个“死”重读,第二个“死”轻读,第二个“活”重读。
第三题:
(1)共同的美德是一切为了别人,一切为了人民,从不追求名利,但人民却深深地爱戴他们;
(2)课文是把两种“有的人”进行对比,泰戈尔的诗是把“你”对自己的态度和诗人对“你”的态度进行对比。

第四题:(略)

11.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两节诗,后答题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了鲁迅《自嘲》诗里的哪两句?
2.哪两句诗概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图虚名的精神?哪两句诗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和腐朽?
3.诗中怎样运用对比?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写出诗歌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相呼应的一句诗。
5.“野草”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3.先反后正;起到强调,加深印象的作用。
4.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5.指献身于人民事业,不追求个人名利的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文简析:
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赋诗相赠,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巴山楚水”指贬居之地。永贞元年(805),顺宗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唐置屯田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属工部,掌屯田政令),为革新之核心人物。不久革新失败,王叔文被杀害,刘禹锡被贬郎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曾被召回长安,因游玄都观看桃花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讥刺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在今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转任夔州、和州。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弃置身”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诗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还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怀念而已。“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相传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柄已烂掉。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诗人以王质自比,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当初参与政治革新活动时只有三十四岁,不幸被贬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歌一曲”指白居易在席上赋诗相赠。“长精神”,即增长精神,振作精神。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这首诗的精华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此联所展示的艺术形象明朗清新,意境沉郁又有豪迈之气,客观上被人认为包含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引申意义已远溢于本义之外。后人常引用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2.白居易与刘禹锡:
《新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二人于诗齐名,交谊亦深。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二首之一:“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二人唱和诗结集为《刘白唱和集》。敬宗宝历元年(825),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次年在扬州与刘禹锡相逢,席上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相赠。诗云:“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因此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使君”。

《无题》

1.诗文简析:
这首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这就增加了我们理解的难度。诗人为什么不给这首诗定一个与诗意有关的题目?可能是有他的苦衷,不便明说吧。不过从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来看,当是—首伤别的诗。为谁伤别呢?是挚友,还是恋人?还是另有寓意?学者的看法并不—致。但从描写的内容来看,似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字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即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烛泪。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也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诗人借以抒发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苦闷心情。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独对荧荧烛泪之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深情。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种愿望而已。“为探看”即为我探探看,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因为律诗押平声韵,所以这里的“看”字要读平声。
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古人说“别易会难”,而本篇开头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将古语加以变化运用,在含意上翻进一层,由此可见诗人对离愁别恨的体会之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2.李商隐与无题诗:
周勋初主编《唐诗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无题诗,唐诗类别。诗人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事题者,即以无题为名,故称无题诗。此格始创于唐李商隐,其诗集中尤为常见。亦有以诗之起首二字名篇,而标题不能概括全诗意旨者,亦属无题诗之列,如李商隐《锦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人诗中有言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也。”此种诗因本事难究,旨义隐约,颇费猜详,往往众说纷纭,亦不免附会穿凿,破解者当慎重从事。(程章灿)
詹锳《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李商隐还有一些抒情诗,往往标作“无题”。或者用诗的头两个字作题目,实际上也等于无题。这种“无题”的诗,往往表现男女的相思。但这类的诗缺乏积极健康的内容,意义不大。例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中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用“丝”与“思”双关两意,用蚕丝和蜡泪来象征一种终身不变的爱情,使这两句诗过去长期为人传诵。但是这首诗整个的情调是无力的。诗的末联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我们看看“蓬山”和“青鸟”这两个典故是怎样用的。李商隐在另一首《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里说:“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可见蓬莱山和刘郎上天台的故事有关。杜甫《丽人行》说“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暗指的是杨国忠和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从这两个典故的用法上,可以看出这首诗里所写的并不是什么坚贞的爱情。

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写作短文讲了两个问题: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学会从搜集到的写作素材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
第—个问题,关键是要培养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的习惯。
第二个问题,怎样从写作素材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对此短文作了明确的阐述,概括起来是两点: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去提取;把那些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写入文章。

作文题解、提示:
第一题:
写作此题,有的同学或许会说:“我没有什么积累的素材。”这些同学,可想: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关注什么,最喜爱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难以忘怀的人物、场景、事件?你所关注的、喜爱的、让你难以忘怀的,就是“积累”,其中必有可写的素材。譬如,有些男生非常喜爱足球,他们在一起踢球、看球、评球。就有很多生活的积累。对这些积累的素材认真加以分析、取舍,选准一个角度。确定—个中心,就可以写篇文章。
第二题:
写作此题,有两点提醒注意:
1.写一个人物—天的生活,其实是一种“窥斑知豹”的手法:通过某人一天的生活的集中描述,来反映这个人物整个的生活面貌。
2.写人物一天的生活,最忌写成—笔流水账。怎样做到记叙生动、有详有略,动笔前要好好构思。
第三题:
“一得”指题要小,但要小中见大,有意义、有价值,确实是自己的真切感受。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想一想?做一做”参考答案:
第一题:使用时先引导学生了解命题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快速默读—两遍,从整段考虑。抓住中心意思;接着揣摩全段文句,找出那两个多余的句子;删除后再复读一遍,看全段文句是否顺畅,中心意思是否突出。
参考答案:删去“满招损,谦受益”和“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因为这个语段的中心意思是“学习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而后半段插进这两句引语,把意思转到“虚心”的重要性上去了。删改后,上下句连贯,中心意思显得突出。
第二题:
使用时先让学生明确题意是要求调整句序,内容的中心是说明灰尘的危害;然后指导学生先通读全段,了解大意,再仔细阅读,在句子的衔接上找毛病,发现跟上下句接得不妥当的句子,就做个记号,并考虑该放到段内何处。这样揣摩两三遍后,排出新的句序;再对新句序作复读、调整(尤其要确定好整个语段的第1句),直到全段句序合理、句意连贯为止。
这种练习有利于训练清晰的思路。如果估计学生完成本题有困难,教师可酌情补充—道稍易的题目,句子少几个,错误明显一点,作预备性练习。解题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参考答案:(1)—(2)—(3)—(5)—(4)—(6)—(7)—(9)—(8)—(10)

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内容阐释: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阐述社会热点产生的背景、原因及研究这些热点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阐述研讨社会热点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
1.选好话题;
2.做好资料准备;
3.调适研讨时的心态。

相关推荐

2017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7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知识点。

◆unit4HesaidIwashard-working.

知识点:

在称述句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

a)直接引语:说话人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

b)间接引语:说话人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意思转述出来。

c)直接引语一般前后要加引号;间接引语不d)用引号。

e)规则:1)人称变化:从句中的第一人称多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根据情况改为第一或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不f)变。2)时态变化: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过去时,g)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从句的谓语动词在时态方面要做以下变化:

直接引语间接引语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客观真理除外)

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现在时,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从句的动词时态保持不变;直接引语如果是客观真理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保持不变。3)其他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动词等的变化。直接引语中的一些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须作相应的变化:

直接引语间接引语

指示代词this这these这些that那those那些

时间状语now现在then那时

today今天thatday那天

tonight今晚thatnight那天晚上

thisweek这星期thatweek那个星期

yesterday昨天thedaybefore前一天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期中复习资料

I.单词

1.publishv.出版publishingn.出版事业publishern.出版商

publishinghouse出版社

2.elect:choosebyvoting精选electionn..

electsbtodosth

lWeelectedhimmonitorofourclass.

lHewaselectedmonitorofourclass.

3.chief:mostimportantchiefeditor/engineer/cook

chiefexecutiveofficer

main:主要部分maintask/course/street

4.editv.编辑editorn.编辑editionn.版本版次

不加a/an/the称呼官衔职位之前不用

lHeiscaptainoftheteam.

lAschairmanofthecommittee,Ideclarethemeetingopen.

5.suggestv.suggestionn.

1)suggest+名词“建议,提出”

Hesuggestedadifferentwaytosolvetheproblem.

2)suggest+doing

Theysuggestedwaitingatthebusstation.

3)suggestthat+(should)do

Shesuggestedthattheclassmeeting(should)notbeheldonSaturday.

Shesuggestedthatwe(should)meetattheschoolgate.

6.experiencev.n.thingsoreventsthathappentous

/c/经历PleasetellusyourexperiencesinAfrica.

/u/经验Heisateacherwithovertenyearsofteachingexperience.

experiencedadj.anexperiencedman

7.takechargeof:havethedutyof,beinchargeof,beresponsiblefor

8.talk…over:discuss…carefully

9.readv.readingadj.readinghabbit.readern.

10.consider:thinkaboutcarefullyconsiderationn.considerateadj.

11.brieflyadv:shortlyorquicklybriefadj.

12.abit:alittlefar.much,alittle,even

Heisnotalittletired.(much)Heisnotabittired.(notatall)

13。decidev.makeupone’smind

decisionn.chooseafterthinkingmakedecisions

14.concludev.conclusionn.draw/cometoaconclusion

lThedoctorconcludedthatthepatient’sdiseasewascancer.

lSheconcludedherspeechwithapoem.

15.choosev.choicen.

16.agreev.disagreev.

1)agreewithsb

2)agreetodoSheagreestohelphimwithhisEnglish.

3)主要用来表示一方提出一项建议、安排、计划等,另一方同意协作agreetotheplan/themethod/arrangement/idea/suggestion

4)agreeontheprice取得达成统一

17.youngadj.youthn.

18.inall:altogether

19.talentn.talented

20.delightv.delighted(pleased)delightful

21.designdesigner

22.complaincomplaintcomplainabout

23recordv.recordn.recordern.

II.课文

1.holdameetingholdanexhibition

holdasportsmeetingholdon

hold50peopleholdone’sbreath,

Ameetingwasheld.

2.课文中的宾语从句分析

1)Shesaid.Theotherthreewillbetheeditors.

Shesaidthattheotherthreewouldbetheeditors.

2)Pansyaskedus.CanyoucallitMayfieldSun?

PansyaskeduswhetherwecouldcallitMayfieldSun.

3)PansyaskedWhichsectionwilltheyhave?

Pansyaskedwhichsectiontheywouldhave.

3.称呼,官衔,职位前不加the

Iwassecretaryof…Weelectedhermonitorofourclass.

Aschairmanoftheclub,Ideclarethemeetingopen.

4.过去将来时would过去某个时间之后发生的事情

Tomsaidthathewouldvisitaschoolthenextday.

ThedoctorsaidJackwouldbeallrightinafewdays.

Hecalledtosaythathewouldcomehomeafter10o’clock.

5.定语从句things(weshoulddiscuss)

6.freebefreetoreaders.Iwillbefreethisafternoon.

7.spendcosttakepay

lHespendsalotofmoneyon(inbuying)books.

lTheticketswillcostyoutwentypounds.

lIttookhimanhourtoreadthebook.

lYouwillhavetopaymetendollarsaweekforyourmeals.

8.abitlonger=alittlelonger

趣味比较

Heisnotabittired.(Henottiredatall.)

Henotalittletired.(Heismuchtired.)

9.arrangev.arrangementn.

1)arrange(for)stharrangeapersonalinterview

2)arrangetodo

Theyarrangedtostartearly.

3)arrangeforsbtodo

I’vearrangedforMarytomeetyouattheairport.

10.inoneweek’stime:inoneweek

III.Grammar

一.oughtto具体用法如下:

1.(表示义务、责任等)应当,应该

Yououghttoworkharderthanthat.

2.(表示劝告、建议等)应该,该

Youdontlookwell.Yououghttogotoseethedoctor.

3.(表示猜测、期望)总应该,理应

Itoughttobeafinedaytomorrowmorning.

这时oughtto和should可以互换使用.

4、oughtto的否定式

Everyoneoughtnot(oughtnt)tocrossthestreetagainsttheredlight.

5.oughtto的疑问式是将ought提到句首构成.

—Oughtwetodoitatonce?—Yes,yououghtto.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字词听写题:
倦怠dài翡fěi翠恹恹yān楠nán木奇崛jué
枯瘠jí骨gū朵迸bèng溅jiàn丰腴yú盎àng然
虬qiú枝秀颀qí伫zhù立陌mò头贪婪lán
凡几jī飞沫mò锤chuí炼婆娑suō鄙bǐ视
皓hào齿犀xī利伶líng仃锈xiù彩凝níng望
盘虬卧龙坦荡如砥潜滋暗长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足轻重
全神贯注纵横决荡旁逸斜出妙手偶得无边无垠不折不挠
破口大笑仙露琼浆察颜观色
诗歌默写题: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文言文阅读题:《马说》唐朝韩愈
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8、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
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三段,我觉得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我的意见是用问号是表示引起大家的思考;用句号是表示这种现象是事实普遍存在的。
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
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1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6、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一马平川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马不停蹄
17、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8、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的命运。
1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20、选段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实际上是讽刺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86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