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下《五柳先生传》知识点归纳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五柳先生传》知识点归纳”,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八年级语文下《五柳先生传》知识点归纳

1、文学常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又因为官清谦,世人尊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归园田居〉其三》,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人物欣赏:
(1)五柳先生的形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率真自然,不慕荣利,厌恶官场、不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第二段:赞语(五柳先生精神风貌)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不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
(5)中心: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精神。
(6)“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7)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8)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9)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10)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A“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B饮酒。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C著文章。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11)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1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名句及成语:
(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亲旧:亲戚、朋友。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觞:酒杯。嗜:爱好,喜欢。(看课后注释)
5、重点句子翻译: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其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5).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相关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

《五柳先生传》

一、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义:旧交,旧友

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造饮辄尽

古义:到,往

今义:制造

4、或置酒而招之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5、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义: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夸奖,夸赞

二、一词多义

1、以:

(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

(2)以此自终(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

(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3、言:

(1)闲静少言(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

(1)晏如也(......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像)

5、许: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

6、其: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三、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四、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五、理解内容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喝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写文章,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因为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1)交代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交代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6、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是一个闲静少言、率真旷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7、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考核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考核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
二、注释
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的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与“唉”。号,别号)
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爱慕;荣利,功名利禄)
6、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8、性:生性,生来就。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2)或:有时
13、置酒:摆酒。(14)招之:邀请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四周墙壁,指房屋。萧然:凄凉、破败的样子。
20、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
21、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2、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23、自娱:自娱自乐
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5)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6、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7、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8、戚戚:忧虑的样子。29、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0、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31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2俦:辈,同类。
33、酣觞: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
34、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35、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三、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喝酒作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四、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不”字为一篇眼目——九“不”: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恬淡自足)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家贫不能常得”(开朗乐观)
“不蔽风日”(开朗乐观)“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五、语言现象(一)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古:到,往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古:有时今:或者
6.因以为号焉古:以之为,把(它)当作今:认为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二)一词多义:以: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
2、以此自终(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言:1、闲静少言(说,说话)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如:1、晏如也(......的样子)2、亲旧知其如此(像)
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三)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八年级下语文《五柳先生传》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二)

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辄尽吝情短褐

箪食汲汲欤黔俦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1)shìzhélìnhèdānjíyúqiánchóu

(2)传说、传记呼号、号召好坏、爱好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4)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5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