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复习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M.jaB88.com

练习题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移动)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2)风车。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图形的运动》教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民主导学
1、认识旋转的含义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3)完成做一做
2、认识旋转的特征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三、检测导结
(1)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2)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美。

2.找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你也想剪一剪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自然过渡到找其中的对称图形、指对称轴,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2.观察思考: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对称、平移)
3.渗透思想: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
(二)解决问题。
1.探究剪1个小人。
(1)自主操作,剪一剪。
(2)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3)畅谈体会,感知剪法。
成功者谈剪法:先对折,再画出小人的一半,最后剪。
失败者谈注意事项:如画半个小人时应从纸的闭合处画起。为什么?
2.探究剪2个小人。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讨论: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
(2)汇报交流,探究折法
预设折法: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优化折法:不同的折法都能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但方法一更简便。
(2)探究画法,质疑剪法。
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
画时要注意:从对折的闭合处画。
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两个小人是分开的?
剪时要注意:剪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探究剪4个小人。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交流剪法
一折:对折三次。
二画:从闭合处画半个小人。
三剪: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体会平移。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要剪8个小人要对折几次?对折5次可以剪出小人?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从“剪1个小人”到“剪2个小人”再到“剪4个小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水到渠成。最后通过发现总结规律,深入思考解决“剪8个小人”等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实际应用,提升认识
(一)教材第36页练习七的第12题。
1.你能剪出右面的图吗?

2.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3.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体会旋转。
(二)发挥想象,自主创作。
你还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剪一个新的剪纸作品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剪连续对称图形的方法,沟通对称与平移、旋转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的知识,沟通本单元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略图形的变换之美。】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练习题

49÷7=()102÷17=()64÷16=()72÷12=()

221÷13=()108÷9=()240÷15=()72÷18=()

8÷4=()21÷7=()196÷14=()6÷3=()

参考答案

49÷7=(7)102÷17=(6)64÷16=(4)72÷12=(6)

221÷13=(17)108÷9=(12)240÷15=(16)72÷18=(4)

8÷4=(2)21÷7=(3)196÷14=(14)6÷3=(2)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方法:一算,二圈,三换,四抄)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五、克和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6、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千百十个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他们的最低位都是个位。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方法: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注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①十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十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00
②十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十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百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600
估算成几百几十数(整十数):看个位,①个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30
②个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十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570
出现“大约”“可能”“大概”时,就需要估算,要用“≈”符号。

七、统计
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代表5个单位,也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数很大时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个单位。
八、找规律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知识点:

1、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知识点:

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过河(混合运算(三))

知识点:

1、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24×525×445×242×5

()()()()

二、计算

2400÷8+24×6=()125×8-12÷6=()8064÷(61-53)=()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5+□)÷4=18(2)46÷2+□=49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24×525×445×242×5

(42×5)(25×4)(45×2)(24×5)

二、计算

2400÷8+24×6=(444)125×8-12÷6=(998)8064÷(61-53)=(1008)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5+27)÷4=18(2)46÷2+26=49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2)风车。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想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图形的运动》教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民主导学

1、认识旋转的含义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3)完成做一做

2、认识旋转的特征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三、检测导结

(1)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2)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知识点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练习题

1.6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10个十是()。

3.65的6在()位,表示6个(),5在()位,表示5个()。

4.一个三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5.按顺序填空。82,80,(),(),74,(),()。

参考答案

1.67是由(6)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36)。10个十是(100)。

3.65的6在(十)位,表示6个(10),5在(个)位,表示5个(1)。

4.一个三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按顺序填空。82,80,(78),(76),74,(72),(70)。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复习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复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练习题

7÷6=()8÷6=()35÷6=()5÷2=()

7÷3=()6÷4=()7÷2=()8÷3=()

7÷4=()9÷2=()10÷3=()9÷4=()

参考答案

7÷6=(1...1)8÷6=(1...2)35÷6=(5...5)5÷2=(2...1)

7÷3=(2...1)6÷4=(1...2)7÷2=(3...1)8÷3=(2...2)

7÷4=(1...3)9÷2=(4...1)10÷3=(3...1)9÷4=(2...1)

二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练习题

1.3045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2.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3.1256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参考答案

1.3045是一个(4)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2.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

3.1256是由(1)个千,(2)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须熟记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须熟记知识点

1.有加有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乘有除,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有加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有减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5.有加有除,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6.有减有除,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7.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算式。

8.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9.除法的两种意义。例如: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也表示把15,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10.12÷3=4,读作:12除以3等于4,也读作:3除12等于4。

11.乘法的两种意义,例如:3×4表示3个4,也表示4个3。

12.3×4=(12)想:三四(十二),12÷3=(4)想:三(四)十二,12÷4=(3)想:(三)四十二。

13.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例如:1÷1=1,2÷2=1,3÷3=1,4÷4=1,……

14.1÷1=1,2÷1=2,3÷1=3,…9÷1=9,……

15.1×1=1,2×2=4,3×3=9,4×4=16,…9×9=81,……

16.锐角直角钝角

17.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8.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9.个位满10向十位进1,表示一个十,十位满10向百位进1,表示一个百,百位满10向千位进1,表示一个千,千位满10向万位进1,表示一个万。

2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万)。

21.数的组成。例如:32418是有3个(万),2个(千),4个(百),1个(十),8个(一)组成的。

2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于位数少的那个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开始比较。

23.自然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4.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四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两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

2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位是几就读几万,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还读几。读数时中间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出来。

26.称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7.1两=50克,1斤=500克,1公斤=2斤,1斤=10两,1公斤=1千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知识点汇总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直接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5.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8.相关公式:
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9.运算顺序:
先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乘法计算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920。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

1.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余数的单位一定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例题:10=3×3+1
4.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例题: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2.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8时55分
8:058:55
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3.认识东、南、西、北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三.平面图中,试卷,地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认识万以内的数

1.数位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3.一个万以内的数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一个万以内的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例题:4001和4000.
4.注意读写法。例题:8012读作八千零一十二,要用汉字大写。9013是(四)位数,注意是汉字的四。9713里有(9)个千(7)个百(1)
个十(3)个一。此处注意小写数字。
5.分米和毫米
1.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分米可以用dm表示毫米可以用mm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复习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知识点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练习题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个三角板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个锐角。

3.红领巾上有一个()角,两个()角。

4.在我们学过的角中,()角比直角小,()角比直角大。

5.数图形,按要求填空。

角的初步认识
()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个角

参考答案

1.一个角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一个三角板有(3)个角,其中有(1)个直角,(2)个锐角。

3.红领巾上有一个(3)角,两个(锐)角。

4.在我们学过的角中,(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数图形,按要求填空。

角的初步认识
(8)个锐角(2)个直角(6)个钝角(16)个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复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84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