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十课:围魏救赵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三十课:围魏救赵”,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十课:围魏救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延伸阅读

第三十一课:我爱你,中国汉字


第三十一课:我爱你,中国汉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好课题

1.有关汉字,你们知道些什么

2.板书课题: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带着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汉字的爱,而汉字究竟可爱在哪里呢先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初读课文后,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

1.找出课文最打动你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读后的收获批注在课文旁边.

2.全班交流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段落或句子.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动情)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把汉字比作什么(活泼可爱的孩子,美丽多姿的鲜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汉字无比的喜爱)

(3)”这时我真不忍心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不忍.你认为什么是属于汉字自己的快乐呢

学习第二段:

(1)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独特在哪里呢(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风韵,在书法家的笔下变化无穷)

(2)”日这个字,使你感到热和力……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读这几个句子,说说汉字带给了我们哪些联想.

你还从哪些字中联想到什么

(3)”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任你尽情地飞翔与驰骋.”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书法家笔下的字变化无穷你从中体会到句子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试着读出这样的感情.

(4)从段尾的反问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出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自豪之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学习第三段: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汉字如何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

(2)你怎样理解”汉字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

(3)带着你被这些词所调动起来的情绪,读好第三段里的句子.

学习四,五段:

(1)课文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作者对中国汉字的赞美)

(2)理解句子”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

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汉字字数众多,汉字文化浩瀚壮观,像夏夜的星空令人神往!表达了作者”无限钟情于汉字”的感情.汉字既古老又充满活力,在当今时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情

(1)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面对这些可爱的中国汉字,你想说些什么

(3)带着自己的情感,深情地读课题——我爱你,中国汉字!

(4)带着你对中国汉字的爱,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让你书写的汉字也成为愉悦我们眼睛的精灵!

围魏救赵


出处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 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 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围魏救赵》探究感悟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围魏救赵》探究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究

1、课文中哪里表现了魏国的强大?

课文一开头便写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魏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两个词,体现了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

感悟

2、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孙膑分析魏军的优势与劣势,与田忌商议,决定避实就虚,攻打大梁,不与魏军的主力硬拼。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从孙膑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他过人的智慧。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他的想法与众不同,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3、田忌见魏军进入了伏击圈,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齐军大获全胜。

桂陵设伏,齐军大胜。孙膑在魏军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这里地势险峻,齐军以逸待劳,打得魏军措手不及。这里的措手不及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溃不成军表现了魏军大败时的惨状。

4、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强攻魏国的襄陵。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战。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孙膑一方面让兵士佯攻襄陵,一方面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得意洋洋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划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消耗过大,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对方。

《围魏救赵》相关知识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围魏救赵》相关知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

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第十课 颐和园教案


第十课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于读文中想象颐和园的景色,
2.运用网络查找颐和园的有关资料,懂得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与点面描写结合
4.熟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及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读毕小组内说说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一些景点,用笔在文中标出
2.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用不同的记号标记
3.交流:读完课文,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说说自己如何记住生字的音形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词义:宫殿、神清气爽、耸立、金碧辉煌、朱红、远眺
3.齐读生字新词
四、交流、了解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五、讨论学习方向
1.你最喜欢颐和园的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划分学习小组
2.提出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
(1)读通描写你喜欢的景点的段落,结合资料理解它的内容,说说景点特征
(2)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小组成员共同欣赏体会
(3)和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本段文字的朗读,小组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感情朗读课文
六、各小组独立学习,教师巡视辅导,引导想象感悟
七、课堂小结,鼓励继续自学。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汇报学习所得
1.学习理解描写长廊一段
(1)齐读(或个别代表读)第二段,小组成员正音
(2)说说长廊的特征及体现这一特征的语句(长、美)
(3)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象
(4)感情朗读本段
(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2.学习理解描写万寿山的3、4自然段
(1)初读第3、4段,组内正音
(2)说万寿山的特征及相关语句
(3)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体会。
“抬头一看……闪闪发光。”
“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不留一点儿痕迹。”
(4)感情朗读本段。
(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3.学习理解第5段
三、学习、理解课文首尾相衔、前后呼应的写法。
读读课文开头与结尾,说说这样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四、课文小结
1.根据板书简要复述作者在颐和园的所见所闻
2.说说学习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围魏救赵》课外拓展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所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未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

《围魏救赵》教案之一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围魏救赵》教案之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

(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

(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附:板书设计

隐姓埋名三十年


隐姓埋名三十年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指名读。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
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
枕()嘶()署()炼()
蜜()瞩()艰()撤()
密()嘱()坚()澈()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填空:
()的科学技术()的使命()地说
()的待遇()的承诺()地接受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把它变为陈述句: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
然段)

第十课:我和乌丽娜


第十课:我和乌丽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修改意见

教学后记

隐姓埋名三十年 2020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鈥湷封€澋?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积累鈥溍煨♀€澋却视铩?/p>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读文,理解鈥溡章衩€澋牟蝗菀祝约巴醭惺殁€溡章衩€澋募岫ê驮颉?/p>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理解鈥溡章衩€澋牟蝗菀祝约巴醭惺殁€溡章衩€澋募岫ê驮颉?/p>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王承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探究

1.教师板书鈥溡章衩€潱喽烈欢痢#ㄗ岳斫萄В衡€溡€澴帧⑩€溌疋€澴郑?/p>

2.指名说说鈥溡章衩€澋囊馑肌#ㄒ髯约旱恼媸敌彰蝗帽鹑酥馈#?/p>

3.教师把题目补充完整,引导质疑。

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⑴谁隐姓埋名三十年?

⑵这个人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

⑶这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个人都做了什么?

(从题眼鈥溡章衩€澣胧郑佳室桑嘌室晌誓训哪芰Γ?/p>

二、读文释疑,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用笔画出来。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集体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⑵教师进行再强调:这些词语中那些字容易读错,那些字易写错,你有什么好办法可区别或识记。

字音:鈥溗骸⒊馈⒊贰⒉稹⑹稹⒅纭㈨瘛⒓⒘垛€潯?/p>

字形:鈥溁佟⒉疴€潱蛔⒁馇疴€溔鲡€澓外€溗衡€潯⑩€準疴€澓外€準钼€潯⑩€溋垛€澓外€溋封€澋那稹?/p>

⑶教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指名读。 渺小 热忱 掌握 采购 撕毁 关键 刊物 署名 提炼 不分昼夜 隐姓埋名 不假思索 欢欣鼓舞

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

3.指名反馈,解决课前留下的问题:谁隐姓埋名三十年?(王承书)

4.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

王承书,女、理论物理学家。湖北武昌人。1934午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1941年留学美国。l944莸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l956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完所研究员兼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研究员兼清华大学教授,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兼大连工学院教授,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是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在美国从事输运过程工作。在稀薄气体输运问题的研究中做出了有学术价值的成果。回国后,先后在受控核聚变、等离体物理、铀同位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5.教师: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因为祖国需要她参加研制原子弹.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

6.展示资料,了解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新中国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的最高利益出发,做出了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7年ll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南部诞生(它的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钱学森出任首任院长。集中力量办大事,协同作战显威力。60年代初,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战略火箭发射成功,独立自主的火箭事业有了腾飞的基础。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7.教师小结:为了这一天,多少技术难关,多少繁杂工序,多步个拼搏的日日夜夜!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鈥炩€灩ρ裆希且桓龈鍪煜さ拿至钊怂嗳黄鹁矗醭惺榫褪瞧渲械囊桓觯艘章衩晔嵌嗝床蝗菀装? (通过自读,掌握生字新词,在读中释疑,在解难答疑的过程中逐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问题的反馈,通过资料的展示帮组学生了解王承书以及中国的国防尖端技术研究发展的情况。)

三、抓关键句,体会坚定

1.教师导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找看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隐姓埋名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2.指名反馈。

鈥溦饧匠5娜鲎郑酝醭惺槔此担馕蹲糯哟朔牌约菏煜ざ舶淖ㄒ担哟朔牌蒲Ъ矣τ械难醮龊腿儆哟朔牌磺忻荒芟衿渌煊虻墓Τ寄茄娑韵驶ê驼粕徊还芪易龀龆啻蠊毕祝约旱拿忠膊换嵛怂7牌杂谝话闳松星倚枰艽蟮挠缕慰鍪窃缫盐琶谑赖耐醭惺槟兀♀€?/p>

3.指名反馈: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隐姓埋名的哪些不易?(得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得放弃一切名利;得放弃一切学术待遇和荣誉。)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读出隐姓埋名之难,以及作者刘壬承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5.教师小结:同学们,王承书隐姓埋名,意味着她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弃一切学术待遇和荣誉、放弃一切名利。面对国家二机部副部长、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要她隐姓埋名的请求,王承书是如何做出答复的?

6.学生读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来。

7.指名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鈥溛以敢猓♀€澩醭惺椴患偎妓鞯厮党稣馊鲎郑舨桓撸词旨岫ā?/p>

8.指名说说鈥湶患偎妓麾€澋囊馑肌#ㄐ稳葑鍪麓鸹懊艚荨⑹炝罚貌蛔趴悸恰#┩ü飧龃视镂颐强梢愿惺艿酵醭惺楦矣诜牌鋈嗣挠缕途鲂摹?/p>

9.指导学生读鈥溛以敢猓♀€澣鲎帧#ǘ脸鐾醭惺榈牟患偎妓骱图岫ǎ?/p>

(抓住关键段落,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交流中得以深化,在品读和交流中感受隐姓埋名的不易。再通过王承书不假思索的回答,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文本的兴趣。)

四、再读探究,感悟品质

1.教师启发:同学们,作为当时已经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她已经拥有了极高的荣誉和名利,她为什么这么坚定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呢?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这一问题。

3.指名反馈。(因为她热爱祖国,淡薄名利)

4.教师:为了证实王承书对祖国的热爱,对名利的藐视,课文为我们回忆了一件感人的事情。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五至八自然段。

5.指名反馈:作者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新中国成立,王承书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先进的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难关,和丈夫一起回到祖国,为中国科学院工作。)

6.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王承书冲破了哪些难关?(自身:放弃优厚的待遇和先进的工作条件;外界:特务的跟踪、美国的非法传讯、威逼利诱。)

7.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件事情中感受到当时的王承书心里是怎么想的吗?(指名反馈: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现在祖国需要我,我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再读细品,让学生重点感悟王承书再次放弃名利,一心研制原子弹,同时了解她第一次是怎样放弃名利的。)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王承书这么想,也这么做了。l956年她毅然回到了祖国,并从1961年开始了自己隐姓埋名三十年的生活。这三十年她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走进这位淡薄名利的爱国科学家三十年的生活。

(留下悬念,为下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鈥湺炼列葱粹€澲械拇视铩?/p>

3.看拼音,写词语。

w貌 shǒu聽zh貌u y猫聽miǎo xiǎo聽kān w霉聽cǎi ɡ貌u聽r猫 ch茅n聽shǔ m铆nɡ聽sī huǐ聽

4.比一比,再组词。

{撕( )撤( ){拆( )折( ){键( )健( ){练( )炼( ){忱( )沉( ){购( )构( )

5.补充词语。

不( )不( )欢( )鼓( )( )姓( )名熠熠( )( )不分( )( )不假( )( )威( )利( )心( )情( )自( )更( )毫不( )( )闻名( )( )举国( )( )

6.找反义词。

熟悉( )渺小( )动摇( )先进( )不假思索( )

第二十课:采访周博士手记


第二十课:采访周博士手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采访应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的方式.

3.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水有什么作用吗是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人们需要喝的水更多了,可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众不同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从题目你觉得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结合学生有关题目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如:”手记”是什么意思快速把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亲手记下来.)如遇到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师引导:学习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

(1)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相机板书: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微量元素,免疫力,新陈代谢,体液,矿化度,有机污染物,贮存,充沛)

(2)在熟读词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理解.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采访手记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写的(科学饮水)

4.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科学饮水吗(学生各抒己见)

周博士是怎样说的(出示:讲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齐读.

5.那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周博士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良好的建议

三,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不同的饮用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饮用水优点缺点

纯净水没有细菌,没有病毒,干净卫生.得不到有用的微量元素,增加钙的流失.

矿泉水纯净卫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不利于广泛饮用.

自来水广泛饮用,所含矿物质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需要解决污染问题.

3.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4.提问.

(1)既然烧开水是解决自来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法,那烧开水有哪些学问呢

(2)你们或你们的家人平时是怎样做的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四,角色扮演,回顾全文

同学们所知道的科学饮水的知识是通过采访医学专家周博士而知道的,下面我们就扮演三位小记者一起去采访周博士.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全班交流,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采访手记,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令我们感兴趣的有趣话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同学议议,还有哪些令你感兴趣话题,课余分组去采访一下有关人员.

五年级语文下册《围魏救赵》优秀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围魏救赵》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下册《围魏救赵》优秀教案

一、感知课题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3.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4.分小组分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5.读完全文,结合课后2题理清脉络。6.指导生字书写。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第1部分1.读一读,事情的起因是什么?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3.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适当地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4.读课文。第2部分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出示课后句子,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3.读孙膑的话,从中你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第3部分1.孙膑是怎样安排的?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读文,魏军的心里有哪些变化?3.从孙膑的安排中你体会到什么?第4部分1.事情的结果怎样?读最后一部分。2.为什么孙膑要选择桂陵这个地方与魏军交战?3.魏军当时是什么状况?4.读最后一部分,你想对孙膑说什么?四、讲述故事,拓展升华1.读全文,再次梳理课文脉络。2.小组内讲故事。3.指名在全班讲故事,交流评议。4.拓展推荐: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如《弦高犒师》《宰相甘罗》等。军事家孙膑他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孙膑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孙膑在战术上因势利导,制造假象,用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减灶示敌等谋略使敌产生错误判断而自动就范,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特别是其创造的“围魏救赵”的战法,为历代兵家所借鉴。著有《孙膑兵法》传世。孙膑与庞涓孙膑与庞涓本是要好的师兄弟,都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兵法。庞涓求取功名富贵心切,学业未成,就投靠到魏国当了将军。孙膑继续求学,深得孙子兵法的精要,后被庞涓“邀请”到了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还假意关心他。孙膑遭陷被剔除了膝盖骨变成了残废,还为庞涓背写孙子兵法以答谢庞涓救命之恩。后来孙膑得知真相,后悔莫及,焚烧了兵书,并装疯麻痹庞涓。后来,孙膑被人救到齐国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在马陵之战中,孙膑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迫使庞涓大败,自杀身亡,从而报仇雪恨。

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练习设计


1、把课文第九自然段更羸对魏王说明他拉弓有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原因的话,用“因为……所以……”分成三个句子。用因果、果因句式练习说话。

2、把这一段话改成故事性叙述更羸内心活动的话。如: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一只大雁飞得慢,听见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更羸心想:————————————————————————————————————————————————————————————————。于是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说完,更羸便拉响弓弦,只见大雁应声坠地。

设计意图:

只要让学生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就能清楚地了解到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并从中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把这一段说明原因的话改成故事性叙述更羸内心活动的话,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惊弓之鸟》练习设计二: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直在字典里面有下面几种解释:

(1)不弯曲、笔直(2)一个劲儿、拼命(3)把弯曲的伸开

请你选出文中两个“直”的意思,填序号。

直往上飞()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只受伤的大雁?并说说你的推测。

答:我从“一只”、“慢慢地”“边飞边鸣”这些词语看出这只大雁受伤。大雁是群居动物,“一只”说明大雁受伤掉队了,孤单失群;“慢慢地”指的是大雁飞的速度很慢,从中能猜测出大雁受过伤,飞不快;“边飞边鸣”,“鸣”就是叫的意思,联系上文知道大雁鸣声很悲惨,由此能看出大雁的伤还没好,需要帮助。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大雁受过箭伤,听到弓箭的声音感到害怕),所以它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因为(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因为(这只大雁曾经受过箭伤,现在它一听到弓箭的声音,就害怕地掉了下来),所以这只大雁被称为惊弓之鸟。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受过惊吓,受到一点动静就恐惧、害怕)的人。

4、造句

(1)用“惊弓之鸟”造个句子。

例如:小明曾经被狗咬过,现在成了惊弓之鸟,一看到狗就飞快地逃跑。(2)照样子,用关联词造句。

我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第三十课:围魏救赵》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班队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730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