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邻居们》,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邻居们
[教学目的]
一、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
二、体会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篇幅较长,由几大板块组成,需要进行总体梳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故事情节中多个人物多侧面深层次性格的呈现。
二、老舍作品的文化内涵是很耐人咀嚼的,文章中两个家庭的冲突其实可以解读为两种文化的摩擦,理解这一精神实质是教学难点。
三、介绍老舍的生平经历以及观点主张,介绍后学的评价,辅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加深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内容几大部分。
二、理清明太太和明先生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多方位性格,以及他们性格微妙的变化。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题解
1?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
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2?1935年人间书屋出版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樱海集》,收有十篇小说,大多写于青岛,《邻居们》就是其中一篇。
老舍在青岛居住的房子,“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桃。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空隙看见一小块儿绿海”(老舍自序),既能赏樱花,又可观大海,有“樱”有“海”,所以名曰《樱海集》。
3?老舍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在南开中学教书时写的,当时纯为了敷衍学校刊物的编辑,成就不高,“在我的写作经验里也没有一点重要,因为它并没引起我的写作兴趣”(老舍《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应该从《老张的哲学》算起。
老舍回顾他写《邻居们》前后的小说创作,把它们归为如下几类:
《赶集》与《樱海集》里所收的二十五篇,和最近所写的几篇——如《断魂枪》与《新时代的旧悲剧》等——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赶集》里的前四篇和后边的《马裤先生》与《抱孙》。第二组是自《大悲寺外》以后,《月牙儿》以前的那些篇。第三组是《月牙儿》《断魂枪》,与《新时代的旧悲剧》等。第一组里那五六篇是我写着玩的;……第二组里的《微神》与《黑白李》等篇都经过三次的修正;既不想再闹着玩,当然就得好好的干了……第二组里十几篇东西的材料来源大概有四个:第一,我自己的经验或亲眼看见的人与事。第二,听人家说的故事。第三,摹仿别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个观念而后去撰构人与事。列个表吧:第一类:《大悲寺外》《微神》《柳家大院》《眼镜》《牺牲》《毛毛虫》《邻居们》……
由老舍的自述,我们大体上可以给《邻居们》定位,小说中的情节是作者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过的;它经历过作者多次修改,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写成。虽然老舍先生最初曾是抱着一种写着玩玩儿的心态写小说,但他很快就成熟了。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一点,所谓的文学创作一定是思想与文字两者兼得的。所谓特异的风格不仅是在文字上,更主要在于思想的力量。也恰恰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力量,使得《邻居们》成为老舍短篇小说中不能被忽视的一篇。从中,我们能够分析老舍对市民文化独特观照与呈现的视角,咀嚼出不少滋味来。
二、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课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她怕,她得想办法”)这是明先生与明太太两大主人公的出场介绍。
第二部分(从“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至“这些议论使她消了不少的气”)写明家和杨家如何处理“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这件事。
第三部分(从“夫妇们正这样碎叨唠着出气”至“‘恨’有那么一点儿佩服的气味在里头”)写送错信事件之后,两家各自的反应。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一个讽刺性很强的结尾,揭示小说主旨:人与人之间隔阂很难消除。
说明:课文结构分析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一,有层次地展开。
例如,阅读后思考: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来突出邻居之间的隔阂?
讨论,明确:
两件事情。一件是围绕明家的孩子偷了杨家的葡萄,两家大人的反应;另一件是对两封信(包括杨先生写给明先生的信和明先生同伙写的并且邮递错的信)两家人的表现。这两件事因果上并不关联,但是它们共同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使得大家尽情表演,个性充分呈现,构成了小说颇有喜剧色彩的情节。
这样的概括能训练学生宏观把握故事情节脉络的能力。在把握文章两大主体部分的基础上,将开头(人物出场)和结尾(主旨呈现)独立出来,分别成段,结构已很明晰。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明太太形象分析
1?小说的第一部分写出了明太太性格的几大特点?作者写这个有什么意义?
讨论,明确:
小说一开头介绍“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大缺点,不认识字”,这应该可以算作性格中的两大特点。
这些都为下文很多情节埋下了伏笔,如果不是她心眼多,在明先生面前总是编排是非,就不会有两家不断的纠葛和冲突。如果不是她不认识字,从而多疑,拒收信件,那么送错信事件也不会演化成一场风波。
2?小说第一部分,用哪些细节体现了明太太脆弱的心理和可悲的家庭处境?
讨论,明确:
从小说写明太太的几段话入手分析。一方面,“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对于儿女,她放纵着,不敢责罚管教他们。她知道自己的地位还不如儿女高,在她的丈夫眼前,他不敢对他们发威”,“她晓得丈夫要是恼了,满可以用最难堪的手段待她;明先生可以随便再娶一个,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另一方面,“孩子们和别家的儿女打架,她是可以破出命的加入战争;叫别人知道她的厉害,她是明太太,她的霸道是反射出丈夫的威严,像月亮那样的使人想起太阳的光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太太在家中的卑微地位和外强中干。“月亮”“太阳”的比喻非常生动。
她为什么“心眼多”,为什么“多疑”,这些都是值得分析的。虽然明先生是个洋买办,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官僚社会,但是他骨子里传统腐朽的东西却根深蒂固,而他们的家庭结构形式也还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妇女没有地位,男子停妻再娶,天经地义,无人能管。为了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为了维护脆弱的家庭地位,明太太没有足够的“心眼”是不行的。
表面上看起来,“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但这分明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无微不至”背后是一分让人心酸的小心翼翼,是卑微家庭地位的反映——她不仅仅随时可能失去妻子的名分,甚至连做“母亲”的正当名分都随时可能被剥夺。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太太是畸形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压迫的可怜的人。
但是家庭中夫妇、母子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了明太太性格的异化。家庭里她是受虐狂,家庭外她成了虐待狂。家庭中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延伸到家庭之外,明太太成了可恨的压迫者,对邻居、对仆人、对她看不惯的任何人,她都时时刻刻想表示出她的尊严。这旧时代的家庭氛围中,她这样扭曲的双重性格是很普遍的。有趣的是,细细分析,不仅明太太,其实明先生,甚至杨家夫妇身上也都或轻或重地带有这样双重性格的痕迹。
3?“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太太神态、言行、举止、心理是怎样体现的?
讨论,明确:
小说第一部分交代了明太太的性格特点,这在第二部分中的具体事例中被表现。
因为“小孩偷葡萄”在明太太看来,是自己家的小孩偷了别人家的葡萄,按照她的性格逻辑,对内“无微不至”对外“霸道”,她自然是护着自己家的孩子,不仅如此,平日里在偷花问题上,明家夫妇对此有空前一致的看法:“假如孩子们偷几朵花,而邻居找上门来不答应,那简直是不知好歹。”“杨氏夫妇没有找来,明太太更进一步的想,这必是杨家怕姓明的,所以不敢找来。”——这些,都是明太太霸道逻辑自然而然的延伸。
但除了“霸道”,明太太的“多疑”为“小孩偷葡萄”事件又额外赋予了一层意义。那就是丈夫心中的“黑点”。既然明太太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卑微的,心理是脆弱的,她便只能把这种受压抑的状态转嫁,发泄到别人身上,例如像杨太太这样“俊俏”又“识字”的女人身上,让杨太太承载她心中无名的畸形的“恨”。因为“丈夫的眼睛时常往矮墙那边溜”,这使得明太太对杨太太的“恨”更加理直气壮,更加合理化,此时,“孩子们偷杨家老婆的花与葡萄是对的,是对杨老婆的一种惩罚。她早算计好了,只要那个老婆敢出一声,她预备着厉害的呢”。
在如此复杂的心态背景下,两家太太的第一交锋结果自然胜负分明。一方面是明太太的自负、霸道、“恨”,有预备;一方面是杨太太“以礼相待”,客客气气,不忘“所受的教育”和“教育的理论”。因此,交锋中,明太太冷嘲热讽,用“音调是音乐的”语言,表现了蛮不讲理的姿态。
受了气的杨家夫妇,作为文明人,受过教育的人,选择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这符合他们的身份、习惯。但不成想,这一行为选择恰好暗暗和明太太“多疑”又“不识字”的性格冲撞,极好地呼应了上文,成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明太太“心眼多”“多疑”,想到这信是“杨老婆写给明先生的”,她不能不嫉妒,并且怒发冲冠;她“恨字,恨会写字的杨老婆”,于是不收信,还在明先生那里编排说杨家来人闹了一场,编排说“还说要给他写信要求道歉”。因为她“编好了所要说的话语”,而且“设法把丈夫常爱用的字眼都加进去”,她达到了目的——“明太太的话很有力量的打动了他(明先生)爱子女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孩偷葡萄”事件中,多疑、心眼多,不识字、霸道的明太太“成功”调动自己的心计,蛮横地赢得了胜利。她“得意于自己的成功”,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都跃然纸上。
4?“送错信事件”中,明太太神态、言行、举止、心理是怎样体现的?作者的表现角度和上个事件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
在这个事件中,明太太因“不识字”而“多疑”,因“心眼多”而自作聪明的特点再一次被演绎得生动、形象。
在第三部分,“信”又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次是送错的信,并不是杨先生写的交涉信,但不识字的明太太坚决不收杨家老妈子送来的信,她自作聪明反而显得愚蠢地说:“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这样,她就给走私货的丈夫制造了麻烦和危机的引子。
丈夫逼她要信,她不肯去,于是她再一次发挥了“心眼多”的优势,告诉回家来的明先生说杨家不给那封信,明太太的谎言使得两家的冲突更加激烈。
对比两个事件,在“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太太无论是当面辩论还是背后编排,总是以“胜利”收场;这次,她却一次一次因此吃亏,以失败收场。
(二)明先生形象分析
1?小说的第一部分用几段刻画明先生?写出了明先生性格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介绍完明太太后,小说用三段介绍了明先生的处世为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新式的职业背后旧式男人的典型形象。
他的职业是在洋人的公司供职,这使得他区别于中国传统社会男人求“官”求“权”,但是他的追求也是很世俗的:他求“钱”——“他有个理想,就是他怎样多积蓄一些钱,使自己安稳独立像座小山似的”——这种想法是典型自给自足农业社会的思想,透着小农经济的印迹;在夫妻关系上,他虽不像中国传统社会男人三妻四妾,但是并不是因为尊重夫人,更不是因为爱,他是为了保住洋人给的饭碗。
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他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首先,他是专制的,他是家庭的主角,控制着明太太;其次,他虚荣,好面子,“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许别人轻看她;她无论怎样,到底是他的夫人”;第三,他保守、骄傲,没有社会责任感;在知识上固步自封,在为人上自负傲慢,“他永远不看书,因为书籍不能供给他什么,他已经知道了一切。看见邻居要向他点头,他转过脸去。他没有国家,没有社会”。
当然,小说揭示得最为深刻最值得玩味的是明先生“身里有个黑点”。这个抹不去的“黑点”让他不再“遍体透明”“无可指责”,与他自认为自己是“圣人”的评价是不相符合的。当然,也是这个“黑点”让明太太妒火中烧。
可以说,下文的一系列故事都也是明先生性格使然。
2?“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先生神态、言行、举止、心理是怎样体现的?
讨论,明确:
“小孩偷葡萄”事件是作者以具体事件表现明先生的性格特点。这是他性格的必然发展。因为他自傲,对于杨家的忍让,他理解成是“杨家怕他”;因为他追求金钱,而教书的往往贫穷,所以“明先生看不起这路人。他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当然,最为作者讽刺,鞭挞的,是明先生“黑点”的暴露,为此他“恨”杨先生——“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他也恨杨太太,“挺俊俏的女人而嫁个教书的,或者是缺个心眼,所以他本不打算恨杨太太,可是不能不恨”。明先生这种“恨”让人啼笑皆非,细细分析,其实这种与狂傲相伴而行的嫉妒心理,也是自卑的表现(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他必须接受家庭现状,心中不安分不甘心又无力改变),是他双重性格使然,本质是十分病态的。
这种病态心理一直推动着故事情节往下发展。按理说,在明家,太太没有知识,不识字,先生相对而言应该明辨是非,但是“黑点”导致的嫉妒阴暗心理,使得明先生变得情绪化,“勾上他的厌恶来——她嫁给那么个穷教书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样的思想的指使,使他变得轻信,在如何看待杨先生的交涉信问题上,基本被明太太牵着鼻子走:明太太编了一些他爱听的字眼,打动他爱孩子的热情;明太太说信是“要求道歉”的,他完全相信;他想看看杨太太字迹的心理,也被明太太看穿。他最终决定不收“杨先生的臭信”。
此外,在明先生的完整心理动态变化中,崇洋媚外的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情节发展推波助澜,“他讨厌这种没事儿就动笔的穷酸们。在洋人手下做事,他晓得签字与用打字机打的契约是有用的;他想不到穷教书的人们写信有什么用”,“他相信中国顶大的官儿写的信,也不如洋人签个字有用”。
事件虽然曲折发展,但是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心理、作派,都符合各自身份,符合作者为之设定的发展逻辑,是基础性格必然的结果。
3?“送错信事件”中,明先生神态、言行、举止、心理和上个事件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
这个事件表现明先生性格侧面不同,上个事件主要表现明先生的自傲自负和“黑点”,而这个事件更多表现他的崇洋媚外和霸道。
明太太的自以为是给明先生带来隐患,明先生走私货为自己敛财,对此,“他心中没有中国政府,也没看得起中国的法律”,他怕的是洋人一旦知道,他的差事将不保。从中我们看到他自私、崇洋媚外的嘴脸。
明太太的谎言令明先生“气不打一处来”,他命令孩子们把杨家花草都踩坏;收到邮差送到的两封信,他不但对杨家没有歉意,反而“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冲这份讨厌也该把他的花草都踏平了”。从中,我们再一次领教了自诩为“圣人”的他,内心里强烈的野蛮。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野蛮吧,当杨先生最终按捺不住,用砖头报复时,明先生没有表示什么。他还是“恨”,但“恨”中有了佩服,大概杨先生好不容易体现出来的“野蛮”符合他的胃口吧。这是明先生心理的转变的结果,很值得玩味:合乎礼仪、有教养的方式解决不了的纠纷,最终以暴力方式得到解决。
这是不是说明所谓的文明与野蛮,洋买办和小知识分子,老式市民和新式市民,从某种角度看本质一样呢?
(三)明太太和明先生人物形象共同点的比较
讨论,明确:
作为一个家庭的两极,夫妇二人角色不同,性格做派相去甚远。但是细细比较,也有其共同性。
明家夫妇在小说中作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单元,代表着一类市民,生活模式十分传统,思想陈腐,不同于杨家夫妇代表的小知识分子家庭。
相比杨家夫妇而言,作者在明家夫妇身上着墨较多,讽刺性也较强,因为他们身上令人讨厌的地方更多,比如明太太爱搬弄是非,爱嫉妒;明先生惟利是图,自负、贪婪,看不起读书人,只认得物质利益,“每一想到买,他便觉到自己的伟大”等等。而这夫妇二人最相似也最可气的一点是,对不同的人态度完全不同,性格复杂,比如说明太太对丈夫对孩子怕,但对外人却极其蛮横无礼;明先生对太太对邻居甚至对中国人都很狂傲,但是却嫉妒穷酸的杨先生娶了俊俏的杨太太——他们这种双重人格,都是因为隐秘处有脆弱的因子,存在于专制霸道的另一面;面对自己无力驾驭的领域,他们无法施展专制霸道,只能病态地在心中生起同类情感——恨。
这两个人,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小市民的典型形象。看清了这两个人的本质,不仅对结合课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有帮助,对体会小说主旨也很有帮助。
四、作业
找几个对明太太、明先生讽刺意味较强的句子,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理清杨家夫妇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多方位性格。
二、通过回顾情节,回顾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题。
三、通过分析人物心理微妙变化,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分析杨家夫妇人物形象
(一)“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杨先生与杨太太的比较。
讨论,明确:
他们属于不同于明家夫妇的另一个市民阶层,小知识分子阶层,受过教育,但是也为此所苦。“杨先生是最新式的中国人,处处要用礼貌表示出自己所受过的教育”,因为把“受教育”看得极为重要,他显得幼稚、天真:“小孩偷葡萄”事件中,他的天真表现为“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妇要是受过教育的,自然会自动的过来道歉”;太太受气后,他的天真表现为“还想象到明先生见了信,受了感动,亲自来道歉”。在现实面前,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很快被证明是空想,他受的“教育”被证明是失败的。面对退回来的信,天真的他顿时束手无策,想打架又觉得不符合他的身份,只能泄愤在语言上,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典型的“精神胜利法”。
杨太太固然也是受过教育的,但是跟杨先生比起来,还多点勇气,她毕竟决定登门找明太太,虽然“抱着客客气气的态度去,并且不想吵嘴打架”。当然结果相同,面对现实,她也同样无能为力。
(二)“送错信”事件中,杨先生言行、心理和上个事件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
不同于“小孩偷葡萄”事件中一味的天真,挫败,这一次,因为偶然的错误,杨先生掌握了一封对明先生不利的信,让明先生坐卧不安的信,想要又不便开口的信,于是,开始总是处于“失败”位置的他,处境有了些许变化,他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刚拿到送错的信,他叫老妈子给明家送去;明太太拒收后,“他决定给外加一个信封,改上门牌号数,第二天早上扔在邮筒里;他还得赔上二分邮票,他倒笑了”。分析这一表现,我们当然得承认,受过教育的杨先生自有一份善良,他首先没有想到拿信报复;但深层挖掘,与其说他善良,不如说他想显示“受过教育”带给他的高姿态,从而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感。
想过拆开想过扣下,对于明先生这混蛋,他也想做点不光明正大的事情,可见他不是没有阴暗的心理,内心不是没有仇恨的种子,但又打了个如意算盘“他第二天早晨还是把那封送错的信发出去。而且把自己寄的那封劝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也发了;到底叫明混蛋看看读书的人是怎样的客气与和蔼;他不希望明先生悔过,只教他明白过来教书的人是君子就够了”。从某种意义来看,杨先生的教养有很强的作秀成分,他不仅仅把他的“教养”“君子作风”演给别人看,同时也是一种顾影自怜,在自我欣赏中展现自我价值,得到心理满足。
(三)体会杨家夫妇在小说中的作用。
讨论,明确:
杨家夫妇在小说中处于配角地位,但是是题目“邻居们”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与明家夫妇相映成趣,也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作者对杨先生也有一些讽刺,但是笔法没有那么辛辣、尖刻,基本属于善意嘲笑。这种嘲笑基于杨先生所受教育的局限,使他不切实际,耽于幻想,胆小谨慎。但作者独创之处在于结尾处写出了他扔砖头的野蛮一面,这说明作者刻画的人物性格不是平板单调的,也不是静态凝固的,随着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有超越读者想象的变化,让人惊喜;而这种暴力行为看似和前边判若两人,但是细细想来,合情合理,被逼急的“好人”身上也会迸发出“野蛮”成分。
二、分析文章主题
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作家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思想型的作家,对现实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有哲学和历史的背景,思想尖锐、往往超前,如鲁迅。另一种是文化型的作家,如老舍,他能够用自己一生来表现一个社会,一个人间世态。老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市民社会,表现出一副独特的图画,世态能听到,人物能看到,人的生活样式可以触摸到。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一要表现世态,二要丰厚,不能薄薄的,一看就明白了。表现世态与丰厚要使读者创造性的阅读,创造性的阐释有种无限的可能。
北京的市民社会是顺古代的市民社会接下来的(上海算是跳接,因为它把外国的市民社会移植过来以后,和中国的文化发生关系,或撞击或变形)。因为明代、清代中国的市民社会已经形成很大了,一位美国城市专家甚至说,在1800年以前,北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总之,北京的市民社会从封建社会过渡过来,早已有之,而老舍作为北京作家,关注市民文化,他关注的,觉得亲切的,自然是这种带有强烈传统文化气息的市民文化。
北京原本做首都,是皇宫所在,有皇家之气,这个城市里的市民应该比较传统、大气;可是后来北京沦为废都,老派市民遗留了下来,精华糟粕并存,形成了北京市民阶层的特点。但是到20世纪,市民现代化进程开始,新老混杂,古老的思想新式的派头混杂,就有了撞击。老舍从小生活在大杂院,习惯看老派市民(咂摸其滋味,抨击其缺点,都驾轻就熟),新派市民看得少,他也看不惯;而他倾尽毕生的力量,着力于表现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他站在一定高度,观照、批判这个新老并存、时有错位的市民社会,对它寄托自己的理想。
关于新老市民,大家稍微看过老舍作品就知道,老舍的作品多是反映老派市民,新的比较少。反映老派的通常呈现不好的一面,如明先生夫妇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先生保守、自傲,太太多心、多疑,这些都是传统中国市民身上的劣根性体现,对此老舍不吝惜笔墨,大力讽刺;新派市民身上很多特点也是很可笑的,例如杨先生的天真幼稚,还有他无力报仇时只得用语言泄愤,充当“行动的矮子”,这也是精神虚弱的体现,也遭到了老舍善意的嘲笑。老派和新派市民面对现代社会所显示的精神弱点,也就是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所在。国民性是什么?培养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要有很高的素质,国民性本来应当是说成为一个理想的国民应当什么样,但在民族文化自我反省的年代,老舍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不得不剖析国民性中的毛病,民族的劣根性,以期找到和世界优秀公民间的差距,寻找改善的良方。
例如借《离婚》,老舍想告诉我们,在北京这个市民社会里,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妥协敷衍,能混一天过一天,这是一个老得要掉牙的市民社会,他要批判它。《二马》里的老马先生是个老派市民,虽然从北京到了英国,但还是特别讲面子,特别讲虚礼:什么都得有礼,这个送那个送,人家有条狗也送;送了一大气礼,别人就回他一张片子。他还轻视经商,有强烈的官本位思想。《四世同堂》里的祁老人,北京城都被日本人占领了,他想的是:“我的八十岁大寿别给搅和了。”《正红旗下》那些旗人,都已经破产了,过小年背了一屁股债,家里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照样借钱去买炮仗来放,鸟养得好,风筝做得好,玩儿的东西都特别精明,放炮仗都放出花来了。包括《邻居们》,杨先生一家是知识分子,明先生一家是洋买办,知识分子被欺负,被小孩儿欺负,欺负到很过分了,但知识分子还能忍着——老舍想以此说明这个市民社会就是靠忍,妥协,敷衍维持着。
老舍就是想要写这样形形色色的市民,他们职业不同,性格各异,但是骨子里有些病态的东西是共同的(例如明家夫妇身上共同的“双重人格”;明先生和杨先生骨子里都有的“仇恨”“野蛮”)。通过写这种新老交织的市民文化,表现其文化劣根性,从而起到批判、改良的效果。老舍先生表现人间世态,表现得独特丰厚,有深度,他把新老市民精神上的弱点,表现得非常充分。
当然老舍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了女性的命运。他的笔下女性往往都是受侮辱,受损害的。但是《邻居们》中的明太太很特殊,她不是那种一味受损害,而是敢说敢做的市井女性。在那样的传统社会,即使有了两个孩子,个人利益还是得不到保证,明太太的家庭地位很卑微;但是她对待外人却很蛮横。老舍写她,感情应该是很复杂的,既充满同情心,也带有讽刺,而讽刺是主要的。
三、分析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邻居们》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语言幽默,字里行间带有诙谐的讽刺。
老舍有一篇文章就叫作《谈幽默》,写道:“幽默是一种心态,我们知道有许多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这样人假若是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或牢骚,或伤感;他老看别人不顺眼,而愿使大家都随着他自己走,或是对自己的遭遇不满,而伤感的自怜。反之,幽默的人便不这样,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世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最后他说:“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怀恨。往小了说,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清兵。褊狭自是,是‘四海兄弟’这个理想的大障碍;幽默专治此病。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从老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最重要的一点:同情心。真正的幽默是要有同情的。对世人的不幸,对人间的缺陷要有同情,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悲悯;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一视同仁地同情;不是说我是亿万富翁,你是一个小乞丐,给你一块钱,而是设想,假如我也有要饭这一天怎么办?老舍用了“四海兄弟”这个词,幽默是四海兄弟。他写一个可笑的人物的时候,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我你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种心态下,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可算是“穷人的幽默”(舒乙)。
我们讥讽明家夫妇,嘲笑杨家夫妇,但是他们身上的一些弱点,例如自负、傲慢、病态的自卑,一厢情愿,做作等等,也就在我们不同人身上存在。老舍的幽默背后有些很严肃的东西,读后让人笑不出来。
(二)心理刻画
小说对邻居们在交往冲突中的心理也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是流动的,折射出性格的变化。能够写出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就分析明先生内心的“恨”吧。
1?明先生对杨先生的“恨”不同于他对杨太太的“恨”。
“他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恶杨先生的是杨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书的,可是女教书的——设若长得够样儿——多少得另眼看待一点。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
他“恨”杨先生,是嫉妒;他“恨”杨太太,是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可笑心理。
2?明先生对杨先生的“恨”先后有变化。
“想到她,他不能不恨杨先生;可是恨与讨厌,他现在觉出来,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点佩服的气味在里头。”
明先生的“佩服”,算不算反语?不算。也许他是有些“欺弱怕强”的心理,但也有欣赏。他以前一直不喜欢杨先生的“受教育”,惺惺作态,现在总算看到对方的血性,率性而为的一面,也有些满足感:虽然是“野蛮”方式,却为两个不相容的人搭建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真的很奇妙。
四、作业
比较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杨家夫妇行为举止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延伸阅读

《我的邻居胡蜂》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我的邻居胡蜂》”,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作者简介
苇岸,1960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苇岸病逝时才39岁。
苇岸的文字缩短了人和自然的距离,使人忆起自己的童年和祖先。《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放蜂人》、《鸟的建筑》、《我的邻居胡蜂》等篇,讲述的均是有关人类童年和祖先的故事。
问题设计
1)《我的邻居胡蜂》是由苇岸的两篇同题散文组成,即文中的一二部分。这两部分有无相同的地方?
答:这两篇同题散文都完整地记叙、描写了蜂巢的建设过程。
2)哪个部分写的更详细?
答:第二部分。
第一篇写于1993年8月,作者以“邻居”的身份记录了当年胡蜂在他的书房窗外出现、筑巢、繁殖直至离去的故事。
第二篇写于1994年11月,作者再次以“邻居”的身份记录了当年胡蜂在他的书房外生活的故事。这次作者不仅详细记录了胡蜂的筑巢工程,而且描述了胡蜂的出猎、取水、自卫、嬉戏和告别。
读课文第4-7节。
3)“我”“诚挚欢迎”“新来的邻居”,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
答:为了不打扰胡蜂,把胡蜂筑巢的一扇窗都封上,在夏季里书房只开了一扇窗。
4)“我的给予,远远不及它们为我带来的东西。”胡蜂给我带来了什么?
答:(1)胡蜂的信赖;(2)自然的气息;(3)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新的思考。
5)作者引述试图写的童话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答:说明胡蜂从不主动进攻人类。
6)作者为什么说胡蜂的一生是“完美”的?
为新的生命继续诞生而建设,新的生命一诞生就投入到建设之中。
读课文第18节,“它们松开起飞的样子,很像一群满身泥土的乡下儿童。是的,它们的童年,在它们完成一生的使命后刚刚出现。”
7)文章把胡蜂比作“乡下儿童”有什么作用?
答:能突出胡蜂淳朴和勤劳的特点。
8)为什么说胡蜂的童年是“在它们完成一生的使命后”才出现的?
答:因为胡蜂在辛劳地完成了饲喂幼蜂和筑巢的任务后,才开始了童年般的嬉戏打闹和玩耍。
93)文章结尾处写道:“它们为我留下的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在此,我想借用一位来访的诗人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作者为什么说与胡蜂“比邻而居”是“神对我的奖励”?
答:(1)是出于对胡蜂的敬意。
(2)在与胡蜂“比邻而居”的日子里,作者目睹了胡蜂“辉煌灿烂的一生”,对生命有了许多新的感悟。
胡蜂是人们平时并不在意的小生灵,苇岸却使我们仿佛第一次看到它。苇岸发现并描写了胡蜂勤劳、尽职、守纪、淳朴、谦卑、友爱、宽容等天性,赞美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苇岸的文字,又使我们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想起了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瓦尔登湖》是苇岸惟一从版本上多重收藏的书籍。这部富于思想的著作,对于苇岸的写作和人生具有“奠基”的意义,苇岸本是诗人,诗歌的意义显然更为重要;然而,因为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的出现,苇岸改变了自己的写作和对文字的认识,甚至包括对生活的态度。苇岸手头曾保存有五种版本的《瓦尔登湖》。
青年作家苇岸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蓝色的黑龙江,在北方的八月缓缓流淌,看到一条河流,仿佛看到一群迁徙的候鸟,总使我想到许多东西。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事情……我常常想,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心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让它把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
…”(苇岸《美丽的嘉荫》)沉静、滋润、散发着生命芬芳的文字出现在屏幕上,我单调的打字练习便成为一次秋天里的散步,我的心在走。
他让我们对身边熟悉的世界感到陌生,让我们明白了叶赛宁的话:“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世界上有多少我们不该忽略的事物啊!从这个意义上说,苇岸是大地的孩子,他有一颗与万物共荣辱的灵魂,他是自然与人性之间的一座桥梁,这样的赤子总是活在遥远的事物中。在苇岸看来,人与自然,都是共时性的存在,都应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苇岸散文的语言朴素、亲切,充满诗意。
或白描,以简洁的文字勾勒事物的行状;或采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使得每一段文字既是对实物的描绘也是充满诗意的哲理性片段。

保护们共同的家园教案(2)


第二节保护们共同的家园

学习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课题通过播放音像资料,如《地球之歌》展示全球环境问题。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通过音像资料,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

全球性生态问题通过图片展示全球性生态问题并指出我们的家园面临威胁,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1这些环境问题影响到你的生活了吗?

2你平时的行为是否影响到这些环境问题?

3现在你如何理解“人定胜天”这句话?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自己周围环境的改变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陈述观点。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纠正其错误的观点。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联系学生的回答,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提出问题:生物多样性包括的层次?

通过对问题: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讨论,引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展示有关冬虫夏草、红豆杉的图片讨论它们的药用价值,从而指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引导学生分析三副漫画“大树的哭泣”、“小鸟找家”、“大水后的感想”,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不知名的生物还存在潜在价值。

展示红树林、野生稻的图片和内容介绍,让学生尝试讨论:红树林、野生稻有哪些价值?学生回忆有关进化的内容,进一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学生对图片和漫画进行分析和讨论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学生通过对已学知的回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结合图片、漫画和课件的演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指出我们需要通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这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让学生讨论有关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哪些?课前预习收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措施,课上讨论。通过学生自己调查、讨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否就等于不利用呢?列出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古文,让学生翻译成现代文说出所表达的意思,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古都有。讨论问题欣赏古文总结古人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对古人思想的领悟,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含义。

总结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播放歌曲《同在蓝天下》,再次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音乐欣赏中结束本节课欣赏音乐、观看图片、总结有关知识。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保护们共同的家园教案(1)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保护们共同的家园教案(1)”,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方法
导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
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学生阅读教材P123——124有关内容,设问: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2、这些环境问题会不会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
3、我们个人的行为,对这些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没有影响?
教师总结归纳:
1、温室效应。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破坏,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海洋污染: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富营养化。当海水中发生富营养化时,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赤潮,其危害主要有:
①藻类死亡后,遗体被细菌分解时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②这些生物遗体被厌氧型微生物分解时,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酸雨:生态系统的硫循环见下图。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气中,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因而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并使许多地区出现酸雨。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它可以使水体酸化,从而使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它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等。
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如何协调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阅读教材P124——127相关内容,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什么?
2、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教师总结归纳: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与物种的多样性密切相关,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需要全球合作。
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课。
(三)总结
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28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2、臭氧层破坏
3、海洋污染——赤潮
4、酸雨
5、水资源短缺
6、土地荒漠化
7、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潜在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
就地保护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易地保护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高考英语知识点专题复习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 社会调查——我的邻居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英语知识点专题复习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 社会调查——我的邻居”,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 社会调查——我的邻居

Ⅰ.单项填空
1.(年天津南开中学模拟)Howlongdoyousupposeitis________hearrivedthere?
A.whenB.before
C.afterD.since
2.—Whynotgooutforapicniconsuchasunnyday?
—________good.
A.SoundingB.Sound
C.SoundedD.Sounds
3.Afriend’stoldmeabouta________restaurantnearhere.Let’sgothereforlunch,OK?
A.nicelittleseafoodB.niceseafoodlittle
C.littleniceseafoodD.littleseafoodnice
4.—Doyouknowanythingabouttheparty________atTom’shouse?
—Yes,andinfactIattendedit.
A.tobeheldB.held
C.beingheldD.tohold
5.Itwasnotuntilshehadfinishedallherworkthatshereturnedhome________.
A.exhaustingB.beingexhausted
C.tobeexhaustedD.exhausted
6.—HaveyoutaughtEnglishforalongtime?
—Yes,sinceI________fromcollege.
A.graduatedB.havegraduated
C.hadgraduatedD.graduate
7.Isthisthefirsttimeyou________Beijing?What’syourimpressionofthecity?
A.visitB.visited
C.havevisitedD.hadvisited
8.I’mverysorrytohave________youwithsomanyquestionsonsuchanoccasion.
A.interruptedB.excused
C.impressedD.bothered
9.Whoelseexceptamillionaireintheworldcould________tousesuchanexpensivecar?
A.payB.afford
C.buyD.spend
10.Sincewehavefailedmanytimes,weshouldtakeanewapproach________theproblem.
A.aboutsolvingB.tosolving
C.ofsolvingD.insolving
Ⅱ.阅读理解
(长春第一次调研)
Somedayastrangerwillreadyouremailwithoutyourpermissionorscanthewebsitesyou’vevisited.Orperhapssomeonewillcasuallyglancethroughyourcreditcardpurchasesorcellphonebillstofindoutyourshoppingpreferencesorcallinghabits.
Infact,it’slikelythatsomeofthesethingshavealreadyhappenedtoyou.Whowouldwatchyouwithoutyourpermission?Itmightbeaspouse,agirlfriend,amarketingcompany,aboss,acoporacriminal.Whoeveritis,theywillseeyouinawayyouneverintendedtobeseen—21stcenturyistheequalofbeingcaughtnaked.
Psychologiststellusboundaries(dividingline)arehealthy,andthatit’simportanttorevealyourselftofriends,familyandloversinstages,atappropriatetimes.Butfewboundariesremain.Thedigitalbreadpiecesyouleaveeverywheremakeiteasyforstrangerstoreconstructwhoyouare,whereyouareandwhatyoulike.Insomecases,asimpleGooglesearchcanrevealwhatyouthink.Likeitornot,increasinglywe_live_in_a_world_whereyou_simply_cannotkeep_a_secret.Thekeyquestionis:Doesthatmatter?
Whenopinionpolls(民意测验)askAmericansaboutprivacy,mostsaytheyareconcernedaboutlosingit.Asurveyfoundanoverwhelming(verylarge)pessimismaboutprivacy,with60percentofrespondentssayingtheyfeeltheirprivacyis“slippingaway,andthatbothersme.”
Butpeoplesayonethinganddoanother.OnlyatinypartofAmericanschangeanybehaviorsinanefforttoprotecttheirprivacy.Fewpeopleturndownatollbooth(收费站)toavoidusingtheEZPasssystemthatcantrackautomobilemovements.Andfewturndownsupermarketloyaltycards.PrivacyeconomistAlissanfroAcquistihasaseriesofteststhatrevealthatpeoplewillgivepersonalinformationlikeSocialSecuritynumbersjusttogettheirhandsonapitiful50centoffcoupon(优惠券).
Butprivacydoesmatter—atleastsometimes.It’slikehealth;whenyouhaveit,youdon’tnoticeit.Onlywhenit’sgonedoyouwishyou’ddonemoretoprotectit.
1.Whatwouldpsychologistsadvis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friends?
A.Friendsshouldopentheirheartstoeachother.
B.Friendsshouldalwaysbefaithfultoeachother.
C.Thereshouldbeadistanceevenbetweenfriends.
D.Thereshouldbefewerquarrelsbetweenfriends.
2.Whydoestheauthorsay“weliveinaworldwhereyousimplycannotkeepasecret”?
A.Modernsocietyhasfinallydevelopedintoanopensociety.
B.Peopleleavetracesaroundwhenusingmoderntechnology.
C.Therearealwayspeoplewhoarecuriousaboutothers’affairs.
D.Manysearchenginesprofitbyrevealingpeople’sidentities.
3.WhatdomostAmericansdoaboutprivacyprotection?
A.Theychangebehaviorsthatmightdisclosetheiridentity.
B.Theyusevariousloyaltycardsforbusinessdeals.
C.Theyrelymoreandmoreonelectronicdevices.
D.Theytalkalotbuthardlydoanythingaboutit.
4.Accordingtothepassage,privacyislikehealthbecause________.
A.peoplewillmakeeveryefforttokeepit
B.itsimportanceisrarelyunderstood
C.itissomethingthatcaneasilybelost
D.peopledon’tvalueituntiltheylostit
(英语周报第8期)
WhenyouhearthenameAbrahamLincoln,thereareafewimagesthatcometomind:thetallblackhat,thebowtieand,ofcourse,thebeard.YoumightbesurprisedtofindoutthatitwasanelevenyearoldgirlwhourgedLincolntogrowhisfamouswhiskers.
Inthefallof1860,abeardlessAbrahamLincolnwasrunningfor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whenhereceivedaletterfromelevenyearoldGraceBedellofWestfield,NewYork.Inherletter,Gracetoldhimthatheshouldlethiswhiskersgrowbecausehisfacewas“sothin”.Sheexplainedthat“ladieslikewhiskers”andthatifhegrewabeard,“theywouldasktheirhusbandstovote”forhim.
Lincolnrespondedwiththefollowingletter:
MydearlittleMiss,
Yourveryagreeableletterofthe15thisreceived.
IregretthenecessityofsayingIhavenodaughters...
Astothewhiskers,havingneverwornany,doyounotthinkpeoplewouldcallitapieceofsillyaffection(感情)ifIweretobeginitnow?
Yoursincerewellwisher,
A.Lincoln
MrLincolnwaselectedthesixteenth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onNovember6,1860.Shortlyaftertheelection,hehadachangeofheartaboutgrowingfacialhair.BythetimeheleftSpringfieldonFebruary11,1861,tobeginhisjourneytotheWhiteHouse,hehadafullbeard.Lincolnhadhispicturetaken,andthisimageiswhatweseeonthefivedollarbilltoday.
OnhistrainridetoWashingtonD.C.,LincolnmadeastopinWestfield,NewYork.Hegreetedthecheeringcrowd.Thenheaskedifthegirlwhowrotehimaletterwaspresent.Graceemergedfromthecrowdcarryingroses.Hekissedherandannouncedthathehadlethiswhiskersgrowbecauseofheradvice.Grace,whofeltataloss,ranallthewayhomestillholdingtheflowers,whichshehadforgottentogivetoMrLincoln.
5.GracesuggestedthatLincolnshouldwearwhiskersbecause______.
A.itwouldmakehimlookthin
B.itwouldimprovehisappearance
C.mostgentlemenlikedwhiskers
D.PresidentoftheUSshouldwearwhiskers
6.WhatdidLincolnwriteinreplytoGrace’sletter?
A.Hewouldbegladtowearwhiskers.
B.Gracecameupwithasillyidea.
C.Wearingwhiskerscouldbetroublesome.
D.Itwasapitythathehadn’tdaughters.
7.WhichofthefollowingisTRUEofLincoln?
A.HewasthesixthPresidentoftheUS.
B.Hewasnotsatisfiedwithhisimage.
C.HekeptGrace’sadviceinmindforalongtime.
D.HewenttoWashingtonD.C.bybusafterbeingelectedPresident.
8.WecaninferfromthepassagethatwhenGracesawLincoln,shewas________.
A.nervousB.calm
C.confidentD.proud

Ⅲ.信息匹配
A.Lettheflightattendantpouryourhotdrinks.
B.Storethingssafely.
C.Flyonnonstoproutes.
D.Payattentiontothepreflightsafetybriefing.
E.Keepourseatbeltfastenedwhileyouareseated.
F.Airtravelisthesafestwaytotravel.
Statistically,airtravelisbyfarthesafestwaytotravel,andyoucanmakeflyingevensafer,justbyfollowingthesesimplerules.Asyourchancesofbeinginvolvedinanairaccidentarepracticallynil(零),manyofthesetipsconcernwhatyoushouldandshouldn’tdotomakeyourjourneysaferwhenyouareairborne(升空的).
1. 
Mostaccidentsoccurduringthetakeoff,climb,descentandlandingphrasesofaflight,soflyingnonstopreducesyourexposuretothesecomplexprocedures.
Chooselargeraircraft.
Althoughsmallaircrafthaveverygoodsafetyrecords,thosewithmorethan30passengerseatsaredesignedtocomplywithmuchstricterregulationsandaretestedmoreregularlytomakesuretheystillcomply.Also,intheunlikelyeventofaseriousaccident,largeraircraftprovideabetteropportunityforpassengersurvival.
2. 
Theinformationmayseemrepetitions(重复的),butit’sworthlisteningtotheflightattendants.Andevenifyou’veflownbefore,itdoesn’tmeanyouknoweverythingabouttheaircraftyou’reon,suchasthelocationoftheclosestemergencyexit.
3. 
Neverputveryheavyarticlesintheoverheadstoragebins.Theymayfalloutwhensomeoneopensthebinandcauseinjury.Also,thebinmaynotbeabletoholdheavierobjectsduringturbulence(气流).
4. 
Cabincrewalwaystellyouthis,butit’simportant.Youwouldbeseriouslyinjurediftheplanehitsunexpectedturbulence.Alwaysfastenyourseatbeltifyouaretoldto.Thegeneralruleofflyingisthis:Ifyouaretoldtodosomething,doitfirstandaskquestionslater.
5. 
Flightattendantsaretrainedtohandlehotdrinkslikecoffeeorteainacrowdedaisleonamovingaircraft,soallowthemtopourthedrinkandhandittoyou.Neverasktotakeacoffeepotfromoneofthem.
Ⅳ.短文改错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
Thezoohasbigbasketforrubbish.Peoplecanthrowwasteintothem.OntheSaturdayafternoonsthereareusuallyalotofpeoplearoundthecageswhichthelovelyanimalsarekept,andlastSaturdaynobodywasthere.MrPattieswassurprised.Buthewasevenmuchsurprisedtoseefewchildrenaroundthebasketnearthetiger’scage.Hequicklywentupandlookedattheirheadsandsawalittleratrunaboutinthebasketandlookingforfood.Theratafraidandthechildrenweremoreinterestedintheratthanthetigers.Howalovelyscene!

Ⅰ.单项填空
1.D 句意为:你认为他到这里有多久了?since自从,引导的状语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态,主句用现在完成时态,指段时间可用一般现在时态。
2.D 此处sound为连系动词,意为“听起来”,后面可用形容词、名词或介词短语作表语。此处省略了主语that或it。
3.A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排列顺序通常是关系最密切的离名词最近。我们平时常用“九字令(限、描、大、形、龄、颜、籍、物、类)”来给名词前的形容词排序。句意为“一位朋友告诉我这儿附近有一家不错的小海鲜餐馆。我们去那儿吃午饭吧,怎么样”?
4.B 本题考查动词ed形式短语作定语。theparty与hold之间是被动关系,因此用held。tobeheld表示未发生;held表示已发生;beingheld表示正在发生。根据答语“是的,实际上我参加了那次聚会”,可知已发生。
5.D exhausted意为“筋疲力尽的”,为形容词作状语,说明主语的特征。句意为“直到她完成所有的工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
6.A since意为“自从”,表示时间或动作的起点。当since表示从过去的一个时间点延续至说话的现在时,通常要求主句使用现在完成时,而since从句用一般过去时。句意为“你教英语很长时间了吗?”“是的,自从大学毕业至今”。
7.C 本句为“Thisis+序数词+time(that)+现在完成时”这一句型。句意为“这是你第一次来北京吗?你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如何”?
8.D 句意为:很抱歉在这样的场合麻烦你回答那么多的问题。考查短语bothersb.withsth.用……来打扰某人,C项虽也可以用impresssb.withsth.,但与句意不符。
9.B 根据题意“除了百万富翁外谁能付得起钱买这么贵的汽车呢?”可知“买得起,付得起”应用afford,另外,四个词中只有afford可直接跟不定式。
10.B anapproachto...意为“……的方法”,其中to为介词,后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
Ⅱ.阅读理解
 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无隐私可言,很多人对保护隐私这个问题言行不一,或许只有当我们失去它的时候才会知道它的宝贵。
1.C 考查细节理解。根据文章第三段第一句可知,即使与朋友之间也要有明确的界限,即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2.B 考查推理判断。根据文章第三段中所举的事例可知人们在使用现代技术的时候会留下一些痕迹,从而泄露了自己的秘密。
3.D 考查推理判断。根据文章第四段和第五段可知,美国人对于保护隐私的问题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4.D 考查细节理解。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隐私就像健康一样,只有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珍贵。
5.B 细节理解题。由文章第二段中的Inherletter,Gracetoldhimthatheshouldlethiswhiskersgrowbecausehisfacewas“sothin”.可知,Grace建议林肯留胡子是因为留了胡子能使他的脸看起来不那么瘦。由此可以推断Grace提建议是为了使林肯的外在形象更好。
6.D 细节理解题。由林肯信中的一句话IregretthenecessityofsayingIhavenodaughters...可知,林肯觉得没有女儿是个遗憾。
7.C 细节理解题。从文章内容可知,Grace写信建议林肯留胡子时,他没有采纳,但是后来当选总统后改变了主意决定留胡子,并在去华盛顿的途中与Grace见面了,由此可知他心里一直记着小女孩的建议。
8.A 推理判断题。文章最后一段提到Grace连准备送给林肯的花都忘了送出,由此可以推断,她见到林肯时很紧张。
9.B 推断理解题。从文中可知林肯的形象是高的黑色帽子、蝴蝶结领结和胡须,故图片B为正确答案。
Ⅲ.信息匹配
1.C 2.D 3.B 4.E 5.A
Ⅳ.短文改错
Thezoohasbigbasketbasketsforrubbish.Peoplecanthrowwasteintothem.Onthe——Saturdayafternoonsthereareusuallyalotofpeoplearoundthecageswhichwhere/inwhichthelovelyanimalsarekept,andbutlastSaturdaynobodywasthere.MrPattieswassurprised.Buthewasevenmuchmoresurprisedtoseefewafew/manychildrenaroundthebasketnearthetiger’scage.Hequicklywentupandlooked at overtheirheadsandsawalittlerat run runningaboutinthebasketandlookingforfood.Therat∧wasafraidandthechildrenweremoreinterestedintheratthaninthetigers.HowWhatalovelyscene!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84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