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jAB88.cOm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的书的末尾要和第二个因属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编辑推荐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1122422

×13   ×14 ×12 ×3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2 12 32

×14 ×13 ×13

88 36 96

( ) ( ) ( )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

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

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的书的末尾要和第二个因属的十位对

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

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

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乘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

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

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 点: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口算接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题目:

5×7= 6×4= 9×3=

20×4= 300×3= 30×8=

1×3+2= 2×4+1= 3×2+5=

2.教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得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敢不敢试试?

列竖式计算。

12×4432×2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反馈时,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教学例2。

16×3=

教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说说算式的含义。

2.探究“16×3”的笔算方法。

(1)尝试计算16×3。

教师:16×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摆小棒。

教师板书:

教师:比较摆小棒和竖式计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的确,就像大家所说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与摆小棒的思路是一样的。看来借助学具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理。

(2)规范格式,理解深化。

教师:为了书写简便,竖式可简写为:

16×348

课件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现在你会说16×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谁能提醒大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有8盒羽毛球,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

(2)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15辆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1.今天的竖式和之前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样进位?

3.还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忘记在横线上写上进位的数字,以免漏加)

【教学反思】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使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 内容 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3、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谁能说说植树的好处?

生1:植树造林可以抵御风沙防治沙尘暴。

生2:植树可以绿化环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离不开树木,去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再回到这个场面?

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去年植树节的,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我们看到三年级和四年级两个班级在植树,我想知道三年级和四年级平均每班各植多少树? 师板书并问: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呢?怎么列式?

生:分别是42÷2和52÷2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用42÷2吗?

生:平均每班植多少棵树?就是要把三年级植树的总数分成一样多的两份,看每份是多少。 师:他说的很好,老师也同意。不过要计算42÷2可不是像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再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1:我们小组,有用口算得出结果的,也有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结果。

生:我是这样的:40÷2=20 2÷2=1 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2:我们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生到讲台上演示。

小组3:我们用的是笔算,现在我写给大家看。

师:同学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结42÷2=21,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展现42÷2的笔算除法过程。

师:(板书出除法竖式的除号,被除数,除数,边讲解边完成竖式)我们分小棒的时候,第一次分的4捆,相当于十位上4,用4除2,商2,就是每份中的2捆,因为它实际上表示的20,所以要写在十位上,和被除数上的4对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去了多少根?

生:40根。

师:对呀,(指着竖式)20×2=40,从总数中减去40,那么还剩下几? 生:2。

师:2除以2的商是1,这个1写在什么地方?

生:写在个位上,和42个位上的2对齐。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一次分走了几根小棒? 生:2根。

师:再减去分去的2根,正好分完。

4、试一试,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a请同学们试一试,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出结果,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B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哪位同学把你列的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指着自己写的算式说)十位上的5除以2,商是2,写在十位上,和被除数的5对齐,2和2相乘得4,写在5的下面,5减去4得1,再把个位的2移下来,和十位上的1合起来是12。

12除以2商是6,写在个位上,6和2相乘得12,12减12得0,说明分完了。 师: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

3、设计活动,(教材练习四第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学习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教案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6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 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开火车小游戏

由李欣逸同学主持课前游戏练习乘法口诀。

1、竖式计算:24×13= 78×8= 124×5= 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前置小研究,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

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

2、口算比赛:

3、生独立完成P47页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你有哪些提醒?

2、师总结。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笔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笔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地计算;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通过应用题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进行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上的数乘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提供材料

1.出示准备题325×42

指名一生说说计算方法,师板演。

2.改一改,构建新的学习材料

师:如果我42改成14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二)分析研究

1.研究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算?

生想一想,做一做,同桌交换想法。

2.指名一生板演,其它学生观察他的做法和你的是不是相同,以及他有没计算错误:

325

×142

650

1300

325

46150

3.比较两题,325的末位的5的位置怎样?5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生答:5是百位上的1与325的积的末位,所以要写在百位上。

4.试一试:把下而各题做完(投影出示)(指名口答)

325417

×213×358

9753336

3252085

小结:百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的积的末位的位置应该怎样处理?

(百位上的数乘另一个数,积的末位要和百们对齐)

5.投影出示,练一练(全班练做)

326285437

×148×164×222

(三位同学做在卡片上,放投影机前校对。)

(三)认同规律,得出计算方法。

观察三题,你发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四人合作完成书P81页的填空,全班讨论汇报)

(四)运用规律

张家镇每天节约用水256吨。照这样计算,一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师关于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么样?

(六)作业本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室: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70×40 300×4 30×70 24×20 19×10 14×20 40×700 50×50

2、送水的叔叔骑三轮车每分钟大约行 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水,他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四、思维训练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动脑筋。

()×30=900 40×()=2000 80×()=32000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 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反思:

在水果超市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复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知识迁移,自主探索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对比中总结出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

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口算

38×10 20×14 22×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思考:通过对以上的计算,你能总结出在进行乘法口算以及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自学自导:

例: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个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并思考讨论:

1、从题目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2、试着自己列出算式。

3、列出算式后首先试着去估算看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

4、根据列出的算式试着计算出实际值。(用的什么方法)

5、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小组交流探讨)

根据题意列出算:37×48=1776

讲解怎样用竖式去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35×17= 27×33=

46×54= 63×15

小组讨论:两位数乘两位的进位乘法怎样笔算?

小结:

1、列竖式时数位对齐;

2、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顺序相同;

3、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第50页练习十一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六)、板书设计: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一)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磁性按钮、随堂练习测试、点子图

五、教学过程

1.王老师听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她就到书店去买书。如果我们能帮助王老师解决她提出的问题,这些书就是给你们的奖励。

问题1.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学生列式计算,复习口算乘法)

王老师看到小朋友这么棒,决定再买一些书奖励给你们。

问题2.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0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学生列式计算,复习一个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问题3.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学生列式,并尝试计算。(教师发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法进行计算,鼓励计算的多样化。)

2.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3.教师带领学生比较不同的算法,找到计算书写简便的方法:竖式计算。

4.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讲评时用磁性按钮把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盖住。

提问: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表示2套书的本书。)

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乘数十位“1”的纸。

提问: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

(第二步算的是10套书有多少本?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表示10套书的本书。)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提问: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把10套书的本数和2套书的本数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6.课堂练习(见随堂练习测试)

7、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乘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乘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六、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6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四)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四)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 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理解算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重点:

1、能够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计算中为什么进位。

难点: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和学生互动,

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

二.复习

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计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3×13=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

三.新知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师:刚刚同学们在做题时,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师很好奇,我想采访一下他。

师采访。Xx你喜欢喝酸奶吗?

(课前准备一生说:是的,老师,妈妈说每天喝一盒酸奶对我长身体有好处。)

师:妈妈做的真好。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每天喝一盒酸奶是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同学们春风小学的孩子们每天也喝一盒酸奶,今天我们就去帮帮春风小学解决一个有关酸奶的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和简单说说几何图形)

生:说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师:那么你们会列式吗?(找生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48×37=

3.引出估算

同学们,在课下,咱们班有两位同学在预习时遇到了点困难,请同学看。(观看视频)

视频中的两个同学起立寻求帮助。以此引出估算的多种方法。

预设

(1)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

(2)因为48≈50 50×37=

(3)37≈40 48×40

师:那么实际需要酸奶的盒数比2000多还是少?为什么?

生回答。

4.引出笔算

同学们现在春风小学,要给学生们配备营养餐中的酸奶,想知道具体需要酸奶的盒数,你们能帮忙吗?(请同学们在题卡上完成 第一题,并同桌之间说一说。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找2名同学结合几何图形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后,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老师替他们感谢你们。谢谢大家。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白板,你发现了什么?

生找异同。

师总结:这种利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迁移思想。

出示课题进位和迁移。

那么同学们通过对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学习,并结合刚刚计算的过程,你能说说如何笔算吗?(小组合作完成题卡2题。小组讨论,最后由组长写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和补充完成此内容。(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例如数学家就是这样说的)

找2名同学说,再大家加重音齐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先用一个乘数的个位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计算中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

5.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能独立计算了吗?有几只小动物迫不及待的和大家见面了,同学们请看 。老师选一位同学帮大家选择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选择后生做后面题)

在学习新知时错的生展示.

6.小结。

同学这节课的功劳可真不少。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那么同学们在大家帮忙的同时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说一说

7.拓展。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会用到今天所学内容吗?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咱们还会和它见面吗?

8.布置作业

教材51页6题

9.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

23×13=299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六)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六)”,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六)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人教2011版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课时46--4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多角度地探索14×12的积的方法。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转化、简化、模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经历“现实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构模型”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体验数学的严谨和逻辑性,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情分析:

课前测试结果显示:60%的学生通过预习并不能达到对预习的知识完全理解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格式不明就里。站在竖式计算教学的角度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属于一个规定的七部规范动作,属于方法模型范畴。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探究算理、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列式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这真是个好习惯,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关于书的问题.你看到了多少套书?同学们接着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14 × 12究竟该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估一估,说一说。

你估计一下14 × 12的结果大约是是多少?

预设:①10×12=120。

②14×10=140。

③10×10=100。

同学们估的方法都很好,到底它的精确值是多少?你们会算吗?看来同学们都会算了,会算还不够,你能把你的想法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来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

3、准确值探究。

如果我们用一个点来表示一本书,14本也就是一套。这是几套?…..孩子们接着看,现在几套了?还差几套?好,利用这幅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算出一共多少本?

出示活动要求:

(1)借助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算一算。

(2)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老师刚才发现有几份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学生讲解)。

预案1:我把12拆成了10和2,先算14 ×10=140(本),在算14 ×2=28(本),140 +28 =168(本)

预案2:把14拆成10和4.先算每一部分:10 × 12=120(本),4× 12=48(本),再合起来:120+48=168(本)

预设3:14×6×2=168(本)

观察这几种方法,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如果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每一步计算起来都比较怎么样?(简单,好算)刚才同学们把一道难算的题目想办法转化成了比较好算的题目,这在数学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汇报,在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把研究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问题转化成了“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性。

二、探究竖式,构建模型

同学们,在众多的方法中,我们来研究这种方法。(出示课件)

其实他还可以用一种更为简洁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就是竖式。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该怎样书写?每一步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作业纸大胆的尝试一下。

1.学生板演竖式。

我们让这位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他是怎么想的?

他讲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想考考他的?

预设1:140个位上的0为什么不写?

预设2:28是谁和谁的积?

预设3:140是谁和谁的积?

预设4:28和140为什么要加起来而不用乘法呢?

2.竖式中运用的4句乘法口诀的数字的意义,并在点子图找到相应的位置,结合点子图深化理解竖式的由来。

你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了吗?请你把自己刚才的竖式改正一下,并和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同学们大家已经会计算14×12的积了,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列乘12×14。

请用竖式在作业纸上用竖式计算它的结果!

这两个算式都能解这个问题,都等于168。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根据这个特点,在今后我们可以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数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乘法的验算,这也是我们不久将要到中年级学习的一种乘法运率,能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帮助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试着完成下面2道题(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

23 ×13 = 43 ×12=

2.改错。

3.猜猜苹果下面藏得是几?

师总结:我们通过王老师买书情境图,提出问题,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接着我们做什么了?对,借助点子图,将其中的一个数拆分进行计算解决了14×12这个问题。把一道难算的题目转化成了一道比较好算的题目,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接着我们做什么了?对,我们一起探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点子图上找到了各部分的位置。之后我们又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最后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本课重点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拓展延伸:其实我们古时候的数学家也非常聪明,早在我国明朝《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他是用格子进行计算的。比如在计算14 x 12的时候,把14和12写到格子的上边和右边,分别计算他们的结果,比如说这个区域就是用来计算2乘4的结果,等于8,就在这个区域写0,8;而这个区域就是来计算2乘1的结果,等于2,就在这个区域写0,2;在这个区域用来计算1乘4的结果,等于4,就在这个区域写0,4。那它该怎样计算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竖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奥秘呢?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可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孩子的好奇心。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十)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十),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

3、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课件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口算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引出新知;通过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互学(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提出要求:

①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三、展示。

(1)口算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师巡视辅导。

(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设问:这个2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24个十,是240,是2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方法二:

(4)、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老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写算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研讨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再现笔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做到数位对齐,数位应该如何对齐。

四、小结,笔算乘法的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口算,使学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笔算,使学生掌握算法,重点说数位如何对齐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笔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五、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重点辅导后进生。

3、我会解决: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去植树,一共种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检测,综合测试自己,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地方,有利于及时改正错误,有层次的练习,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算法,又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沟通。

2、老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精确处置进位问题。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0= 11×30= 14×10=

11×4= 12×3= 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87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