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兮》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记载,初步了解老子及其辩证思想。
二、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与成语。
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设想]
一、以逐段讲解为基础,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课堂讨论。
二、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春秋时代背景及老子其人。
二、讲解前三节,并就有关思想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同学介绍,老师补充)
(一)春秋战国时期
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其来源很复杂,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士的地位虽低,却大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中间有的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有的则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当时诸侯无不礼贤下士,延揽如恐不及。士这个阶层极为活跃,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法家的商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是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诸子散文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百家争鸣,对活跃我国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对我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从各个方面都作过重要贡献。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自春秋迄汉初,为子学时代;汉武帝时期起,到康有为、谭嗣同为止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的特点是建造,经学时代的特点是阐述。先秦诸子的思想,除了本身具有价值外,也对后世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二)老子的传说与简介
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据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即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神化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的就是他。
也许正是如此,老子才半云半雾,“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好奇。最有代表性的记述是关于孔子求见老子的故事,说孔子见老子问“道”,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也。”孔子又问“仁义”,老子说:“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夫子乃乱人之性也。”又说孔子引以为荣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都是因人陈迹,了无新意:“迹者履之出,而迹岂异哉?”这些话对儒学理论进行了一番鞭辟入里的鞑伐与批判。孔子默默无言回来,三天没有给学生讲课。学生怪问,孔子慨叹:我见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能猜测揣度其用意,“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见老子,其犹龙乎!”老子使名满天下的孔丘张口结舌,“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
二、讲解课文前三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斯:则,就。恶:丑,长得难看。已:表示确定语气。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形: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盈:呈现。
美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这节选文意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显示着这个道理,譬如动与静,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理学中谈到运动,都会先假定一个相对静止的参照物。假如没有静止,运动也就无从谈起。再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相反的动向,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客观规律总是驱使着事物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虽然细微但却绵延不绝地持续着。
讨论:事物有以上说的运动趋势,请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我们在看待世界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
以纪律和自由这对概念为例,自由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但是,如果人人都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完全自由,必然会侵害别人的利益,影响别人的自由,而别人为了得到自由,也会侵害你的自由,整个群体就会成为一团混乱。所以,为了得到自由,群体就需要自由的对立面——纪律。遵守纪律就意味着受约束,这表面上看来与追求自由背道而驰,但实际上,每个人都遵守纪律,就会带给别人自由,而自己也会得到自由,这就是文中表述的道理。
“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执:坚守。一:指自身。式:表率,标准。
“执一”就是坚守自身,也就是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因为事物包含着对立面,“无为”的态度也就会得到“无不为”的效果。所以做天下的表率,并非指事必亲躬,而是要无为而治。这是老子的治世理念。与儒家相比,似乎显得消极,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更为深刻的道理。儒家讲“躬行”而济天下,以道德为本,追求大山一样的仁厚;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追求的是智慧,是像水一样的灵动。后者对于中国哲学思辨精神的发展意义更大。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见:表现。是:正确,引申为认为正确。伐:自夸。长:长进。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世闻道,大笑之。”
讨论: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
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眼看穿,见出本质,从而勤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如文中所举: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和协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昧:暗,丝线上的疙瘩,引申为不平。建:通“健”,刚健。偷:苟且,懈怠。渝:改变,此处为败坏。器:才能。贷:施与。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思考:除了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你还能想到类似的情况吗?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等)
这一段说明,真正的“大”与“高”,可能不会直接给人这样的印象,而庸人常常被蒙蔽;只有高明的人,才能得道。而且,得道之士,也不会直接表现出高明,反而常常会甘居人下,不避尘世。就像后世谈到隐士所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讲解文章后四节,并就有关思想进行讨论。
二、总结《老子》的论述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讲解文章后四节
第四节就意思而言可以分为两层:前一层进一步举例说明事物的相对存在与相反动向,后面一层则着重于说明圣人因此产生的处世态度。
拓展: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谈谈你对于“福祸相倚”的理解及所得到的启示。
北叟,塞上叟也。其马亡入胡中,人皆吊之。叟曰:“何知非福?”居数月,其马引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叟曰:“何知非祸?”及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叟曰:“何知非福?”居一年,胡夷大入,丁壮皆战死者十九,其子独以跛之故,子父相保。
材料所引的是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它形象而具体地表现了老子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可以相互转化。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要盲目乐观,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乐极生悲;而当处在逆境时,也不能灰心丧气,同样要有对未来的预见性与信心,积极奋斗。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与万物,最好的态度就是平和、内敛,淡泊。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割:伤。刿:刺伤,割伤。肆:放纵自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泮:融解,消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慎终如始: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慎:谨慎;如:象。
第五节所说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它包含两层:其一,大起于小,质变来自于量变,所以从反面讲,要防微杜渐,要防患于未然;从做事的正面讲,就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古人说的“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也是这个道理。其二,量变不聚积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发生质变,而人们常常于成功前夕而放弃,结果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做事不但要善始,而且要善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六节选文将“天道”与“人道”作对比,具有明显的批判现实意味。“道”在中国的最初解释是道路、坦途,但是在以后逐渐抽象化,引申出法则、规律的意思,上升为哲学的范畴。在《道德经》中,老聃这样解释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就是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独立存在的规律。“天道”就是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它损有余补不足,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人道”相反,损不足补有余,违反自然规律,加剧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老子对此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希望有道者改之。从这一点来看,老子思想是“入世”的,深刻而积极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垢:通“诟”,耻辱。不祥:灾祸。
最后一节老子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出发,倡导为政者主动采取弱势,担当国家社稷的责任。
小结:
课文所选,虽然不连贯,也不能全面地反映老子的思想,但集中地表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的论述特点是句多排偶,文多用韵。语言整齐中透着变化,时而层层排比,时而两两相对,有时韵散结合,有时一章一韵,具有错落有致的美。
二、作业
1.作课后一、二题。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1.考纲内容:罗斯福新政
2.课标内容: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背景:__________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实质):开创了__________经济的新模式。
4.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__________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___________的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2.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政策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到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之贬值,刺激出口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生产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4.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的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的目的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D.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6.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
7.右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8.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复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计划性,逐步放弃市场体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为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职总统时面对的是什么形势?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当时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2)罗斯福在演说中强调纪律和“实现有效的领导”,表明罗斯福要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推行新政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态度,有什么作用。
10.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国家复兴管理总部领救济的队伍
请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1.(2009年广东历史23题)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2.(2009年上海文综12题)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B.布什计划C.里根计划D.罗斯福新政
3.(2009年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4.(2009年江苏单科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
胡佛整顿银行及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国家干预社会矛盾法西斯国家干预经济
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从这些信息中即可组织答案。第(2)问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此问。第(3)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例如,要体现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就必然要强调国家立法的形式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一、选择题
1.考查对《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对工业的调整就是要促进经济正常运转。
B
2.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注意和理解题干的“诚信”,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知道罗斯福对金融的整顿就在于恢复银行信誉,实际上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C
3.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罗斯福新政中具体内容的作用。要抓住限定语“既”、“又”,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两方面都要满足的措施是D项。
D
4.根据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和常理推断,胡佛主张自由主义政策,所以政府采取宏观调控调节工业生产在胡佛看来是法西斯行径。
C
5.要注意题干所说的机遇,那应该是良好的发展机会,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本题着重要把握新政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经济危机和二战后为各国广泛采用,是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
C
6.考查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依据具体措施对照,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A
7.本题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变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
A
8.A、B两项是新政的目的,应排除;D项中的“放弃”一词显然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C
二、非选择题
9.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第(1)问首先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由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态度主要从材料中得出;第(2)问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以看出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第(3)问,对罗斯福新政来说,没有改变美国的民主制度,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而在政治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作用由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1)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不满。可以看出他对摆脱危机很有信心。(2)表明他要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3)“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试图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使生产复苏,缓和了阶级矛盾。
10.本题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相结合,侧重于知识点的挖掘,重点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图像并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图中可提炼的有效信息有罗斯福的头像、排得长长的等待救济的人群,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图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2)问结合第(1)问不难得出成功的回答是罗斯福新政,然后结合新政的内容分析其本质特征;第(3)问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产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C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中的时间。在70多前应是20世纪30年代。那么,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D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A
4.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B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祸兮福兮》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祸兮福兮》学案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临危受命
了解罗斯福生平
分析罗斯福得以在总统竞选中取胜的原因
人物言论
图片直观
过程讲述通过对罗斯福的认识,使学生获取良好的人生榜样,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辩证看待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思考其借鉴作用。
实施“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结合当时背景,分析各项措施采取的缘由
原始材料
问题探究
过程讲述
媒体辅助
摆脱危机困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影响
分组讨论
思路设计:
1.教学重点:认识罗斯福、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3.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历史分析能力。突出重点,引导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概括和归纳,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
老师:现当今中国老百姓肩膀上扛着三座大山,同学们知不知道是哪三座大山啊?
学生:“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
老师:“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被中国人称作当代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事实上,在中国社会的方面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经济方面也是如此。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2008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还有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同学们能结合生活体会、身边例子谈谈有当前国家经济面临哪些困难与矛盾吗?
学生:物价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就业困难;汶川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老师:没错,大家对生活周围的观察还是很细心的。那么在国际社会方面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学生:石油涨价,粮食涨价,整个世界都出现通货膨胀当中
老师:恩,很好。世界经济普遍危机潜伏,不仅仅包括中国。“反危机”也成为当前的时代主题。在历史上,反危机的案例却也不乏其数,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其中一个“反危机”的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够为我们当下的困境的带来一些思考与启迪。
推进新课
课文分为三个子目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背景。
自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措施无法挽救社会的危机,反而使得社会矛盾发展越是激烈。大危机的爆发及蔓延,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普通人民在危机的打击下,绝望情绪普遍存在。
大多数的美国人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迎来了1932年的总统大选。
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
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代表美国民主党与胡佛角逐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以“新政”作为口号参与总统竞选,表明他一定会采取与胡佛反危机措施不同的新的应对措施。恰恰正是这个“新”字打动了大多数的美国人,罗斯福以绝对多数当选为新一任的美国总统。当然罗斯福能够以绝对优势当选还有其他原因。材料1: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显赫的家族,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子。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做过纽约州参议员、海军部副部长、纽约州长。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
由以上那段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有哪些优秀的品格?
即使是在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之后,他是保持着坚强的信念,没有自暴自弃,很坚强,很乐观。
很好,就是“坚强”与“乐观”。罗斯福由于一次意外而造成了终身残疾,他的政敌们也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同学们在看看这一段材料,这是罗斯福在竞选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回应他的政敌的攻击所说的一句话:
材料2: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看完他说的这段话,可以发现他另外的什么优良品质?
直面困难,勇于战胜自我
面对政敌的攻击和挖苦,罗斯福没有气馁和绝望,他直面困难,勇于战胜自我。另外一段材料,继续发掘罗斯福的优秀品格。
材料3:此刻最应该说的是真话,完全坦白而大胆的真话。我们必须退却,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信念坚定,无所畏惧从以上几段材料,认识了罗斯福的性格特征,也可以说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正是这些原因,深深吸引了美国的民众,使得他登上了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的位置,开始实施他承诺的新政。教师小结:罗斯福临危受命成为了美国的新一任总统,立刻采取措施一步步实践他的新政。我们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他的新政,这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会为濒临绝望的美国民众带来什么惊喜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罗斯福就职演说的内容
材料4: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什么是所谓的“广泛的行政权”?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挽救经济危机,充分地说明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那是一种失败的举措。罗斯福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的就是利用政府的权力去干预经济,以达到缓解经济危机的目的。再看看另外一段材料
材料5: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问题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问题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问题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问题4: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纠正的是制度中的缺点,而并非改变制度。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在这种社会体制之下发生了重大的经济危机,难免有些人会质疑当前社会制度。而“彻底的革命”意味着要去推翻它,罗斯福政府本来代表的就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不可能实行“彻底的革命”去推翻它,也就是无法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反而是要去维护这种制度,而这也是他采取新政消除社会危机的真正目的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改革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政府权力来干预经济生活而已。利用多媒体播放介绍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影视资料,内容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影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影片了解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重点内容有初步的印象,进一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来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课本中讲到,罗斯福推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罗斯福在提出“新政”时,心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干预到什么程度,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根据新政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救济措施始终贯穿于新政的推行过程之中的,所以新政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救济和改革(recovery、relief、reform)。
结合观看的视频阅读第二子目内容,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合作探究罗斯福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方面分别采取了那些措施?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补充逐步填写上附表1中的四个领域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具体内容、目的、作用。板书写上课文题目“罗斯福新政”利用图片及教材材料进一步说明危机的相关情况
经济危机的英文词汇(TheGreatDepression)展示给学生用以强调美国民众的失望的深度。板书“一、临危受命”打出PPT显示材料1板书写上“坚强、乐观”打出PPT显示材料2板书写上“直面困难,勇于战胜自我”打出PPT显示材料3板书写上“信念坚定、无所畏惧”打出PPT显示材料4打出PPT显示材料5PPT上分别打出: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随着影片的进度板书逐步写上新政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PPT打出“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1935年以后,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附表1
领域
主要措施
具体内容
目的
作用
金融
《紧急银行法》
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货币;
成立联邦储备银行。
解决货币饥荒
监管银行,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银行信誉恢复,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了保障
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
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量等规则;
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如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减少盲目生产,克服生产过剩;
缓解劳资矛盾、扩大内需。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盾有所缓和。
农业
《农业调整法》
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剩余的产品由政府收购、部分销毁或暂存仓库。
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了农民利益,对农业的复苏起到积极作用;还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
社会救济和就业
《联邦紧急救济法》
《社会保险法》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大力兴办共同工程,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水利工程等;
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保护环境
有助于社会稳定;
缓解了就业压力;
扩大了内需;
保护了环境。
罗斯福总统在任期间,借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及其它广播公司等大众传播媒介,做过30次炉边谈话。“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通过直接与美国民众的直接交流,使得其了解政府的每一项措施。罗斯福政府通过传媒收到了稳定民心的功效。罗斯福的新政中的大部分措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推广的。
1.金融业
材料6:
经济的萧条、信用的危机,终于导致1933年2月14日晚上整个美国银行开始总崩溃,各州的信托公司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银行成批地倒闭,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亿元,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银行门前人山人海,挤兑风潮遍及全国,就在罗斯福宣布就职的那一天,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跳动,证券交易所正式关闭。
经济危机之中首先受到重创的是金融业,罗斯福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货币,成立联邦储备银行。3月12日,即银行即将重新开业的前夜,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
材料7:
第一次炉边谈话(3月12日)“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恐惧。”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把就在不久前也是这样排着长队挤兑的通货存入银行。只过了3天,美国有574家银行开业,几天里,银行回收了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4)复了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4月份,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表明了金融危机的暂时停止。
2.工业
工业也倍受打击,罗斯福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应对危机:
材料8:
第二次炉边谈话(5月7日):罗斯福要求“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订计划”,并强硬地指出,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协助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罗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和对女工、童工的残酷待遇。随之,《全国工业复兴法》出炉。
与《全国工业复兴法》相配套的,有许多详细的行业法规,比如总统的再就业法规,该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愿意接受这项规定的,雇主将得到一个“蓝鹰”标志。许多小企业都自愿或被迫地接受了该法规,但是,绝大多数大企业在开始阶段都拒不加入“蓝鹰”行动。为此,罗斯福发布了第三次“炉边谈话”。
材料9:
第三次炉边谈话(*月*日):“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劳动群众对此热烈响应,全国范围内支持复兴运动的游行接连不断。
工业复兴取得了一些成就,到1935年初“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建成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全国性样板;它部分地肯定了工人运动的斗争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人们热情洋溢,连前总统胡佛都表示赞成。3.农业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
材料10:
1.农产品大量滞销;
2.农民负债累累;
3.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政府在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政府为什么要限制农业的发展规模呢?
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
“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是目的,作用在于保证了农民利益,缓解社会矛盾。4.社会救济
在新政的实施过程中,唯一贯穿始终的是社会救济工作。最开始颁布的法律文件是《联邦紧急救济法》,开展单纯的社会救济。1934年开始,逐渐改为“以工代赈”,组建公共工程,吸引社会闲置的劳动力。
材料11:
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1935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加强诸如立体交叉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田纳西河的开发,工程开始后,田纳西地区农村用电家庭由10%增加到90%。
“以工代赈”的措施,增加社会就业,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罗斯福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我们前面讲过,罗斯福政府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政府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材料12:
罗斯福:“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13:
罗斯福:“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使得美国尽早从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并不是真正维护工人和小生产者的利益。罗斯福政府所采用的新政虽然没有完全解决掉美国社会的矛盾,但是它将美国从经济危机的低谷中解救出来,到了1940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恢复到了1929年危机爆发之前的状况。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关键性改革。下面我们来进入第三个子目的学习,分析它的影响及其意义。
请同学们阅读第三个子目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1.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走出的低谷;
2.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
假如没有新政使得美国社会摆脱经济危机,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呢?在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同日本、德国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的策略相比,“新政”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民主的解救危机方式,缓和社会矛盾,使得美国从经济危机的低谷中走出,防止了美国也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那么除了这两点这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由国家干预经济发展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际上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开始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新模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课本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评价,同学们对罗斯福新政有没有其他的认识呢?
…………
正面:a.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b.促进美国思想活跃和学术文艺的繁荣;
c.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
反面:a.政府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甚至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降低私人企业的活力;
b.并没有使得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
理清知识线索以及课文重难点。学习罗斯福新政,除了了解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我们同时也应该从这位总统身上看到一些人性的闪光点,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是得益于他优秀的品质和精神。通过对这节课的新政的学习以及你对罗斯福的了解,写一篇小文章,谈谈你对认识以及他最为打动你的是什么?板书设计
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罗斯福:坚强、乐观
直面困难、勇于战胜自我
信念坚定、无所畏惧
二、实施“新政”
1.整顿财政金融
2.调整工业生产
3.调整农业生产
4.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三、摆脱危机困境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79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