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校:范县第一初级中学备课人:八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刘月华授课人:班级:姓名: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第一课时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2、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4、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1)给加点字注音。
北冥()鲲鹏()抟()迁徙()齐谐()正色邪()
(2)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齐谐者,志怪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通假字北冥有鱼
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2.难句质疑,师生共答。
3.翻译重点句子。
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⑵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⑷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二课时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故事的寓意。
感知庄子与惠子222、感知庄子和惠子性格、思想上的差异。
楚国郢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徐无鬼》
这是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的一个故事,是感慨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对手了。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濠梁()鯈鱼()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1)解释加点词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鯈鱼出游从容
安知鱼之乐是鱼之乐也
请循其本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鯈鱼之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读懂故事,探究寓意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1、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2、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庄子和惠子的性格有何差异?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第1课社戏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第1课社戏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范县第一初级中学备课人:八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刘月华姓名:班级:
第一课《社戏》第一课时
1.疏通文章字、词、句。
2.熟读课文,掌握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精彩的片段,最好能够背诵下来。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1.熟读课文,掌握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2.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1.关于社戏
社,原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野外设台演出。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积累字词,理解文意。
(一)扫清字词障碍

1、归省()hang()辈dài()慢撺掇()凫水()弥散()yì()立纠gé()棹()不惮()蹿()絮()叨()潺潺()弥()散蕴()藻()踊()跃家眷()吁()气舀()皎()洁喝()采旺相()桕()树撮()癞()子楫()好歹()
2、解释词语的意思。
消夏:归省:
行辈:犯上:
惮:撺掇:
凫水:依稀
自失:漂渺:
弥散:棹:
撮:宛转悠扬:
(二)作者鲁迅(1881—196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二心集》等。
1.给文章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2.围绕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段—3段):。第二部分(4段—30段):。
第三部分(31段—40段):。
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将课文概括为七件事,试概括:
起止段事件详略
1-2
3
4-9
10-13
14-21
22-30
31-40
文章这样选材安排详略,要表现怎样的中心?

第二课时
赏析课文,感受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品质。
1、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社戏》中写到了童年的伙伴,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的乡亲(如六一公公)对“我”又是怎样?(找出原句,读一读,说说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概括性格)
3.本文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有何作用?(找出原句,读一读,从感官、修辞、炼字入手)
明确:作者采用写意的手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4、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结合课后第一题)

试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边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____,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
2.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前文交代的句子后文相照应的句子
A.似乎听到歌吹了
B.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C.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3.选文中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有:a.“但我还以为船慢”;b.“然而又自失起来”;c.“果然是渔火”;d.“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这四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心理。
4.对这几段文字写景时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船上仰视B.岸上平视C.船上平眺D.岸上眺望
5.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展开的,请把有关语句摘抄在下面。
a.视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b.听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c.嗅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d.触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6.以景物描写衬托“我”急切心情的语句有
7.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2、课题:课《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3、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周,年月日
5、总课时序号:6、主备人:黄续宏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2.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
2.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3.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4.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重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四、精讲释疑: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经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展开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进入伏击圈的1000多日军全部歼灭。
3.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
1.建立
(1)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
(1)军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2)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3)经济:实行,发展生产。
(三)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下半年
2.主要目标:破袭日军,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经过: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4.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的信心。
五、引导点拨:
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1)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3)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4)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5)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六、反馈矫正:
1、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徐州会战
2、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朝鲜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
4、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组织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两千多千米战线上对日军主动出击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是()
A.彭德怀B.左权C.朱德D.贺龙
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A.都提高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威望B.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C.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D.都是共产党正面抗战的重大胜利
6.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D )
①《地道战》②《血战台儿庄》③《铁道游击队》④《小兵张嘎》
新课标第一网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杭,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应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请举两个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取得胜利的典型战役。

(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悲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部编版八下语文21《庄子》二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21.《庄子》二则

课题《庄子》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读准字音鲲(kūn)徙(xǐ)抟(tuán)
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
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古今异义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义:孩子,儿子)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新课展开
《北冥有鱼》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参考译文:
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参考译文:1.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
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北冥有鱼》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这堂课我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并提出来,接着又齐读,以学生互译,师生互译来疏通文意。最后品读课文,谈论探究重点句段思想。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372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