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飞向太空港》阅读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飞向太空港》阅读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向太空港》阅读导学案

知识储备

关于本书的体裁: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

1、报告文学:“每一个时代产生了他的特性的文学。‘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要求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迫切地要将社会上最新发生的现象(而这是差不多天天都有的)解剖给读者大众看,刊物要有敏锐的时代感,——这都是‘报告’所由产生而且风靡的原因。”——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历史的这一瞬间,把敏感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领域,把跳动的心贴近社会的脉搏,如旋风一般去追踪当代人生的步伐”。——理由在《报告文学的遐想》“报告文学第一是“报告”,第二是“文学”。”“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郭小川定义: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代表作品:夏衍《包身工》真实描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工头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东洋厂无情榨取包身工血汗的生活图景。王石、房树民《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详细记叙了一个自1960年2月3日下午到深夜八个小时内发生的,从首都到山西的许多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从死亡线上夺回六十一位民工生命的故事。参考阅读书目: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萧乾《流民图》,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黄钢《开麦拉之前的汪精卫》,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黄宗英《大雁情》,柯岩《奇异的书简》。

资料来源——内容简介本文记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立刻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开启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骄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3、作者李鸣生(1956—),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及“航天七部曲”等二十六部,小说、电视剧、电视电影纪录片多部。

第一课基础阅读课

阅读目标

阅读内容是序章本文参考消息、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中的一到九节

了解什么是报告文学

阅读导引

序章本文参考消息

1、?前三则消息写了什么?

?2、四、五两则消息写了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

1、西昌具有哪些优势作为卫星发射场地??

2、作者是如何将原始落后的自然环境与航天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对比的,?现代的航天科技与落后的自然环境的对比??

3、?借助美国人的访谈看待西昌的环境和文化,如何看待中国的航天事业的?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
1、?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端于缘起是怎样的?

本章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事实有哪些?

?2、1984年中国4月8日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两个重要人物是谁,请你谈一下。

3、?巴黎国际航展开幕式结束乌可力在戴高乐机场的华人餐厅召开发布会怎样?

1985年6月日内瓦国际空间技术会陈寿椿代表中国做《中国向外国提供发射服务可能性》报告,简介一下。

4、?1986年国际航天的灾难年具体有哪些灾难?

5、1984年4月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赴美开展业务接触过程怎样?

阅读探究

谈谈你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认识。

阅读拓展

填空

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m.JAB88.cOm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3.1984年4月8日,中国的“---------------”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动了世界。

4.------------------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起,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5.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是1985年6月在--------------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二回答问题

1、请你谈一谈中国发射商业卫星的重要意义

——实验轨道到商品经济轨道?壮国威,壮军威,鼓士气,创造经济价值,提升技术水平。

2、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发射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应该说,发射场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那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而今刚刚被人发现。如果你身临其境,便会看到,满山是树,满山是绿。幽谷是墨绿,坡地是深绿,山巅是翠绿;还有那数不清、看不尽、闻不够的山茶,杜鹃、兰草、野莓以及山泉、若藓、溪流、深潭,无不飘荡着绿的色彩与绿的韵味。而那山、那水,那花、那草,与当今中国最现代化的发射塔架和指挥大楼同处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稀世奇图。

倘若漫步于山野之中,你会看到半山腰上的彝家山寨,山寨升起的袅袅炊烟;你会闻到野花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同时你还会听到清泉的叮咚,松涛的轰鸣,山风的低语,小鸟的轻吟,以及那松针尖上的露珠洒落在野花的脖颈或蘑菇的头上时所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响。于是渐渐地,你会忘掉现代都市强加给你的种种忧愁与烦恼、名利与欲望,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婴儿的摇篮,全身心地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心无旁骛的玄妙境界。

(1)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周围的景色,请简要概括其主要特点。

(2)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西昌发射场周围的美丽景色,请举例分析。

相关推荐

太空移民不是梦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太空移民不是梦》,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7太空移民不是梦
【三维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课前预习】
1.《太空移民不是梦》是一篇科普文章,你知道科普文章有些什么点吗?
2.通过阅读文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太空移民会不会实呢?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3.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你知道科普说明文中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吗?
提示: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短小性。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它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广采杂收,尺幅千里,纵横驰骋,及时明快地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它像一个“快镜头”,摄取着科学大海上壮丽的浪花,其晶莹闪烁,小中见大,引人入胜。它又像一首不讲什么道理的小诗,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知识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里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内容的重心是在科学方面。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严正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通过这具体的事例,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等规律。
文学性。它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故事、对话、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所写的自然科学内容,往往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科学,烘托出现实社会的一般,并给人一种现实的“社会感”。
2.本课需要积累的词汇:
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②精深;深奥。③深沉。
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尊崇:①尊敬推崇。②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官阙等建筑。③显贵。
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迄今:至今。
羁绊:(书)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二、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提炼信息。
提示:把同一内容的段落归纳整理,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贝尔纳的预言
美国第一空间移民居地命名
奥尼尔实施的方案
五个“拉格朗日点”特点
空间居住点的形状、外壳的组成、内部的状况以及原料来源
空间居住点面临的危险
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
空间移居者还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三、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文章的提纲。
提示:第一部分:(1__4)写人类是可以移居太空的,人们已经作出了太空移民计划。
第二部分:(5一17)写的是空间居住点建在何处以及建造中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18一19)写的是对未来空间居住点的展望。
四、小组讨论,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1.“太空移民不是梦”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来吗?
提示:人类已经制定了太空开发计划,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宇航员已经在遨游太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空移民是可以实现的。
2.文中有两个设问句,你能找到吗?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文章开始用了一个设问句“一个文明种族,能不能移居到太空中的其他行星系统中去?”引起读者的注意,作者接着就从贝尔纳的预言说起,利用太阳能,能使人类摆脱地球的约束,生活在环绕太阳运行的人造星球上。要实现这样的构想,必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首要的问题便是:这样的空间居住点究竟应该建在何处”作者再次用一个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对此进行解释说明,使文章显得更有条理性。
3.“太空移民”目前还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提示:(1)空间居住点面临与一些陨星相撞的危险。
(2)由离心力作用产生的人造重力对人体是否会有危害,尚未完全搞清。
4.“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空间居住点的效果也将妙不可言”,未来的空间居住点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你能发挥想象,给同学们描绘一下吗?
提示:结合第18自然段的人类生活方式包含的方方面面,展开“丰富多彩”、“妙不可言”的想象联想。
5.“贝尔纳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得了人们的高度尊崇”一句中“历史眼光”这个词的意思和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吗?
提示:语言准确。贝尔纳能够预言半个世纪之后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有关人类未来的种种问题,这种科学的眼光是有远见的,见解是深邃的,当科学的发展在逐渐证实他的预见时他的眼光必然得到人们的高度尊崇。对贝尔纳的尊崇实质上是对科学的赞美。
6.“从长远来看空间移居者们还要寻找更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中加点的词在句中有何作用呢?
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在设计的空间居住点以及建造方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要求。我们应有对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
五、小结:本文在写作上还有的特点。
提示:数字运用。无论是空间居住点的建造和容纳的人数、还是历史年代的交代,都引用了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引用,展现了空间居住点的科学和壮观。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尊崇()驾驭()迄今()陨石()
羁绊()烹饪()杆秤()深邃()
2.指明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几个世纪后,空间的居民将比住在地球上的人还多。()
(2)它们可容纳1万到1000万人。()
(3)但这比地球上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4)空间天文台可以使天文学家摆脱其宿敌的羁绊。()
3.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说明文,采用___________说明顺序。
4.科学小品的特点有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
[课文解读感悟体验]
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之一,或许可归结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人们很难找到一种既安全又足以长期维持的能源,建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太空中由于不受大气层的影响,因而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太阳能。大量环绕地球的太阳能发电站可以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满足人类对能量的需求。在建造它们的过程中,必然就会出现空间移居点,以供施工现场或月球采矿场的工人居住。
5.“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之一,或许可归结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6.你认为建造空间居住点还有哪些动机?请简答。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①2004年1月4日,带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千年梦想,“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半年多的飞行,成功登陆火星。这对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火星是地球外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探测器登陆火星远比登陆月球艰难得多。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制动火箭可以引导登月舱准确地进行软着陆;而火星大气的密度虽然远远低于地球大气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陆舱在着陆的数秒钟内烧毁。同时,火星风也能把登陆舱吹离目的地。因此,航天专家们给火星起了个绰号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测火星非常艰难,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③美国科学家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多次登陆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案,终于使“勇气”号成功登陆。
④“勇气”号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其实,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脑、颈、头、眼睛和手臂。
⑤“勇气”号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2000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不同的是,它的大脑并不在头部,而在腹部。所谓“颈”和“头”,是指“勇气”号上部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上面有一对“眼睛”——其实是两台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甲)两台相机的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气”号能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寻找有价值的探测目标。(乙)当发现值得探测的岩石等目标时,“勇气”号会像地质学家一样,走上前去对岩石敲敲打打,搜集数据,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学家们亲切地称其为“野外地质学家”。
⑥“勇气”号配备了野外科学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装”,其中包括全息摄像机和显微镜成像仪。“勇气”号上有多台高清晰度摄像机,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显微镜成像仪就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能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探测器还配备了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式工具,能对岩石内部进行采样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先进仪器,可用来对岩石构造做进一步分析。
⑦“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拥有一套独特的通讯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勇气”号可以直接与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⑧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勇气”号也将围绕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用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⑨“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不过,这条探索之路仍是漫长而艰难的。尽管在这条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类绝不会停止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目前,航天专家们正计划在发射无人探测器的基础上,选派航天员登陆火星,对这颗神秘而美丽的红色星球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
8.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________段到第________段。
9.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
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
10.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⑤段中画线的(甲)
(乙)两个句子中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发现创新]
11.“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中选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太空移民不是梦》
1.略
2.①作比较②列数字③作比较④打比方
3.卞毓麟科普作天文学科普逻辑
4.短小知识文学思想
5.不能去掉。“之一”是表明只是其中之一个,还有其它,去掉“之一”,就变成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只有一个,再无其它,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许”有表猜测之意,不肯定,去掉就变得肯定了。
6.言之有理即可。
7.“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8.④⑦
9.答案要点:(1)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
(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
(3)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
(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6)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10.(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
(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11.第1问答案要点:(1)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2)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3)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4)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第2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有勇气,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2012年初三上册语文16周议论文阅读导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2年初三上册语文16周议论文阅读导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6周九年级语文导学案之议论文阅读

班级:姓名:学号:组名:

学习内容学习流程

一、【应战-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议论文的结构特点(一般是“总分总”)来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2、掌握①中心论点的概括与提出、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③论证思路分析、④补充论据、⑤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等重点题型的答题思路。课前独学完成二、三板块

学习目标

二、【备战-招兵买马】

1、中心论点的要求:

2、概括中心论点的技巧:

3、四种论证方法包括:

4、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要求:

5、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答题要求:

6、论证思路五步法:

7、补充论据答题要求:课时:第一课时

形式:20分钟

要求:异质对学后,5、6号爬黑板。

三、【开战-战鼓擂响】

(一)淡泊,是一种智慧(佟晨绪)

①前不久,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儿时的伙伴。大家畅所欲言,从儿时的单纯有趣,到毕业前的难舍难依。更多地聊到毕业后工作的经历,有人谈及工作中的一些成绩时,眉飞色舞,一脸的优越感;而也有一些人是满腹牢骚,面对工作与生活和实际中有极大反差时,自怨自艾,满是沮丧和失落感。

②我那时是他们忠实的听众,没有表现出大起大落的心情变化来。一方面,自己工作业绩平平,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只是尽自己的心力而努力工作,然后就是踏实地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自己曾有过生活的艰难和工作的磨砺,走过之后,才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淡泊,时刻保持一颗淡泊、豁达、平静的心,这才是大智慧!

③淡泊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一种情致,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雅趣,一种乐观,一种洒脱,是人生的一种气韵!淡泊是从容、平和、谦卑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好高骛远,总想能金戈铁马乘风破浪,或是战天斗地壮志凌云,梦想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事业。

④然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英雄毕竟是少数,更不能唾手可得。从古到今,那些英雄、贤才,哪一个不是从平凡开始,经过重重磨砺,最终才能赢得辉煌的人生呢?而有一些人功成名就后,就沾沾自喜,甚至饱食终日,不思进取了,有的甚至挥霍无度,以至晚景凄凉可悲。

⑤面对成功,我们更需要从容、淡泊,就如商坛一些杰出人士,既能坦然面对事业的一次次成功,也能在失意和落败中,总结教训,东山再起。

⑥淡泊也是一种豁达、宁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背负难以承载的压力,工作、家庭、爱情中不如意十有八九,一些人面对挫折会迷离彷徨,不知所措。“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可曾明白倘若没有“路遥”、“疾风”,怎能知道它们有多少能力。对于挫折,我们应坦然面对,淡然处之。

⑦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激烈的,如果人们一味地追求心目中的“成功”,恐怕总有失落和不平衡。实际上,成功的喜悦,不在结果,而在追求的过程。因此,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你不妨给自己定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远期目标,然后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只要你用心工作和观察,就会获得人生意外的收获。这就需要人们应该多一份人生的淡定,少一份浮华。

⑧人生的潮起潮落,人生的迷惘困惑,人生的失意痛苦,这么多的风雨,我们总要经历,这就更需要我们拥有一份淡定。这是一个人的修养,是坦然的人生态度,是人生的积淀,是一种气韵!(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联系文本,说说开头①②两段的作用?(3分)

3.文中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联系全文内容,给选文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3分)

5.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⑥段“疾风知劲草”中“疾风”一词的含义。(2分)

课时:第一课时

形式:群学+教师点拨

时间:20分钟

要求:小组分工群学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答案,注意答题技巧。

四、【激战-冲锋陷阵】

(二)谈影响力(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可以左右潮流或掌控政局,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显性,或者不常在荧屏前暴露,不够闪光和耀眼。但千万别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邻国的一位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一直种到97岁。在他的影响下,日本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1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的一个大婶的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大婶把他的一只鞋带解下来,擦好付了钱后再系上,一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⑤我儿子每次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习惯!可想而知,这就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摘自2012年4月28日《湘声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请简要概括文中出现的三个事实论据。(6分)

4.第③段“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的”一句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5.第④段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课时:第二课时

形式:群学+教师点拨

时间:25分钟

要求:课前布置独学完成,群学后教师点拨

归纳: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

六、【胜战-论功行赏】

(二)财富与幸福(2011佛山市)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LaurenceG.Boldt)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ZenandtheArtofMakingaLiving)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选自《幸福的方法》,2011年出版,有删节)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第⑤段主要分析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3.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③段“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3分)

4.请你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得论证思路。(4分)

课时:第二课时

形式:反馈检测

时间:15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36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