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抽样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4.1抽样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20

20

教材

分析

课本从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调查问题提出抽样的概念,并通过“做一做”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感受抽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例题的安排既是为了突出在抽样过程中样本选取重要性,说明不同的抽样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又引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比较自然。“合作学习”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抽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中去体验抽样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相对于“抽样”的另一个概念——“普查”,考虑到学生不难理解,就安排在练习中出现。

教学

目标

1.了解抽样的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得不同的结果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3.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

教学难点

重点

重点: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必要性

难点:“合作学习”情景比较复杂,学生缺乏抽样的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讲练结合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4.1抽样

抽样: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例1投影区

对象做调查分析

普查:对所有考察对象逐一调查例2

总体个体学生板演:

样本样本容量

设计

教学过程:

1.引入

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我们对全部同学进行了调查。

这种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练习:为了了解初二(9)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对全班同学的视力进行测试。

这次调查的总体是;个体是。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

“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

“都能划燃。”

“你这么肯定?”

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问:在这则笑话中,儿子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

这种调查方式好不好?

2.新课讲授

问题: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面三种调查方法:

(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你认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想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如某地区今年约有10000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为了了解数学考试成绩,从中抽取调查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

这就是抽样调查。

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

样本容量。

刚才同学们选择(3),为什么不选择(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是否代表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不同地区的学生所做调查的结果会一样吗?

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学生所做调查的结果会不一样,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为了使结果更具准确性,在抽样时,样本的容量要合理,样本的个体要有代表性。

如刚才要抽取1000名学生的答卷,应怎样抽取这1000份答卷,使所了解的数据具有代表性?

已知有关信息如下:

(1)抽样在卷头拆封前进行9即看不见考生的姓名、所在学校、准考证号码等)

(2)每个考场有25名考生,每个考场考生的答卷装订成一叠,包装袋上写有考场编号;

(3)参加考试的同一所学校的各个考场连续编号。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定抽样方案,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的抽样方案,并进行评议总结。

3.练习巩固:全市有29所高中,400所初中,1000多所小学,怎样选取调查学校及人数,才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全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呢?

答:(1)确定调查的学校:

高中选取2所,城区一所、农村一所,

初中三所:市直一所、郊区一所、农村一所;

小学四所:市直一所、区直一所、市郊一所、农村一所。

(2)确定调查人数:

高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初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小学每年级抽取50人,共300人,在抽取的人数中男女生各半。

练习:.课本76页课内练习1,2

4.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有何收获?

5.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作业本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落实情况

教学亮点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及矫正措施

相关知识

抽样调查与估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抽样调查与估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十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忆知识,然后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例题逐步体会如何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
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分清要考察的对象;
会运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会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能选用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感受随机抽样的科学性;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样本容量对总体估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
教学方法:
一问一答式,引导启发式。
教学媒体:
幻灯片、计算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例、复习纲要
1.实例
在上课之先,让全班学生按班上的分组统计出身高,列成表,备用。
假定已将全班50名学生的身高统计汇总如下表(单位:cm):
2.复习纲要与数据初步处理
(复习)师: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是样本?抽样的种类有哪几种?
生:以全班学生的身高为总体,抽取该班不同的小组(或小组组合)作为样本。
(复习)师:你所用的是什么抽样方法?什么是样本容量?各样本小组(或小组组合)的容量是多少?
(复习)师:已学习过的反映样本(或数据)数量水平的标志值(特征数)有哪几个?意义是什么?如何取得众数和中位数?什么是总体平均数?
试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组身高数据的总体平均数()。然后,请各位同学以自己所在的小组学生的身高为样本,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
复习:怎样根据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试根据各小组(或小组组合)的身高数据的方差,给全班同学的身体发育情况做一个结论。并由此说明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的一般情况。研究因取不同的样本,对总体估计产生的影响(注意,一般不用样本标准差去估计总体)。
提供以下几点做参考:
(1)选取的样本不同,所说明的总体的情况存在有差异,所以用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是近似的;
(2)样本容量取得越大,样本方差越接近总体方差;
(3)第5组样本的方差最小,说明第5组学生的身高发育情况较整齐;第2组样本方差最大,学生身高波动较大。
说明:
(1)如果将这一个班的学生身高作为样本,可以考察全校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或去估计某地区,某县市初三学生身高发育情况.
(2)关于总体方差.
根据样本方差的定义,总体方差的意义为总体各数据与总体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所考察的总体是很大的(也可能是无限的)。总体平均数是不易(或不能)求得的,总体方差也难于计算出来,一般只能用样本方差估计它。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样本方差很接近总体方差。所以样本方差的又一作用是估计总体方差的。
3.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步骤及其复习纲要
(1)求极差
复习:什么叫做极差?
全班同学的身高在什么范围内?用闭区间表示出来(是[157,181])。如果用一个比这个闭区间略宽阔些的开区间来表示,有什么规定?选取开区间边值(端点值)的原则是什么?
计算全班同学身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全班身高的极差为:181-157=24(cm)〕
(2)选取组距,确定组数
复习:什么叫组距?决定组距的原则是什么?确定组数的方法是什么?
(分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恰当分组,既有经验问题,又要通过试验进行,还可以通过试验进行调整,灵活性比较大。分组过多或过少,都不易清楚地反映出所研究数据的分布规律。分组方法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分组。选择组距时,应掌握组距越大,所分的组越少。试验、比较几个相应的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比较合适些的。一般数据在100以内,常根据实际情况分成5—12组。这是经验之谈。)
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已知全班学生身高数据有50个,若取组距为3cm,则可分(组);若取组距为4cm,则可分(组);若取组距为3.5cm,则可分(组)。经试验比较,决定组距取为3.5cm,组数确定为7组较为合适。(教师应通过分组,继续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灵活运用分组法则的能力。)
(3)决定分点
复习:决定分点的原则是什么?
(尽量不使已知数据处在分点上,实在避免不了的时候,应采取处理措施,或重新选择组距,再行确定组数,或选择使用区间表示.象所举的例题,当取组距为3.5cm,分7组时,第一个分点取比157cm少个位数的半个单位以后,就会使一、二个数据处在分点上,因此,还需要规定取左闭右开区间,进行调整,而且最后一个区间选闭区间,这样才能包含所有身高数据,这就是选取组距,确定组数与选取分点的灵活性。)
本例所取的分点为:156.5;160;163.5;167;170.5;174;177.5;181(单位:cm)。分7组,各组区间确定为:[156.5,160);[160,163.5);[163.5,167);[167,170.5)[170.5,174),[174,177.5);[177.5,181]。
(4)列出总体频率分布表[
复习:频率分布表的项目有哪些?什么叫频数?什么叫频率分布?什么是累计频率*?(*可以不复习、也可以学生具体情况确定。)
(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复习:什么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复习: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的性质有哪些?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几个步骤?基本方法是什么?(纵、横轴线,组距,小长方形的高。)(这表示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
以班上学生第5组的身高为样本,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用它估计总体。观察误差情形.
[①求极差:175-161=14(cm)
②取组距,确定组数:
取组距为3.5cm,(组)。因不含175cm,故取5组。
③定分点:160.5~164~167.5-171~174.5~178.
④频率分布表
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计算器作计算。)][二、教师进行小结
在着重讲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后,进行答疑。
1.本章学习过的统计学上的主要基本概念;
2.用样本(数据)平均估计总体平均水平;
3.通过样本方差的比较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4.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规律;
5.统计思想的体现(从局部看整体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布置一项实习作业
(按学生自己生活的范围,收集一组数据,从中进行抽样分析研究,以培养他们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结复习
一、知识
三、小结
二、实例

抽样调查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抽样调查”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36.1《抽样调查》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需两课时来讲授;教师首先从具体实例中入手,引入总体、个体等相关概念,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两种调查方式。在学习本节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通过样本了解总体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概念;

明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知道抽样调查是为了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会用抽样调查方式选取样本。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总体与个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分辨问题中哪是考察对象、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问题情境

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来作出判断,但当要调查的对象太多或调查本身具有某种破坏性时,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个实例!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设计、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都是我国的优越项目。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你最爱看哪项比赛?我们班的同学中,哪个比赛最爱看的人最多?(幻灯片)

:以奥运会为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增加课堂气氛。

Ⅱ.新课讲授

师:现在我们统计一下同学们都爱看哪个比赛,我说一个比赛项目,爱看的同学就举起手。

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全班同学中最爱观看的比赛项目的人数。将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比赛项目游泳跳水体操]举重射击羽毛球乒乓球

最爱看的人数/名

教师总结:同学们,上面我们对咱们全班的同学做了这么一个调查,那么,像这种为了特定目的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生:这只是对我们班做个调查,那如果对我们所在的省(或直辖市、自治区)全体在校七至九年级学生中,各比赛项目最爱看的人数,这样的我们怎样进行调查?适合用普查的方式?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对这个问题虽然能进行普查,但要普查的人太多了,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按一定的比例(比如1‰)从各学校抽取一部分人,对这部分人进行调查,得出一个估计结果。

这样我们又得出几个新的概念:

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这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包含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师:同学们可以举例子说明那些算是普查,哪些算是抽样调查。

生:为了准确掌握我国的人口状况,需要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工作量极大,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1%的人口抽样调查。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还有当考察我国的人口年龄构成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的年龄构成总体,个体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抽出的符合条件的1%人口的年龄构成一个样本。当考察全国家庭人口数时,总体是全国所有的家庭的人口数,每个家庭的人口数是一个个体,抽出的部分家庭的人口数构成一个样本。

同学们根据我们上面所学的知识,现在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

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获得我们班男生的人数?怎样获得全校男生的人数?

2.中央电视台对第3频道各栏目收视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得出“同一首歌”是最受欢迎的栏目。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

3.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节能灯泡的寿命吗?

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一般来说,普查能够得到总体全面、准确地信息。但有时总体中个体的数目非常大,普查工作量太大,有时受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普查;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如测试一批灯泡的寿命,了解炮弹的杀伤力等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实验),不能进行普查,这时,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样本了解总体。

Ⅲ.课上练习

课本练习

板书设计:

抽样调查(1)

一、导入2.抽样调查

二、新课讲授三、练习

1.普查

第二课时:

Ⅰ.新课讲授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去调查电视台的体育节目的收视率。

师:我们现在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呢?

生:学习过普查和抽样调查。

师:那这两种调查方式有什么区别呢?

生:普查能够得到总体全面、准确地信息;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不能进行普查,这时,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师:我们课前准备的作业相信大家都完成了,现在我来提问几名同学:

生甲:我调查了全班40名同学,有10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生乙:我在火车站调查了50人,只有2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生丙:我在爸爸工作的大学调查了100名大学生,其中有40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生丁:我利用互联网调查,共有200人做了回答,其中有30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师:电视台自己也对该体育节目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特约了1000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有95人收看了这个节目。

现在我们把这几个同学和电视台的调查结果以及估计的收视率整理成了下表:

调查者生甲生乙生丙生丁电视台

调查的总人数/名40501002001000

收看某体育节目的人数/名102403095

估计的收视率25%4%40%15%9.5%

看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一起思考这些问题:

1.为什么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得到的收视率差别很大?

2.你认为谁的调查方式代表性较好?

3.抽样调查应该注意什么?

4.抽样调查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由于条件的限制,对这些问题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节省时间,比较经济。但是,抽样调查只考察了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其调查结果不如普查准确。为了得到较为准确地结果,调查的个体不能太少,且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见,上面前四名学生的调查方式不是很好,电视台的代表性就相对好些。

Ⅱ.出示例题

从某学校九年级100名学生中选择1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肺活量。设计抽样调查方案,保证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均等。

解:给100名学生分别编号为1,2,3,…,100,并将号码写在100张卡片上。用下面的方法得到10个号码,选出对应这10个号码的学生。

方案1:把卡片装载一个盒子中,充分混合后,从中抽取10张卡片。

方案2:从1~10号卡片中随机抽出一张,比如抽到3号,然后再依次取13,23,…,93号,共10个号码。

方案3:用计算器产生1~100之间的10个随机数,以这10个数为号码,如10个随机数为:

5149228381239744363。

Ⅲ.课上练习

课本练习

板书设计:

抽样调查(2)

一、讲授三、

二、例题

八年级上册《抽样》教案


八年级上册《抽样》教案

单元(章)主题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4.1抽样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1、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能力目标:从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调查问题提出抽样的概念,并通过“做一做”及“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抽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中去体验抽样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基本要求,并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柚样方案。
3、情感目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本节中的“合作学习”情景比较复杂,学生缺乏抽样的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安排活动一:
(1)调查我们班级近视的学生有多少人?
(2)调查我们学校近视的学生又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只有准确地统计自己班级和全校各班近视的学生。就可以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教师指出,像这样为一定目的而全面的凋查叫做普查。例如人口普查;
教师安排活动二:
想一想: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
你认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
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并结合自身的体验经历,不难回答以上问题。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属于普查,工作量太大,没有必要。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这种方法缺乏普遍性,不合适。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这种调查具有可操作性及代表性。方法(3)比较合适。
在研究某些事例的某方面问题时,由于遇到不方便、不可能、不必要的因素,引出抽样的概念,体会抽样的必要性。
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然后指出抽出一部分对象作调查分析(揭示课题)——抽样。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归纳概括抽样的概念。(请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就是抽样。
因此,引导归纳调查的两种方法。
(1)普查即全面调查,如人囗普查的方法。
(2)抽样调查即部分调查,当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分析时,采用抽样的方法。
2、完成课本p72做一做
问题1、不需要,只需抽样。问题2、对一所学校一个年级所有同学进行调查缺乏普遍性,不可取,对全国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即普查,工作量太大,没有必要。应采取抽样调查,例如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调查。
3、归纳概括抽样的优缺点。
(1)议一议:湖州电视台需要在我区调查“阿奇说新闻”的收视率
(a)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
(b)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c)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调查的结果会一样吗?
解:电视台在调查时不可能问到每一个看电视的人。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调查的结果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情况相距甚远。
通过此问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探讨,引导学生体会抽样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对象的重要性。
(抽样调查方法只考察一部分对象,所以它具有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的优点.缺点是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对象选得是否具有代表性。)
4、练一练: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伙食的满意程度,小红访问了50名女生;小聪访问了50名男生;小明访问了24名男生和24名女生,其中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各8名。你认为小红、小聪、小明三人的不同抽样方法那一种最好?为什么?(小明的方法最好。小明抽得样本既有男生,又有女生,而均匀分布在各年级,这样的抽样较具有代表性,反映的情况具有普遍意义。)
提示:(1)我们常常根据样本得到结果来推测总体的结果。(2)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为了使结果更具准确性,抽样时,样本的容量要合理,样本的个体要有代表性。
5、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抽样调查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通过下面两个例题,弄清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1)调查某县农民家庭情况时,从中取出1000名农民进行统计。
(2)为检测一批日光灯的寿命,从中抽样检测50个是日光灯的寿命。
指出:
如果要考察的对象内容比较笼统时,样本通常指的是人和物。因此,该县的全体农民是总体,每一个农民就是个体。从中取出1000名农民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1000。
如果要考察的对象内容是某一方面的特性时,这些特性常常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批日光灯的寿命的全体是总体,个体是每支日光灯的寿命,样本是指抽取的各支日光灯的寿命的集体。
通过师生一问一答,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题的安排既是为了突出在抽样过程中样本选取重要性,说明不同的抽样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比较自然引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要注意到课本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要求上的变化。这些概念是在调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只要上课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做这方面识别的练习。)
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抽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样本,并用样本来估计总体。下面就利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抽样知识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课本p73“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之前,先对全班进行分组,一般四人一组较为方便,教师要组织好下面四步:
第一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弄清提供的有关信息,(1)表明不能按所在学校、准考证号码抽样;(2)表明考场约10000÷25=400个,即抽1000份学生的答卷也就是从400袋试卷中抽取40袋答卷,(3)说明抽取40袋试卷时,不能根据试卷的序号连续抽取;这些信息对有此同学教师要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二步让事先组织好小组内部交流抽样最佳方案,教师巡视与各组交流情况。主要抽样时即要抽足40袋答卷,又要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随机性,使得抽得的样本具有普遍意义。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不同的讨论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
第四步教师简要小结和点评,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
合作学习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2、课内练习:
(1)要估计山西交口县新庄村“百里蝶群”中大约有多少只蝴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
提示:可在50千米蝴蝶集中的沿线上设50个点,在每个点设观察者,每个观察者统计本点前后100米的大约蝴蝶数。求出50个点观察者沿线每200米的平均数,乘以50,得蝴蝶总数的估计值。(答案不唯一)
(2)生活中的“数学”
品尝一勺汤,就可以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吗?
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四、梳理知识,归纳小结。
在交流中师生可共同梳理知识点:
(1)认识抽样调查及抽样必要性;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3)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
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谈收获也对本节知识重新进行了一次回顾,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促进。
板书设计概念例题解答过程板演
作业布置或设计分层次布置作业:(1)作业题:1、2、3必做;作业题:4、5选做。
(2)作业本:必做
教后整体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90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