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下数学3.1平均数教案练习(浙教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下数学3.1平均数教案练习(浙教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题:平均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
教学难点: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3分钟)
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投影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果在收获前,果农怎样估计将会收获多少水果呢?
难道一个一个数吗?
某果农种植的100棵苹果树即将收获.果品公司在付给果农定金前,需要对这些果树的苹果总产量进行估计.
二、探究1(10分钟)
(1)果农任意摘下20个苹果,称得这20个苹果的总质量为4千克.这20个苹果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千克?
4÷20=0.2(千克)
(2)果农从100棵苹果树中任意选出10棵,数出这10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数,得到以下数据(单位:个):
154,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苹果个数吗?
(3)根据上述两个问题,你能估计出这100棵苹果树的苹果总产量吗?
0.2×154×100=3080(千克)
由(1)可知每个苹果为0.2千克(近似)
由(2)可知每棵树上有154个苹果(近似)
这两个数字在数学中被称为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练习1: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已知数据:3,5,6:
(2)已知数据:3,3,5,5,5,6,6,6,6。
m.JaB88.CoM

三、探究2(10分钟)
例1统计一名射击员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如下数据:6,7,8,7,7,8,10,9,8,8,9,9,8,10,9.求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
好多重复的数字啊!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合并起来呢?
分析:成绩为6环的数据有1个,7环的数据有3个,8环的数据有5个,9环的数据有4个,10环的数据有2个
所以该运动员各次射击的平均成绩为
答: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为8.2环.
这种方式算出来的是不是平均数呢?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权”越大,也就说明重要程度越大,所以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
典型例题例2、某校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801班、802班、803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成绩从高到底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级的排名顺序怎样?
(1)解:三个班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
答:三个班的排名顺序为802班,803班,801班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给予三个项目的权的比为15:35:50。以加权平均数来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级的排名顺序又怎样?
解:三个班得分的加权平均数分别为:
答:三个班的排名顺序为801班,803班,802班
达标测试
5分钟)
课堂测试,检验学习结果1、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除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那么甲的得分是(D)
A:84B:86C:88D:90
2、若m个数的平均数为x,n个数的平均数为y,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D)
A:(x+y)/2B:(x+y)/(m+n)
C:(mx+ny)/(x+y)D:(mx+ny)/(m+n)
3、个体户张某经营一家餐馆,下面是该餐馆所有工作人员200年10月份的工资:
(1)计算他们的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能否反映餐馆加工在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

2)不计张某的工资,再求餐馆员工的月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水平吗?
692.5元能代表餐馆员工在这个月的月收入的一般水平。
4、某校规定学生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平时参与数学活动情况占25%,作业完成情况占35%,期末考试成绩占40%。小明平时参与数学活动、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得分依次为84分、92分、88分。
则小明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多少分?
应用提高(5分钟)
能力提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仔细研究已知一组数据: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96。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的简化计算公式及其推导
一般地,当一组数据x1,x2,…,xn的各个数值较大时,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a,得到
体验收获1、什么是算术平均数。
2、什么是加权平均数。
布置作业教材59页习题第2、4题。

延伸阅读

九上数学3.1平均数导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九上数学3.1平均数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1平均数(1)
班级_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算术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能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一、学前准备:
完成下列问题:
1.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通常用来表示.
2.对于个数,,…,,我们把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记为,读作“”.
3.班级某两组同学献爱心活动中,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
A组18,20,22,18,24,18
B组20,22,18,22,22
计算A组同学捐款平均数,A组同学捐款平均数.

4.小红记录了连续5天最低气温,并整理如下表由于不小心被墨迹污染了一个数据,请你算一算这个数据是()
日期一二三四五平均气温
最低气温(℃)16181918
18.2
A.21B.18.2C.19D.20
二、探究活动
1.10名射击运动员第一轮比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环数78910
人数4231
则他们本轮比赛10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环?

2.小明和小丽所在的A,B两个小组同学身高如下:
A组(10人)/cmB组(12人)/cm
159,164,160,152,154,169,170,155,168,160160,160,170,158,170,168,158,
170,158,160,160,168
你怎样计算A组和B组的平均身高呢?与同学交流你的做法.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测试
1.一组数据为10,8,9,12,13,10,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2.某班第一小组6名女生在测仰卧起坐时,记录下她们的成绩(单位:个/分):45,48,46,50,50,4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3.已知一组数据85、x、90、80的平均数为85,则x=
4.某住宅小区六月份1日至5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5天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是.
5.已知的平均数为6,则_______.
6.一组数据3,5,7,m,n的平均数是6,则m,n的平均数是
7.若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数据+10,+10,…,+10的平均数为.
8.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某市举行了聂耳艺术周活动,某单位的合唱成绩如下表:
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则余下数据的平均分是.
9.某中学足球队20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cm)170,167,171,168,160,172,168,162,172,169,164,174,169,165,175,170,165,167,170,172.求这2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

10.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求学生的平均分数.

五、应用与拓展
1.已知两组数据x1,x2,…,xn和y1,y2,…,yn的平均数分别为2和-2,则x1+3y1,x2+3y2,…,xn+3yn的平均数为.
2..若数据、、、…、的平均数是,数据、、、…、的平均数是,则数据、、、…、、、、、…、的平均数为.
3.某中学初三(1)班的一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0分,男生平均成绩为82分,女生平均成绩为77分,则该班男、女生的人数之比为.
4.若n个数的平均数为p,从这n个数中去掉一个数q,余下的数的平均数增加了2,则q的值为。
六、课堂作业课本P102习题3.1第1、7题

平均数教案及练习题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均数教案及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1平均数(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过程
备注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
第一步:引入新课:
在某次数学测试后,你想了解自己与班级平均成绩的比较,你先想了解该次数学成绩什么量呢?(引入课题)
第二步:讲授新课:
1、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
甲小组:X==91(分)
甲小组做得对吗?有不同求法吗?
乙小组:X=×××××××
=91(分)
乙小组的做法可以吗?还有不同求法吗?
丙小组:先取一个数90做为基准a,则每个数分别与90的差为:
5、9、-3、0、0、-4、……、2、2
求出以上新的一组数的平均数X=1
所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X=X+90=91
想一想,丙小组的计算对吗?
2、议一议:问:求平均数有哪几种方法?
①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n,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拔”。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这样求得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叫做权。
③利用基准求平均数X=X+a
问:以上几种求法各有什么特点呢?
公式(1)适用于数据较小,且较分散。
公式(2)适用于出现较多重复数据。
公式(3)适用于数据较为接近于某一数据。
第三步:实际应用
练习:P213利用计算器
(1)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
(2)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年龄,哪支球队队员的年龄更为年轻?
例1:某学校要了解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从考试卷中抽取部分试卷,其中有一人得100分,2人得95分,8人得90分,10人得80分,15人得70分。求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
分析:这个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
解:平均成绩:x=36(100×1+95×2+90×8+80×10+70×15)≈79.4

例2: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______。
解:由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定义知
实际平均数:x=(x1+x2+……+x29+105)
求出的平均数:x错=(x1+x2+……+x29+15)
错-==-3
所以由此错误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3。
提示:解此类题一定要对平均数的定义十分清楚。

例3:设两组数a1,a2,a3……an和b1,b2,b3……bn的平均数为和,那么新的一组数a1+b1,a2+b2,a3+b3……an+bn的平均数是[]
A.(+)B.+C.(+)D.以上都不对
错解:好像是(A)
正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应选(B)

第四步:随堂练习: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
学生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小关80757188
小兵76806890
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
寿命450550600650700
只数2010301525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答案:1.=79.05=802.=597.5小时
第五步:课后练习:
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次,3出现了x次,4出现了x次,5出现了x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环,b次打中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应聘者笔试面试实习
甲858390
乙808592
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
4、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
答案:1.2.
3.=86.9=96.5乙被录取4.39人

《平均数》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平均数》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思考初步理解评价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这是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出示空白统计表)
师:我们来看这两个小组的同学的套圈情况,第一个出场的男生是李小刚,女生是吴燕,李小刚和吴燕各套中了多少个?谁套得准一些?
生:李小刚套中了6个,吴燕套中了10个,吴燕套得准一些。
师;第二、三个出场的男生是张明、王宁,女生是刘晓娟、史敏敏,比较每组中同学的比赛成绩,你认为男生套的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是怎样比出来的?
生:3个男生一共套中22个,而女生一共套中21个,所以女生套的准一些。
师:最后出场的男生是陈晓杰,女生是孙芸、沈明芳,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吗?你想怎样比较呢?
生(预设):①找出男女生中套的最多的,套中个数多的那个组套的准一些②先分别求出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总个数多的那个组套的准一些③先分别算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平均每人套中个数多的那个组套的准一些。
师:你认为那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请大家前后两个讨论一下。
生:第三种。
小结:比较每个组的最好成绩,只反映了某个人的套圈成绩,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由于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套中的总个数也不能反映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而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合理。
师:像这样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在数学上我们用平均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
师:观察男生套圈的统计图,你能想办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回答,并用投影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预设):①利用统计图,把多的移给少的,使4人比赛成绩相等,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
师:像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移多补少(板书),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平均数。
师:这里的7表示什么?
生: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追问:是每个男生都套中了7个吗?
生:7是6、9、7、6这4个数的平均数。
师:你还想到了什么方法可以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生:②先求出男生一共套中的个数,在把它平均分成4份,就能得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6+9+7+6=28(个)28÷4=7(个)
师:这就是我们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
小结: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
师:现在,请你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求出女生套圈的平均数。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生:10+4+7+5+4=30(个)30÷5=6(个)
师:这里的6表示什么?
生:6是10、4、7、5、4这5个数的平均数。
师:有没有同学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的,为什么都不用这种方法呢?
生:移多补少的方法比较麻烦,在数据少的情况可以使用。
师:现在你知道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了吗?
生:因为7>6,所以男生套的准一些。
师,大家一起观察这两个统计图和求出来的平均数,你能发现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在一组数据中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师:同时,平均数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巩固应用
师:现在我们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一起来练练手,看看你今天的知识掌握了多少。
1、完成练一练
出示三个笔筒,让学生移动比同里的铅笔,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师: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
让学生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练习八第1题
小丽有3条丝带分别是14cm,24cm,16cm,求他们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
师:你能估计出这3天丝带的平均长度吗?它可能大于24cm或者小于14cm吗?
师:如果把其中1条丝带的长增加3cm,现在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
3、做练习八第3题
出示题目中的条件,这里的160cm表示什么意思?
生:160cm是篮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
师:也就是说160cm是在最高和最矮之间,那现在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了吗?
4、做练习八第4题
出示题中的条件和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根据统计图估计出平均每天卖苹果的数量多还是平均每天卖橘子的数量多?
生:平均每天卖苹果的数量多。
师:为什么?
生:星期一三五卖的苹果都比橘子多,星期四一样多,而星期二苹果只比橘子少一箱。
师:光差的真仔细,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是不是和我们估计的一样呢。
生:6+7+9+7+11=40(箱)40÷5=8(箱)
4+8+6+7+10=35(箱)35÷5=7(箱)
师:对于第二小问,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划出表示平均数的线,再看看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我们只需要看什么就行了?
生:只要看哪几天卖的数量在横线上方。
师:下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15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