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15课荔枝赋并序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也许很多人记不起他的名字,但在八月十五,一定会有人吟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他协助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他重修了梅岭古道,使南粤大地不再是蛮夷之邦;他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大力帮助后进诗人,让孟浩然做了他的从事,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是既有权位又受人羡慕的文学巨匠。
他就是张九龄。唐代有名的贤相。自他去世后,唐玄宗每览宰相人选,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选自百度文库)

美字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美文
三度入朝的诗人宰相——张九龄(节选)
从寒窗苦读的一介书生到百官之首的宰相,张九龄的人生道路也曾一帆风顺。他文才出众,少年闻名,早在十三岁时,就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一见而叹,这个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王刺史的话后来又被当朝宰相张说重新评价,说张九龄的文章“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并且肯定地对别人说,“后来词人之首也”。张九龄遇到张说,并且得到扶持,甚至“叙为昭穆”,可见张说对他的庆重。而张九龄也确以他过人的才华,无论是考量人才,还是上书言事,都获得朝廷内外的赞誉。张九龄的仕途成功,得益于一个贤相的悉心指引。当然,他的职位也一直伴随着张说的升贬而起伏沉浮。
宰相之职,代表天子治理天下,对于国家的安危兴亡,举足轻重。唐玄宗登基之始,励精图治,起用一批贤能的宰相,国泰民安,皇祚兴盛,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集中出现了几位名载青史的贤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张九龄以务实清廉而闻名。他屡屡上书,认为选官应唯才是举,不循资历,颇得器重,王维称赞其“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有一次,唐玄宗过生日,“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旧唐书?卷九十九》)。
也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老夫子在家里认认真真地翻书查文,写了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文章,递呈上来,半是劝说半是警戒,估计当了几十年皇帝的唐玄宗也不会高兴到哪里去。但张九龄秉公尽职,刚正不阿,彰善瘅恶,竭力匡扶社稷,为开元盛世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典范的贤相。
就是这样位极人臣的宰相,身兼执宰大臣与诗坛领袖的双重身份,成为文坛之幸,唐诗之幸。张九龄虽然后来在文坛中的地位不如他的门生好友显著,但他振臂一呼,身先士卒,诗作中流露出要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精神,对于唐诗从生机黯然的宫廷诗迈向气象宏阔的盛唐诗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张九龄一生三度入朝,为官二十余载,所到之处,颇重文士的奖掖与提携,在他的周围,几乎聚集了当时最优秀的诗人——王维、杜甫、孟浩然、王昌龄、储光羲等人,致使京城诗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可以想见,在公务闲暇之余,张九龄与一帮文士品茗谈诗,共话文学,明月初升之际,面对良辰美景,他捋须静思,吟出诸如“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般的诗句来,博得满席喝彩,其情其景,令人醉矣。
(选自360个人图书馆,有删改)

【课内挖掘】
动天墨砚
有一年,韶州大旱,田地干裂,禾苗枯萎。人们从早到晚都去大鉴寺求雨。张九龄目睹惨状,倍感难受,问求雨的人:“你们这样就能求得到雨吗?”求雨人说:“求得多了,老天爷就会感动。”张九龄听后仍说,老天爷是靠不住的。求雨人见这个小孩说个不停,不耐烦地说:“有本事你降些雨来。”张九龄一听这话,不声不响地将他的墨砚放在地上,两手捧着墨磨了起来。求雨人奇怪,问他要干什么。九龄说:“我要写状子告老天爷。”大家以为小孩说气话,不作理会。谁知,墨砚里的清水越磨越黑,天也越来越黑,待把一整条墨磨完,天空已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时,九龄猛然拿起墨砚往天上一泼,只听哗啦一声,那盘墨水即化作倾盆大雨落了下来。全城的人都从家里跑出来,让雨水淋个痛快。打这时候起,张九龄的名字就深深刻在曲江百姓心里。
【课外运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回家与家人团圆、与亲人聚会也成为了我一种梦想和奢望。有过牵肠挂肚的怀念,也有过一干
二净的遗忘。既然无法实现与家人团圆的愿望,那干脆彻底忘记这种愿望吧。忘记团圆的条件,忘记团圆的地点,忘记团圆的时机。遗忘的最好办法是时间的流逝和时机的逃避。故意把自己关在屋里做个纯粹的宅人而断绝了与外面佳节气氛有染的机会,特意让自己失去了触景生情的机会。不料,楼下的婆婆一句“要不要回去团圆”让我感动而恐慌。
的确,自从走出了大山,离开了家乡,我已踏出了一条不归之路。没有金银满贯的时候,没有金榜题名的时候,怎么能衣锦还乡呢?而那个时候离我还很长,使我在远远地躲避,哪怕是一条短信、一个电话我都设法逃脱。毕竟离家那么久,思念那么多,如何简单表达?“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这句诗在中秋之夜深层次地表达了他的感情,也应合了我此刻的心情。天上的明月,圆圆的挂在那里的时候,我亲爱的亲戚朋友们此刻也在那边想我吗?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卒卒:勿促
B.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道扬:彰显,表彰
C.乃作酸于此裔作酸:变作酸味
D.下合围以擢本合围:双手合抱
解析:C项,作酸:植物生长。
答案:C
2.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皮龙鳞以骈比。
译文:外皮像龙鳞一样紧密排列。
B.虽琼浆而可轶。
译文:味道比琼浆玉液稍差一点。
C.心恚可以蠲忿。
译文:心里生气就可以拿着荔枝泄愤。
D.援蒲桃之见拟,亦古人之深疾。
译文:用葡萄来和荔枝相比,可见古人病入膏肓了。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诤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为内助 阴:暗中
B.一鸣辄斥去辄:就
C.百官迁除迁:贬官
D.各有常度度:制度
解析:C项,迁:任命官职。
答案:C
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
B.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李林甫)擢黄门侍郎
C.明日,(杜琎)黜为下邽令
D.及(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解析:D项,应为“为上所厚者”。
答案:D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⑤写李林甫在官员队伍管理工作中安于常规,埋没人才;⑥从侧面表现李林甫玩弄权术的程度。均不能直接表现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
答案:A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B.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C.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解析:C项,根据原文“蔽塞人主视听”,以便自己把持朝政,才是李林甫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答案:C
参考译文:
吏部侍郎李林甫奸猾狡诈,与宦官以及后宫中的嫔妃交往非常密切,让他们暗中伺察玄宗的行动,玄宗的行动李林甫没有不知道的。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图,深受玄宗的喜爱。当时武惠妃在后宫的嫔妃中最受玄宗的宠爱,生子为寿王李清,诸皇子难以为比,因此太子渐渐被疏远了。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诉武惠妃说,自己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听后十分感激他,就暗中帮助,因此李林甫被升为黄门侍郎。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一身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不得不奉承他。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争论。李林甫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于是玄宗罢免张九龄的政事,任命李林甫兼中书令。
玄宗即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中,姚崇善于沟通各方面的关系,宋璟执法严厉,张嘉贞重视吏治,张说善于写文章,李元绂与杜暹能够节俭治国,韩休与张九龄个性直率,这些人都有所长。张九龄因罪被罢相之后,朝廷中的百官从此都明哲保身,没有人再敢于直言。
李林甫想要堵塞玄宗的视听,自己独揽大权,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顺从皇帝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那些立在正殿下面用于仪仗队列的马匹吗?虽然吃的是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要嘶鸣叫唤,就要被剔除下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玄宗的谏争之路断绝了。
李林甫严格地遵守各种规则,对于百官的升迁与任命,李林甫都按照固定的制度办事。虽然有的人有特殊的才能,也不免老死于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的钻营者,却能够从其他门路得到打破常规的重用提拔。李林甫的城府极深,人们难以摸透他的心思。他善于当面奉承,而暗中陷害,从来不露声色。凡受到玄宗优待的人,开始时李林甫总是跟他们相结拉近关系,等他的地位权势稍微接近自己时,就千方百计地除掉他。就算是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吏,也逃不脱他的手段。
三、创新语用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筛选主要信息,提取三个关键词语。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那么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变革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互联网+ (中国)教育 (伟大)变革

相关知识

第12课琵琶行并序教学案苏教版


第12课琵琶行并序
 
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盩厔(Zhōuzhì,现改周至)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主要作品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评价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齐名,并称为“元白”。

(一)背景链接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与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本诗是其贬官任江州司马后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由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情,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歌、行、引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形式,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行,又叫“歌行”,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Ⅱ.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升降的词语
(1)提升职务:拔或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2)降级免职: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三)博览悦读
形象的音乐描写
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很难描画。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捕捉和表现的。而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音乐又是最无法作假的艺术语言,弹者的感情直接从音响、旋律中传达出来,不像语言文字有时可以表现出虚假和掩饰。怎样写好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及其所创造的美妙境界?诗人白居易平日高度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断。在白居易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和清脆悦耳;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喻乐声的流动宛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喻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作者)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更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感情色彩,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昂明快,铁骑交锋。这无不生动地传达出弹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在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快,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从“似诉平生不得意”到“说尽心中无限事”,声声琵琶,曲曲传出的正是琵琶女内心的复杂感情。另外,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和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声情交融,不仅使所描绘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至于听者深受感染的情状,诗人只以画龙点睛之笔,写出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情景。主客沉默无言,江心月白风平,有力地烘托出听者如醉如痴、如梦初醒的恍惚情状。通过琵琶音乐,进一步联系了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使两个出身、教养、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人成为了萍水相逢的知音。他们互诉悲怀,披露出平日不轻易向他人诉说的内心深处的不平感情。长诗就这样在人物回首往事之中深化了“天涯沦落”的主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是写音乐,还是写人?是乐曲引起了作者这样的感受,抑或本来就是琵琶女在向作者倾吐她的暗恨幽愁?或者干脆就是作者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诉说自己心中的悲愤?水乳交融,谁能分别!“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猛烈的动作,这尖锐强烈的声响,固然是一曲终了的标志,但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把它看作是琵琶女对社会现实的抗争,是她郁积心头的愤激情绪的发泄!通过这二十二句对音乐的描写,我们不但欣赏了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巧,同时也体会到了乐曲声中所传出的琵琶女内心的凄凉哀怨、愤激悲伤。
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漂沦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封建专制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在日趋没落的中唐社会中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暴露出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又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人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真是以哭当歌,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的一幕。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人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的感情尽情地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这个结尾,饶有深意地照应了篇首: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乘月而来,又将带回更加惨然的人生痛苦,乘月孤独而归。《琵琶行》深刻的现实意义,正是从首尾照应的情节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三是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演奏者纯熟的指法。诗中“拨”“拢”“捻”“抹”“挑”等动词,准确反映出琵琶女演奏动作的变化有度,这些动词,把多变的指法化为视觉形象,加深了读者对丰富多变的琵琶声和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的印象。

 
—因:因此。为:创作。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歌:作歌。凡:总共。言:字。命:命名,题名。—
弦,指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器。—醉不成欢 惨将喝醉了却并不欢快,心情惨淡就此分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风格。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诵读课文序文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降职
(2)铮铮然有京都声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问其人其:指示代词,那个
(4)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介词,向
(5)曲罢悯默悯:忧伤
(6)转徙于江湖间于:介词,在
(7)予出官二年出官:(京官)外调
(8)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是:代词,这
迁谪:贬谪,放逐
(9)歌以赠之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10)凡六百一十六言凡:副词,总共
言:名词,字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古义:因此创作
今义: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译文:曾经向穆、曹两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状语后置句,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2)使快弹数曲。
译文: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省略句,应为“使(之)快弹数曲”。]
(3)转徙于江湖间。
译文:在各地辗转迁徙。(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环节二:把握文意
5.说说这个小序在文中的作用。
答: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读课文第1~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枫叶荻花秋瑟瑟瑟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2)添酒回灯重开宴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3)低眉信手续续弹信:副词,随便,随意
(4)小弦切切如私语切切:声音急切细碎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凝滞
(6)银瓶乍破水浆迸乍:副词,突然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文:我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举起酒杯想畅饮,却没有音乐为我们消解忧愁。
(2)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译文:我们寻找到传出乐声的那只船,悄悄询问是谁在弹奏,琵琶声停了,(琵琶女)想回答又有些迟疑。
(3)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译文:每一次拨弦都深沉压抑,每一声乐曲都充满忧思,好像在诉说平生如何不得志。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另有一种深沉的忧愁在其中暗暗萌生,这时候无声的意味更胜过有声的情趣。
环节二:把握文意
8.“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答:
明确:作者抓住溢满悲伤情感的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等意象,叠加在一起,描绘了一种冷落荒凉、寂寥凄惨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悲伤、凄凉的氛围。
9.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琵琶女的?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
答:
明确:从琵琶女弹琴的动作和音乐中流露出的愁苦情调来写琵琶女。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铺垫,为琵琶女自叙身世之苦和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张本。
三、诵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整顿衣裳起敛容 敛:动词,收敛
(2)曲罢曾教善才伏伏:动词,佩服
(3)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副词,轻易,随便
(4)去来江口守空船来:语气助词,无义
(5)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形容词,纵横的样子
1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2)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2)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指色彩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译文:年复一年地寻欢作乐,随随便便地打发消磨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译文:门前变得冷冷清清,来往的车马时有时无,年纪大了,只好嫁个商人为妻。
环节二:把握文意
14.琵琶女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自己身世的?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答:
明确:(1)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了自己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
(2)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前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四、诵读课文第4~5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谪居卧病浔阳城谪:动词,贬谪
(2)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
(3)往往取酒还独倾倾:动词,斟饮
(4)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忽然,顿时
(5)莫辞更坐弹一曲更:副词,复,再
(6)感我此言良久立言:名词,言语
(7)却坐促弦弦转急却:动词,退
(8)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副词,刚才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译文: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美妙的乐声。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译文:今天夜里听了你弹奏的琵琶曲,真如同仙乐入耳清朗明净。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在座的人中谁流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袍服已被泪水浸湿。
环节二:把握文意
17.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答:
明确:诗人被贬,异常苦闷,这与琵琶女的人生境遇极其相似,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诗人的心弦,让他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于是就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18.本诗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他们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试填写下面表格的空白之处。

分类
人物早年现在不同点相同点
琵琶女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年长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诗人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用文学笔触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又尽情地倾诉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知音
1.从教材中积累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伎,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被贬至江州的白居易遇到了琵琶女。一个“去年辞帝京”,一个“本是京城女”,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都有由盛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在那个夜晚,诗人白居易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泪洒青衫,沾湿了历史的脸庞,让人永远都无法抹去。
2.从历史中积累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俞伯牙惊叹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从名言中积累
(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3)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文天祥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4.从佳作中积累
(1)知音难逢,所以多少友人惺惺惜别。自古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送别之诗,王勃挥笔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长叹一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饮酒吟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临江而诵“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惜字如金的文人们为何写下了如此之多的惜别诗?难道不是因为知音难逢?他们知道命运多舛,前途未卜,这一别恐难再见,他们也知道,四海之大,而识我心者,唯君耳矣。他们怀念曾经的花前月下、吟诗作画,所以一到别离之时,文人们无不难抑心中绵延情愫,一篇篇绝古佳作便横空出世。
(2)知音难逢,有一些人便在难逢中相逢,珍惜那一阵短暂的马蹄声。王维和裴秀才在满山的佛语中相遇,从此游山玩水,共唱人生的真谛。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一片读书声中结为知音,他们的情感如那永恒飞翔的蝴蝶,千百年来活跃在历史中。
高山流水,知音可贵。知音如同那古城里合韵的马蹄,极易在一片寂静中错过。让我们握住知音的手,用一种平静而又宽广的心去守护那难得的知音。我的心如同芍药,在一片马蹄声中绽放,我听到有人停下脚步低下头,询问我的长久。
(二)这样运用素材
[精彩片段]
交往,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彼此相熟相知,不受任何利益驱动,这种交往,方能长久。善于听音的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摔碎玉琴,世间不再回旋“高山流水”;刘兰芝投池而死,焦仲卿便自挂东南枝,实践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梁山伯死了,祝英台撞死墓前,两只蝴蝶翩翩起舞,一曲“化蝶”,唱响千年。
[领悟] 围绕“交往,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这一中心,作者在历史故事中寻找素材,俞伯牙摔琴、焦仲卿和刘兰芝、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历史故事正好切合,作者巧妙地将之运用到作文中,增强了说服力。
[精彩范文]

①一千二百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曲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在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琵琶声。
②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③那一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④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⑤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⑦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⑧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⑨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⑩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漉漉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
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江州任职时期,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佳作赏析
本文语言缠绵忧伤,精美隽永,如诗一般纯美。《琵琶行》中经典诗句的巧妙穿插,古今时空的穿梭往来,文字与情思的相互交融,都使本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古今的碰撞。
?写作借鉴
1.学标题
本文实为一篇读后感,但标题却如诗似画,有了“江南烟雨”的修饰,让《琵琶行》如烟似雾,诗意盎然。
2.学结构
文章如诗一般纯美,特别是第④⑥⑧段都是《琵琶行》中的经典诗句,巧妙地穿插到文章中,让人仿佛看到了白居易,看到了白居易当时作诗的情景。
3.学修辞
本文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文采斐然。
拟人:第⑦段画线处的句子,写石狮子的见证。
排比:“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久远。”(段画线的句子)
4.学语言
本文语言精简,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人读之百遍犹不厌烦。缠绵忧伤中不失幽默,如第段,“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隽永中不失简洁,如第段。
5.学结尾
文章最后两段收束全文,开合有度,紧扣文题,前文的“有诗,有酒,有花”……都为《琵琶行》的出现做铺垫。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①之气。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释:①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翻译] 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明理知义] 浩然之气是孟子所特用的一个名词。这种气和道德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缺乏道德意识,或者因做了于心有愧的事而损害了道德意识,立刻会感到气馁。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道德意识的过程。这种气是通过长期道德实践的积累从内心自然产生的,不是凭偶然几次合乎道德的行为勉强袭取的。只要培养得法,这种气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并且四处扩散,上下流行,充塞于天地之间。

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①衣②敝③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④。反⑤,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⑥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⑦,予人者骄人⑧;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②衣:动词,穿。③敝衣:破旧衣服。④受:接受。⑤反:同“返”。⑥奚为:为什么。⑦畏人:害怕人。⑧骄人:在人面前骄傲。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译文:
参考答案: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2)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参考答案: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请用这片土地的收入来修饰你的衣装吧。”曾子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我曾经觉得演员是个神奇物种,他们天生多才多艺,一个会演戏的人,似乎唱歌、跳舞、曲艺、小品、乐器、相声,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行,随便搁在哪种镁光灯下,站着不动都起范儿。
直到听王珞丹说起自己学舞蹈的经历,我才暗爽地发现,除了那些生下来就为了气我们的“别人家的孩子”,实际上,各行各业中更多的都是缺少天赋的“笨人”。
她说:“我6岁第一次站在舞蹈室中央,老师教我们平转,所有小朋友都能按照轨迹旋转,只有我转得跟没头苍蝇一样,满教室十来个同学,快笑弯了腰,这个‘笑声’一下子就砸碎了我对天赋的幻想。我很清楚自己一旦跳舞,就会听到鼓掌似的嘲笑声,当时我就放弃了学习跳舞。”
我问她:“你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难道不要艺考展示吗?”
她有点小得意:“我17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艺考展示环节,确实绝大部分女同学都选择了舞蹈,芭蕾、民族、古典,甚至爵士、街舞,只有我偏执地唱了一首摇滚,当时觉得自己酷毙了。后来,学校里的汇报演出,学姐在舞台上跳了一段双人舞《牛背摇篮》,我的羡慕贯穿了整个青春期。”
她的话让我想起自己高中时代艳羡的那些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倾慕”成为青春里最深刻的烙印,可能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榜样,曾经是我们做梦都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好奇道:“你现在应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和角色,会不会跳舞并不重要了吧?”
她笑起来:“我克服不了对舞蹈的渴望,虽然没有天赋,但是又去了舞蹈排练厅,再试。哈哈,果然还是不行,比想象中更难。我坚持跳了一个月,动作依旧不标准,协调性差,还经常跟不上节奏,我确认自己永远没有机会达到专业舞蹈演员的标准,但是,我和队友一起笑,在跳舞的人群里一起秀,这是最大的快乐。”
“我确实没有天赋,但是,我也能变得更好呀,我就是这么个笨笨的很努力的人。甚至,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别人,但是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教益]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短板。虽然王珞丹的付出不能使她超越那些优秀的“别人”,但这种努力却让她成为了更优秀的自己。让我们也像王珞丹一样,拼尽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文言基础专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开船
B.血色罗裙翻酒污翻:泼翻
C.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平常
D.感我此言良久立感:被感动
解析:选C 等闲:随便,轻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④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选C ①介词,替;②动词,创作;③代词,这;④动词,表判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整顿衣裳起敛容B.低眉信手续续弹
C.老大嫁作商人妇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解析:选B A项,“整顿”,古义是整理;今义是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C项,“老大”,古义指上了年纪;今义指排行第一的人。D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A.稍稍宾客其父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骊山北构而西折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诗句,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一样。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间休止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非常用心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撕裂绢帛之声。
解析:选A B项,“错杂弹”意思是大弦小弦有序交错地弹奏。C项,丢掉了对“暗恨”一词的解释。D项,“当心”并非“非常用心”的意思,而是“在弦中间”的意思。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移船相近邀相见,。
(2) ,小弦切切如私语。
(3),未成曲调先有情。
(4)冰泉冷涩弦凝绝,。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添酒回灯重开宴 (2)大弦嘈嘈如急雨 (3)转轴拨弦三两声 (4)凝绝不通声暂歇 (5)东船西舫悄无言 (6)春江花朝秋月夜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舟中读元九诗[注]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 元九,唐代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7.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灯前”“灯残”“灭灯”,写出了整个过程。由“读诗”,到“诗尽”,直到“暗坐”,表达了诗人灰暗的心情:一面是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一面是内心的阴郁与苍凉,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8.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诗的末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一方面,“逆风吹浪打船声”,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时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又是以惊风骇浪喻指险恶莫测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呼号,也蕴含着与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慰的心理。(答象征手法也可以,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9.请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伎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10.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废 琴
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①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②。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注] ①玉徽:玉制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1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作者塑造了被废弃、受冷落的古琴形象。它遍身尘土,光彩磨灭,但琴声依然清越、古朴、高雅。
12.简要分析诗歌主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运用象征和对比手法,以琴自喻,将古琴受冷落的遭遇和羌笛与秦筝受世人喜欢进行对比。一方面借废琴坚守自我表达自己保持操守、不迎合世俗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寄寓自己政治失意的感慨。
三、语言表达专练
13.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为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至少用一种修辞格;至少引用一句原作中的诗文;不超过80字。
答:
 
参考答案:一首《琵琶行》,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同情的泪、伤感的泪,更是心灵相通的泪。
14.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内容,另选两位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符合题意。
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白居易看来,人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遇;;。
参考答案:在杜甫看来,人生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苍凉 在李白看来,人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无奈

15.赤壁赋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5.赤壁赋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5.赤壁赋学案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识记积累】
字音:
属(zhǚ)窈窕(yǎotiǎo)少(shǎo)
焉酾(shī)冯(píng)倚歌而和(hè)之
袅袅(niǎo)嫠(lí)妇愀(qiǎo)然
缪(liáo)舳(zhú)舻(lú)槊(shuò)
糜(mí)扁(piān)舟渚(zhǔ)

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御,驾。
3.山川相缪:“缪”通通“缭”,盘绕

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走。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使动用法,使……正。
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5.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课文初探】
1.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抒情方式是什么?

2.作者在这四段中阐述的哲理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堂上演练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歌窈窕之章( )( )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酾酒临江( )
举匏尊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之() 山川相缪()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D.其势弱于秦。

4.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以战?

5.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文段精析】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③扣弦而歌之
④倚歌而和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逝:往。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
C.方其破荆州。方:当。
D.固一世之雄也。固:固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下列对于这段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地盘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选文第一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选文第二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一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选文第二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5.翻译下列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课外文段】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立,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三国志王粲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以谦名公之胄胄:后
B.诏除黄门侍郎除:授予官职
C.仗大众,志兼天下兼:兼善,兼济(使……受益)
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典:掌管,主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①年既幼弱,容状短小。
A
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①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B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①乃之荆州依刘表
C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①文武并用,英雄毕立。
D
②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粲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②才学显著,贵重朝廷③闻粲在门,倒屣迎之④年既幼弱,容状短小⑤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⑥魏国既建,拜侍中⑦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⑥D.②④⑤⑦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少年得志,历仕汉魏二朝,直到进入朝廷的政治中心。
B.王粲在政治上依附曹操,曹操父子也倚重王粲。
C.当时袁绍、刘表都是地方割据势力,他们不能得天下的原因之一是不能重用人才,而曹操则与他们相反,这也是曹操能统一中国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D.在曹操政权建立之初,王粲给魏国订立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拓展提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慷慨kǎi缔结dì镌刻juān粗犷kuàng
B.方遒qiú漪沦yī啮啃niè发酵jiào
C.希冀yì纨绔wánkù信笺jiān怪嗔chēn
D.江渚zhě愀然qiǎo酾酒shī功亏一篑k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殷勤罗琦斑斓推心至腹
B.河畔脉膊寒喧淋漓尽致
C.琐碎鞭笞书藉分道扬镳
D.絮聒万籁漫溯素昧平生

3.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没有弄清楚,你是想让我去你那儿呢?还是你来呢?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连到思想品质。
D.我说:“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你。”“没关系,”他笑着说:“我习惯晚睡。”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③有关夏收的物资供应、运输等方面的工作,他们也制定了的措施。
A.窜改驱除响应
B.篡改祛除相应
C.窜改祛除响应
D.篡改驱除相应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B.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生动,新鲜,现实感强。
C.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D.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过农垦战士的开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能否认《大雪无痕》不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优秀的电视剧。
B.通过“三讲”教育,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C.我校的高考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D.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参军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它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8.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愿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市森林公园决定公开招聘一名高级管理员。几轮测试之后,1000名应聘者中有三人因分数相等同时进入复试,总管招来他们说:“有一只小山羊跑到了三号林区,你们一齐出发,谁抓住了这只山羊,谁将被录用。”三人奉命来到三号林区,甲首先发现了山羊,已用物击伤了山羊,丙抓住了受伤的山羊。 
1、请你预设一下招聘结果,然后写一篇文章。或依材料写招聘故事,或引发联想写成散文,或阐发观点夹叙夹议……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800字。

15.赤壁赋

【课文初探】
1.答:①所写景物有:清风、明月、星星、江水、白露、小舟。
②湛蓝的天空,明月高悬,群星闪烁,一阵清风从江而拂面而来,一叶小舟在白雾迷茫的江面荡悠悠行驶。③宁静,幽美。④表达作者喜悦快乐的心情。⑤借景抒情。
2.答①“逝者如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曾以一瞬”,说明运动是绝对的,“而未尝往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我皆无尽也”说明静止是相对的。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哲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作者认为:从相对静止的角度看,我们的品质没有变,这里的山水不变,我们应该尽情享受,急时行乐。表达作者旷达的胸怀,快乐的心情。

◎堂上演练
1.壬戌rénxū 窈窕yǎotiǎo 舷xián愀qiǎo 舳舻zhú lú 酾shī匏páo挟xié
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属(通“嘱”,指劝人饮酒)横(弥漫,充溢)
纵(任)如(往)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倚(循,依)危(端正) 
固(本来)须臾(片刻)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通“缭”,盘绕)
3.BB4.D5.D

【文段精析】
1.A(①“于;②“乎”均为“在”;③补足音节,无实义;④代“客”。)
2.B(B.适:享有。)
3.D(A.西、东:名作状;B.东:名作动;C.侣、友:意动。)
4.D(D.错在“但……稍显牵强”处,实际上本段也涉及了人生,认为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
5.(1)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2)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D(D.错在“但……稍显牵强”处,实际上本段也涉及了人生,认为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

【课外文段】
1.C2.D3.B4.A
◎拓展提升
1.B(A粗犷guǎngC希冀jìD.江渚zhǔ)
2.D(A.推心至腹一推心置腹B.脉膊一脉搏寒喧-寒暄C.书藉-书籍)
3.C(A是选择问句,选项之间用逗号;B中“三四里”是概数,中间没有明显停顿,不必用顿号;D句中“××说”在引语中间,“说”后应用逗号)
4.B(“窜改”只有改动之意,“篡改”是“用作伪手段对经典等进行改动或曲解”,因此①用“篡改”;“驱除”有赶走、除去之意,“祛除”只有除去之意,用于疾病、邪祟方面,一般用“祛除”,因此②用“祛除”;“相应”即互相适应,“响应”,回声相应,比喻以言行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行动。③是相适应之意,因此用“相应”。)
5.A(A指打开大门迎接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B强调“长期”和“受影响”,与本句“那天”语境不符,应用“耳闻目睹”。C一般用于称别人帮助自己。D比喻经过的时间很长久,与语境表达的意思不合。)
6.D(A多重否定与原意相反。B缺主语,“通过……”介词结构,不能作“使”的主语。C前后主语不同,搭配不当,应删第一个“的”。)
7.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8.现在许多国家都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或: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9、[意图]本题属情景作文,旨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考查。
(1)招聘甲,因为他具有“发现”精神,“发现”是发明的源泉;(2)招聘乙,因为他具有实干精神,动手实践的能力是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3)招聘丙,因为他具有收获的才能,只知播种,不知收获的人将会一事无成;(4)破格招聘三人;(5)用“抓山羊”作招聘考题,滑稽可笑,终告失败。还可从反面思维预设出更多结果或提炼出更多的观点。

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感受鉴赏:理清思路,赏析人物。
2.思考领悟: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礼教的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题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孔雀东南飞》MTV,《孔雀东南飞》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全诗很长,但阅读难度不大,且课文有很详细的注释,学生只要结合注释便可顺利地阅读全文。考虑到诗歌篇幅长,若以老师讲授的方式来处理课文,耗用课时必在3课时以上,且学生很容易疲累,以致失去阅读兴趣,故笔者在本课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过程与方法如下:
提前几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让学生熟读课文。
利用两节阅读课让学生第一节归纳重点文言现象: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相、见、谢),第二节课通过个性化语言赏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在书旁加上自己的点评。
我所录制的课是最后一节课:展示课和探究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孔雀东南飞》片头,看视频、听主题曲,感受忧伤凄婉的基调,介绍长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现存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断人心肠的爱情故事,它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崇高地位,可以和莎翁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相媲美。
二、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1.学生复述: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内容情节
兰芝请归(“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开端
兰芝被遣(“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发展
被逼改嫁(“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再发展
双双殉情(“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高潮结局
夫妻合葬(“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尾声
三、诵读体验:
从以下两个情节中任选一个,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2.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有四组同学展示了朗读,虽然个别同学感情不够投入,但大多数同学融入了自己真挚的感情,基本达到教学效果)
四、诵读诗中人物的语言——赏析人物思想性格:
1.学生分小组交流预习赏析刘兰芝、焦仲卿的个性化语言,推荐同学边读边总结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人物思想性格。
刘兰芝: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多才多艺、勤劳善良、倔强坚贞、知书识礼、重情重义、果敢坚决、敢于反抗——才貌双全、才德兼备、秀外慧中,外柔内刚、
焦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誓天不相负——
誓不相隔卿——
忠于爱情、孝敬母亲——矛盾体,只有忍辱负重,有点愚孝
2.读焦母和刘兄的语言,概括二人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焦母: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刘兄:
作计何不量!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五、问题探究:
造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一:封建门第观念
学生二:焦母和刘兄的干涉
学生三:没有后代
教师总结: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是戕害他们爱情的凶手,也就是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六、读后有感
故事结局,两人双双殉情而死。化成鸳鸯,不过是人们的对他们的美好祝福。试想一下,除了殉情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结局?
以“——,我想对你说”为题,选择诗中一个人物表达一下你所希望的结局。
有学生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心愿:
有的希望焦母别太专横,给他们以自由,有的希望焦仲卿带着刘兰芝私奔,有的希望焦仲卿和母亲好好沟通——
最后老师要说的话(声情并茂地朗读):
刘兰芝,我要对你说
没有青山,没有潮水,只有漫漫伸向远方的道路,一路颠簸的马车承载着你满腔的悲痛。纵然是感彻肺腑的安慰,似海深情的叮嘱,也止不住你如潮的眼泪啊!你的心就像那随风飘落的黄叶,跌入无底深渊,让冰凉浸透,让泪水洗荡。
曾经的不辞辛劳换来的却是这般棒打鸳鸯。到底是何罪过,让你背负如此伤痛?甚至还来不及哭出声,你就这样头也不回,就这样去了,就这样走了……
风儿轻轻地吹呀吹,吹落你的眼泪;
泪儿轻轻地飞呀飞,带着你的伤悲。
你知道,你抵抗不了封建家长的淫威,你知道你和仲卿没有答案。于是你不要什么月圆花好,不要什么笛短箫长。要苦,就苦得像茶,苦中也有一缕清香。要傲,做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
你去了,带着你的高贵,带着你的尊严!
我多么想你和你的爱人长相厮守,白头偕老!哪怕忍辱负重,受尽屈辱!我多么想你儿孙绕膝,长命百岁!哪怕像卓文君一样受尽贫寒!
兰芝啊!可怜你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可怜你鲜花一朵就命丧黄泉!
七、拓展总结
几百年后,梁山伯和祝英台两情相悦却演绎了双双化蝶的爱情悲剧。又几百年后的南宋,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琬的女子,伉俪情深,琴瑟相和。然而,这一切并不合陆母之意,她认为唐耽误了儿子的功名前程,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31岁的陆游郁闷独游,在沈园邂遇唐琬,唐琬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同题和之。不久,唐琬抑郁而亡。陆游抱恨终身。封建家长制戕害了多少年轻人的幸福?让封建走开,让自由永存!最后我们一起祝愿: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7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
内容感知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它的开头为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但刘兰芝却为婆婆所不容,受到她的百般刁难。没有办法,刘兰芝只好回到娘家。夫妻二人,双双“誓天不相负”。刘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及太守分别替他们的儿子求婚。焦仲卿听说了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在刘兰芝与太守儿子成婚那天,刘兰芝毅然投水而死,焦仲卿也自缢身亡。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在艺术上,诗歌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体现了悲剧美。学习时,要注意加以揣摩。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自缢(yì)箜篌(kōnghóu)伶俜(língpīng)娜(ēnuó)
公姥(mǔ)腰襦(rǔ)葳蕤(wēiruí)遗施(yí)
磐石(pán)踯躅(zhízhú)拊掌(fú)赍钱(jī)
流纨素(wán)诺诺(nuò)鹄舫(húfǎng)龙幡(fān)
冥冥(míng)青骢马(cōng)金镂鞍(lòu)甸甸(diàn)
琉璃榻(tà)耳著(zhuó)明月珰(dāng)便言(biàn)
否泰(pǐtài)不量(liàng)钱帛(bó)纤纤(xiān)
鲑珍(xié)晻晻(yǎn)窈窕(yǎotiǎo)要(yāo)
萦(yíng)哽咽(gěngyè)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遣: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
云尔:句末语气助词。
缢:上吊自杀。
徘徊:流连往复。
守节:忠于职守,遵守法度。
驱使:使唤。
徒:白白地、徒然地。
共事:共同生活。
结发:束发,此处指结婚。
何意:谁能料到。
区区:少,小。有“愚拙”的意思。
可怜:可爱。
下心意:有耐心受委屈的意思。
作息:偏义复词,这里只有劳作之意。
伶俜:孤单的样子。
遗施:赠送。
严妆:盛妆,仔细地梳妆打扮。
扶将:扶持、照应。文中是“服侍”的意思。
依依:留恋难舍的样子。
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
便言:口才很好。便,言辞敏捷。
否泰:坏运气和好运气。
娇逸:娇美文雅。
络绎:接连不断。
处分:处置,安排。
婀娜:形容轻轻飘动的样子。
晻晻:日落无光的样子。
零雨:泪如雨下。
作计:打算。
彷徨:本来是徘徊的样子。这里指心神不安。
自归:自己回家。古代女子出嫁后,回娘家,需征得婆家同意,娘家派人迎接,才能回来。
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尊敬的用语。
2.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虽与府吏要(“要”通“邀”)
3.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弟兄(意义偏“兄”)
4.古今异义
共事二三年(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别人)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
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
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的)
多谢后来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表示感谢)
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尽)
四、特殊句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判断句)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句)
君还何所望(宾语前置句)
仕宦于台阁(介词结构后置句)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介词结构后置句)
五、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南朝徐陵编),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还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五言诗的杰出代表,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全诗共有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2.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
六、名篇名句
1.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剖析: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禽鸟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是民歌的特点。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剖析:用假设句,恰当地表现了焦促卿外柔内刚的个性。“终老”,以示决绝。从中也可以看出,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感情绝非虚假,为后面的双双殉情打下了基础。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剖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对人物的行动和表情作了简单的刻画,并穿插了精练的抒情性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更有情韵,增添了悲剧气氛。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剖析:这是刘兰芝的话,她此时已把事情想透了,对复归不抱幻想。刘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兰芝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出忠贞、坚强的品格。“君尔妾亦然”,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二、重点语段
1.“鸡鸣外欲曙”至“二情同依依”。
剖析:这一部分始写兰芝的美丽,“腰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2.“府吏闻此变”至“千万不复全”。
剖析:府吏闻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巨大的压力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3.“阿母大拊掌”至“不迎而自归”。
剖析:内容何等繁复!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痛苦,却迸出一句“儿实无罪过”来,五字即了。至于刘母之惊疑、愤怒、悲哀,种种复合的感伤,只用五个字“阿母大悲摧”包括之,又何其简省!
4.“交语速装束”至“郁郁登君门”。
剖析: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显示了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了太守家的喜和兰芝、焦仲卿的悲的对照,增强了悲剧性,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美和色彩美。
5.“两家求合葬”至“戒之慎勿忘”。
剖析: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结构图解
全文除起兴外,按照仲卿、兰芝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划分为五个部分。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本诗按刘兰芝和焦仲卿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通过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3.本诗通过赞扬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一个美丽的叛逆形象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诗的一开头就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美丽的出众,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为“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后来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是表现出了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形象是一个独特的、美丽的叛逆形象!
问题探究
读了这篇课文后,相信你一定被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的爱情悲剧所深深感动,也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同时,我们也想一想,刘兰芝除了死还有没有别的出路?让我们以“兰芝之死”为课题去探究一下吧。
导思: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孔雀东南飞》就是一曲让人哀婉的爱情悲歌。而对于诗中“刘兰芝之死”,历来是各有各的见解。有人讲刘兰芝的自请遣归和以死抗婚,反抗的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捍卫的是人权。也有人说刘兰芝性格倔强,难以调和婆媳之间的矛盾,是两种性格碰撞的悲剧。还有人说刘兰芝的身上体现的是人性之美、人格之美,正是这种美,才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因此探究时要多查查资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然后进行课题的交流。
探究:第一步,查找有关对《孔雀东南飞》进行赏析的文章。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在阅读时,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心得、疑点,随时在书上圈画、评点,以此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阅读时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及评注来阅读,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求证。
第三步,选择课题。可从三个方面思考,即从“兰芝之死”“兰芝出逃”与“兰芝再嫁”三个角度来作具体分析。
第四步,同学们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881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