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做一个最好的你》说课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做一个最好的你》说课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由于自己是一名班主任,因此就从语文教学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符合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科整合、学科渗透的这一原则。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做一个最好的你》。

教学理念: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评价学生是否成才,决不能仅仅看他的学习成绩,而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育人质量,努力使之成为具有健康人格与品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接班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关系到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势必会成为左右学生成才的关键。

教材理解: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任性,娇气,懦弱是他们主要的特点,这些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与社会的过分关注使他们产生了骄娇二气,对于压力与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很差,直接导致了他们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极其任性;或者是胆小慎微,没有自信,毫无主见。由此而引发的极端实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本课为了建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意识,先是以罗森塔尔试验的结果点明: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直至成功。接着课文出示问卷,让学生进行自测,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后文章对如何树立自信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富有哲理性的段落作结,深化主题,发人深思。纵观全文,层次清晰,深入浅出,情感发展由弱渐强,结尾令人心情激荡。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教学重点:

在此我将情感目标的实现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切入主题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置了两项内容。首先读一封学生来信。信中的学生向老师倾诉了内心的苦闷与疑惑――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时候经常会越帮越忙,受到训斥;在学校,由于成绩不理想,觉得同学们瞧不起自己,故意疏远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独。结尾他向老师询问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没有希望。读完这封信,教师提问,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学生请举手,借此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大致情况。第二项内容,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了解自己的同桌吗?他(她)有什么优点呢?其他人呢?这一环节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学会评价他人,并且使受到鼓励的一方感受到被人认可的满足与喜悦,从而对自己信心大增。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比较自然的体会到了确立自信心的文章主题。

二、活动体验引发思索

经过前一步骤,学生的兴趣渐浓,这时再引入一个游戏:照镜子。教师将一面小镜子隐藏在手中,说这是一个人的照片,让同学到台上来辨认是否认识。当学生来到台上,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一定会说认识这个人。这时候,教师提问:他有优点吗?那缺点呢?学生大多会承认这个人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经过多人上台参与这个游戏,教师最后公布谜底――手中只是一面镜子而已,别无他物。学生惊异之余,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可以发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为什么就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呢?这一问题的抛出,一定会使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但这种沉寂决不是麻木,而是通过这件事而引发的深深思索。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而得出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这一答案。

三、正视自己树立自信

自信心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缺乏自信会有什么后果?这又是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学习中的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告一段落后,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罗森塔尔及他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拥有自信心所带来的的神奇效应。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明白了成功的关键还在自身,在于对自己、对困难的认识,认识到人只要心中怀有期望,就会一直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结果定会出人所料。

为了成为内心渴望成为的那种人,验证自己拥有自信心的程度,学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测试自信心指数。这一环节一定要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填写,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问卷情况一定有好有坏,对于结果不理想的同学,他们急于找到扭转局面的方法,这时候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找到使自己变得自信的途径:

1、自信首先要喜欢自己,学会为自己减压。

2、先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建立信心大厦。

3、多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

4、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就能得到对自己最好的鼓励――成功。

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学习这几点之后的感受,自己在生活中做到了吗?还能找到其他的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吗?让学生尝试着按照作者的建议去努力,相信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收获与回报。

四、归纳总结深化主题

文章的最后一段作为全文的高潮,非常适合集体诵读。因此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品读,最后集体诵读,直至当堂背诵的环节。学生们在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对自信心的认识,重新为自己定位,而且也为今后如何走好人生路,在内心做好了描画。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的生活等待我们去学习,我们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可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愉快而且充满自信的心,需要我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以上就是我对《做一个最好的你》这一节课的总体把握。经过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自信心对于一个人如何成才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今后该如何树立自信心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小编推荐

《做一个最好的你》课文


比尔医生最擅长做面部整形手术,他创造了许多奇迹,使许多人变得漂亮了。不过有的人经过成功的手术以后,仍然灰心丧气。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挺丑的。时间长了,比尔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美和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本来的面貌如何,更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比尔的想法对吗?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研究。他来到一所学校,从入学的新生花名册中挑出一些学生的名字,对校方说:我发现这几位学生特别聪明。他的话很快传到了这些学生的耳朵里。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老师高兴地对他说:啊,您的眼光真准!这些学生的确很出色,是我们的优秀生。然而,罗森塔尔的一席话却让老师大吃一惊。他说:其实,我对这些学生一无所知,完全是随意挑选的。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很普通的学生。罗森塔尔又对教师说:当你认为自己的学生很聪明时,你会对他们产生期望,这种期望会变成学生对自己的信心。渐渐地,他们就真的变得聪明了。

一个人只要有自信,就能成为他渴望成为的那种人。你对自己有信心吗?

请做一做下面的测验题,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括号中填是或否:

1、我觉得自己有不少优点。()

2、我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与陌生人相处,我很少局促不安。()

4、我的小伙伴很喜欢跟我一起玩。()

5、无论学什么,我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学会。()

6、我常常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7、我比较容易成为别人的好朋友。()

8、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欢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担忧。()

9、每次坐在考场上,我总是信心十足。()

10、如果我做了件傻事,我会同在场的那些人一起大笑,不觉得有多难堪。()

11、我心里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12、尽管我还有不少毛病,但我肯定能改掉。()

如果你的答案有九至十二个是,祝贺你,你的自信心会帮助你走向成功;如果有五至八个是,说明你比较自信,不过有时候不自信的感觉会冒出来捣捣乱;如果只有四个以下的是,这可不太妙。不过,情况不会更糟糕,因为你一定会马上提出一个扭转局面的问题怎样才能变得自信?

自信首先是要喜欢自己。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代替你。拿出纸笔,你一定能列出自己的优点。即使犯了错误,也应当鼓励自己: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我是个好孩子。

你不能指望一觉醒来就变得非常自信。建立信心大厦,要从砌好每一块砖开始,就是说,从你喜欢做的、拿手的事开始,做好每一件小事。

可能有很多事你做得不如别人好,这没关系,只要你认真做了,只要你比昨天做得好,就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

成功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但是成功一向都不容易,许多时候,你得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

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做一个最好的你》教学札记


做一个最好的你》一课以亲切、中肯的语气娓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如何树立自信心,从容面对人生。纵观全文,层次清晰,深入浅出,情感发展由弱渐强,结尾令人心情激荡。为了让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鼓励。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体会,例如导入时,让学生自由评出班级中有哪些自信的同学,看看他们身上的优点,找出自信给成长带来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课文中的测试题是个亮点,让学生自己测试,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找到使自己变得自信的途径:

1、自信首先要喜欢自己,学会为自己减压;

2、先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建立信心大厦;

3、多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

4、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就能得到对自己最好的鼓励――成功。

最后让学生谈谈学习这几点之后的感受,自己在生活中做到了吗?通过交流学习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信心对于一个人如何成长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今后该如何树立自信心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做一个最好的你》同步练习题:六年级上学期语文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做一个最好的你同步练习题,希望大家练习!

比尔医生最擅长做面部整形手术,他创造了许多奇迹,使许多人变得漂亮了。不过有的人经过成功的手术以后,仍然灰心丧气。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挺丑的。时间长了,比尔渐渐地悟出了一个道理:美和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本来的面貌如何,更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比尔的想法对吗?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研究。他来到一所学校,从入学的新生花名册中挑出一些学生的名字,对校方说:“我发现这几位学生特别聪明。”他的话很快传到了这些学生的耳朵里。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老师高兴地对他说:“啊,您的眼光真准!这些学生的确很出色,是我们的优秀生。”然而,罗森塔尔的一席话却让老师大吃一惊。他说:“其实,我对这些学生一无所知,完全是随意挑选的。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很普通的学生。”罗森塔尔又对教师说:“当你认为自己的学生很聪明时,你会对他们产生期望,暗示给学生。学会会因此变得自信,而更加努力,渐渐地,他们就真的变得聪明了。”

一个人只有树立自信心,才可能成为他渴望成为的那种人。你对自己有信心吗?请做一做下面的测验题,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括号中填“是”或“否”。

1.我觉得自己有不少优点。()

2.我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与陌生人相处,我很少局促不安。()

4.我的小伙伴很喜欢跟我一起玩。()

5.无论学什么,我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学会。()

6.我常常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7.我比较容易成为别人的好朋友。()

8.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欢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担忧。()

9.每次坐在考场上,我总是信心十足。()

10.如果我做了件傻事,我会同在场的那些人一起大笑,不觉得有多难堪。()

11.我心里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12.尽管我还有不少毛病,但我肯定能改掉。()

如果你的答案有九至十二个“是”,祝贺你,你的自信心会帮助你走向成功;如果有五至八个“是”,说明你比较自信,不过有时候不自信的感觉也会冒出来捣捣乱;如果只有四个以下的“是”,这可不太妙。不过,情况不会更糟糕,因为你一定会马上提出一个扭转局面的问题——怎样才能变得自信?

自信首先是要喜欢自己。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代替你。拿出纸笔,你一定能列出自己的优点。即使犯了错误,也应当鼓励自己:“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我是个好孩子。”

你不能指望一觉醒来就变得非常自信。建立信心大厦,要从砌好每一块砖开始,就是说,从你喜欢做的、拿手的事开始,做好每一件小事。

可能有很多事你做得不如别人好,这没关系,只要你认真做了,只要你比昨天做得好,就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

成功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但是成功一向都不容易,许多时候,你得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成功喜欢不懈努力、永往直前的人。

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空中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1、列出《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提纲。

答案

2、怎样才能做一个最好的你?

答案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做一个最好的你同步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一个苹果》说课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苹果》说课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动人故事防炮洞里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常干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最后还剩下了一大半,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深厚的关怀与友爱之情。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主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在落实读书、识字等常规目标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及当时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的深厚感情,进而使他们懂得团结才有力量这一深刻道理。

从体裁上看,这篇课文属于小小说,因而内容结构比较复杂:小小的一个苹果在八个人之间转了两圈,每一圈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八个人物的出场几乎贯穿全文,而多数人物的出场又各自牵动着相应的插叙,使得故事的情节显得错综复杂,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正是本篇课文主要的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由于生活条件相去甚远,学生对与志愿军当年所处的恶劣环境很难达到感同身受,因而如何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也将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考验。

为此,整个教学过程我打算这样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尹始,我将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这样对学生说: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叙事性文章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逐步具备略读的能力。依据课标的这一要求,我将趁热打铁,在学生有了干渴的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下边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件什么事情?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回答起来并非容易,学生需要通过扎实的阅读,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随着学生的概括回答,我将通过相机引导,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脉络:火线运输员把路上捡到的一个苹果送给连长,这时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滴水了。这一个苹果先后在8个人手中转了两圈,第一圈原样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教师随机板书:

第一圈原样回到手中

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

整体感知阶段将随着完成识字任务。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不必花费过多的工夫。本课的生字只有3个,其中有两个字容易写错,一个是卸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左边的竖是一笔到底,不要断开。另一个是熏字,要提醒学生不要跟重字混了。

三、仔细品读,体会情感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部分进行仔细品读,从中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思想情感,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价值观,从而使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和谐统一。为此,我将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细节进行品味: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苹果在8个人手中转了整整两圈还剩下大半个,难道是他们不渴?借助这一问题把学生阅读的目光引到有关干渴的细节上来。课文中这样的细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写连长干渴的语句: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品水了,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再如写步话员小李干渴的语句: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些天一直没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再像写通讯员小蓝干渴的语句: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等等,对于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出战士们的干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干渴,实现读悟合一。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战士们那样地干渴,为什么他们不肯吃掉这个苹果?他们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去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伟大胸怀。

四、总结深化,点燃激情

本篇课文在体材上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小小的一个苹果折射出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精神的伟大光芒,反映出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在对课文的细节进行仔细品读之后,我将抓住课文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防炮洞里的战士为什么都哭了?此时此刻,你的感觉又是如何?通过思考回答,唤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友爱之情的强烈共鸣,此时,他们内心的情感将会从理解发展到敬佩,再由敬佩升华为感动,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防炮洞里的一名战士,这种角色转化将把他们的内心感情推向高潮,从而使情感目标的落实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一个苹果的转移为明线,以战友间的情感加深为暗线,紧紧抓住文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品读,着力引导学生走进志愿军战士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将会时时感受团结友爱的巨大力量,进而使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达到高度和谐,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可爱和渺小以及地球上资源的特点,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完成以下目标:

a、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语段,理解课文内容。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朗读感悟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情感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1、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有哪些方面?导致了怎样严重的成果?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教学难点:

体会文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尝试按照导入新课、激趣生疑自读发现、赏读自得研读感悟、引发辩论作业设计、形式创新结束课文,感情升华这五个环节来设计这堂课。

一、导入新课,激趣生疑。

一开始,老师用比较新奇的语言导入新课,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然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切入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自己来提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到问题,而是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找答案,这样做无疑是让学生去自读自悟。

二、自读发现,赏读自得。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学伊始,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阅读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切入点,这样学生自主读书,就能很快地发现问题精髓,学生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兴奋点,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自读,很快发现突出体现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的部分。

在课文第一段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感受的最佳是朗读。设计这一环节时,首先让学生找到能突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读一读。这时的读,学生还停留在对这段文字表面的感知,还没有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老师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纱衣的晶莹透亮的球体,还有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和一些生物。当学生看到它时,会真正地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很自然地激发起:我要把地球的美读出来的欲望。在教学地球渺小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通过质疑、计算来体会,然后再出示课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行情况,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地球是那么渺小。

在教学地球容易破碎的重点段即资源有限这一部分,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例如:赏读、思考、讨论、解疑、查找资料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广泛的空间,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好大屏幕,听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学生很容易找出。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马上会回答矿物资源的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它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就没有了;第四自然段中的四种自然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随意毁坏的话,能再生的也会变成不能再生。接着再让学生听读一遍课文,注意听电脑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说说理由,并让学生试读、比读。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拿出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人类破坏资源的材料当堂汇报。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增强了环保意识,真可谓是一举三得。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下,教师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将课内外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想说的东西很多,情绪也逐渐高涨。此时,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这部分内容,就会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发展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

三、研读感悟,引发辩论。

不能移居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看懂,所以教师不必多讲,而是设法引起争辩,从而体现对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前从书籍、报纸、杂志、网络上获得了关于星球的大量的信息,内容广泛。学会只需汇报一、两个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其它的资料可让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掌握。

四、作业设计,形式创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此自读、赏读、品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过渡、引读,师生的感悟已达到高潮,教师再设计了一项扩展应用性的作业,先让学生谈保护地球的建议或打算,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再选择其中的设计公益广告一项,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有探究、有体验、有实践、有创造的作业学生会自觉地、愉快地完成,并可以从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发散思维、激发创作欲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课文,感情升华。

在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声中,一条条立意深刻、精妙,很有警示性的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同学们兴趣盎然。教师此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地球属于我们只有一个,我们应该精心地保护她。把你们此刻感受到的尽情读出来,站起来呼吁全人类齐读最后一小节。这时,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就会达到高潮,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书声琅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44你像一个巨人


44你像一个巨人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巨、甲、丛、森、跳、舞、享、弱、保、护”10个生字;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学习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生字“巨、弱、保”。
3、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能在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明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5、尝试设计标语,提醒大家爱护绿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在课文和其他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感受诗歌语句里蕴藏的意思,紧扣题目“巨人”进行理解,懂得人应该拿出自己强大的力量,当大自然的保护神。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话说得完整、说得合理。
教学媒体生字、部首卡片;图片;课文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课文、圈出生字);查字典。
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引入:美丽的草坪上,小动物们在跳舞、唱歌。
师:瞧,草坪上,草丛里,竟然也有一个快乐的世界。有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就写了一首诗,题目是《你像一个巨人》。
2.教学生字:巨(笔顺)。
要把这个字写的漂亮,要注意:(1)整个字写得略窄;(2)第一笔“横”和最后一笔的“折”,上面略短下面略长,有拖住的感觉;(3)中间半个口要藏在里面。在手心里慢慢地运笔,把这个字写得漂亮些,再漂亮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很想听听你们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很想知道你们是不是打心眼里喜欢这首诗。
2.交流自学情况。
(1)分小节朗读文。
(2)学习生字,正音。
重点指导:
平翘舌音:藏进、森林、地震、正在、巨人、弱小。
前后鼻音:草坪、弹琴、亲情、举行。
(3)查字典:弱小、保护。
(4)教学生字:巨,部首“匠字框”。
(5)交流:为什么说“你像一个巨人”?
(三)读文思考,理解意思。
1.学习第三节课文:
别践踏它们的家园哪!
它们也在享受着亲情。
它们的世界还很弱小,
你是保护它们的主人。
(1)先自己尝试朗读,然后同桌对读。
(2)集体交流。
教师指导:把握好感情的起伏。第一、二行声音略轻,有不惊扰昆虫世界的意味。重音落在第四句:你/是保护它们的巨人,慢下来,渐次舒展。
2.学习第二节课文。
思考: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们在享受着亲情?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们确实很弱小,需要得到人的保护?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
它们也许正在举行婚礼,
蚱蜢跳舞,蟋蟀弹琴;
如果你一脚踩下去,
就是带去一场地震。
(1)让学生尝试表情朗读课文,还可以加上动作,逐渐记住内容,把课文背下来。
(2)想象看,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婚礼?还会进行哪些庆典活动?试着自己编写课文:
如:
它们也许正在生日聚会,
蚂蚱跳舞,螳螂唱歌;
如果你一脚踩下去,
就是带去一场地震。
(三)背诵全文,进行总结。
1.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以后,你心里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好“巨人”?
情境:公园里翠绿的草坪刚铺好,上面还缺少一块宣传牌。你能给出个主意,告诉公园里的叔叔阿姨,上面写一句什么话吗?
(四)复习巩固
1.游戏:数爱心。
(朗读“爱心”上写的词语,学生读出几个,就拥有几颗爱心。)
2.音序法查字典:弱。
3.改编课文。
教学效果反馈课堂上的朗读我每次都有目标,且有层次感,让学生读有提高,读有收获。如在朗读课文第1、2小节时:先由学生自读,读通课文,扫清阅读的障碍;再让学生找到描写人类像巨人的句子读一读。又如学习第三节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那么快乐的小动物,你怎么忍心去伤害他们呢?该怎读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去感悟文中的含义所在。最后齐读全文,再让学生试着背一背。这样熟读成诵水道渠成。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设计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

设计理念: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30,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计学生可能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2、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后,提出:

(1)面面相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

(2)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

(3)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诈)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修改完善,达到人人会说(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

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便打了我们我什么样的心情?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你觉得《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可联系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后2题确定)

2、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

首先看看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对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还要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3、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此处略,见第二课时)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依学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学案: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1:默读课文,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2:默读课文,思考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和行为有了哪些变化,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三、共议交流。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学生也可能认为是博学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寻常的、不可思议的、惹学生生气的、狡黠的、戏弄学生的、让学生学到了探索精神的、让学生明白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不一定正确的、用特殊方法纠正学错误的、)

在凯蒂旺普森事件中,预计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最初的认识可能是零散的,如:他们会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戏弄学生的、教会我们怀疑的教学时可依照学生的发言顺序教学,而后进行整合提升。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如果学生先谈到略处理)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师:你从怀特森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森身上觉得他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3、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考虑,发现其中的疑点。)

(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

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

(3)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

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师:读读这些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会怀疑,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怀疑主义。这也是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

(二)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略处理)

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不寻常的探索?

(引导学生从小汽车事件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我们学会探索的老师)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即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师: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

相机出示:

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师:你们觉的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引导学生从这一段中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教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的毅力。教学时还可引导学生结合下文来谈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影响。)

师: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

(三)师生总结。

完成填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四、拓展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五、作业。

必做:

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选做:

试着把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带到你的学习生活中去。

附板书设计:

25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教学中应注重抓住人物神态、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人民军队中战友间的深厚情谊。自读感悟,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自然渗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多年来比较重视古诗文的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住宿生居多,大多来自农村,阅读习惯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中抓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合作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想象,合作学习,体会人物精神,以保证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

2.(出示志愿军战士渡过鸭绿江,挺进朝鲜的图片。)激情谈话:1950年10月,为了保家卫国,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抗美援朝。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出示上甘岭战役的多幅图片)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终于迎来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乃至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役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个苹果

3.读课题,读出自己初步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导航:

(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章讲了有关一个苹果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遇到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可以划一划。(生读书、标画、思考。)

2.汇报交流:文章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生汇报师板书:捡到苹果给连长传苹果分吃苹果)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怎样分?(生分段、汇报、评价。)

三、深读课文,感悟战友间的爱

1.教师过渡: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最想吃这个苹果呢? 板书:都需要都想吃

2.师小结:3.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缺员很多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3.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防炮洞,走近可敬可爱的战士们。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每个战士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的句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都需要水,都需要苹果?继续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课件:温馨提示:先自己找、读句子然后体会一下为什么感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指名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为什么感动?

预设交流以下语句:(重点让学生自己谈理解,谈不到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师生交流。)

(1)火线运输员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连长,吃了润润喉咙吧!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谈体会。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苹果来之不易。固执怎么理解?你体会到什么?

(2)连长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烟熏火燎怎么理解?出示对比句:七天了,我没有喝过水。我的喉咙干极了。哪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擦得很干净和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形成鲜明对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青里透红、诱人的香味说明了什么?指导读出连长对苹果的渴望。

(3)我身旁的步话机员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从他的嘴唇血丝。你读出了什么?小李出神地看着我,然后给了伤员小蓝,它可能在想什么?

(4)小蓝是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四周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从黑黄黑黄、嘴唇干得发紫你体会到什么?从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5)吃苹果也要做一番动员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出示连长的话: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当时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但想到别人也需要水,应该把苹果留给别人,把困苦留给自己。

四、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音乐起,指名读。

2.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放炮洞里格外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但是战士们心里真的很沉静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他们心里极不平静,流着泪,这是什么的泪水?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的感情堵住了。强烈的感情指的是什么?

3.指导读,带着我们深深的敬意,读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间的感情。

4.放飞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假如你就是防炮洞里其中的一位战士,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你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少年,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你会对这些可爱的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升华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毅然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所以当时的随军记者魏巍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也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斗志以及战友间关怀体贴、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他们在上甘岭坚守了二十四天,歼敌两万五千人,终于迎来了战役的胜利,迎来了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六、作业超市

1.继续搜集抗美援朝的故事。

2.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好的句段。

教学反思

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更多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真正的语文实践、语文训练中,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线,或内容主线,或情感主线,通过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我注意了教学过程的预设及解决措施,在体会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时,让学生找句子,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深化、提升学生对内容、情感的认识。激发孩子想象,培养孩子灵性。让学生披文入境,情满课堂。还有一点:本文写的是一个群体,个体的称呼无关紧要(这可相机告诉学生);传递顺序虽有讲究,但在此并非重点,不宜费时让学生多想;至于转了几圈,则宁可作模糊状,倘若决意落实为一个小圈两个大圈,难免陷入繁杂的泥潭。所以我在这方面没有让学生去专门理出,只是明确苹果转了一圈又回到连长手里,八个人分吃一个苹果竟剩下大半个即可。

我觉得要想让学生与文本展开真诚的对话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还需要教师入情入境,需要巧妙的课堂构思,需要疏密相间、贯穿全文的优美语言。好的课堂还需要更真实、更扎实,才会使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才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总评

课堂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的特点是:

1.整合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努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倡导者;

3.通过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成为多元互动的过程;

4.及时点拨学习方法,寓教于无意之中,让学生轻松掌握读书的方法。比较训练,让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5.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苹果》的教学,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课上,老师努力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 这节课的优点和亮点是在处理最后一段文章的高潮部分,学生的情感到达一定高潮时,教师及时利用音乐的渲染,激情谈话,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走进了教材,走进了人物。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真诚的对话中,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想象,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品质在学生心中逐步高大起来。

《四个太阳》说课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个太阳》说课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的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的心愿。这样的课文有景,有境,有情。在写法上采用并列的型式读来琅琅上口,其间运用形象的拟人化的手法,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从训练的角度看,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编排体例上作了很大的改革。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几大任务。第一大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第二大任务:朗读感悟,层层推进。有了第一册教材的阅读经历,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阅读体验,但仍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根据我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春天这一小节。

3、感受春天的美丽,理解多彩的季节的含义。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美丽的画面的引领下,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朗读的欲望。

以读代讲: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一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男孩画了四个太阳,想知道四个太阳的故事吗?激发他们读文的兴趣,学生就很想知道这四个太阳是怎样的。

2、朗读课文,认读课文

由于以上的引入,学生就以此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提出学习要求:拼一拼圈出划出的生字,有困难可以找周围的同学帮忙,讨论讨论。遇到长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一年级的课文不长,读了几遍,学生就基本理清课文的脉络。

3、游戏闯关,认读生字。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识字教学又是很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没兴趣,我们老师教起来也觉吃力。于是我设计了闯关、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生字书写指导

有了上学期的基础,这学期的书写指导注重字的结构指导。我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吗?再利用边范边提醒来指导学生。我利用实物投影来范写,没有再黑板上范写,本人认为粉笔字的书写与铅笔字有所不同,黑板与学生有一定距离,在本子上书写学生更容易模仿教师书写时的运笔。

5、走近春天,感悟文意。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天这一小节。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多彩的季节的含义。

先由教师范读,教师的范读就是对学生朗读最好的指导,学生听了说喜欢哪个太阳和喜欢的理由,再引入春天,说说春天为什么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语言。

朗读指导,我没有过多的讲解,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在熟读成颂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带学生进入春天。欣赏美丽的图片以后,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说话训练:(1)选择喜欢的一幅画,用上词语自由说话。给学生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这里的说既是有限制的,又是自由的,学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2)结合图画,用句式说话: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这里的说有限制,给予句式,其目的也是为第三个说话作铺垫。(3)用句式拓展说话。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她照到(),()。一年级儿童说话无拘无束,尝尝出现不完整或病句现象,这对以后的写作很不利,此训练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培养语感。

6、最后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但是在教学结束后,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课堂把握能力不强,教学语言显得没有感染力,发挥学生主动积极性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本课堂中来;教学机智缺乏,遇到学生不在自己的想象中时,处理得不是游刃有余;教学评价语言还是缺乏,只是泛泛而论但是,这是一堂给予我许多启发和帮助的课,也让自己从很多方面有所感悟。

一个苹果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苹果”,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作用功效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中国的科研人员经过试验得出: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分泌和胆汁酸功能,因而可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有人实验发现,经常吃苹果的人当中,有50%以上的人,其胆固醇含量比不吃苹果的人低10%。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另一方面苹果中含有果胶,又能抑制肠道不正常的蠕动,使消化活动减慢,从而抑制轻度腹泻。

3、苹果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苹果中含有较多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苹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专家们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在诸多气味中,苹果的香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临床使用证明,让精神压抑患者嗅苹果香气后,心境大有好转,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实验还证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苹果香味,能使人较快安静入睡。用苹果洗净挤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 次,连续服用,15天为一疗程, 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一个新家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新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新家
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的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有美丽的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画面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树木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苍翠挺拔的树,还是枯萎死亡的树,都在这个缤纷美丽的世界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田野,在路边,在海水飞溅的山崖……我们都能看到树木优雅的身姿。静默的树木美丽、深沉,散发着幸福恬静的气息。当生命逝去的时候,树木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在逝去旧我的同时,迎来新生,品味一种新的开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谁来先说说你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
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2、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再读一读书,然后再来回答问题。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随机指名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理解文中个别词语。如:林貂、残骸、灌木等词语。像“抚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再进行整理一下。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这个新家样子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棵已经死了的树是什么样的。
在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的时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文中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了?
引导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学生在汇报老爷爷的想法时,要让学生展开说一说这株树到底有何作用?
4、谈收获。
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
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本空发感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写你在生活实际中的发现。
回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做一个最好的你》说课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的说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82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