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语文《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语文《陈情表》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M.jaB88.com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七)固定句式

四、文言精句、难句翻译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是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五、文言常识

本文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人,蜀汉灭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无所依靠,上表陈情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

六、文化常识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文中指优秀人才,与科举秀才含义不同。

8、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祭奠先圣先师,讲。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称洲的长官。伯,长

相关推荐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陈情表》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夙遭悯凶
2.常在床蓐
3.四十有四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奉诏奔驰
4.沐浴清化
5.告诉不许
6.臣之辛苦
(二)活用
1.刘病日笃
2.谨拜表以闻
3.臣具以表闻
4.外五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重点实词
1.险衅
2.慈父见背
3.夙遭悯凶
4.终鲜兄弟
5.门衰祚薄
6.察臣孝廉
7.举臣秀才
8.供养无主
9.拜臣郎中
10.除臣洗马
1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2.责臣逋慢
13.苟顺私情
14.犹蒙矜育
15.不矜名节
1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7.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8.庶刘侥幸
三、句
(一)特殊句式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3.今臣亡国贱俘
(二)固定词组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翻译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四、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是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五种,此之谓“五服”。
2.列举文中所衍生的成语:茕茕孑立、、、、、、。

高二语文《陈情表》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语文《陈情表》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二语文《陈情表》学案
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学法建议】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研读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预习思考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行()年四岁祚()薄()应()门之童猥()以微贱
床蓐()陨()首责臣逋()慢日笃()拔擢()宠命优渥()
(2)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合作探究:
1、参照注释,翻译全文,并把重点实、虚词及特殊句式整理在下面。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达标检测:
1、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则告诉不许告诉:古义:今义:
不许:古义:今义:
②至于成立古义:今义:
③九岁不行古义:今义:
④臣之辛苦古义:今义:
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今义:
2、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险衅(xìn)夙(sù)遭闵凶门衰祚(zuò)薄
B.床蓐(rù)茕(qióng)茕孑(jié)立 猥(wěi)以微贱
C.逋(pū)慢陨(yǔn)首犹蒙矜(jīn)育
D.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终鲜(xiǎn)兄弟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诈薄,晚有儿息。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E.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F.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4、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门衰诈薄,晚有儿息()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E.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F.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G.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H.臣之辛苦()
I.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6、、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2)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7、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但以刘日薄西山,,,。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8、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一).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2)不跻大位()
(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
(二).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四).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
(五).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参考: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
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参考: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一)(1)居于首位((2)晋升(3)装满(4)排挤
(二)B
(三)(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四)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委婉拒绝
(五)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陈情表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陈情表

一、字音字形
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门衰祚薄(zuò)茕茕(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猥以微贱(wěi)
洗马(xiǎn)非臣陨首(yǔn)
责臣逋慢(bū)犹蒙矜育(jīn)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二、重点词语
1.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舅夺母志(改变)
4.门衰祚(zuò)薄(福分)
5.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蒙国恩(不久)
11.则刘病日笃(病重)
12.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
私情)
14.听臣微志(准许)
三、通假字
①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②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③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④四十有四(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四、古今异义
(1)至于:至于成立
(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
(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
(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①古义:优秀人才。
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
(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
(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五、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
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见
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5)亲
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
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7)当
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
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9)拜
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0)夙
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六、文言虚词
(1)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2)于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五、词类活用
(1)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无以终余年(使动,使……结束)
(7)保卒余年(使动,使……终了)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七、特殊句式
(1)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2)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3)则告诉不许(被动句)
(4)且臣少仕伪朝(介词省略)
(5)急于星火(状语后置)
(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二语文《陈情表》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陈情表》

二.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一)作家作品: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三.文章简析:

1.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2.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又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语言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5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凶

门衰祚(zuò)薄日薄(bó)西山

B.茕茕(qióng)孑立床蓐(rù)

猥(wěi)以贱微生当陨(yǔn)首

C.责臣逋(bū)慢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拨擢(zhuó)宠命优渥(wò)

D.期(qī)功强近终鲜(xiǎn)兄弟

除臣洗(xǐ)马刘病日笃(dǔ)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晚有儿息:子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寻找 除臣洗马:授与官职

D.刘病日笃:病重 不矜名节:自夸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借鉴)

D.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夙夙遭闵凶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B.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见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薄但以刘日薄西山薄田五十顷

5.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独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下列所选成语中“是”的含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是可忍,孰不可忍B.唯命是从

C.是非曲直D.实事求是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不矜名节

未尝废离愿陛下矜悯愚诚

A.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B.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也相同。

C.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也不同。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B.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实为狼狈

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10.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11.选出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几个词,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一组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是排比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了李密无奈之情。

1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A.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B.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同情,章法摇曳多姿。“文贵曲折斡旋”,是根据说服的对象和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而定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C.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像“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都是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词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说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益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明史·陶安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临:莅临,统治。

B.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美,称赞。

C.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对待。

D.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本:根本,要害。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①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

②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D.①御史或言安隐过

②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5.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意在子女玉帛,(豪杰)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B.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四人)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C.洪武元年,命(陶安)知制诰兼修国史。

D.(居高位者)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

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拨乱救民,顺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就应聘留在他的幕府建言献策。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明,也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人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D.陶安认为,骄纵和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碍正道的建立,他的这些见解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肯定。

试题答案

1.D2.C3.C4.C5.A6.A7.A8.D9.D10.B

11.C12.B13.C14.C15.B16.B17.B

译文:陶安,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因为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父老出迎。太祖接见他,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杀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人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要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能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够谦让。黄州初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陶安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

洪武元年,太祖又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及。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美色使人看了晕眩。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

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617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