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方案书写的格式、内容。
2.培养能根据物质制备原理制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能力,巩固物质制备的实验操作。
3.能够对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读课本P78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Al(OH)3,若在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与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有何不同,请填写下表。
滴加试剂顺序
现象
离子反应方程式
NaOH溶液滴加AlCl3
AlCl3溶液滴加NaOH
(2)为使AlCl3完全转化Al(OH)3,最好选用什么试剂代替NaOH,你由此例中,当设计物质制备方案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示例1课本78面]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设计。
(1)下面是课本中制备Al(OH)3的三个方案,请写出每个方案中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在括号内填写所加试剂
方案一:()()
Al(OH)3
Al2(SO4)3溶液
铝屑
反应式①
②
方案二:
铝屑
Al(OH)3
NaAlO2溶液
()()①②过滤、洗涤
反应式①
②
方案三
铝屑
铝屑
()Al(OH)3
①③铝屑
Al2(SO4)3
()过滤、洗涤NaAlO2溶液
②
反应式
问题讨论:
(1)为使铝屑中的铝全部转化成Al(OH)3。方案三中①②的铝用量相同吗?如果不同,两者的比例应是多少?
(2)方案评价:三个方案中请填写每生成1molAl(OH)3所消耗的原料H2SO4和NaOH的物质的量列表如下:
方案
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
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从原料消耗和实验操作的简易性方面考虑,应选择的方案是
2.阅读课本P80页以Al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按实验方案要求做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及数据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包括的项目一般有
(2)步骤1中用NaOH溶液洗涤铝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铝屑分成等质量四份,其原因是
。
(3)步骤5中如何检证Al(OH)3已洗涤干净,请写出操作步骤。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首先要弄清物质制备的原理,从原理为切入点设计方案,方案一般已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
2.针对一个实验,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要会得对每个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理论上要科学。②操作上要简单可行。③原料用量要节约。④要环保,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评价】
1.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硝酸反应(3)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3)途径(1)途径(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1)途径(2)途径(3)
2.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份氧化,可通过实验来测量某无水亚硫酸钠的纯度,某同学设计有如下几步操作。
①称量a克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足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显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虑,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
(1)本实验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是:。
(3)步骤⑦中的合格标准是:
。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3节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知识与能力方面:
1.简述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2.举例说明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3.举例说明生物技术疫苗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4.进一步体验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及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来了解当前在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技术的科学进展。能够说书生物技术药物的各个种类及生产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2.生物技术疫苗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细胞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2课时。
(导入新课)师:教师用课件展示资料介绍中国发生的SARS对国民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问题:目前有没有治疗SARS的方法?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生物技术药物内容是什么?目前主要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解答以上两个问题。
生物技术药物的内容是: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的药物。包括基因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等等。
教师:生产各种生物技术药物的过程分别是什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组承担不同的药物生产过程内容的探究。(主要探究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研制的药物)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
1.基因工程药物
(1)过程
(2)常见的基因工程药物(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
(3)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构建工程菌,即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转入细菌(大肠杆菌)中,形成基因重组工程细菌。
2.细胞工程的大致过程
(1)植物细胞培养制备药物的流程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何为生物技术疫苗?目前常见的生物技术疫苗有哪些?
学生活动(自主看书)
目前常见的疫苗有:
1.利用基因工程将病原体的某个抗原基因或某几个抗原基因转入适当的宿主,进行表达,获得的表达产物作为免疫原使用,这称为基因工程疫苗。例如,乙型肝炎抗原疫苗,就是将乙肝抗原基因转入到酵母菌或动物细胞。
2.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是近年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型疫苗。它是由编码能够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的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片段和载体构建而成,然后导入人体进行表达,产生抗原,引起免疫反应。
1.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
A.从受体细胞获得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的检测
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工程菌大规模繁殖
2.通过基因工程,把乙型肝炎抗原基因转移到番茄中,人吃这种番茄能够预防乙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番茄的体细胞中含有青霉素,是青霉素其主要作用。
B.番茄能够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对抗异性肝炎病毒的抗体。
C.番茄在生长发育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抗体。
D.转入的乙型肝炎抗原基因在番茄的体细胞中合成了对抗乙肝病毒的物质。
3.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入胰蛋白酶,加入胰蛋白酶的作用是
A.分解蛋白质,为细胞的繁殖提供营养。
B.使细胞分散开,便于充分接触培养液,
C.是为了保证细胞的活性
D.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提供酶。
4.利用基因工程产生的胰岛素的作用是
A.治疗冠心病
B.对胰脏患者起一定的疗效
C.治疗糖尿病
D.进入细胞内,催化葡萄糖分解
5.下列物质是核酸疫苗的是
A.DNAB.氨基酸C.胰岛素D.乙酰胆碱
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这一节内容是比较前沿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感兴趣。加上本节课有大量的生活实例都与基因工程及疫苗有关。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比较高,加上采取了合作教学,学生讨论的很热烈。但由于本节课介绍的知识很宽泛,具体的操作流程,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所搜集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及典型题目,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深、巩固和升华。
第1单元课时2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
2.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差异学会比较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浓硫酸的特性。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延续上节课酸雨的成因,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思考如何制取硫酸,引出SO2的另一重要用途——制取工业硫酸。为了更好的利用硫酸,需要先研究硫酸的性质,在与稀硫酸的比较中,通过三个实验重点学习浓硫酸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ppt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雨的成因,现在大家写出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书写方程式)
[过渡]SO2在空气和雨水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变化可以生成硫酸,而硫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那么工业上硫酸是怎么制备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从硫磺制取硫酸?(提示从化合价思考)
[投影]SH2SO4
SSO2SO3H2SO4
[提问]SO2SO3需要什么条件?(提示联系酸雨的形成)
[交流与讨论]学生阅读,完成教材90页交流与讨论。
[投影讲解]硫酸工业制备动画并简单讲解流程。
[小结板书](ppt3)一、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制硫酸
1.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沸腾炉)
S+O2=SO2
4FeS2+11O2==2Fe2O3+8SO2
2.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接触室)
2SO2+O22SO3
3.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吸收塔)
SO3+H2O==H2SO4
[讲述]通常用98.3%浓硫酸吸收SO3,工业生产得到的硫酸一般都是质量分数大于92%的浓硫酸,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根据需要,把浓硫酸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为了更好地利用硫酸,我们需要先研究硫酸的性质。
(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硫酸的性质和应用,教师投影化学方程式,小结)
(ppt4)稀硫酸的性质:1.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H2O
3.与金属反应:H2SO4+Zn=ZnSO4+H2↑
4.与金属氧化物:H2SO4+CuO=CuSO4+H2O
5.与某些盐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板书](ppt4)二、稀硫酸:二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过渡]在水溶液中,硫酸完全电离成H+和SO42-,而浓硫酸中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那么浓硫酸都有那些不同的性质呢?
[实验探究1](ppt4)(教材91页实验1)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约3mL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板书](ppt5)三、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提问]你还能列出几个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事实吗?
(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久置的浓硫酸质量会增加等。)
[实验探究2](教材91页实验2)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该实验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也可以播放视频(ppt6))
现象结论及解释
颜色白-棕-黑蔗糖脱水炭化
体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有气体生成
试管壁发热浓硫酸吸水放热
品红溶液褪色生成SO2
C+2H2SO4(浓)=CO2↑+2SO2↑+2H2O
[板书]2.脱水性
[讲解]脱水性: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形成水分子,该实验也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提示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实验探究3](ppt7)铜片加浓硫酸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冷却将试管中物质慢慢倒入水中,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播放视频(ppt8))
现象:常温下,无明显现象;加热后,铜片溶解,有气泡生成,品红溶液褪色,反应后生成物水溶液呈蓝色。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学生讨论浓硫酸性质,指出浓硫酸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可提示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并与稀硫酸做比较)
[提问]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板书](ppt9)3.强氧化性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讲解]有浓硫酸参与的反应,大多数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浓硫酸作氧化剂。
A.加热,浓H2SO4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除Au、Pt),一般不产生H2;
B.常温,浓H2SO4使Fe、Al钝化;
C.浓H2SO4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讨论](ppt10)归纳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差异:在2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试设计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学生讨论、归纳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差异)
[板书](ppt11)三、硫酸的用途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归纳硫酸的用途,教师提示,投影小结)
[讲述]用硫酸可以制得硫酸盐,得到进一步的应用,请大家阅读教材93页资料卡,了解几种重要的硫酸盐。
(学生阅读教材93页资料卡,教师小结硫酸的用途,播放视频:硫酸盐的用途)
[课堂练习](ppt12—13)
1.问题解决:一铁罐车运载浓硫酸发生事故。
思考:(1)铁可与硫酸反应,为何可将浓硫酸密闭在铁罐中?在此铁罐出口处腐蚀严重,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2)清洗此铁罐时一定要远离火源,为什么呢?
(3)道路被破坏,树木被烧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4)如何处理被泄露的硫酸呢?
参考答案:
1.(1)冷的浓硫酸能使铁钝化,所以可将浓硫酸密闭在铁罐中。铁罐出口处腐蚀严重,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有火源可能引起爆炸。
(3)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4)洒石灰。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机物的组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有机物的组成、分类和命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分类2.了解各类有机物的主要官能团及其作用
3.掌握按官能团的不同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并能指出有机物的类别4.掌握有机物命名法规则
【基础知识梳理】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
1.18世纪初,瑞典化学家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有机化合物定义:绝大多数含有元素的化合物,简称为有机物,此外,通常还可能含有
等元素。
3.打破无机物和有机物界限的是德国化学家。
4.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大多数溶、沸点,导电,溶于水,但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分解,燃烧,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反应速率,一般需要加热和催化剂,常伴有。
6.利用,可以同时对碳、氢、氧、硫等多种元素进行分析。
7.1838年,李比希提出了“基”的定义,通过理论初步归纳总结了一些有机反应机理。
8.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方法比较多,经常采用的是和等方法。另外还有和。
9.反应机理又称反应历程,指反应物转变成生成物所经历的过程。
10.法是科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二、有机化合物基本概念
1.烃:。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变成的有机物。
【注意】⑴烃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不都是烃。
⑵烃的衍生物不一定都是由烃取代或加成得到的。
2.基:。
【注意】⑴基不带电荷。⑵基中必有未成对电子存在。⑶基不稳定,不能单独存在。
【试一试】比较:⑴Cl,—Cl,Cl2,Cl—⑵—OH,OH—⑶—NO2,NO2,NO2—
**必须掌握的烃基包括: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乙基(—C2H5)、正丙基(—CH2CH2CH3)、异丙基(—CH(CH3)2)、乙烯基(—CH=CH2)、苯基(—)等
3.官能团:原子或原子团。
**必须掌握的官能团包括: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C≡C—)、卤基(—X)、羟基(—OH)、
醛基(—CHO)、羧基(—COOH)、酯键(—COO—)、氨基(—NH2)、酰氨基(—CO—NH2)、肽键(—CO—NH—)、
硝基(—NO2)、磺酸基(—SO3H)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烃
分子组成通式
饱和链烃(烷烃)
链烃烯烃
不饱和链烃二烯烃
脂肪烃炔烃
烃环烃环烷烃
芳香烃苯和苯的同系物
其它芳烃
2.烃的衍生物
分类饱和一元衍生物通式
卤代烃
烃醇
的酚
衍醛
生羧酸
物酯
3.营养物质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单糖葡萄糖(C6H12O6)塑料
糖类二糖蔗糖、麦芽糖(C12H22O1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纤维
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合成橡胶等
油脂
氨基酸、肽、蛋白质
四、有机物的命名
1.系统命名法
无官能团有官能团
类别烷烃烯、炔、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
主链条件碳链最长
同碳数支链最多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
编号原则(小)取代基最近官能团最近、兼顾取代基尽量近
名称写法支位一支名母名;支名同,要合并;支名异,简在前支位―支名―官位―母名
符号使用数字与数字间用“,”数字与中文间用“一”,文字间不用任何符号
2.正、异、新命名法3.间、对、均命名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252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