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生物上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生物上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上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电的发现过程,说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的关系
2.制作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设计并实施实验,证明生物电的存在
4通过”蛙腿论战”,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生物电的发现过程与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难点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教具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这是伽伐尼的试验,可以看到用铜锌弓去刺激肌肉和用电流去刺激肌肉效果是一样的,所以伽伐尼得出结论,生物是有生物电的。他认为肌肉带有正电荷,神经则带负电荷。生物体内的电势差通过导体铜锌弓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产生了电流,所以生物体本身存在生物电。”
“这是伏打的试验,结果证明如果用同种金属构成回路的时候,肌肉不能收缩。而按照伽伐尼的观点,由于生物体本身一边带正电荷,一边带负电荷,存在电势差,那么不管是用什么导体连接,应该都可以发生肌肉收缩。所以伏打认为伽伐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那么伏打怎么解释伽伐尼的实验现象呢?他认为铜和锌这两种金属的电势是不一样的,存在电试差,其中锌带正电荷、铜带负电荷,电流会通过肌肉形成一个回路,形成了电流,肌肉是受到电的刺激才收缩的。”
“这个立体图是伽伐尼的支持者所做的第一个实验。这个是甲标本,这个是乙标本,把乙标本的神经搭到甲标本上,刺激甲标本,发现乙标本也收缩了,他们推断是由于甲发生了电位变化引起了乙的收缩,所以他们认为生物是可以产生生物电的。但是在这个实验里面,由于仍然用到了电刺激,还不能够完全排除外界电的原因,因为甲标本表面上的少量溶液可能会导电而使乙标本受到的电刺激,所以这个实验还是有缺陷的,并不是特别有说服力。
最有说服力的是无金属试验。试验中甲标本是完好的,乙标本在腓肠肌处进行了横切,图上的线代表了甲标本的神经纤维,其中一端搭在乙标本腓肠肌的内部,另一端搭在乙标本腓肠肌的表面。一开始用玻璃分针挑着神经纤维的一端,只让其中一端与腓肠肌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玻璃分针,发现甲标本神经纤维一触碰到乙标本的肌肉,甲就开始收缩。注意并不是将甲标本的神经纤维的两端一直搭在乙标本上,一直搭着就不会收缩了。在这个实验中,没有任何的电刺激,而甲标本发生了收缩,所以这个无金属试验确实证明了生物电是存在的。这是整个“蛙腿论战”的过程。教材中的许多讨论题还是很好的,比如说伽伐尼的试验设计是否合理,他对实验的解释是否正确,伏打如何解释实验现象。这样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观点,在科学探究的领域中,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实验和理论都是科学前进的基石。”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大家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人正在做什么呢?打电话。电话两端的人可以通过电话线听到彼此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导的呢?电信号。实际上,我们人体中也有电信号。看这个正在打高尔夫球的女子,她就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自己身体的协调运动的,不光是运动,我们大脑的思维以及我们心脏的跳动都有电信号的产生和变化,我们把它称作生物电,生物电现象在生物体内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生物电是怎样发现地呢?”
这一部分就是我提到的每一节课前面的情景导入,如果直接去说生物电的概念等内容,学生可能觉得很唐突。我用一个电话做为一个引入,设问为什么我在这,另外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还能通过声音来交流;是因为声音转化成了电信号,通过电话线往外传播,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电的概念,再引入生物电在身体内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电是通过2位科学家为首的科学辩论来发现的,这两位科学家一位叫伽伐尼、一位叫伏打,他们两个人的辩论被人们称作‘蛙腿论战’。现在我们5个人一个小组来重复科学家们的实验,通过实验过程来体会一下科学现象发现的过程。实验前需要准备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现在通过看录像,先掌握一下标本制作方法。”
教材课题研究的要求是了解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标本制作方法,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学生来操作。如果学校没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操作过程录下来,放这个演示录像让学生看一看了解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只看图像,就很难对肌肉收缩有一个感性认识,因此还是需要看一些实物,最好是录像,有助于他们掌握。
教材中提到了任氏液,任氏液可以保持离体两栖动物的组织、器官具有正常的生命活动。任氏液的配置方法很简单,大家可以查到,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钾,氯化钠等等,相当于人类的生理盐水,是个等渗的溶液。
“蛙板、玻璃板、解剖盘、镊子、手术刀、骨髓针、铜锌弓、手术剪、眼科剪、滴管、玻璃分针(因为神经不能直接接触到金属,所以在解剖的过程中都要用到玻璃分针,找比较细的玻璃棒放到喷灯上一拉就可以了,物理老师都可以做)、线和图钉。先用左手抓住蟾蜍,食指按住它的头部,拇指按住其背部,用骨髓针沿着蟾蜍两眼中间的位置向后滑,大约在耳附近的地方可以感觉到有一个凹陷,这就是枕骨大孔,用骨髓针插进去,再向前插入颅腔,破坏颅脑,向后插入椎管,破坏脊髓,看到蟾蜍四肢瘫软就可以了。取出骨髓针,蟾蜍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中,剪开它腹部的皮肤和肌肉,把内脏也减下来,注意不要剪掉后面的神经。提起蟾蜍的后肢,用镊子把内脏再剥离一下,这2根白色的就是坐骨神经,中间是椎骨,用剪刀在椎骨的前方剪断,不要剪到神经,然后用手蘸点任氏液把蟾蜍的皮剥下来,碰到不太好剥的地方用剪刀剪一下,尤其是关节处,注意不要伤害到蟾蜍的肌肉和神经。同样的办法把另一后肢的皮也剥下来,然后把去皮的后肢放在垫有蛙板的玻璃板上,用手术刀切开耻骨联合,注意不要切到手,用剪刀剪开,将一只后肢放到进任氏液中,另一肢后肢继续剥离。这就是腓肠肌,将腓肠肌向上,用图钉将后肢固定住,然后用玻璃分针小心的分离神经,注意不要用金属和手碰神经,顺着坐骨神经向下剥离,不好剥离的地方可以用剪刀将肌肉剪掉,挑起坐骨神经,看是否剥离干净,用剪刀将其他的小神经减掉。这就是坐骨神经,只保留最前端的一点椎骨,把其他的地方剪掉,滴一点任氏液(操作过程中要不停地滴任氏液),用玻璃分针挑起腓肠肌,在下面穿一根线,将腓肠肌肌腱系起来,然后用手术刀将下面切开,只保留一段股骨头,其他地方剪掉,将股骨头上多于肌肉分离出来,这就是制备完备的标本,一个是椎骨、坐骨神经,股骨头,腓肠肌,这是整个制作标本的过程,下面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制作一下标本,先去后面取蟾蜍,小心蟾蜍耳后腺的毒液(蟾蜍耳后腺分泌物有一定毒性,也叫蟾苏,但毒性不大,小心不要弄到眼睛里)。”
“制作完标本,我们接着往下做实验,现在大家把标本放在玻璃板上,我们来做伽伐尼的实验。首先,用电去刺激标本(可以去物理组借一个电池盒,两边连两个电极)。发现腓肠肌发生了收缩。我们再用铜和锌两种金属构成的回路来刺激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注意实验过程中要用滴管往标本上滴任氏液。用铜锌弓刺激后,也能看到肌肉收缩,只是收缩程度不如电刺激那么强烈。用电和铜锌弓刺激都会使肌肉产生收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来看一下伽伐尼是怎样来解释这个问题的。伽伐尼认为生物是带电的,肌肉和神经带有不同的电,当用导体把它连接,就会放电。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的解释是否准确呢?对,并不合理,科学家伏打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通过重新试验发现,只有用2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去刺激的时候,才有肌肉收缩的现象,用同种金属就不会出现收缩现象。我们来试一下,用一种金属来刺激会怎样?当用铜丝来刺激时没有肌肉收缩现象,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呢?伏打从这个实验中得到启发,认为不同金属间存在电势差,最终发明了电池。那么到底存不存在生物电呢?从前面2个实验中不能得到结论,我们再看一下伽伐尼的支持者做的实验。实验是将甲标本的一根神经搭在乙标本的肌肉上,然后去刺激乙标本。好,大家用刚才制作了的2个标本,按照图示来做一下。”
这步实验不易成功,教师做起来也有难度,因为它的成功需要很多条件,包括剥离地是否干净,神经是否连到了其他地方、任氏液的配制等等,学生做成功非常难。我们也请教了大学老师如何提高这个实验的成功率,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就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成功实验的录像。肌肉放置过程中接触面与其他地方可能发生了黏连,这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另外我们一边讲课一边做,所以标本剥离的时间太长了,影响了实验结果。
作业见同步练习
教学后记
教后感:首先可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条件许可的话,教师可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该实验的过程和现象;退其次,教师应通过板图把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从该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
m.JAb88.COM

相关阅读

高二生物教案:《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神经调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例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 )完成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 D.效应器的兴奋性

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协调中枢”

6.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7.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高二生物上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案设计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高二生物上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上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案设计

一、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重难点
重点: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人脑的高级功能。
知识网络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导学过程
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管理着人体某一方面的活动,但各功能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比较重要的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央、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嗅觉中枢等,管理这些功能的功能区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们的典型代表区在躯体运动中枢中,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躯体各部位在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是不均等的,一般运动越是复杂的躯体部分在皮层中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运动简单的躯体部分在皮层中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较小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较为分散人类的语言有多种形式,如书写、口语、阅读、听语等,与这些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管理着人体某一方面的活动,但各功能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比较重要的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央、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嗅觉中枢等,管理这些功能的功能区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们的典型代表区在躯体运动中枢中,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躯体各部位在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是不均等的,一般运动越是复杂的躯体部分在皮层中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运动简单的躯体部分在皮层中的代表区所占的比例较小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较为分散人类的语言有多种形式,如书写、口语、阅读、听语等,与这些功能相关的代表区一般靠在相应的功能区附近如运动性语言中枢和书写中枢靠在躯体运动中枢附近,听性语言中枢则靠在听觉中枢附近,视性语言中枢则靠在视觉中枢附近不同的语言中枢受损后的临床表现: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表现为能听、能写、能看懂文字,但不能说话;书写中枢受损患者表现为能说、能听、能读,但不能写;听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者表现为能说、能读、能写,但听不懂别人的说话;视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者表现为能说、能听、能写,但读不懂文字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的最高级中枢,管理着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协调就是通过下丘脑完成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与垂体发生联系,从而使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高二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板书设计: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玩过山车的图片

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留待学完新课后回答〗

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新课导入

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转折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调节。

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

体液。

体液调节。

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

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思考讨论填表

〖精讲〗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转折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1.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2.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

3.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4.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

5.甲状腺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7.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8.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10.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

1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

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1.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了,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趋于正常。这属于体液调节。

1.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尿量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趋向正常。

2.课本P33第一段。

3.有的。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

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决“问题探讨”

见开头提示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阅读思考谈谈对此的想法。

拒绝毒品

〖作业〗〖教师适当提示〗

基础题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拓展题1.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独立完成作业

高二生物教案:《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自学导引】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2.种类

3.结构基础: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元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基本方式:刺激神经纤维某一部位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膜内外正负电位交替变化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并进而刺激未兴奋段产生局部电流。

(2)细胞间的传递

②递质:化学物质(乙酰胆碱等)

③过程: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其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④特点: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1.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2.功能区:

(1)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

(2)言语区(人类特有)

(3)内脏活动中枢:

①位置:皮层内侧面。

②功能:调节血压、呼吸和胃肠运动等。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见下表

(2)联系

【思考导学】

1.艾滋病是危害人类的最严重疾病,现在人们不是“谈虎色变”,而是“谈艾色变”,试分析“谈艾色变”是属于什么反射?神经中枢是什么?感受器是什么?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有哪些变化?

答案:“谈艾色变”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感受器是听觉感受器;神经冲动在传入、传出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在突触上以递质的形式单向传导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在生物体是单向传递,决定单向传递的结构是什么?

答案:在生物体内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在突触传递中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的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树突或细胞体膜),决定了神经冲动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

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是什么?低级神经冲动的方式是什么?神经中枢各是什么?听到铃声进教室、听老师讲课按老师的引导而思考问题并作出回答和吃酸杏流唾液各属于什么反射?

答案: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听到铃声进教室是条件反射,听老师讲课按老师的引导而思考问题是条件反射,吃酸杏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

【学法指导】

1.本节课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归纳和比较

(1)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许多神经由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是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主要区别见下表: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形成过程

先天具有的

后天形成的

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神经联系

永久性的

暂时性的(可变的)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3)反射和反射中枢

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但是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先天的、相对固定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在后天的功能活动经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

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最关键的环节,叫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由那些与某一项生理功能有关的神经细胞群组成,如呼吸中枢。不同的反射中枢,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范围以及所在的部位都不相同。非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4)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

①生理的完整性。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而用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使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也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②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绝缘性。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③双向传导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纤维向两侧方向同时传导。

④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例如,在适宜的条件下,用50~100次/秒电脉冲连续刺激神经纤维9~12 h,神经纤维仍保持着传导冲动的能力。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能力,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5)突触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由于要通过化学递质的中介作用,因此具有不同于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另一个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

②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CO2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

2.正确理解兴奋的传导

首先要复习初中学过的神经元的结构,尤其是神经纤维的结构,如它的膜,有的还有髓鞘等。二是结合教材中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来理解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即电位的变化是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基本形式。兴奋传导的速度与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相等。因此膜电位变化是神经冲动的表现。三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速度低于电流在金属导线中的传导速度。

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图形看清突触的结构,特别是突触小体内存有大量突触小泡,化学递质含于小泡内;其次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其三是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再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兴奋传向下一个神经元。因此,连续起来是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的一体过程。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例题解析】

[例1](2001年上海高考题)下列是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是由于______和______调节的结果。

(2)某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哑铃,附在手臂上的记录仪器经a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趁运动员不备,用针刺其手臂,运动员手臂收缩,经b时间后,测到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

①在a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_。在b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_______。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②a时间_______b时间。

A.> B.< C.= D.≥

解析:(1)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来自身体内部和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都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首先通过神经系统感受外界环境(低温)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物质的氧化分解速度加快,体温保持恒定。可见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2)看见灯亮就举起哑铃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其传导途径是: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用针刺运动员的手臂,运动员发生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因此其传导途径为: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由于两者的传导路径不同,前者的传导路径长于后者,故前者需要的时间长于后者。

答案:(1)神经 体液(或激素) (2)①B D ?②A?

错因: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及反射弧的结构,以上知识点理解不清是答错的关键所在。

[例2](2002年上海高考题)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

解析: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球员踢球的过程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过程。球员看到球产生的神经冲动以电信号(局部电流)形式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传导通过突触时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突触又转换为电信号经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经分析综合发生的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骨骼肌)。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成过程就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动作电位。答案:B

错因: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局部电流的形成就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不理解局部电流的形成与动作电位的关系是答错的原因。

[例3](2002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

解析: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S]、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②]和效应器[M]。

(2)在反射弧中由于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神经元兴奋。所以神经冲动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决定了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只能是单向传递而不能逆转。

(3)神经元的轴突上的神经冲动传导突触小体时,电信号(神经冲动)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切断a处,刺激Ⅱ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向M,引起M收缩。刺激Ⅲ处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③但不能传向M,所以M不收缩,无?反应。?

答案:(1)A (2)C (3)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 (4)收缩 不收缩

错因:本题有两个易错点:一是反射弧的结构中传入神经的判断,传入神经必须通过传入神经元细胞体。二是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突触结构决定的。

[例4](2000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首先识别图中反射弧的结构。由图中③不难看出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由③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知②是传入神经纤维,则①一定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纤维。兴奋是由①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

其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进行双向传导,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间隙再传到突触后膜,因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传递的。这就决定了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只能由①→②→③→④而不能反向传递。答案:B

错因: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纤维及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传导的特征,搞不清易出错。

[例5]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是听不懂别人的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区 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间脑

解析:语言活动是人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人类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称为大脑皮层言语区,分为S区和H区。当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或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讲话,当H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或会讲话会书写,却听不懂别人讲话。题干所述的病人正符合H区受损伤的特征,因此选B。答案:B

错因:了解大脑各部分的功能,尤其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大脑皮层的运动区负责全身各器官的运动,一旦受损,手不能书写;大脑内侧面的特定区域受损,可以引起内脏器官活动的反应。以上知识不清楚易出错。

[例6]下列现象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婴儿吮奶 B.排便反射 C.谈虎色变 D.膝跳反射

解析:本题考查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反射中枢分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方式为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方式为条件反射。A、B、D三项均为非条件反射,所以属于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C项是人类对语言、文字刺激发生的反射活动,属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言语区。答案:C

错因:掌握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知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所处的地位是本题的关键,搞不清易答错。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人体对环境能作出适应性反应,这主要是什么对人体机能进行调节的结果

A.神经 B.神经系统 C.反射 D.白质

解析:考查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人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都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规律性的反应,即反射。答案:B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答案:C

3.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A.神经节 B.周围神经系统 C.脑和脊髓 D.身体各处

答案:C

4.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①感受器 ②效应器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

A.①⑤③④②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③⑤②

答案:A

5.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解析: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外正电荷多,膜内负电荷多。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由正电荷变成负电荷,膜内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这样与未兴奋部位出现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向前传导。答案:B

6.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解析: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实际是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答案:A

7.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 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解析: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答案:C

8.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树突→轴突B.树突→细胞体

C.轴突→轴突

解析:考查突触传递的方向。当兴奋传导到轴突的突触小体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答案:D

9.高级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A.神经节 B.大脑皮层 C.脊髓 D.小脑

答案:B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解析: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答案:C

11.兴奋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媒介是

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成向前传导,电流的形成就是带电离子的移动。?答案:C

1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媒介是

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向前传导,通过突触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单向传递。答案:D

13.当一个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针刺其大腿时,该患者

A.能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能产生缩腿反射,但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但能感受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解析: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切断上行传导神经纤维,使大脑皮层不能接受脊髓下部的神经冲动,失去感觉。脊髓下部神经中枢未破坏,所以可以发生非条件反射,如缩腿反射,但不会有感觉。答案:B

14.下列哪项既有感受器的功能,又有效应器的功能

A.角膜 B.骨骼肌 C.膀胱 D.韧带

答案:C

15.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解析: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低级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过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疼觉,因路径长,所以痛觉产生晚。答案:B

16.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协调中枢

答案:C

17.下列属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对具体事物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B.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C.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D.除A项外,其余两项均正确

解析:高级神经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对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反射活动。信号刺激包括具体信号和语言文字。

答案:D

18.盲人学习盲文时,哪一中枢与学习无关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A

19.(2000年上海高考题)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

答案:B

20.(2001年广东高考题)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解析:高位截瘫,截断了颈椎以下上、下行传导束,颈椎以下的感觉丧失,颈椎以上的感觉仍然存在。颈椎以下的反射活动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答案:B

21.(2001年广东高考题)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解析:看到危险情境产生的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反应属于体液调节。答案:C

22.(2000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 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分泌唾液

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

解析: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参与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对信号刺激产生反应的反射活动。

答案:A

23.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内脏运动中枢

答案:C

24.下图表示人脑及部分脊髓下列组合,为部分正确命名的是

脊髓

大脑

小脑

延髓

A

3

1

2

4

B

4

2

3

1

C

2

3

4

1

D

3

2

1

4

答案:A

2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答案:C

26.下列人体部位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内的代表区范围最大的是

A.躯干 B.下肢 C.上肢 D.颈部

答案:C

27.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哪一项中枢最为关键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8.据研究,人在阴天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这与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增多有关。

(1)这项研究表明,_______调节受_______调节的控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进行神经调节是通过______完成的,在此题中,人体完成有关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______,神经中枢是______,效应器是______。

答案:(1)激素 神经 人首先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天气变化,然后控制松果体分泌激素(2)反射弧 眼球 大脑皮层 松果体

29.如下图显示人类大脑的左半球皮层外侧面的言语区,请据图回答:

(1)临床发现,损伤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能讲话。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2)损伤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的W区,病人讲话很慢,也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写字。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3)抽伤颞上回后部的H区,病人会讲话和写字,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4)损伤角回的V区,病人看不懂文字的意义,但视觉良好,其他的言语活动功能健全。该区域为______言语功能区。

解析:考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调节。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大脑皮层言语区包括以下功能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S区;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H区;书写语言中枢,位于W区;视觉语言中枢,位于V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叫运动性失语症。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这种情况叫听觉性失语症。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受损伤时,病人讲话很慢,也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写字,这种情况叫失写症。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伤时,患者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其视觉却是良好,其他语言活动功能仍健全。这种情况叫失读症。答案:(1)运动性 (2)书写 (3)听觉 (4)视觉

30.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问题:

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清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跳高运动员在助跑前就做深呼吸运动,以便吸收更多的氧来满足跳高时的需要。

(1)两者分别属于什么反射活动?

(2)两者的感受器分别是什么?

(3)两者的效应器有何不同?

答案:(1)前者是非条件反射,后者属于条件反射。(2)前者是化学感受器,后者是眼。(3)两者效应器都是呼吸肌

3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答案:反射弧 反射 神经元

3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_______,产生_______和传导_______。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

答案:刺激 兴奋 兴奋 神经冲动

33.如下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示图,据图回答:

(1)注出①~⑥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2)当神经冲动通过②_______传导到_______时,_______就释放递质到_______,然后

作用于_______,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

(3)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或_______,而不

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解析:考查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传递。当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的释放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1)线粒体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轴突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3)轴突 细胞体 树突

34.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反射弧是由[ ]_______、[ ]_______、[3]神经中枢、[ ]_______和[ ]_______组成的。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____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

答案:(1)1 感受器 2 传入神经 4 传出神经 5 效应器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3)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单向的

【应用创新】

1.人体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很复杂,如下图示4种不同的生理调节过程。请据图鉴别下列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字母)。

(1)刺激实验动物的摄食中枢,会引起实验动物的血糖浓度降低,这时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过程。

(2)猫听到鼠夹闭合发出的响声,会迅速扑向放置鼠夹的地方,猫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过程。

(3)冬季的鸡舍中,每天用较强的光线照射14 h以上,能促使母鸡提早产卵。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过程。

(4)人进食后血糖调节的过程是__________。

(5)狗吃了食物,分泌唾液的过程是_______。

(6)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体内水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过程。

解析:(1)刺激实验动物的摄食中枢,引起的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属于激素调节,所以应选C项。

(2)猫听到鼠夹闭合发出的响声引起的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应选A项。

(3)光照鸡舍刺激鸡的视觉器官引起的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作用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使母鸡的卵巢产卵提早,这属于激素调节。所以应选D项。

(4)人进食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进食后血糖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所以应选BC项。

(5)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所以应选A项。

(6)当人饮水不足或吃食物过咸时,就会通过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通过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所以应选AC。

答案:(1)C (2)A (3)D (4)BC (5)A (6)AC

2.用插管插入蛙心的心室腔中,制备带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见下图)。插管内的液体是任氏液(能够维持蛙心跳动的生理溶液),心脏内的血液已被任氏液代替,插管内的任氏液液面随蛙心的收缩与舒张而上下移动。请回答:

(1)刺激支配蛙心(甲)的神经,心跳减慢减弱,起这种作用的神经的变化是_________。

(2)现提供2支吸管、2个带有与甲相同装置的离体蛙心(乙和丙)、任氏液。

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内存在引起蛙心博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性神经的作用特点,还考查了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减慢减弱。题目给出了部分条件,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神经受到刺激后,心室腔中存在引起蛙心搏动变化的某种“物质”。根据设计实验的对照性原则,在乙和丙中应分别加入神经受刺激前、后蛙心内的溶液,观察蛙心搏动情况,从而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中确实存在引起心脏博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答案:(1)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2)吸取任氏液或刺激神经前的蛙心甲内的任氏液,加入到离体蛙心乙中,蛙心搏动没有变化。吸取刺激神经后的蛙心甲内的任氏液,加入到离体蛙心丙中,引起蛙心丙的搏动减慢减弱。由此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内确实存在(或产生)着引起心脏搏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备课资料】

帕金森氏症——震颤麻痹病

2000年10月9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及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在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传导形式——慢突触传递上所作的开创性工作,并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他们的发现对“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转导中的紊乱会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至关重要”。他们的发现使人认识到了帕金森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病因。找到病因是治疗疾病的开始。借助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人们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人的大脑中有上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的交谈方式是一个神经细胞向下一个神经细胞传递某种化学物质。目前已知有100多种这类特殊的化学物质,而多巴胺是最先发现的介质之一。他们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了大脑特定部位中多巴胺缺乏会引起帕金森症和精神分裂症,从而研制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

帕金森氏症,就是通常所说的震颤麻痹病,首先由英国医生兼地质学家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在其经典著作《震颤麻痹论》一书中给于精辟描述。他记载了一些病人具有静止性震颤、驼背、步态异常以及容易跌倒的症状,这些病情将逐渐恶化,最终往往由于各种并发症而死亡。1868年法国医生Charcot JM又补充了一项重要体征——肌僵直,并明确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为纪念Parkinson,正式命名为帕金森氏症。医学临床上往往以运动迟缓、运动减少、肌僵直、肢体不自主抖动和姿势障碍为特征作为诊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帕金森氏症多见于50~60岁的男性,遗传的决定作用不大。

帕金森氏症(震颤性麻痹症)也是由于大脑中细胞受损变异所致,即大脑中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变性,使之丧失制造多巴胺能力,因此智力发生退变、运动障碍、肌肉僵瘫、四肢及其他部位震颤麻痹,口不能言,咽不能吞,渐形痴呆而死亡。目前一般是服用左旋多巴或美多巴,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再转化为多巴胺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但这种疗法的缺点在于左旋多巴未进入大脑之前,在人体内有很大部分起变化产生副作用损害器官;其二是长期食用使大脑自身制造多巴胺的能力每况愈下以至消失,而左旋多巴在体内的副作用与日俱增,导致进入大脑的量越来越少,使得最终服用无效。美国弗兰克用核酸代替疗法对帕金森症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日本大阪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把神经干细胞从人脑中分离出来,为治疗痴呆症等带来希望。

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发育会成为脑细胞。但是,学术界过去认为,脑细胞在成熟后只会死亡而不会再生。大阪大学教授冈野荣之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条件具备,成人脑内的神经干细胞会成长起来。

在谈到该方法的医学前景时,冈野教授举例说,在治疗因体内缺少多巴胺而引起的帕金森氏症时,可以培养神经干细胞,使其分化为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然后将其移植到脑中。他认为,这种医疗方法有可在5~10年内研究开发出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458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