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v=s/t
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实验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
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测量平均速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第4课时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
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懂得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方法
1、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通过这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
2、本节课以探究式的课堂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在上节课学习了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实际的小车进行测量,提出猜想,小车下落是怎样的一种运动,有什么办法证明这就是你的猜想,引导学生从平均速度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比较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3、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精神,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与高中知识相衔接。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部汽车的行驶过程
提出问题:您知道这两部车做什么运动吗?
学生看到这张图片,一部做匀速直线运动,一部做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经验,学生马上判断出来,为下面测量办法的设计有了很好的铺垫,从而无形中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上。
(二)实验探究,培养能力,新课讲授
1、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挡板、刻度尺、秒表
(4)猜想
a、小车下落时是一种怎样的运动?
b、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
根据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小落时的运动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引导,“小的时候有玩过滑滑梯吗?下落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吗?”从而引导学生猜想是一种变速直线运动,这次的运动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5)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平均速度证明猜想是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种实验方案并派代表说出实验方案:
A、时间相同,路程不同,平均速度就不同。
B、相同路程,时间不同,平均速度就不同。
评估A方案,由于要控制时间相同的难度大,人手操作误差大,因此选择方案B.
方案确定后,小组讨论:1)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由于下面半段的时间是比较难准确测量的,让学生换位思考,能不能不测下半段的路程和时间,以其他办法间接求出,让学生讨论。
设计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
(6)分析实验数据
(7)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V上V下,教师引导总结: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目的: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学间交流评估,互助提高,最终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8)评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此次实验中,有哪些地方你认为存在误差?如何减少误差?
实验过程中,只有一组数据,应该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实验过程中,
可以选择更为精确的仪器进行测量。例如课本的拓展性实验,利用传感器测量速度。
2、生活、物理、社会
测量人走路的平均速度。要求:人走教室一圈,有刻度尺和秒表,求出人走路的平均速度。
解:用刻度尺量出人的脚步为L
总路程为S=nL
用秒表测出时间t总
六、教学资源:课件(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件)
七、课时录像、文字实录(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时实录)
八、练习与作业(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练习)
九、反思与建议
《测量平均速度》是第一章的第四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成功之处:
(一)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二)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时有三个地方推动学生知识的前进步伐。引入部分,提问学生两部小车分别做怎样的运动,提醒学生因为平均速度的不一样,小车出现两种运动状况,暗示学生,小车的运动特点可以观察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在实验过程中,小车下落时运动的特点猜想,学生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此时引入一幅图片“小的时候玩滑梯有什么感觉?”推动课程进一步深入猜想。最后课堂中,让学生测量人走路的平均速度。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把物理融入到生活中。
有待改善之处
上完整节课后感觉有些地方可能让学生思考地不够,可以再慢一些。习题方面找不到多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更紧密联系生活。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图3.4-1
(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机械秒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
(3)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4)秒表读数的方法
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1】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即t1),如图3.4-2;
(3);
(4)用公式=求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其表达式为=接下来他们进行讨论;
(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2=;
(6)根据测量能否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烧多少盘蚊香?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n=.
图3.4-2
请帮助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格,并填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思路与技巧利用=,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根据t=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间.
答案(1)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长度为l
(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1
(4)=
(5)能t2=t1
(6)能n=或n=
实验表格:
项
目蚊香
总长度
l(cm)燃烧
时间
t1(min)剩余
长度
l1(cm)燃烧
速度
(cm/min)
剩余燃
烧时间
t2(min)每晚用
蚊香时
间t(min)每晚用
蚊香数
n(盘)
数值
【例2】(武汉市中考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4-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cm;tBC=s;
vAC=m/s.
图3.4-3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思路与技巧(1)速度的计算公式=;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且研究的对象也不同,应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
(4)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增大.
答案(1)=(2)小(3)410.03(4)大
探究体验
提出问题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学校操场的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制定计划粉笔、秒表、卷尺l把、皮球1个
收集证据
①先在斜坡的高处,用粉笔画一条起始线A.在斜坡的底部,用粉笔画一条终点线B.在A和B两点的中间,用粉笔画一条中间线M.如图3.4-4;
图3.4-4
②在A处释放皮球,让它滚向B处.用秒表记下球从A处滚到M处所用的时间和球从M处滚到B处所用的时间;
③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算出每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路程/cm时间/s速度/ms-1
AM
MB
AB
探究点拨皮球沿斜坡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斜坡越陡皮球滚下的速度越大.
聊天室
话题:体育比赛中的电子计时器
胖胖:老师,国际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跑步时为了减少误差是怎样计时的?
老师:现今的体育比赛已广泛使用电子计时器.当发令员的枪声响起,计时器便会因电触的缘故自动开启.而在终点线上有一光束,当有运动员到达终点冲线时,光束被阻,计时器便会停止计时.如图3.4-5所示.
图3.4-5
快乐套餐
1.大李想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具体测量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定纸片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B.先选定某一段距离,测定纸片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C.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片下落时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大李采用哪种方法较好?原因是
.
2.图3.4-6是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的实物照片,图中机械停表短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长针刻度所标数字的单位是,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另外,照片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2、3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第4、5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照片中电子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图3.4-6
3.某校探究学习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同一蚯蚓在相同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分别让它们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为了准确测出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路径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4.(重庆市中考题)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3.4-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3.4-7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vBC=;vAC=.
图3.4-7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6.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
(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
(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
(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
(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表1:小刚跑步的成绩表
路程/m10205080120160200240300400
时间/s2.85.18.611.518.830.345.258.582.5122.5
表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
路程/m10205080120160200240300400
时间/s5.07.510.015.026.034.242.050.062.082.0
①在400m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②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
③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④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
问: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
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如果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用三种方法计算)?
8.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出火车的速度?”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3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请你判断一下,小芳、小军能否测出火车速度?如果能,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什么?小强、小慧的方法能否测出火车速度(此问只回答,不需算出)?
9.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如图3.4-8.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图3.4-8
10.张亮用如图3.4-9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张亮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
(2)张亮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张亮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张亮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
图3.4-9
11.图3.4-10是两张用照相机拍摄到的水龙头滴水时的照片.甲、乙两张照片中水龙头滴水的快慢各不相同.若甲照片中的水龙头以每秒10滴水的快慢滴水,即相邻两滴水之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Δt=1/10s.设水滴下落的高度用h表示,单位是m,水滴下落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是s,则根据甲图可知h与t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式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照片中的水龙头每分钟滴滴水.
图3.4-10
12.星扬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张贴一份“竞赛通知”的海报,如图3.4-11.
小聪和班上的同学为了在竞赛中取胜,决定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1)通过分析猜想,小聪和同学们认为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长短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还可能与有关;
(2)猜想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中,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为此设计实验时,要用到物理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叫法;
(3)小聪和同学们经过设计制作出降落伞,实验中发现降落伞从3m高处落下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6s,则降落伞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多大?
(4)小聪和同学们如果想在竞赛中取胜,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图3.4-11
参考答案
[快乐套餐]1.B;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2.min;s;10s;h;min;s
2.01s
3.速度;尾部;刻度尺
4.0.03m/s;0.02m/s;0.024m/s
5.(1)7.8m/s(2)559.5m/s(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
6.(1)平均速度(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4)①3.3m/s;4.9m/s;②160m;③42s;④200~240m
7.方法一:t1=s1/v1=96cm÷0.8cm/s=120s,t2=s2/v2=500m÷5m/s=100s,因为t1>t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二:t1=s1/v1=96cm÷0.8cm/s=120s,m=v2t1=5m/s×120s=600m,因为s>s2,所以点火人能够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三:t1=s1/v1=96cm÷0.8cm/s=120s,v=s2/t1=500cm/120s=4.17m/s,因为v<v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四:t2=s2/v2=500m÷5m/s=100s,s′=v1t2=0.8cm/s×100s=80cm,因为s′<s1,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方法五:t2=s2/v2=500÷5m/s=100s,v′=s′1/t2=96cm÷100s=0.96cm/s,因为v′>v1,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带
8.小芳、小军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芳测量方法:v声t+v火车t=2s,v火车===m/s;小军的测量方法: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则v火车(N×)=s,得v火车==m/s;小强和小慧也能测出火车的速度.小强是通过看驾驶室里的速度显示表的示数知道火车速度的,小慧的测量方法是v火车t=(N-1)L,v火车=
9.略
10.不妥当.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点时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零,故不妥当
11.h=5t2;226
12.(1)面积或质量或体积(2)控制变量法(3)===0.5m/s(4)尽量把降落伞面积做大些,质量尽量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81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