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1人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1人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1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1杠杆(第一课时)
执笔人:张运杰审核人:任红伟执教人:黄敏杰
课型:新授课时:二课时编写时间:2015年2月1号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会画力臂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教学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杠杆、钩码、直尺、三角板、自制投影片等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认识杠杆
观察教材所示的几种工具并亲自做一下。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任务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先猜一下:
实验探究
1、阅读课本,思考实验步骤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三,巩固提升
1、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2、所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或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字母表示式为。
3、地面上有一根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300N,抬起B端需用200N,这条木杆的端较粗。
4、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做生意时,用同一杆秤在月球上称质量,和在地球上相比()
A.买方吃亏B.卖方吃亏
C.双方都不吃亏D.双方都吃亏
5、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B.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D.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6、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G=100N,求拉力F.

延伸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教案


12.1杠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
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5.巩固与拓展
(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
(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设问: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
(4)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拉时,F1、F2以及L1、L2在哪里?F2与L2的乘积变了没有?比较L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2)收渔网
(3)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省力杠杆:L1L2,省力但费距离,如(1)
费力杠杆:L1L2,费力但省距离,如(2)
等臂杠杆:L1=L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3)
3.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杠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呢?
五、设计练习
阅读科学世界,思考并讨论如何算出大象的重量?

八年级物理《杠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导学案

教学

目标

(理念)

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探究在必须有合作精神。

学情

分析

杠杆在生活在和生产在有着广泛是应用,学生并不陌生,但对杠杆的几个名词不能正确认识。

情境

导入

动画导入

自主

合作

(一)认识杆杠

活动一

思考:1.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2.如何把定在木板中的钉子取出?

你所使用的工具,它们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归纳出杠杆的定义。

杠杆:

活动二

1.列举出生活中的杠杆。

2.认真预习弄清杠杆的几个名词。

杠杆的几个名词(五要素):

?支点0:;

?动力F1:是;

?阻力F2:是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是到的距离;

…阻力臂L2:是到的距离。

(二)学会杠杆五要素的作图

1、上图是用撬棒撬石头、用羊角锤起钉子的过程,你能在图中作出他们的五要素吗?(看看课本12.1-1的图,然后动手试试。)

2、通过作图你能归纳出做力臂的方法吗?

互动

展示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三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你的猜测是:

实验探究

1、阅读P77,思考实验步骤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杠杆原理)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四)杠杆原理的应用

活动四

阅读P78例题(计算大象的质量)

引导

评价

1、活动过程中,有何感想、有何收获?

2、有疑问?我们一起解决!

应用

拓展

完成P802、4

教学

反思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和学生认识模型的规律。利用杆秤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流程的设计按照从实例抽象出模型——认知模型——应用模型的顺序展开,符合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本节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提出问题中,本次课利用了三个学生活动,逐步推进,让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与两力、两臂都有关系。进行实验时,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学案提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分析论证时,让学生充分分析数据,发现并总结一般性规律。这些活动给学生创设了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了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准确地画出力臂,学生对力臂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引入力臂做足了功夫,学生的三个自主活动,步步递进,让学生较深刻的理会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都影响杠杆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示范和总结,使难点突破成功,通过学生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是本节课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不是教材的“留声机”,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杠杆的五要素中,突破力臂这重点和难点后,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培养了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让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到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分析现象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尝试和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分析数据时,充分利用好了课堂生成,让学生深刻领会多次实验的重要意义。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自学的能力的养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必定是深远的。

本次课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大量生产生活中的杠杆图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杠杆的必要性,增强了求知欲望。撬棍、跷跷板、抽水机手柄的动画,对学生发现杠杆的共同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直接填写了实验数据,增强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和学生对结论的认同感;在白板上画力臂,增强了示范的可见度和有效性。

本次课还可以创设一些物理情景,多展示一些问题,多创设几个冲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思考,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的杠杆环节,也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各类杠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服务社会的意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8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