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信息的传递》复习知识点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的基本组成:由听筒和话筒组成,1876年由贝尔发明。
2、话筒是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听筒是把变化的电流变为声音
3、交换机的作用:减少线路,从而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
4、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①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声音、图像会失真)。②数字通信: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加密)。
二、电磁波的海洋
1、电磁波:(1)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但可以传递各种信息的特殊物质。(2)、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⑴可以在真空传播,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传播中可以携带信息。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c=3×108m/s(或3×105km/s)。⑵天线的作用:可以加强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3、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速(m/s)=波长(m)×频率(Hz),即:c=λf
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1MHz=103kHz=106Hz
4、电磁波的家族:无线电波(短波、中波、长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3、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下图);3、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下图)
4、移动电话:
(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
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量就越大。
2、微波通信:①优点: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②缺点:太远了,时间延迟,信号衰减。③建立微波中继站目的:因为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④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
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①工作原理:在发送端说话声音——电信号进入激光发射机——辐射出相应的光信号——光导纤维——光接收机——电信号——声音。
②优点: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计算机网络通信:①是用电缆或电话线、光缆、微波连接起来的一组计算机。②可以高速处理大量信息不同地方的人共同享受信息资源。
邮箱地址:[emailprotected]各部分的含义?
电学重点实验
①测量电流
②测量电压
③测量电阻
④测量电功率
⑤测量电功等
①探究串联电路的I、U、R特点
②探究并联电路的I、U、R特点
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④探究U、I、t、Q的关系——焦耳定律
⑤探究I、U、R的关系——欧姆定律
⑥探究电磁铁磁的特点
⑦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⑧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注意: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步骤,表格的设计,关键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以及是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不等于简单的重复测量,要改变一定的条件再进行相同物理量的测量.不同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一定相同.如:⑴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⑵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⑶测小电灯的电功率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测出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初中物理电学基本物理量
名称
符号
单位
单位换算
主单位
常用单位
电流
I
安培(A)
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06μA
电压
U
伏特(V)
千伏kV、毫伏mV
1kV=103V=106mV
电阻
R
欧姆(Ω)
千欧KΩ、兆欧MΩ
1MΩ=106kΩ=106Ω
功
W
焦耳(J)
度、千瓦时kW·h
1度=1kW·h=3.6×106J
功率
P
瓦特(W)
千瓦kW
1kW=103W注:1W=1J/s
热量
Q
焦耳(J)
时间
t
秒(s)
小时h、分钟min
1h=60min=3600s
电量
Q
库仑(c)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的串、并联为例)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压或电流分配
功率分配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部分电流之和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R=R1+R2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各部分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各部分功率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各支路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各支路上功率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注意:电压或电流分配和功率分配在解题中的巧妙应用。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公式
名称
主公式
推导式
说明
欧姆定律
I=
U=IRR=
注:W=单位为kW·h
W=Pt有两组单位。
(J、W、s,
kW·h、kW、h)
其它所有公式都必须使用主单位。
另:对于非纯电阻电路所有推导式都不成立。
电功
W=UIt
电功率
P=UI
电热
Q=I2Rt
电磁波
电磁波波速c为定值,
c=3.6×108m/s或
=3.6×105km/s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1.电话及电话交换机
(1)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先将声音变成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电流沿着导线传到远方;携带信息的电流使听者听筒的膜片振动,电流又还原成声音。
(2)电话交换机:作用相当于一个线路选择开关。它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连接,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跟声音完全一样;数字信号是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
(2)数字信号的优势:不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便于计算机加工处理等。
3.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光是一种电磁波.真空中的电磁波速度最大,约为c=3×108m/s。
(3)波速=波长×频率,即v=λf
4.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广播电台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将音频信号分离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中转换成声音。
(2)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电视机的显像管将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3)移动通信: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台又是无线电的接收台。手持移动电话的天线很简单,灵敏度不高,要通过基地台和有线电话网络转接进行通话。
5.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需要微波中继站来协助传递。
(2)卫星通信:在地球的周围均匀的分配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携带信息的激光从光导纤维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将信息传递到远方。
(4)网络通信: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各种信息,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计算机网络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1、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0cm
1mm=1000m1m=1000nm
2、时间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小时—h分钟—min秒—s
1h=60min1min=60s1h=3600s
3、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取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5)1m/s=3.6km/h1km/h=1/3.6m/s
(4)(6)平均速度的计算:v=s/t
5、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6、声音的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声音本身的一种性质)。
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7、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雷达、B超、声呐系统
(2)声音传递能量: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清洗物体
8、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阻止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9、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温度计的液泡全部进入液体,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壁部;(2)温度计的液泡放入液体一会儿,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液面相平。
10、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时0.1。
1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
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1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的方式:
(1)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加热。
(2)蒸发:再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地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14、液化: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液化的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5、升华: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16、凝华: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常见自然现象的形成:
雨-----液化露-----液化冰-----凝固雹-----凝华
雾-----液化白气----液化霜-----凝华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3)、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5)、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和真空中的速度相同。
2、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的两种情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同种介质中传播,也会发生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折射的特点: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散的实质: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折射,且不同的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其偏折程度不同,这样白光就被分离开了。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7、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8、透镜成像规律:
9、眼睛和眼镜:
1)、眼睛中的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入人眼睛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人眼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可利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来矫正;
远视眼:人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矫正。
10、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是由两组透(目镜和物镜)镜组成,每个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最终人眼看到的相当于被观察的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体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质量
1)、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国家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
放、拨、调、测、读、收。
12、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39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