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前提。《课程标准》对《输血和血型》没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但有理解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活动建议,以及珍爱生命,提倡义务献血的情感目标。基于此,通过模拟实验、献爱心游戏和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有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血型鉴定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真人真血进行教学实验。所以,我从《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选取模拟实验加以改进,帮助学生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知道血型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技能;学习模拟实验等间接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分析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中介,准确而深刻的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需要注意什么?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少,但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在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以及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但是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仅凭教材内容很难落实,所以我把它们列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
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推进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此为依据,我构建了“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还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效益,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为取得最佳效果,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视频辅助,启发设疑讨论,游戏、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提出问题、观察方法、激发思维、资料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和交流等。从而深化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乐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根据初中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在启发式教学原则指导下,我使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学生自己同学的相片、五指山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图片、学生模拟视频,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玉树地震相关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人们在地震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救治?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新课学习。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二、血型的发现
1、PPT展示血型发现史资料,学生阅读,引导第一轮的抢答游戏。
问题一: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2、及时评价、总结,辨析“凝集”和“凝结”的区别。
问题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谁?
3、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总结,扩展:人们还陆续发现了MN、Rh等数十个血型系统,但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是ABO血型系统。
问题三:他将血型分为哪几种?
4、在答题完后,询问几个学生的血型及获取血型的途径。
阅读资料后积极参与抢答。
争相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抢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求知欲,锻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实际,自然过渡到血型鉴定。
三、血型鉴定模拟实验
1、播放临床血型鉴定的视频;
2、创设情境:班上吕贵杰同学在见义勇为时大量失血,他的好朋友要为他献血的场景(依次展示他们的照片),引入模拟实验;
3、介绍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鉴定吕贵杰血样);
4、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作评价和小结;
6、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让学生推导出输血应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确实验原理,观看教师演示,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并与相邻小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填写实验报告。(相邻小组检验的是不同血型的血样)
组内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思考、讨论。
创设亲切、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
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进行实验,满足了儿童乐于体验的个性特征。了解临床血型鉴定的方法,更进一步认识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形成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氛围。
培养学生交流、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四、同型输血
1、安排阅读任务:教材76页:同型输血
2、引导学生用简图诠释同型输血;
3、组织“献爱心”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1)、按照座位分为左右两组;每位同学抽屉里都有一张标有血型的爱心卡片,代表着你的模拟血型。
(2)、每组找一名同学模拟事故中的失血者,另一组成员中若血型匹配,可以献血的同学就举起你们手中的爱心卡片。
(3)、数一数对方小组献爱心的人数,和不符合输血条件的人数。
4、对举错的学生进行引导,辨析其错误原因,纠正错误;
5、教师出示一张AB血型的爱心卡片,让两组血型匹配的同学举手“献血”。
认真阅读。
尝试画图。
参与游戏:
1、各组先后派选代表亮出需要输血的血型牌,该组全体成员检查对方小组是否有同学举错血型牌,数出举手人数。
2、指出并纠正对方小组成员的错误。(循环2次)
全班同学举起血型牌。
通过简图,让学生深刻认识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并能及时检验学生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掌握情况,巩固知识,深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五、第一模块小结与知识运用
播放事先准备好学生参与拍摄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能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视频中的现象;
1、播放视频片段一:几个人将大量失血者送到医院,医生安排两位护士分别准备手术和验血,旁边有人质疑为什么要验血,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展示问题: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先验血呢?
2、播放视频片段二:验出伤者的血型后有三个人同时献血,但并不是每个人血型都匹配。
展示问题:应该选择谁作为输血者呢?
观看视频,踊跃发言,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能够迁移与应用所学知识。
六、血量
1、播放视频片段三:我血型匹配,身体又好,你就多抽点。
展示问题: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血量
展示问题:
问题一: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
问题二: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有生命危险?
问题三:一次失血超过800毫升会有什么症状?
问题四:健康人每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阅读教材。
前三个问题学生抢答,最后一个问题全班集体回答。
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无偿献血与情感升华
1、通过引入情境:班上四位同学为吕贵杰同学献血未果,引导学生回答无偿献血应具备的条件。
2、介绍我自身的献血实例,让学生读出我的各次献血量(总共1400ml),引出两个问题:
(1)我献血四次总共献血1400ml后身体健康不健康?使学生明白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这1400ml血液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够不够用?引导学生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充满爱。
3、展示:五指山市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图片(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4、展示课堂作业: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句献血宣传语,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
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生思考、回答。
结合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借助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来帮助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深化重点和突破难点。
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
六、作业设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漫画或倡议书,形式不限,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七、板书设计
附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模拟血型的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2)理解同型输血。
实验材料:“______的血样”,“A血清(碘液)”、“B血清(橙汁)”、试管等。
实验原理:让血样分别与A血清和B血清混合,通过观察有无沉淀产生(有无凝集),从而判断血型。
实验步骤:
第四步:观察是否有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第五步:根据现象,对照血型鉴定表,判断血型。
实验记录和结论:
____的血样
实验现象(凝集或不凝集)
加入A型标准血清
加入B型标准血清
实验结论:
____型血
附:血型鉴定标准:
A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B血清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对应血型
A型
B型
O型
AB型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
根据奥苏贝尔理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本打算从民间“滴血验亲”场景入手,后来从车祸现场救治,让学生迅速对于血型方面的知识产生浓烈兴趣,渴望求知,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血型模拟实验中,让学生扮演“小医生”来鉴定血型,救死扶伤,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相当强。在宣传无偿献血环节,学生充当“小宣传员”,热情高涨的设计口号、标语,升华感情。整节课,从一个个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
1、亮点:本节课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新课改教学的标准与追求,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情境探究,通过对比、讨论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学这一原则,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同时,本节课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搬进了教室,直观的反应现象和切身的体验,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扩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抽象性和局限性,使得教学过程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对多样的多媒体资料进行讨论和总结,逐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不足:板书不够及时工整、活动时间不能很好地把握等等
3、以后怎样更好上这节课:适当扩展课堂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灵活课堂教学。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四、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五、课时分配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
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
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
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
可以减少人员死亡?
生:输血
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生:要注意血型
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二.新授
生:以小组的形式,参照学案中提供的建议、思考题及相关资料,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的,不断完善的,牛顿曾经这样说过:人们看着我高大,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生:我们今天认识的知识、规律,就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我们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生:兰德斯坦纳最初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前人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后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人类在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建立了血液免疫学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现在的10年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兰德斯坦纳,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
师: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人类输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参看[学案2]完成相关要求。
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进行模拟血型鉴定。
师:请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血型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
生:我们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同种血清和血液之间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在载玻片两边分别标记A、B,然后对应各滴一滴A标准模拟血清和B标准模拟血清,将被鉴定的模拟血样(张某)分别滴在两滴模拟血清上,看发生反应的情况。结果是标A的一侧出现浑浊,表明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图示如下:
北辰霍庄中学张梦薇教案《输血与血型》北辰霍庄中学张梦薇教案《输血与血型》
师: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位同学的鉴定方案,鉴定结果是否正确?生:我们组的试剂瓶上标的也是张某,鉴定结果也是B型血。但是我们鉴定
过程和他们组不太一样,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载玻片标有A、B的两端,同样滴一滴模拟血样,然后在标A的一侧滴加A标准模拟血清,在标B的一侧滴加B标准血清,结果是在滴加A标准血清的一侧出现浑浊,即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其他各组分别简要介绍各组的鉴定结果,分别准备有代表四种血液的模拟血样,每种血样均有2—3个组进行鉴定。)
师:根据各组的鉴定结果,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输血治疗时,可以输哪种类型的血?
生:我们鉴定的结果是A型血,通过分析认为输A型或O型
师:输血关系列表归纳下来,大家观察看有什么规律?
生: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少量输异型血需进行凝血实验。
师: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那么,血液从何而来?生:献血。
师:你怎样评价无偿献血?持什么观点?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生:结合[学案3]内容展开自由讨论
生: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1/10——1/20。
生:人体内有部分血液储存在人体的血液“仓库”,如肝、脾等器官,当机
体活动增强或献血后,“仓库”里的血就会调动到血液循环中来。血量可在几
分钟到几小时内恢复,不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
生:血液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人体血细
胞都有一定的寿命。衰老的血细胞不断地死亡,由骨髓制造新的细胞来补充,献
血后,骨髓造血功能回加强,使血液成份维持相对的恒定。因此,献血无损健康
的。
师: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危害,一定程度还有益处。
生:我长大成年愿意参加无偿献血,这是很光荣的事情。
师: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愿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让血脉相通,真情流淌。我们依靠,所以我们生存。
板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血型的发现
2、同型输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989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