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琥珀》其它杂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科目:语文
学段/年级:小学六年级
探究时间:2课时
一、探究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琥珀》一文中关于这块特殊的琥珀里怎样裹着两只小虫这一部分的想象不合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琥珀进行探究,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改写这一部分内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探究方法及形式
琥珀一文中的挂图1、2两张。蜘蛛、苍蝇(其中之一也可)、胶水。
引导学生说、看、议、做、想、写。
三、探究过程
1、说说课文作者怎样想象两只小虫被裹进松脂里
师:述说
师:(出示挂图1)。边指挂图边归纳边板书。
归纳:一只蜘蛛正要捕食一只苍蝇,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着,后来松脂不断滴下,形成了松脂球,这就是后来的这块特殊的琥珀。
板书:蜘蛛捕食苍蝇一大滴刚好落包前俯后仰
2、观察图画,引导探究
(1)出示主图(琥珀挂图)。
(2)引言:课文中作者的想象是根据琥珀来的。也就是说,图上的琥珀是作者想象的依据,先有琥珀,再有课文中的想象。同学们,认真地看图思考,看有没有疑问,认为课文作者的想象不合理。如果有,请大胆提出来。
生:我觉得这件事太巧合了。
生:蚊子是精灵的,一大滴松脂滴下时,蚊子肯定早就跑了。怎能那么巧,就被粘住了。
(注:我们这里,都把苍蝇叫做蚊子)
师:说得好!这一点我也想到过,我们打苍蝇的时候,手一扬,苍蝇就跑了。打苍蝇的速度就够快了。
生:蜘蛛的腿很长,捕苍蝇时离很远一跳就捕到了,怎么两只小虫中间还有一点距离。
生:松脂本来是软的,即使有一滴滴住,它们也应该逃得出来。
师:还有疑问吗?
生:沉默。
(3)进一步提示引导。
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想法。下面根据我的提示进一步观察思考。我从图中琥珀的整体特点、两只小虫的体形特点和腿脚四周的圆环三个方面设了几个疑问,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边观察边思考,然后说出来。
出示小黑板(文字见下):
①看琥珀的整体有什么特点?
②想一想琥珀中的两只小虫的样子是前俯后仰地挣扎过的样子吗?
③挣扎后能像图上琥珀中那样,两只小虫身上的毫毛都是张开的,清晰可见的吗?
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挣扎,为什么只是腿脚四周有圆环,而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呢?
问题:琥珀中两只小虫从一万多年前完好地保存到现在,没有腐烂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需要什么条件?
(4)学生根据上面的疑问和问题观察思考。
(5)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逐一讨论、交流、发言。
①师:我们先看琥珀的整体有什么特点?
生:上面是平的,下边一个包。
师:说得好!上平下凸。还有什么?
生:沉默。
小结:除了上平下凸以外,整个琥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②回答小黑板上第二个疑问。
引言:课文的作者说两只小虫前俯后仰地挣扎。同学们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实际观察:比如苍蝇在水中、在唾液、鼻液、稀粥等一些粘稠的东西里挣扎是什么样子?
生:我看过,不是图上的样子,是爬着走,翅膀没张开,成了一个黑疙瘩了。
生:我看过,不是这样的。我也看过。
生:图上琥珀里的两只小虫没有前俯后仰地挣扎过。
小结:图中琥珀里的两只小虫明显的特点是落下是什么样,最后仍然是什么样,没有前俯后仰地挣扎过。课文作者的想象和实际不符,不合理。
③回答小黑板上第三个疑问。(见上)
生:不能。(都说不能)
④回答小黑板上的第四个问题。(见上)
生:它挣扎过,拔过腿。
生:我看过大人用脚和泥巴,小虫也跟人一样,和过松脂。
师:课文的作者说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过,为什么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
生:身体没有陷进去。否则,不可能只有脚那儿有圆环。
小结:脚陷身未陷,所以腿脚的四周有圆环,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课文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⑤回答小黑板上的问题。(见上)
生:封起来了,松脂里面没有空气。
师:大家说对吗?
生:(意见一样。)
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严密地封闭在里面,与外界隔绝,没有细菌侵入,所以不会腐烂变质。
3、做实验,说结果,证明课文作者想象不合理
(1)做实验
①老师说明实验方法:苍蝇和蜘蛛像图上那样放也行,只有苍蝇或蜘蛛也行。用手捏住它的一支翅膀或者腿,注意要轻,把它放在桌子上。从胶水瓶里倒出一大滴胶水盖住它,松开手,观察结果。
②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苍蝇、蜘蛛和胶水做实验。
(这时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十足,积极投入实验和观察。)
(2)让学生说说实验观察的结果。(先随意说,不拘形式和内容,自由发言,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生:A有胶水上爬B蜘蛛爬得快,蚊子不行
(3)老师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总结。
①将实验结果与课文中的想象对照提出问题。
A、小虫在粘稠的东西里挣扎是向什么方向爬?
B、能向上爬吗?
C、能像文中所说前俯后仰地挣扎吗?
生:他们头在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爬,没有前俯后仰。
生:不能向上爬。
师:大家看的都是这样吗?
生:(齐答是)
小结:实验证明,小虫在粘稠的东西中挣扎只能沿着物体的表面向外的某一方向爬,不会向上爬被封闭起来,挣扎的动作不是前俯后仰。作者的想象与事实不符,不合理。
②将实验结果与图中琥珀对照提问。
A、实验证明能保持图上琥珀中的落下是什么样?挣扎后仍然是什么样吗?
B、能像图上那样两只小虫身上的毫毛都是张开的,清晰可见的吗?
生:我看到苍蝇的翅膀没有张开。
师:没有张开,翅膀怎样了?
生:贴在身子上,跟身体贴在一起,腿还在爬。
生:不是原来的样子,成个疙瘩了。
师:大家看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小结:实验证明,小虫在粘稠的东西里挣扎,翅膀、腿贴在身上,毫毛也贴在主体上。作者的想象和实际不符,不合理。
4、分析松脂的粘稠度,证明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1)分析松脂的粘稠度。
引言:我们的实验是用胶水,那么松脂到底比胶水稠还是稀呢?我们看看图上的琥珀里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圆环就知道了。
生:(马上说)松脂稠些。
师:为什么?
生:我看过桃树脂很稠,粘手。
生:松脂稠些。胶水粘住蚊子,蚊子活动,但在松脂里不能动。
生:不是不能动,它的腿就动了的,就是拔不出来,那圆环就是它拔腿时留下的。很稠,稠得起波圈,波圈散不去。
师:很好。会分析,大家说是不是呀?
生:(回答)是。
小结:我们可以从琥珀中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波圈(圆环)得知,那是一种很稠的松脂,稠到小虫使劲动弹后腿脚四周隆起波圈,而波圈不能散平的程度。如果像胶水一样,波圈就散平了。如果像作者的想象,两只小虫在这样稠的松脂里挣扎,四周应该有圆环。可见作者的想象与实际不符,不合理。
(2)进一步引导思考。
我们已经知道松脂很稠。这样稠的松脂压住两只小虫,小虫能挣扎到松脂中间去吗?
生:不能。
师:不能到中间,两只小虫将会怎样?
生:会爬到边上去。
师:要注意,是松脂压住它们,不是胶水,如果是胶水,小虫会爬到边上去。好稠的松脂,小虫的脚陷进去,拔都拔不动。
生:不会到边上,会压在松脂下面。
小结:会压在松脂和树体之间。这样不与空气隔绝,树皮和木质中有空气,小虫会腐烂或者留下残骸,松脂和松树分离,有万年的经历,残骸也没有了。可见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5、引导观察图上琥珀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
方法:看、议、想、结。
(1)启发学生敢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
现在我们明白了,同学们说说德国作家柏吉尔的想象合理吗?(生:不合理)我们敢不敢和柏吉尔挑战?(生:敢)能不能让我们来想象,使这块琥珀里如何裹着两只小虫的想象科学合理。(生:能)
(2)引导观察,展开想象。
①看琥珀的整体形状特点。
师:从整体上看,琥珀的形状上平下凸,呈不规则长方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这块琥珀是从树上一个窝里出来的。不然怎么会下面一个包。
师:想得好!合理。谁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蚂蚁把树啃了个窝。
师:有想像力。
生:我想那地方有虫,啄木鸟啄木虫给那儿啄了个窝。
师:好,真会想!
生:我想是什么东西上到树上弄了个窝。
师:行。管它什么东西,都可以想。
生:我想树皮掉了,松脂流到窝里去。
师:想得很好!不受伤。松脂是不会流出来的,就像人身上破了,会流血一样。我想啊,这个树干肯定是平着的,不然琥珀为什么会上平下凸。
小结。凸从凹出,可知松脂是从松树的凹处脱离出来;可知松树受伤了,一块树皮没了,松脂淌进凹处。
②看两只小虫的形态特点想象。
师:我们再来看两只小虫的形态特点,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蜘蛛要吃蚊子。
师:是要吃苍蝇。可怎么没吃到?怎么被粘住了?
生:那地方有松脂,把它们粘住了。
师:可见两只小虫没来之前就有松脂,是吗?
生:是。
师:那么,这两只小虫是一起来的吗?
生:有说是,有说不是。
师:请说是的谈谈你的理由。
生:我想它们一起跳进了松脂里。
师:请说不是的谈谈你的理由。
生:我想不会那么巧,一起跳进松脂里。肯定是苍蝇先落进去,它当是水了,想喝水。后来被蜘蛛看到了,去吃蚊子。
师:有道理,想得好!想喝也好,想吃也好,无意中落在那里也行,随大家想去。那么后来呢?
生:后来松脂不断地流出,盖住了它们。
小结:可知松树上凹下去的受伤处,有一片松脂,再有苍蝇落在松脂上,又有蜘蛛捕食苍蝇。后来松脂连续不断地淌出,裹住了它们。
③看腿腿四周的圆环,想象。
师:我们再来看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圆环,想象两只小虫当时陷进松脂里怎样?
生:当时它们陷进松脂里,拔不出来,多焦急呀,使劲地拔呀拔呀,还是拔不出来。
师:很好!它们肯定焦急,肯定使劲地拔呀。
生:我想那个蚊子肯定后悔,不该来。
生:我想那蜘蛛肯定想吃,吃不到,想退,退不了。
生:那蜘蛛肯定骂那蚊子
师:好!任大家想去。
小结:它们落入松脂后,都使劲地拔动腿脚,留下圆环,最后筋疲力尽停了下来。后来松脂不断淌出,裹住了它们。这样才能保持落下去什么样,后来仍然是什么样。并不是课文的作者想的那样巧,对不对?
生:对。
6、改写。
要求:
(1)不要条件: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这个条件不能变。因为炎热的夏天才会有松脂流出,昆虫更活跃。
(2)重点改写两只小虫如何被裹在松脂里这一部分。其顺序是:树受伤,松脂淌入伤处苍蝇落入松脂里蜘蛛捕食苍蝇松脂不断淌出,形成了松脂球。
(大家兴趣很浓,都写出了自己的想象段落。这里选择其一,修改如下:)
一个夏天,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海边的树林。树林里一棵大松树受伤了,一小块树皮凹了下去,松脂从上部和两边淌进了凹处,已经是一小片了。这一小片松脂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色的光彩,散发出一股香味。
一只饥锇的小苍蝇大概闻到了香味,或许把这闪光的松脂看成是什么可吸食的东西。它毫不犹豫地扑到松脂上吸食起来,可是一点儿也没吃到。它想飞走,抬抬脚,糟糕!脚被这东西紧紧地粘住了。它拼命地挣扎,使劲地扇翅膀拔腿,想赶快逃走,可是没用。最后连翅膀也被粘住了。
这一有趣的事被一只贪吃的小蜘蛛看见了。它心中暗喜,飞快地向小苍蝇爬去,从小苍蝇的背后扑上去。它要用两只长长的手把小苍蝇紧紧抱住美餐一顿,可是没想到还没抱着小苍蝇,它的长手就被松脂粘住了。它拼命地挣扎,使劲地拔着手和脚,看着眼前的美食吃不着,想逃走也不能。
多可怜的两只小虫!连动一动的力气也被松脂夺去了。松脂继续慢慢地流出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大松树黄色的泪珠里,最后积成了一个凝固的松脂球,把两只小虫紧紧包裹在里面。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花》其它杂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今天,我终于读了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的文章《养花》,因为我对老舍爷爷的作品已经慕名很久了,所以我读得格外认真,仔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老舍爷爷通过对自己养花的介绍,表达了自己所认识到的养花的乐趣。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收获也很大。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对于文章的这句话,我有很深的见解.这句话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想不劳动就获得劳动果实,那只是空想,只会一事无成.就拿学习来说吧,如果你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十分虎回家后,又不认真复习,考试的时候,便会临时抱佛脚,看看这个不懂,做做那个又不会,考完了,成绩就会不理想,这就是没有付出劳动的缘故,今后如果你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在学习上多付出些努力,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
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对于这一句话,我的感受就更深了。我现在是毕业班,学习十分紧张,作业也非常多。每天头昏脑胀的回到家里,又要打开作业本,马不停蹄地继续写着,如此争分夺秒,做了一大回儿,就会觉得直冒金星,还想睡觉,于是,我做了一会儿作业,就到下面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再回到家里,这样反复循环,使大脑得到休息,自然也觉得好多了,也使作业质量得到了提高。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既懂得了真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真是一举两得啊!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晓》其它杂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在春天里,我睡得好香哇!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都可以听到鸟的啼鸣,到夜幕来临时,春风伴着春雨滋润着万物,也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在风雨中飘落。
玩耍了一天的我,十分疲倦,我倒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在梦乡,我做许多的梦,有白天里我和妈妈在绿油油的田野里放风筝,有警惕性极高的小狗,有憨厚可爱的大熊猫,还有傻头傻脑的苯狗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开巨大翅膀飞翔的老鹰。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我揉了揉眼睛,仔细聆听,窗外传来一阵阵动听的鸟叫声,有画眉在歌唱,有黄鹂在谈笑,这时小麻雀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勤劳的人们起得很早,有的已经下地干活了,只见一个农民伯伯正赶着牛在梨地,还有一位大娘正在匆忙地播种,夕阳西下,当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才漫漫朝家赶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不成腔调的短笛,那笛声传出去很远很远,这时候村子里已经飘出来缕缕炊烟。
夜深人静的时候,外面刮起了春风,春雨伴着春风悄然来到人间,滋润着大地,无声无息,在田野中和房前屋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春雨打得七淋八落,那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水珠,也不知道有多少朵花儿就这样飘落了,但我希望秋天里能结出好多成熟的果实来。
◆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翠鸟》其它杂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语文情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于永正老师教学的《翠鸟》一课在这些方面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于老师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其训练技巧颇有独到之处。
第一,善于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师:同学们,《翠鸟》一课预习了吗?谁知道翠是什么意思?
生:翠,就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叫翠鸟呢?预习时,你把书读了几遍?(三遍、四遍、五遍)
师:生字都认识了吧?
生:认识了。
师: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听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
生:好!
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是对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肯定;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则提出了更高的练读要求。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自然积极地认真地练习读书。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略)
师: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比一比。都愿意比。哎,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读得不好。
师:谦虚。大胆地试一试。
(生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师:听你读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看来,我差点上了你的当。你对翠鸟的感情多丰富!
褒奖加激励,双管齐下,又给学生积极读书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善于扣读导悟。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生读: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师: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师:谁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
(生读: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这它很不容易呀!)
师: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生:您这个老渔翁有九十多岁了。
师:同学们都当一回九十岁的老渔翁。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于老师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得益于于老师的点拨艺术激情、激趣、导读、导悟。
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于是,于老师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喜爱翠鸟吗?喜欢画翠鸟吗?
生:喜欢。
(老师与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作画,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画翠鸟)
师:我们三人谁画得像?
生:老师画得像。
师:这两位同学画得也不错,是属于想象中的翠鸟。
师: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要想介绍好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同学们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看书上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生:这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师:看书练读,要读进去,要静心读,不要浮躁;读熟后同桌同学练说,相互纠错。
师: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介绍翠鸟,一位主讲,一位当场外指导。
生:(用教鞭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一双小爪子红红的。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衣。(师插话:一连用两个衣,不好听,衬衣还是按书上写的说,改为衬衫。)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
师:说得真漂亮!谁再来说一下?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的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三、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我们看看于老师别出心裁的移情设计。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
生:想。
师: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生:愿意。
师: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生:我们鸣声清脆。
师:大家叫叫我听听。(学生高兴地学着鸟叫)
师: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生唱:天晴朗,兰花朵朵绽放;闻花香,想起我年幼时光)
师:果然名不虚传。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
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师:为什么一动不动?
生:怕惊动小鱼。
师: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
生: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生: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实践表明,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师: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生:有。
师: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这样假戏真唱,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不难看出,于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透过于老师教学艺术的七色光环,我们发现支撑教学艺术的基石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导致学生厌学的致命伤是老师以成人之心度儿童之腹,以成人的心理需求代替儿童的心理需求。于老师则不然,他蹲下来看学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自觉地与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似。他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老渔翁说话,画翠鸟;他让翠鸟们学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写出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走读书内化之路。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于老师是成人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
◆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的药方》其它杂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读过很多文章,但只有《生命的药方》让我读懂了朋友这两个字的真正的含义。
一个十岁男孩德诺因为输血不幸染上艾滋病,他的朋友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如从前一样和他再一起玩耍。无论父母怎样阻拦,都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艾迪一直千辛万苦的为德诺找治爱滋病的药方,当他得知新奥而良的费医生找到了治艾滋病的植物时,就独自带着德诺去找费医生,结果遭遇不幸,没有找到药方,但艾迪和德诺却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真正的友谊。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朋友,但哪个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以援手,帮助你走出失意的低谷,迎接灿烂的阳光呢?
前一段时间,班上一些出水痘刚刚好的同学兴高采列的回到了集体之中,而迎接他们的不是大家真诚的欢迎和朋友亲切的问侯,反而是一个个撒腿就跑,生怕被传染的冷漠行为。可想而知,那些同学的心就像掉进了冰窖,好像他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欢乐,所有的兴趣都没了。同学们,虽然水痘会传染但他们以经痊愈了,为什么还要远离他们呢?为什么艾迪连得爱滋病的人都不怕呢?朋友是一辈子的,是风雨中相依相偎的,不离不弃的,是烈日下共撑一把伞的互相扶持。只有在朋友危难的时候,及时去帮助他,安慰他,那才是真的友谊。
其实,我们自小学习的古诗词中,真挚的友谊俯拾皆是。无论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比水深,还是劝君更进一杯酒的依依惜别都把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深情吟唱,让人更觉友谊的可贵
也许,现在我们无法碰到如艾迪,德诺般穿越生死的友谊,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温习古人的诗句时把握好身边的朋友,让友谊之花在这个春风骀荡的时节绽开。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爷爷的毡靴》其它杂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篇好的文章会让人回味无穷,并产生许多感触。《爷爷的毡靴》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爷爷的毡靴已经穿了好久了。它一直伴着我(作者)长大。但是在我没出生之前,它到底穿了多久,那就无从知晓了。由于毡靴太老了,它总是破。于是,爷爷总是补了又穿,穿了又补。有一次,爷爷得了腿病,医生不让靠打鱼为生的爷爷下水打鱼。毡靴可帮了大忙,爷爷每天都穿着它下水打鱼。可是这样一来毡靴损坏的更快了。但是,爷爷很是顽固,他把毡靴冻结实了继续穿。不过,等春天来了,鞋上了冰化了,毡靴也就散架了。于是,爷爷把它给了鸟儿筑巢。
文中多次出现: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这句话。或许它就是文章的内涵。事实上毡靴也会消亡。毡靴的一生动用去温暖了他人。就算毡靴没了,它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却永世长存。从另一方面讲,毡靴给鸟儿筑了巢,等鸟儿用完了,他们就把它(毡靴)给了老鼠,老鼠用完了又给了泥土,泥土把它吸收了做了花儿的肥料。毡靴没了,但是它的贡献精神却永世长存。
毡靴只是一个引子,如果我们想永生的话,就应该在有生之年多温暖他人,有奉献精神。
用文中的话:
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有美好的记忆永世长存。
时间会改变一切,但是不会改变美好的记忆。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的生命中已经融入了妈妈的血液、妈妈无私而伟大的爱,失去妈妈,该是多么不幸啊!《爱的教育》卡罗纳的故事一文中的主人公卡罗纳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妈妈,那份伤心、那份痛彻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又可以说他是幸运的,不是吗?
在卡罗纳失去母亲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就已经提前嘱咐孩子们要庄重严肃、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当面容憔悴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同学们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拥抱他、安慰他、鼓励他;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用正常上课来缓解他的情绪,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放学时,同学们都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就连来接我的母亲,因担心勾起卡罗纳的回忆而将狠心地将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看着悲哀的卡罗纳,我恍然大悟,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卡罗纳的老师、同学选择了爱,因为他们早已懂得给予是一件非常快乐、开心的事情。在爱的抚慰下,卡罗纳渐渐地坚强了起来、快乐了起来,与此同时,相信卡罗纳的老师、同学在用爱为他点燃快乐之灯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快乐。面对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应该选择给予、选择爱,我想这也许就是《卡罗纳》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今天,我们视导组成员去八字小学进行教学常规工作视导。上午第二节课,我听了钟老师上《詹天佑》的第二课时。听了课,我总的感觉是,钟老师在课堂中能够反映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该说课堂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具体反映在:
课时目标比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阅读《詹天佑》课文的第三段,也就是阅读第4、5、6节,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内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习方法比较多样。钟老师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运用了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文本的对话,既有工具性的训练,又有人文性的渗透。现择其片断加以说明: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段,看看第三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生:第三段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下面我们分头来学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二组学习第一部分勘测线路的内容,第三组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开凿隧道,第四组学习第三部分的内容设计人字形线路。看看哪儿能够反映出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学生分组学习,有的四人一个小组开始互助学习。
我坐在第三组与第四组之间。我看到第三组学生一边阅读文本,一边用笔在画。一学生边说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边拿铅笔在草稿纸上开始画示意图;另一学生看到同学画的示意图山势不够高,岩层不够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文章中说山势高,岩层厚,居庸关那处的山应该画得高一点,陡一点。还有一位学生说:八达岭是居庸关长的三倍,采用中部凿井法,从中间打两口直井,再分别向两边开凿,六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工期缩短了一半。学生纷纷拿起笔在草稿纸试画。
再看看第四组学生,他们纷纷在设计人字形线路,有的认为这样画,有的认为那样画,讨论着火车头原先拉的变成了推,原先推的变成了拉。但没有学生用简易道具模拟的。
以上学习过程,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让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具体形象的示意图,让学生四人组成一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参与阅读。从学生画的简笔示意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认真研读了文章。这个过程,我认为是对学生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地阅读课文,真正地解读文本,才能将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示意图。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他们是不会有这个阅读的结果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舍得化7分钟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参与的兴趣很高,发表的意见也很有个性,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说,今天的课是学生参与面广,参与质高的一堂好课。
当然,值得商榷的方面也是有的,尤其是在第一部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值得商讨,比如教师若能够事先将有关的重点句子做在课件上或者抄在小黑板上进行阅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语言文字的训练会更到位。
(引子)文言文是建国以来新教材第一次将其引入小学课本,小学生的反映如何呢?江长冰教师在执教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他和廖少俊老师将学生的真实情况整理如下:
法国教育部长贝鲁在构想21世纪教育事业蓝图时,把加强拉丁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要求小学生从5年级就开始学拉丁语。众所周知,拉丁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为什么如此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竟然要孩子们去学这早已消亡的老古董呢?贝鲁解释说:因为它是掌握现代语言的极好基础。文言文是我国历史的载体,了解了他们,就能清楚地认识我们自身;文言文中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因此我们认为,小学生学习点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我校六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学弈》后,对初次学习文言文所触发的感受。
●文言文难读、难背、难理解
在谈到初次读文言文的感受时,大多的学生就说一个字:难。难读、难背、难理解。
冯梦琳同学在感受中谈到:我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课本上的内容慢慢变难了。古代的人怎么这么怪啊,只用一个字代表,反正一个字:难。不仅是难,读的时候非常绕口,也难理解。老师叫大家背下来,虽然是短短几句话,可读了几十遍就是背不下来,烦!文言文,古代的人说话为什么这么怪呢?比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好怪,全国干什么要说通国;棋又说弈,也就是的。唉!
何卓夫同学说到:我读的第一个文言文小说是《西游记》,这本书还比较容易懂,并且还有中文翻译,使我读得津津有味。可是到了六年级,老师要我们读《三国演义》,那里面文言文的意思我根本看不懂,虽然有中文翻译,但你还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翻译,有时候不懂的字书上没有翻译,因此,没有一次不是当场睡着(失眠的人可以看《三国演义》)。因此,能勉强看完一章就算刻苦了!
黄灿海同学以难得要命为题目写道:不过有一课使我要背得很久,那个就是文言文。这次,是在课堂里面背诵的,可是一节课我还没有背诵完,不过这篇文言文的字数很少,但是我还是要背很久,实在是太难了,也可以说是实在背不下去,背完一句,想背第二句话的时候,但又忘记了前面一句话是什么,把这个文言文一句一句的背完,最后想一句一句的连起来背,但是又想不起来,脑子可能放的太多东西了,没有地方放下这个文言文。我觉的这些文言文好难好难,看起来的确很用意,但读起来是非常难,不顺口。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还学这个东西干什么呢?应该学别的东西了吧!以前的那些人说的话,我们这个时代好难翻译,我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什么吾杀了谁谁谁,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吾,唉!为什么以前的字要该成我们这个样呢?难的要命!
王楠同学则是觉得学文言文难以接受,他在感受中谈到:江老师给我们介绍文言文之后没几句,我们就开始觉得有危机感了。为什么?听着江老师在那里之乎者也的介绍文言文,我才知道学习文言文有多么难!比如说一个之字就有很多种意义:的、他、前一人我们常常把它给搞反了。还有思援弓缴而射之,使弈秋诲二人弈听都听不懂,好象在说外星人的语言。突然江老师冒出一句:你们谁知道惟弈秋之为听是什么意思?这一问,我们可傻眼了,一个字都不懂,更别说一句话了。随后,江老师又让我们把课文背下来。不会吧,舌头在嘴巴里绕来绕去,叽里咕噜的。好象在唱现在最流行的饶舌歌,下课之后,话都说不出来了。文言文啊,文言文。你实在是太难了,我们这些无知的学生怎么接受嘛!
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时候好多字都不同,好像是一个三岁小孩在默写一篇二年级的文章一样,很奇怪,就算看到注释仔细琢磨也是一点也不懂。而且仔细听了老师的讲解也无济于事,因为我学完了明白了,但过了三分钟我就什么就都忘记了,脑海了找不到一点文言文的知识。看文言文可不象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里的白话文一样简单,白话文只要配合书里的注释再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得懂了,可文言文却没有那么简单,它既要配合书里的注释,仔细听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仔细的琢磨,慢慢看,才能明白一点。要想把全部都看懂,就要用上你的全部注意力去看。到现在我才明白几个字的意思:也:的。弈:下棋和棋。思:想。当然,因为我是三分钟就会忘记文言文的,所以,刚才我写的那些文言文的字我都是想破脑袋才想出来的。我忘记文言文的速度可是我忘记别的东西的速度的很多倍。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可以证明:我背诵其它课文的时候,第一次背就非常流利,过了一个月我才可能忘记。可是背诵带有文言文的课文,过了十分钟,就会忘的一干二净,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张天宇同学这样说。
廖子渊同学认为文言文是别扭的文章:今天,我们上的课很不寻常,因为我们上的是从没见过的文章,这篇文章写都是文言文,我们读起来的确很别扭,很难搞懂什么意思。这篇文章的确很难,如果你不相信,那我就考考你,虽与之惧学,拂若之矣是什么意思?哈哈,不知道吧,让我告诉你吧!意思是: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而他的棋艺不如另一个人。怎么样?是不是很难?
难背是郑南代同学对初学文言文的最大感受:文言文真是难!我们在学校上的课都是课文,为什么文言文总是那么难呀?星期一的早晨老师又要我们背书,真是难、难、难呀?老师说回到家一定要背诵。我回到家就立刻读、读、读,我读了很久就立刻背书给我家长看,第二天,老师就立刻叫我们背学弈,真是难呀?我们现在就快要背给老师听,学弈的这篇文言文好难啊!老师要我们背文言文的课文,真是难。
也有同学这样说:怎么之乎者也一大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哦,天啊!这是什么东西,比英语还难读,文绉绉的,读得我舌头都要断啦。我猜想,古人的舌头一定是长长的,那样就可以绕来绕去了。
以上的同学都各自说出学文言文的难处,而金承源同学也则把文言文当作困难来对待:文言文这个东西学又难学,背又难背,一个个字都那么别扭,根本背不出来嘛,也领悟不出他的意思。我听了老师的仔细讲解后,觉得文言文根本都不难,反而觉得很简单。因为文言文就等于一种困难,我们一直努力地战胜困难,跟这个文言文困难战斗,今因为时代不同了,所以对我们来说会很难,但是老师讲解,我们就会慢慢学会了。
●文言文好学、好玩、很有趣
文言文难学是学生初学文言文普遍的感受,但这里有部分学生则发现了文言文的精练、有趣、好学。
昌帅勇同学觉得文言文精练,比现代的白话文好:刚开始学文言文的时候,看到那些字跟书本上的知识不同,书本上的都是现代语言,而文言文是用古时候的语言来说,有些句字用几个不同的意思的字来组成,却拼凑成了一句古代句子的意思,所以,就觉得读的很吃力。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每句的含义,课后,我细细的品味着刚才老师所讲的内容,我感觉到古人所说的话与我们现代的话有所不同,首先,现代的课文废话太多,没意义,很乏味,枯燥;但是文言文就不一样了,他的话简练,废话不多,意义很好,每个字、都有不同的意思,都包含着精华,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比起老教材好多了。文言文,虽难,但好懂,所以文言文是比较好的。
刘妙仪同学觉得学文言文越学越好玩:文言文,可能对我们来说会很难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很好玩。开始上课了,大家擦着汗,读着来自遥远的古代人写的文章文言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教室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老师开始解释了,大家都很兴奋。老师说学习文言文还要逐个字笔记下来,我想,这么好玩的东西还是第一次见。我着急着,原来古代的文章是这样的,句子后面还要什么也、之、与,真是奇怪,果然是好玩。我学着读着,越觉好玩。曰:非然也哈哈,这个特别好玩。我以前不知道它什么意思,原来它的意思是说:不是这样。或许你对这不感兴趣,不过只要你慢慢学着读,就会觉得好玩。比如: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然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我跟着老师学,这种好玩的感觉就更加深厚了。瞧瞧,现在学习文言文越来越容易了,你说:学习文言文是不是越来越好玩?
罗梓健同学明白了原来文言文也是如此简单的:初学文言文,只有一个字,难!可是,当你继续学下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文言文越学越有趣!这可不是吹牛,实际上就是这样子的。就拿二十五课《学弈》来说吧,刚开始我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些文字实在是难理解。看看后面的注释,足足有二十四个,看得我都眼花了。再加上我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加起来就不止二十四个了。可是老师要求背诵,虽然看上去是很少,可是一背起来可就要半个钟头不等。慢慢的,老师要教着一课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许多注释,这使我又更容易理解了。有些翻译错误的地方,老师也会更正,并且还要我们写下来。刚开始我听得有点困,到了要更正的地方,我马上精神起来了,一口气地把正确的注释都写下来了。再翻翻《三国演义》,我觉得比刚开始更容易理解了。文言文是大多数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难就在这里。可是你会发现,有许多都是可以用现代文理解的。并且,我还觉得文言文也不是那么枯燥,也是那么有趣,并且越学越有趣。文言文,原来如此简单。
林良营同学在不情愿学习文言文的情景下发现了学习文言文的趣味:一打开书,什么之善者,什么非然也,什么弗若之,看得我眼花缭乱,以前学古诗已经有一点儿吃力了,现在还要学什么文言文!没办法,不懂也要听,我只有仔细的听下去了不过,我越听越觉得有趣,越听越觉得简单,我的脸色开始从愁眉苦脸变成满脸笑容了,这古代的人就是这么的懒,两个字就偏要写成一个字,呵呵,还不如我呢!不但这样,文言文还有教育品质的语句,特别是那一句: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想起我之前一句话都没有听的情景我惭愧的低下了头。老师说文言文是在初中的时候才学的,不过现在的我却很希望每一节语文课都讲文言文,因为文言文实在太有趣了!
谭查理同学更是把文言文看成是一种又难又好玩又值得我们探索的文章:第一次学文言文,我原本以为文言文不会像我爸爸讲的那么难,但是我上了文言文这一课,我才知道文言文是那么难,但是也很有趣。我刚开始读文言文的时候,总是有点变扭,我想,着就是文言文的难处吧!但是到了后来,我发现,只要读惯了,读起来就像念诗一样,非常好玩。到了最后,我终于习惯文言文了。读了文言文之后,我总结了几个文言文的几个难出和好玩和容易之处:一、文言文的字很容易被搞浑,比如曰字,我把他经常读成日字。二、文言文的文章总是嚼来嚼去,有点边扭。这些都是难处。容易和好玩之处有:一、读熟以后,背起来非常只容易。二、我发现文言文的文字都是缩起来的,所以不用像背课文很难背。三、我喜欢文言文的那些奇怪的字和奇怪的句。哈哈,文言文真是一种又难又好玩又值得我们去探索的一种文章。
柳家琪同学不仅发现了文言文的有趣,还深深地迷恋上了文言文:刚刚开始学文言文的时候,我既觉得奇怪,又觉得很难。为什么一个字就能代表那么多个字组成的意思呢?有些字的意思跟这个字好象没有什么关系。就说弗若这两个字,不看释义也不知道在文言文里它的意思是不如。先不说字,就说文,这文言文读起来还很不顺口,比如说:虽与之惧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这一小段我也要很久才能读得顺,你说把全文背诵有多长时间呢?不过,文言文也很有趣。有趣就是因为它的意思不容易理解。所以就靠猜,猜对的话,就是一篇语句通顺的故事,猜错的话嘻嘻~那就成了笑话了!现在读多了,也不觉得难了,而且还越来越喜欢文言文。妈妈为我买了一些文言文的书,现在我每个晚上都要读一篇文言文,因为我已经深深地迷恋上文言文了!
●文言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对文言文除了有以上感受外,有部分同学则认真体会了文言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康明石同学谈到:我读了这篇文章,觉得他说的对。没有人笨与聪明,人天生都是一样的。没有人天生聪明。所以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的,他们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得到今天的成就。我们也应该这样,靠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我的明天。我爸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爸爸从小是在农村里生活的,因为家里贫困所以上的是最差的学校。但是爸爸凭着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我应该向爸爸学习,向爸爸那样学习。
我读了学弈这篇文言文我知道了,学什么都要认真,就算你多聪明都要认真。吴桐同学这样说。
【后记】第一次的滋味总是新奇的,其中又夹杂着许多的酸甜苦辣。以上对学生的初学文言文感受的整理,也许在别人看来,它水平低劣,没有多少意义,而对我们自己,却敝帚自珍,多少有点整理价值。因为,再没意义的感受毕竟是感受,再嫩稚的领悟毕竟是领悟,成熟的形成无法跨越它生长的稚嫩阶段。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后,在古人为我们创造的诗文中汲取典范的、优美的、精炼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不断的诵读,获得丰富的语感,从而化古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言语,为丰富自己的语言打下基础。
今天有幸前往西一路小学听了一节区级研究课的试讲《小虾》第二课时,听课完毕后,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马鞍小学的部分语文老师和西一路的语文老师们展开了交流,就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和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方向进行了讨论。
首先,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并且是可以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经典课文之一。记得支玉恒老师说过,平时的课文学习中要结合习作的知识,交给学生更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基调就是讲读课文与习作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点分为两个部分,课文的部分就是要学生通过找出重点词语感受小虾的习性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并且要从朗读中体现出来;另一个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一段话的习作时要使用中心句。由于上学期重点指导了学生准确使用动词的能力,这节课只需巩固这个能力即可,侧重点应放在这些动作的顺序上,像先、然后、又、直到、才等等,指导学生把一系列的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课后有一个思考题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小虾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结合习作方法来讨论,执教的这位老师提炼出了两个要素,即认真观察、用词准确,但我认为还是应着重体现顺序合理和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就是因为作者喜欢小虾,才会那么用心的去观察小虾,这是一个前提。
整堂课感觉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表演也不到位,老师的评价也不具体。和高老师一致认为语文课不能失去了本来的味儿书声琅琅,结合教研员提出的20+20,即学生的活动时间要有20分钟的这一研究,其中读书的时间至少要占一半左右,这是教案设计的必要条件,不能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者文学性,二者要兼顾。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4、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了解春天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的活动情况。
活动准备
1、让学生在课外留心观察在春天身边有哪些小动物。
2、歌曲《春天在哪里》、《小燕子》以及一些介绍春天景色的录象片段。
3、排练小话剧《春游》。
4、学生课前搜集描写春天的优美诗词句以及图片等。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燕子》这篇散文,你还能记得这一课是怎样来描写燕子的吗?谁想起来的,站起来说一下。
今天,我们要再次步入春天,去认识春天里大自然当中的许多朋友,还要用自己的话来为春天歌颂。
二、深入了解春天各种动物的生活
1、提问并启发学生说话:春天哪些动物最可爱,最能给春天增添生机呢?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并且尝试以动物专家的身份向其他同学作报告)
2、播放事先准备好了的有关动物活动的录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
三、引导学生赞美春天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各种小动物开心地觅食,尽情地嬉戏,它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自由地生活春天可真好!既然,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那么,就让我们赶快出发,投入春天的怀抱吧!
2、播放一段春天里动植物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场面的动画。
教师引导性提问:《燕子》一课的作者用笔来将春天的景色进行了描绘,你还能记得课文当中作者描写春天景色的语句吗?(让学生自由进行背诵课文相关的语句)。看了刚才的录像,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3、教师简要小结学生的回答,启发学生进行创作。
大家发表了不少意见,有的同学想写一段描写春天的话,有的同学想为春天写一首小诗,有的同学想用自己的画笔来为春天画一幅美丽的画,有的同学还想为春天来唱上一曲动听的歌谣现在,我就给你们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各自分头准备一下来对春天进行赞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几个人组成一组。
4、学生以自己的形式来对春天进行赞美。
学生以自己特殊的形式来赞美春天,教师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并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5、小结学生对春天的赞美。
过渡:春天是本应是美丽的,但是在课前的观察当中,有的同学就已经发现,现在的春天和以往的春天有些不一样了,你发现了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四、保护环境,美化春天
1、春天里的动物没有以前的多了,蝴蝶少了,池塘里也冷清了许多,清澈见底的袖珍河水不见了,大地那美丽的绿装好象也暗淡了许多春天,好象病了。你们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环境遭到破坏)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该怎么办?
3、小结学生的讨论情况:是呀,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现在,咱班有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
4、演小品《植树》
五、活动小结,写倡议书。
1、保护环境是我们全人类的事,仅仅靠我们自己来是不够,我们还要呼吁身边的人来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当中来,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向我们身边的人发出倡议:一起来保护环境。请大家马上就行动起来,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2、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倡议书。
3、齐唱《热爱地球妈妈》,在歌声中宣布活动结束。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阅》其它杂项”,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为期近一个月的同课异构活动在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中降下了帷幕,三位老师的课都颇具特色,现就低段程玲玲老师的课谈几点感想。
1、紧扣要点,质疑启思。程老师的教学从盛大的国庆场面入手,抓住全文的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棒!这些小伙子真棒!以问题:这个小伙子棒在哪?引出重点语段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功效!
2、读出其味,品出其情。用串读和引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第12段,在反复的启发与渲染中,学生体会到了博莱克的喜悦、勇敢、自信、坚强学生读得投入,情感体验也深。
3、创设情境,张扬个性。如问题:为什么谁都不愿开这个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的见解精彩纷呈,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各自的体验与观点。有的学生说:他如果去了,摔倒怎么办?不让去,他会绝望的。有的学生说:去了,可能会闹笑话,更令他难堪,不让去,却辜负了他的努力。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张扬。
4、简洁评价,点拨激情。学生在回答和诵读之后,教师都给予恰当的不同的评价,如:你真是博莱克的知音;你是用心在体会:你的感觉很有道理等评价语进行点拨和启发,激励学生,燃起学生熊熊的学习激情。
何江燕老师执教的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观潮》,引起了热烈反响,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成功,主要是教者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
总览何老师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景、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师生研讨、练习迁移。学习由创设情景开始,这个教学步骤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欲望。出示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策略选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预期要达到的目标上。创设情景和出示目标是学习的动力过程。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原有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以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材,然后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练习,特别是变式条件下的练习,可以使概念和规则等形式的命题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储存的技能,一旦条件满足,技能便能自动激活:提供技能运用的情境,可促进迁移。这是技能习得的主要过程。以上五环式的教学结构程序,是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结构程序。因此可以说,何老师执教的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
二、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
结构程序只是模式的外壳,并不是精髓。模式的精髓是其指导思想、自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主体教育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思想。对这种指导思想,何老师把握得很准确,在教学中体现得很充分,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1、创设了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教师总是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然后完全平等地交流,民主地研讨,教师没有一丝居高临下,课堂里充满着愉悦和谐的气氛。这里没有责骂,这里没有白脸,这里没有批评,有的只是鼓励。这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唤醒和张扬的土壤。
2、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主体学习活动、活动是人们的主体性生成的源泉,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从根本上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何老师深深懂得这一点。因此她设计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主体学习活动,让学生读读、说说、圈圈、划划、议议、演演、写、练练、在活动中广积粮,在活动中学游泳。听课的老师可以看到,联缀创设情景、出示目标、学生自学、师生研讨、练习迁移这五个环节的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而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简直惜言如金,不到非讲不可的时候决不多讲一个字。这样使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表演。这一点,何老师是做得相当好的。
3、体现了教法学法化的转化过程。
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具有转化性。从教到学的转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就是求得这种转化。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为了使教始终保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和教法转化为学和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一点,何老师也是做得较好的。如学生自学这个环节中,教者先把讲、划、找、品四步学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领会文章的内涵,然后由点及面让学生去品味,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土地去学习教林,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教者由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也就是教和教法向学和学法转化的过程。这种教法学法化的转化过程,在练习迁移这个环节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较好地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点,恐怕是留给听课者最深的印象,也是引发热烈反响的主要原因。
课堂上,学生冬眠的主体性被何老师充分唤醒了,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在积极思维,回答须举手的规矩己被打破,每个人都抢着发言,而且发言的质量特别高,就连那些平时从不发言的差生也能滔滔个绝,引来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
目睹此用此景,笔者陷人了深深的思索。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上上演的是教案剧。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者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都是从教师如何教来设计,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是所有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步骤走,学生的学习、发展被牵着走。似乎成了他人的事情。学生的学学是被动活动,而不是主动的自主活动。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次数在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3.8%,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均微乎其微,分别占17%,2
7%与18%。在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非自中的过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是听师由命。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学生的主体性一天天萎缩至完全封闭进入冬眠,我们学生的自上学习的权利被生硬地剥夺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却在哀叹,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习、不善学习,这是多么遗增啊!
为此,笔者要大声疾呼,要相信每位学生,没有激发不出主体性的学生,只有不会激发主体性的教师。要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这必将会开创语文教学新的境界!
当然,何老师执教的这堂语文课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何老师的脾气急躁了些,教学节奏没有控制好,教学目标有一部分没有达成,等等。但是这些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相比仅仅是白壁微暇,瑞不掩瑜。
注:本教例曾在江苏省实验小学教育科研专业委员会,97年会上展示。
◆
《《家乡的桥》其它杂项》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桥的小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18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