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学案
唐朝经历开国、巩固、发展之后,到开元时期达到全盛。这期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唯一的女皇帝,她对唐朝全盛局面的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开元盛世局面又是怎样出现的?学完本课之后你就了如指掌啦。
一、知识梳理
(一)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统治时期,大权逐渐落在手里,690年,她称皇帝,改国号为,她是我国历史上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他鼓励扩大面积,号召兴修,整理财政,清理和,他还倡导。
2.武则天发现和提拔、唐玄宗任用为宰相的两位德才兼备的大臣是和。
3.唐玄宗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统治前期,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励精图治,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唐玄宗的姓名是。
二、释疑解难
(一)重点把握武则天及称帝时间690年,能够全面地评价武则天。熟悉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掌握前期的主要年号“开元”和他的姓名李隆基。
(二)本课插图较多,让学生探究插图蕴涵的历史信息,培养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教材插图全面地反映了唐朝的手工业、商业、建筑、音乐等方面的成就,看到这些信息,就能直观地反映开元盛世的局面。
(三)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共同的原因,教师通过分析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应从宏观上概括,使学生学会学习。一般情况下,盛世局面的出现应从前代的基础、帝王的才能、推行的措施、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方面来分析。
(四)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千多年来,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简单的以“好”“坏”区分,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如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既要看到她对历史的贡献:善于用人,发展生产,对唐朝经济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要看到她执政时期的弊端和消极影响(参考教材的楷体字部分,做出较全面的评价)。
(五)该课正文部分较少,教师要结合“读读”部分的史料信息,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设计历史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轻松过关
1.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唐玄宗开元年间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高宗时期
2.唐太宗死后继位的皇帝是()
A.武则天D.唐高宗李治C.唐中宗李显D.唐玄宗李隆基
3.七年级历史课上,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吗?”下列是同学们答复
的四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A.过五则添,武则天是发明四舍五入的古代大数学家
B.凭武责天,武则天是武艺高强、敢于责怪天的武侠
C.作为女性,武则天是不知如何许配给他人的马大哈
D.建立周朝,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下列对武则天当政期间的评价,错误的是()
A.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减免赋税徭役,鼓励开垦荒地D.经济呈现衰退趋势
5.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那么盛世中的盛世则是在()
A.贞观年间B.武则天统治期间C.开元年间D.天宝年间
6.下列哪些是开元盛世时期出现的现象?()
①监狱里犯人不多,判死刑的人很少②耕地面积扩大,全国达8亿亩
③“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唐玄宗统治前期用人的基本原则是()
A.任用贤能B.注重门第C.注重品行D.注重垦荒
8.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A.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B.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C.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唐玄宗
D.唐太宗——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9.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地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文景之治
10.“他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大批的锦绣珠玉,并不准另行采购,以表示抑制奢侈的决心。”这里的“他”是指()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11.把“贞观之风一朝重振”的皇帝是()
A.武则天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12.识读右图,正确回答问题:
(1)右图的人物是。
(2)她是我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3)她在位时,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了、
等很有才干的人。
13.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1)这几句诗出自谁的什么诗作?
(2)“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3)前四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4)这首诗的内容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四、探究
14.根据图表,正确回答问题:
年代每斗米价格
隋末数百钱
开元10年15钱
开元28年20钱
米价的变动
(1)每斗米开元28年比开元10年价格涨了多少?
(2)米价和户口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15.下图是陕西西安乾陵的武则天无字牌。请回答:

(1)你能否理解为什么武则天为自己立“无字碑”?
(2)根据你了解的历史知识,假如由你来补写碑文,你会写些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
一、(一)李治武则天周(二)1耕地水利土地户口节俭2姚崇宋璟3开元盛世李隆基
三、1A2B3D4D5C6A7A8A9B10C11D12(1)武则天(2)唯一(3)姚崇宋璟13(1)杜甫《忆昔》(2)唐玄宗(3)回忆过去唐玄宗开元年间全盛的时候,小小的县城里也住有上万户人家,色泽上好的稻米和纯净的小米,堆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仓。(4)反映了唐朝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局面。原因:唐初政治清明,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安定,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四、14(1)5钱(2)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粮食增加,所以米价下降。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米价又有所回升。15(1)一种看法:武则天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目的是夸耀自己。另一种看法:她自知罪孽深重,难为自己立传。还有一种看法:后来的皇帝待她死后干脆把她拟好的碑文不用,也不愿题写,好坏由后人评说。(学生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看法)(2)略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全面评价,既肯定其历史功绩,也看到消极影响。

扩展阅读

走向全盛的唐朝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向全盛的唐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点击新目标
1、记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记住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和唐朝鼎盛时期的名称。
2、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
3、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国力强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
4、评价武则天。
链接旧知识
1、读一读:第一课的知识建构
2、背一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3、问一问:隋朝建立和统一时间?隋文帝和唐太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
课前小热身[
1、通读全文,把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见丛书P6)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1、故事引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鲜为人知的是,她主政时期造了大量的新汉字,但是都随着她的王朝衰亡而烟消云散。这些字就被称为“武则天遗字”。
武则天遗字举例如下:
曌、瞾:读音为zhào,字义是『照耀』,日月当空就是『照』。
囝、囡:读音为nān,字义是『儿女』,家中的子女就是『儿女』。
埊:读音为dì,字义是『大地』,有山有水有土就是『地』。
圀:读音为guó,字义是『国家』,[四]+[方]就是『国』。
玍:读音为hù字义是『人民』,人在土地上就是『人民』。★注:现在方言中仍有此字,读音gǎ
缶:读音为fǒu字义是『中正』,人在山上双手平身就是『正』。
 …… 
2、学习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的严酷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则天的墓前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但是碑上一个字都没有,因而叫“无字碑”。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给武则天写一篇简单的碑文(评价武则天):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以上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_____________”的全盛局面
★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的相同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分析唐朝初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理出唐朝初年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发展过程
奠基(唐太宗)继续发展()全盛()
课堂大练兵:(完成丛书单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

课后思收获:我记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1、学习目标: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学习重点: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3、学习难点:正确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7-121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三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时间

中共部队及指挥者

结果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

孟良崮战役

1947.3

陈毅、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

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6

1、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是()

A.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B.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

C.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D.率军挺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军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A.中原地区群众基础好B.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

C.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险要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作战

3、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的目的是()

A.指挥全国战争B.实现战略转移C.争取战略主动D.转移到河北西柏坡

4、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D.台儿庄战役

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

材料二:

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当时“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在哪里?

2、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

3、中共中央当时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

4、对毛泽东等人留在陕北、转战陕北,你有何感想?

B、选做题

一、选择题

1、战军同学在个人博客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下图。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纪念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雕塑2、1947年6月底,率领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将领是()

A.陈毅、粟裕B.刘伯承、邓小平

C.刘伯承、林彪D.邓小平、陈毅

3、1947年,解放军转战陕北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阵地战B.防御战C.攻坚战D.运动战

4、指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是()

A.朱德B.陈毅C.徐向前D.彭德怀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在前有敌军阻拦、后有重兵追击的险恶形势下,大军是否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强渡汝河,关系到整个战略行动的成败。指挥员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是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材料二:见右图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请回答:

1、以上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中?

2、材料二的图片中的人物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指挥者,请说说他们是谁?所率领的这支军队被称为什么?

3、这一历史事件对解放战争态势有什么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他凭借的是什么?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著名首领的名字及被唐朝册封的称号
2、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和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理解并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链接旧知识
1、背一背:唐太宗的主要治国措施
2、问一问:唐朝前期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填一填: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他为.
课前小热身
1、通读全课,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作个符号
2、完成预习练习。
(1)、吐蕃是今天的祖先,生活在
唐与吐蕃(2)、7世纪初统一吐蕃各部,唐太宗将嫁给了他。
唐(3)、唐中宗时又将嫁给了;后唐蕃正式结盟。

的(1)南诏是今天和族的祖先,生活在一带。
民唐与南诏(2)8世纪初统一各诏,建立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族(3)唐玄宗时册封为。

系(1)回纥是今天族的祖先,生活在一带;
唐与回纥(2)唐玄宗时册封为;
(3)两次助兵:唐灭突厥时出兵助战,安史之乱时有帮助唐朝收复失地。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在历史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女孩,为了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主动愿嫁到偏僻的青藏高原,但又担心那里的人太粗俗,故出了三道难题让对方回答。若能答对,她就自愿嫁过去。第一,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新课解读
1、归纳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



2、分析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两族所产生的影响:

3、讨论并归纳出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几

4、你知道在唐朝时周边少数民族多主动与唐朝交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恩:
(1)恩威并施
威:
(2)
课堂小结朗读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1、一首民歌的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连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你。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歌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高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2、会盟碑屹立在今天中国某城市的大昭寺门前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它反映了和唐朝结盟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B回纥C靺鞨D南诏
3、曾经出兵帮助唐朝打败东突,后来“安史之乱”中又帮助唐朝收复失地的少数民族是
A吐番B南诏C回纥D靺鞨
4、下面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受到唐玄宗册封的有
(1)回纥(2)吐番(3)突厥(4)南诏A、(2)(4)B(1)(4)C(1)(3)D(1)(2)(3)(4)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朝与吐蕃的和亲政策B松赞干布时就与唐朝结亲C尺带珠丹感谢唐朝皇帝D汉藏关系密切
6、列举(1)列举唐朝和吐番友好交往的三件史实

(2)列出本课的三位皇帝和四位少数民族首领

(3)列出唐朝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的方式

7、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贞观十五年,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之。。。。。。及与公主归国,谓其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
(1)材料中所提到的“弄赞”和“公主”分别指谁?

(2)“当为公主筑一城”指的是什么?该城在什么地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弄赞”和“公主”的结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后谈收获
1、我记住了

2、我懂得了
附历史故事:公主出的三道难题:第一,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应对: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让蚂蚁穿过九曲孔道的明珠。)第二,把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小马是哪匹母马所产?(应对:把它们分开,断晓马的粮草,再把它们放在一起)。第三,从2500名美女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10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