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细胞生活的环境2》,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方法设计
新课导入
新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课堂小结示图血细胞和草履虫,多媒体显示问题:
讨论1: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细胞?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讨论3:哪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
总结: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多媒体显示:
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人体内的细胞。
多媒体显示: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odyfluid)。
讨论1:细胞内液指什么?
讨论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相比,谁多谁少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我们观看下面一段动画,阅读教材P3,思考并讨论:
(多媒体显示)
讨论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讨论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身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讨论3: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哪些?
再问: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要求学生形成图示。
1、血浆→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
2、组织液→血浆:毛细血管静脉端。
3、组织液→淋巴:毛细淋巴管
4、淋巴→血浆:左右锁骨下静脉。
[生疑]人体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具体到某一个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具体是什么呢?
总结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个体外环境的“外”而言的。细胞外液的“外”是相对于细胞的“内”而言的。两个内外,着眼点不同。
[过渡]那么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细胞外液有哪些化学成分呢?
多媒体显示P3血浆的化学组成。
讨论: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HPO4—可能起什么作用?
5、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总结)
多媒体显示:
[过渡]HCO3—、HPO42—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多媒体显示: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
思考:
1、为什么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溶液渗透压。
1、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总结:多媒体显示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直接参与。示图
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投影完整板书。
观看并思考后回答(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学生看投影及看书后思考回答: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液等。细胞内液多,占2/3。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
学生讨论后回答后老师加以补充: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不同点: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生:血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组织液也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生:1、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
3、淋巴细胞——淋巴。
4、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
生:(观看、阅读讨论)
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042—、SO42—、HC0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1—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学生回忆以前内容后回答问题。
学生看书,完成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讨论题3),提示了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离子,含量上占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
4.HCO3—、HPO4—可能起什么作用?生: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看投影,笔记,理解,完成讨论题5,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学生看图理解相关内容。弄清几个系统。
学生对本课小结后整理板书内容多媒体展示,情境引入
总结:多媒体显示
及时小结
板书设计: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三者转化关系)
多细胞生物(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作业:1.教材P7“体温变化规律”的调查。
2.完成学案的随堂训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观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考两种细胞生活的环境有何不同?何为体液?体液与血液是否是一个概念?仔细观察课本P3中的图1-1,思考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何为内环境?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__________。
细胞外液的成分
认真分析课本P4的血浆的化学组成表及图1-2,总结血浆的主要成分,进而思考细胞外液的成分。思考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
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指的是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其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另一部分来自于蛋白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它的80%来自Na+和Cl—,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溶液),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胞膜破裂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影细胞。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不直接提出内环境概念,而是通过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进一步探讨稳态的含义。本章的知识可以说是学习本册的基础,由微观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延伸到个体生活的外环境,由内环境的稳态延伸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1的学习,对细胞的结构、生命历程等有了一定的掌握,细胞又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能自然接受到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概念图和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方法]诱导思考、合作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
就像俗话说的“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一样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且依赖环境而存在,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结合“问题探讨”并思考讨论本栏两个讨论题。(多媒体展示)知道像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而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那么机体的其他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过程设计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板书)
首先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过渡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细胞本身有没有什么结构能反映细胞生活的环境?如果有,是什么,并作相应的解释。
(学生讨论交流)(有,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磷脂是一种由亲水端和疏水端组成的,磷脂亲水端分别朝向细胞内、细胞外,疏水端相向对着。由此可知,细胞内、外应含有大量水分,也就是说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总结:细胞外的液体叫细胞外液,细胞内的液体叫细胞内液,合称体液。
构建概念图: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根据所处的部位不同细胞外液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多媒体展示)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举例说明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否相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不一定相同,比如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大量的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三者间的联系可表示如下图)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有机联系,共同构成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进一步完善概念图:
1.细胞外液的成分
从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细胞代谢产物的角度分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除了含水外还可能含有哪些成分?
(学生讨论交流)
需要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质、无机盐、维生素、O2等
代谢产物:尿素、尿酸、乳酸、CO2等
引导学生把以上的结果与“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进行比较。
讨论:
1.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含量较多?(Na+、Cl-)
2.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由老师提示)(维持血浆酸碱平衡)
3.比较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
(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三者的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海洋的盐溶液。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几个人类生存环境和极端环境的图片。
结合个体生存对环境的要求,分析内环境中除了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外还要什么条件才能满足细胞正常生活的需要吗?
个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强、光照等。如同个体对环境的要求一样,细胞对内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一定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因为渗透压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来分析),而酸碱度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等。
引导学生带着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教师提示从渗透作用原理的角度来思考)(生理盐水是0.9%氯化钠溶液,这种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用蒸馏水会导致组织细胞吸水。)
2.渗透压的概念、大小。(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3.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什么有关?(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人体血浆的PH为多少?如何保持其相对稳定?(人体血浆PH为7.35—7.45)
5.人体细胞外液温度是多少?(人体细胞外液温度维持在370C左右。)
概括:人体内环境不但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相对稳定,理化性质也相对稳定。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机体细胞从外界环境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经过内环境,而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内环境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引导学生回顾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用多媒体展示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作用过程。思考讨论: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l-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Na+和Cl-来自食物由消化道直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分别是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后的产物,经小肠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H2O结合,在酶的作用产生的,HCO3-通过与细胞外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除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例如,尿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内,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概括: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做好准备)
完善概念图:
[巩固提高]
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不是,提示学生从细胞与内环境间的关系来考虑。)
2.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经过几层膜?(2层)
3.根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联系以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尝试解释组织水肿(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的可能原因。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尝试用图解或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形式模拟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大致过程。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细胞生活的环境新课教案1》,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包括学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我们分两节来学。首先我们来学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必然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名词:体液
根据你的理解,从这两个字来看,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体液?
能不能说说它的成分呢?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我们就叫内环境。细胞就生活在内环境中,也是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多细胞生物,如果是单细胞生物,大家想想它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
细胞外液包括三部分,血浆、组织液、淋巴。
下面请阅读第三页的第一、二、三段,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好,通过阅读我们知道1、血浆只是血液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什么?它属不属于内环境?
2、组织液是什么?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其中还有代谢废物。
3、淋巴也就是淋巴液的简称。
下面通过刚才的阅读以及图1-1,来分析一下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下:具体到某种细胞时内环境就有所不同,下面大家思考: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3、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
4、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的内环境是什么?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细胞外液的成分,我们以血浆的成分为例,来看一下。大家想一想,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什么?
水在血浆中约占90%,蛋白质占7%-9%,无机盐约占1%,还有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只是蛋白质含量比血浆少。
在书上第五页有一个旁栏思考题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我们一看都知道,第二个问题如果要很标准的来回答,学习了下面的知识就能解释了。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请同学们阅读第五页第四段,然后来回答两个问题①什么是渗透压②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这样我们来回答旁栏思考题的第二个问。
2、“酸碱度”这个概念我们在化学中学过,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在37℃左右
这三者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的相对稳定状态是生活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前提条件。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再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内环境的组成、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学生回答: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水、离子、化合物
学生回答:水中
学生回答: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学生回答:存在于组织细胞间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学生回答: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
学生回答:
1、血浆
2、组织液和血浆
3、组织液
4、淋巴
学生回答:是水
学生回答:0.9%的Nacl溶液
学生回答: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大,反之则越小。
学生回答:生理盐水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否则会造成细胞吸水或失水。
学生回答:就是pH,指溶液中自由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83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