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生物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第一、二节生物圈、全球人口动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安排两个教学内容:《生物圈》和《全球人口动态》,各占0.5课时。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和前面三章教材内容一起完善了生物在宏观方向的研究层次,也完整地向学生展示了本模块的主线:“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生物圈”,所以本课时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另外,人类、生物、环境共处于生物圈,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物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控制人口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和发展,因此本课时内容又是后一节内容《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和选修3中《生态工程》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岩石圈和水圈的上层,在地球表面占有20千米的厚度,但从未接触过“副生物圈带”、“深海热裂口”这两个概念,生物圈的特点比较难的概括。在初中还学习过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学习过种群的增长方式和数量波动,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又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各种媒体,对人口增长的后果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注重落实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科学地分析和处理搜集资料,选取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坐标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举例说出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烈口,说出生物圈的特点。
②说出当前世界人口数量,说明人口增长的过程和原因,说出人口增长的后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的增长,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关注全球人口的动态变化。
②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认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生物圈的概念,副生物圈和深海热烈口的特点,人口增长的过程和原因,人口增长的后果。
2.难点:生物圈的特点,控制人口关系到人类存亡和发展。
3.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课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通过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在师生互动对话中突破重、难点。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分成A、B、C、D四个小组,布置他们课前分别收集四方面的内容
(1)“世界环境日”近几年的主题及其开展的意义。
(2)生物圈的圈层及其内含的生物特点。
(3)近几年我国的人口增长信息并绘制成。
(4)近几年温州的人口增长信息并绘制成坐标图。
拟定小组负责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简报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并将关键人口信息数据转换成坐标图。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资料查阅情况,并做出适当的指导。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引入新课让A组同学汇报他们的资料收集结果:即“世界环境日”的日期和历年主题。
你觉得确立这些主题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A组学生代表根据搜集的资料展开介绍。
思考,讨论,回答。因为课前已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文献查阅工作,学生的展示心理期待会非常激烈。
2.生物圈的概念(1)列出三个概念区分题(答案分别为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2)要求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列出三者的次序。
(3)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4)帮助学生归纳出生物学在宏观方向的研究层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生物圈的概念。思考,回答
阅读,回答巩固旧知,建构知识框架,并在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把“生物圈”这个新概念纳入其中,实现对新概念的同化。
3.生物圈的厚度和圈层(1)让B组同学介绍生物圈的圈层及内含的生物特点。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生物圈的三大圈层:大气圈底层——岩石圈——水圈上层。
(3)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
①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属于哪个圈层?
②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的生物特点?
(4)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分析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的生物能生存的原因B组学生代表介绍收集资料.

学生阅读、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和教师的帮助,归纳总结构建旧知识框架,并促进了“副生物圈带”和“深海热裂口”这两个新概念与旧知识的联系.
4.生物圈的特点和意义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总结出生物圈的特点和意义学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在生物圈的圈层生物特点的介绍和学习中肯定对生物圈的特点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时只需教师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表达出来
5.过渡(1)人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生物圈是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那么生物圈作为最大生态系统,从历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稳定性如何?
(2)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态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控制人口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和发展.
6.当前世界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过程要求C组同学汇报我国人口增长过程,
要求D组同学汇报温州市人口增长过程,并都展示他们的坐标图。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
从这些内容看出,目前世界人口增长属于种群的哪种增长方式?C组、D组学生代表介绍收集的资料,全班同学读图分析,讨论回答。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
训练学生通过对图表展开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7.人口增长的原因让学生回顾种群的指数增长方式的形成原因,讨论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自由讨论,发表观点。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8.人口增长的后果(1)让学生讨论人口的增长的趋势能否一直以指数增长方式持续下去吗?
(2)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方式最终也必定是逻辑斯谛增长方式。
(3)讨论人口增长的后果,总结出控制人口是关系到人类存亡和发展的大事。
(4)你如何看待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9.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2.生物圈的厚度和圈层
大气圈底层——岩石圈——水圈上层
(副生物圈带)(深海热裂口)
3.生物圈的特点
4.生物圈的意义
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
1.当前世界人口数量
2.人口增长的过程
3.人口增长的原因
4.人口增长的后果
八、作业设计JAB88.com

延伸阅读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学者水平分析:学生对细胞并不陌生,但理解很多,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认识,有待提高,高一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善于怀疑,不满足现有结论,对于一些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节课,主要在于回不出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举出单细胞,多细胞,细菌,真菌的实例。3.试述病毒的分类,结构及遗传物质。
能力目标:1.提高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料的能力。2.培养小组讨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1.明白生物体的复杂性,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单细胞,动物藻类,细菌真菌的例子。2.生命系统结构层次。3.病毒的分类结构及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1.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法
导言设计:同学们,我们平时用的一些物品都是由许多小材料共同构成的,这些小材料构成了这件物品,同时也是这件物品的基础,那将这些应用到我们生物钟是不是也一样呢?我相信同学们对于我们身体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为撒血管,肝脏,小肠大肠这些器官构成了我们生物体。那这些是生物体的基础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开始我们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
教学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五分钟):教师:
1.用课件展示多彩生物圈的图片,介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景观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却有着基本的结构。
2.设置问题: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之所以属于生物,是由于具有与非生物相区别的特征,生物通常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的特征?
3.组织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相关知识,思考问题讨论,发言交流。
教学意图:以旧带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入本节教学内容。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5分钟):
教师:
1.课件展示“非典”印象图片,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介绍SARS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
2.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的生活和繁殖吗?
3.让学生自由发言,适当引导学生得出答案,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生命现象。
4.通过介绍活细胞对于非细胞结构生物的重要性,得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而让学生阅读教材二页到四页,资料分析所列结合实例,进一步探究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实例一:草履虫的生活。
用课件展示草履虫的显微图片及草履虫摄食,运动和分裂的视频。
设置问题:
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还有哪些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
2.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生活,应该具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总结:对于单细胞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基础。
5.通过介绍单细胞生物,自然过渡到多细胞生物,人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结合实例说明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实例二:人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课件展示受精和胚胎发育图片。
设置问题:
1.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总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人的发育的本质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多细胞的高等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也离不开细胞。
实例三:缩手反射和学习活动。
教师展示缩手反射动画。
问题呈现:
1.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一个细胞能完成缩手反射吗?
3.我们现在的学习活动又有哪些细胞参与呢?
总结:构成多细胞生物的每一种细胞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使多细胞生物体顺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实例四:艾滋病
介绍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指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的病毒,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其死亡。
提问:除艾滋病外,你还能举出特定的细胞受到损害,导致疾病的例子吗?(血友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6.教师总结以上指出这四个实例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生物圈中的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这一基本事实。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
教学意图:通过设问分析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讨论后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考察和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强调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其共性,离不开细胞这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5分钟):
1.通过探究已经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同时生命是又复杂又精彩的。进而介绍生命系统的概念。
2.知道学生看教材五页图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3.简单介绍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例如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就是一个种群,而这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4.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种群和群落。
5.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说是学生认识到生命系统不一定还有所有层次,但一定有细胞这一基本层次。
6.总结:由上可知,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从细胞到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相连,而且都离不开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尝试总结回答,接受新的知识,并能够举一反三,举其他例子说明概念。
教学意图:从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同时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多样,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课堂小结(4分钟):通过教材2页本节聚焦结合板书,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节内容,然后再强调本节重点。
反馈评价(1分钟):习题训练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
细胞形态的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功能和多细胞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SARS,HIV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圈
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本模块,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的,对于系统、生命系统等基本问题必须在本节解决,所以,本节又为后续章节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


知识目标:
1.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本节课一开始,通过让学生阅读一首诗,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提供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具体分析,教师适当的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从生物圈到细胞整节课,以讨论课的形式组织教学。、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言:由一首诗

细胞的爱恋

我只是一个细小的微粒
微妙得参与了你的生命
虽然你看不到我的身影
是因为我在你的身体里不离不弃
我是多么爱你
为你加上了质膜拥有了选择透性
我是多么爱你
能允许你如酸的纯白与如糖的甜蜜透过我最外层的封闭
我是多么爱你
爱如纤维般细腻形成细胞壁来支撑你的身体
我是多么爱你
用细胞壁来保护自己才有资格来细心照顾你

我是多么爱你
在我内心最深处的细胞核里
有我的遗传信息
储存着我对你的所有记忆

引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

具体事例1: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以下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直接讨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了解,所以教师最好用一段材料介绍,然后让学生归纳分析出,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冠状病毒表面内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长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SARS病毒,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

v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

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

思考一:

1.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2.S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

3.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4你了解艾滋病么?为什么说人们“谈艾色变”?

5你还知道哪些病毒?

具体实例2: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思考二:根据书上第2页资料分析的实例1: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回答下列问题

6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还有哪些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还有哪些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学生不是十分了解应直接由教师给归纳出来)

7、草履虫还能完成哪些活动?

8、若没有完整的结构,它们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么?

具体实例3:多细胞的真核生物

思考三:根据实例2人的生殖和发育回答下列问题(这部分知识学生讨论效果不好,老师最好用录像方法讲解受精过程,然后学生再回答。效果会更好)

9、每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10、你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桥梁”?

思考四:根据实例3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播放反射弧FLASH)

11、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一个细胞能完成缩手反射么?

12、我们现在的学习活动又有哪些细胞的参与呢?

思考五:根据实例4回答下列问题

13、你还能举出哪些细胞受到损伤后导致疾病的例子?

小结:上面的实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无论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精选试题:1、禽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D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2、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这一生命活动,这一事实说明了

A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可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SARS病毒只有增殖这一胜利活动依赖于宿主细胞,其他生命活动可自主完成

D细胞结构使SARS病毒的增殖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这道题学生掌握不好,多数做错了,不少学生选择D,学生还是对病毒结构掌握不好)

结合教材4-5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课前我将初中与之有关的知识印发给学生,学生先预习完成下面1-2题,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写出来,上课师生再在一起总结)

1.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2.请说出生命系统中每个层次的概念?

结构层次

概念

举例

补充知识(了解)a、高等生物的结构层次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b、器官和系统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人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课堂上进行资料分析:《森林之夜》

一切都已平静,那阵阵的松涛,那悦耳的鸟鸣,那深谷下潺潺的溪流,只有夜风时而撩拨我梦的衣衫。

静夜中的木屋呵,当我走出门外,总有清爽的芬芳扑面而来。那朦胧的星光,那黑乎乎的远山,那黑乎乎的林木,总是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山杜鹃,你在黑夜中绽放了吗?七叶树、高山榕、女贞子、红枫树、山毛榉、乌桕树,还有野香蕉、野菠萝、野荔枝以及野蜂、蝴蝶、山蜻蜓和知了,你们是否也做着小小的梦?我仿佛听到了一种丝丝的响动,在这寂静的夜晚,一切都在悄悄地生长吗?明天早上,让我们举起蒲公英的小伞,走上高高的山巅,让我们亲切地问候,你好,大森林!

1)从这段文章中找出是构成种群的生物,哪些是构成群落?哪些是构成生态系统?

2)蝴蝶、松树、细菌它们的构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相同吗?若不同,区别在哪里?

3)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的层次是哪一个?

布置作业:

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片海洋.一片森林,一片草地,让后让同学提出问题,在这里有种群的是,群落的是,生态系统的是?

附:学生的作业

池塘生态系统

池塘草丛

绿衣使者

除虫益农

都知是青蛙

分析知识大

舌头一挥出

害虫食用了

一步步消化掉

系统指挥着

指挥器官

分配营养

营养谁接收

组织进行着

一个个分下去

送给细胞的

细胞吸收了,

成为个体了

同种个体

聚集为种群

种群集合为群落

群落加环境为生态系统

层层相连

热爱地球村

保护生物圈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老师本节教学除完成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具有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同时,由于时间相隔较长而容易遗忘,因此,基于此,我在教学时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二是不要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教师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学生对病毒的结构、种群的知识掌握的不好。一节课讲完所有知识课时比较紧。

《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点归纳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32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