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难点)

【学习线索】

怎样计平均速度?
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怎样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什么是变速运动?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事例分析归纳
【预习导学】
一、知识回顾

1.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19~20页“速度”,完成第2~4题。

2.日常生活中常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2)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

3.在物理学中,把﹍﹍﹍﹍﹍﹍﹍﹍﹍﹍﹍叫做速度,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符号是﹍﹍﹍﹍。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4.速度时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

自学课本第20~22页“速度”,完成第5~6题。

5.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可分为﹍﹍﹍﹍﹍﹍﹍﹍和﹍﹍﹍﹍﹍﹍﹍,其中﹍﹍﹍﹍﹍﹍﹍﹍﹍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6.如果只做粗略研究,可以用﹍﹍﹍﹍﹍﹍﹍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的速度叫做﹍﹍﹍﹍﹍﹍﹍。

【情境导学】

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游泳池中,比赛正在激烈地展开着,哪些方法可以描述运动员运动的快慢呢?用什么无力量来飚速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些都是本节课你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自主学习】交流预习内容

【合作研讨】

探究点一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

小组讨论

1.如图甲、乙两图表示游泳运动员比赛时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甲表示某一时刻的情景,图乙

表示在终点时的情景,则

图甲表示﹍﹍﹍﹍﹍﹍﹍﹍﹍﹍﹍﹍﹍﹍﹍﹍﹍﹍﹍﹍﹍﹍﹍﹍﹍﹍;

图乙表示﹍﹍﹍﹍﹍﹍﹍﹍﹍﹍﹍﹍﹍﹍﹍﹍﹍﹍﹍﹍﹍﹍﹍﹍﹍﹍。

2.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s内的路程。

百米冠军:﹍﹍﹍﹍﹍﹍﹍﹍﹍﹍﹍﹍﹍。

万米冠军:﹍﹍﹍﹍﹍﹍﹍﹍﹍﹍﹍﹍﹍。

由计算可知,﹍﹍﹍﹍﹍运动得快。

艺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表示。

3.阅读课本小资料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本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分析题意,已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和火车运行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行实践,可将公式v=s/t变形的到t=s/v,将数据带入求解

探究点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小组讨论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照片甲中汽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是﹍﹍﹍﹍﹍的,所以汽车的运动速度是﹍﹍﹍﹍﹍﹍的;照片乙中两车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个车之间的距离﹍﹍﹍﹍﹍,说明照片乙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的。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认识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

3.速度的计算

(1)阅读课本第21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v=s/t,计算出运动员的速度。

(2)计算中要注意:①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②数字的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当堂训练】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南允到成都的铁路线长大约为219km,动车运行的时间大约1.5h,则动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km/h。

2.如图2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______比较______的方法。

3.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4.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衙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园隧道入口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汽车必须开大灯行驶,汽车行驶大灯发光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汽油的

能。

(2)“”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80千米/小时,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选填“遵守、违反”)交通规则。

精选阅读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1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1m/s=3.6km/h1km/h=1/3.6m/s=0.28m/s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达标自查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7、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m,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要点: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要点: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要点: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
a.设计方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
1.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
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
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
2.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
①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
②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
③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
b.实验操作:
c.交流讨论:
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
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
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
d.方案:
1.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
2.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t1、s/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t、s2/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3.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
4.分组实验
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

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学案


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学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方法和手段
导入新课
播放1.动物运动的录像片;2.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
观察、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媒体播放
观察鸡足(爪子)关节的结构
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果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
1.解剖和观察鸡足关节。

2.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实验操作

(强调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器械伤手)。
人体关节
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
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讨论

骨骼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结,骨骼在运动中起支持作用。

观察、思考。
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
图片展示

骨骼肌的结构
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观察、思考、讨论。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部的结构。
播放动画
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3.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1.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适时发现制作不同关节模型的典型学生,请他们为大家做示范和说明。
模型制作

播放动画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评价。
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讨论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讨论
动物运动的意义
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分组讨论

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
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
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讨论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经验

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亲自解剖和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改进措施

关节结构的观察,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哺乳动物的关节。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还不够好,使用图钉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

七、点评

1.优选媒体资源,展示运动之美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屏幕上展示着第二十四届雅典奥运会“亚洲飞人”刘翔飞跃跨栏的一瞬、女排姑娘顽强的最后一扣、射击冠军王义夫紧扣板击、篮球“巨人”姚明一记重扣……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无不再次拨动师生们激动的心弦。为国争光,体育强国,运动之美,力的炫耀。荧屏又翻动着猎豹追捕着羚羊、袋鼠互相争斗、大象与它的孩子们欢快地洗浴、海面游动的鲸喷溅着高高的水柱、丹顶鹤在空中展翅飞翔……这些图片材料是要告诉学生们──人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运动的和谐,运动之美。

2.探究关节的秘密,开启智慧的天窗

小心地拿起家兔的骨骼标本,看看骨与骨的连接,耸耸自己的肩膀,摇摇自己的臂膀,交叉双手转一转手腕,脚尖触地晃动一下脚踝,感受的是关节、骨与肌肉的关系。托起手中的解剖盘,白白的“凤爪”任尔挑选。轻轻地划开鸡爪上的皮肤,剪开肌腱,触摸光滑的软骨,了解关节的结构,感受它的牢固、柔韧与灵活。稍然地实现着“做中学”。

3.模拟制作体验过程,关注评价激活思维

两片天蓝色塑料薄板,两个橡皮筋,几个图钉,试一试模拟探究关节、骨骼和肌肉的关系。若要模拟制作的成功,先与老师一起做一做伸肘与屈肘动作。耐心地体会,细致的琢磨,想明白啦,塑料板代表两块骨骼,图钉相当于连接骨的关节,橡皮筋联合起来模拟伸肘与屈肘动作时的骨骼肌运动情况。教师发现学生能力的差异,请上台来一一叙述制作的道理,有不合适的地方,先由本小组同学给予纠正,后由老师予以评价和指导。重在过程与能力建构,认同学生存在的差异。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4.认知过程为美的追求,思与想的系统升华

动物具备了关节、骨骼和肌肉即可完成各种运动吗?回忆动物世界的精彩,吟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丽诗篇,明白了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需要能量的供给,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这样才能实现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感性认识的体验,理性思维的提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556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