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一:要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想想议议栏目,挖掘教学资源,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如重力的方向的利用:重锤线。

设计理念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重点是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及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书中的插图,想想议议栏目都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经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研究方法。而本节课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重点难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过程

即兴导课

播放视频,师生交流: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向空中抛出的物体,最终也会落向地面,这些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这个力就是重力。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12页填写课时练9页有效自主初探

合作探究

一、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2、[开展想想议议活动]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重力的大小

[实验探究]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4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

质量(kg)

0.1

0.2

0.3

0.4

重力(N)


重力跟质量的比值


2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

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用符号g表示。

(2)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象)

(3)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例题讲解]质量为0.25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

解:(略)

应用训练: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大约是300g,计算一下这本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课时练第11页达标检测10分钟

课堂小结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大小G=mg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3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要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本节课通过想想议议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培养了动手能力及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不足之处:

1、在整堂课的时间把握上,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有些拖延时间,结课时没机会让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2、教学节奏不够紧凑,知识点过渡不自然

相关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会建立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各知识。

2.能说出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熟悉识别滑轮与滑轮组,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1、2节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84页考点解读“中考点1”“考点2”内容。(10分钟)

2.学生自学

3.教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

二、考点例析(15分钟)

1.考点一:杠杆作图及分类

图1

例1:如图1所示,为了让杠杆静止在图中位置,请画出在A点所施加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

变式练习:

(1).请画出图中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2).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3).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来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2.考点二:杠杆平衡条件

例2:完成“中考突破”例3

变式练习:

(1).如图2所示,晓月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

若干钩码等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挂钩码前,晓月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她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接着晓月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获取三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小实验的________。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并完成下表中的空格。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5.00

1.0

10.00

2

2.0

10.00

2.0

10.00

3

2.0

10.00

2.0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做远离支点的匀速移动,则杠杆_________(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倾斜”)

3.考点3:滑轮和滑轮组

例3如图3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A

B

C

D

图3

F3

F1

F2

F4

变式练习:

(1).“中考新突破”85页“例2”

(2).如下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的物体时,则F1=,F2=,F3=,F4=

4.考点4:斜面和轮轴

例4如图4所示是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轮轴的是()

变式练习:

(1).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三、当堂训练:(15分钟)

中考新突破86、87页“基础训练”1、2、3、4、7、9、10、11、12、14题

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具准备:重锤线

教学过程:

即兴导课

复习重力的产生,重力的大小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12页填写课时练11页有效自主初探

合作探究

三、重力的方向:想想议议活动:

观察地球仪,处在不同大洲的居民所说的“下”,实际指的是什么方向?

通过思考讨论得出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者说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

应用:利用重力的方向,可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你知道怎样检测吗?动手试一试。

出示重锤线演示

四、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1)重心的确定: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你能举出例子吗?

注意一点:

当物体形状改变时,物体的重心也可能改变。找一找人站立和坐着的时候的重心。

应用训练: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课时练第12页达标检测1—5题

课堂小结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3重力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通过想想议议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认真讨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好,前面时间松,后面时间紧。

2、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没有拓展。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有性生殖
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举例:春天,桃树开花,传粉,结果,果实中的种子(桃核)种下去,有长成桃树。向日葵开花,传粉,结果,种子种下去,又有长成一棵向日葵。
二、无性生殖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过程。
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
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三、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①扦插甘薯、月季、葡萄、菊等
可以:用叶繁殖:如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物体。
用茎繁殖:如马铃薯的块茎长成新植物体。
用根繁殖:如红薯的块根长成新植物体
②嫁接苹果、梨等果树
嫁接分芽接和枝接,嫁接时一定要是砧木的形成层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可以保持优良性状,缩短生长期等。
无性生殖的应用:栽培农作物、园林植物例:甘薯、土豆,苹果、梨等果树的优良品种。
课堂练习:课后题
课堂作业: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布置预习:探究紫背天葵扦插材料的处理
课后作业:课外实践:嫁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552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