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3.2有理数的加法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3.2有理数的加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3.2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有理数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简化运算的能力。
2.利用运算律进行适当的推理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一9.18)十6.18;(2)6.18十(一9.18);
(3)(一2.37)十(一4.63)。
4、计算下列各题:
(1)[8十(一5)]十(一4);(2)8十[(一5)十(一4)];
(3)[(一7)十(一10)]十(一11);(4)(一7)十[(一10)十(一11)];
(5)[(一22)十(一27)]十(十27);(6)(一22)十[(一27)]十(十27);
[师生]: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座、交流,教师可积极参与其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1.有理数加法法则(略),注意分类及符号的确定。
2.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
3.解:(可由三位学生板演,然后一起纠正错误)(略)
讲授新课(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有理数运算律):
[活动2]
1.通过以上练习,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它们还适用吗?计算:30十(一20),(一20)十30.两次所得和相同吗?换几个数再试一试。
计算:[8十(一2)]十(十2),8十[(一2)十(十2)].两次所得和相同吗?换几个数再试一试。
2.尝试用文字语言或字母表示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生]:
分小组多尝试几组有理数加法运算,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1)交换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2)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
.
[师]: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既要注意文字表述,也要注意字母的表示。
[板书]1.式子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也就是说它们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分数,特别是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0.例如
2.也要注意: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只表示同一个数。
巩固提高-----运用举例,练习
[活动3]
教科书第24页:
[例3]计算:16十(一25)十24十(一35)。
[师]:怎样可以使计算简化呢?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生]: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这样做既用到了加法的交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例4]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单位:千克)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与标准重量相比较,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
解法1:先计算10袋小麦的总重量:
91十91十91.5十89十91.2十91.3十88.7十88.8十91.8十91.1=905.4(千克)
再计算总计超过905.4一90×10=5.4(千克)
解法2:每袋小麦超过标准重量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小麦对应的数为:
十1,十1,十1.5,一1,十1.2,十1.3,一1.3,一1.2,十1.8,十1.1.
这10个数的和为:
1十1十1.5十(一1)十1.2十1.3十(一1.3)十(一1.2)十1.8十1.1.
=[1十(一1)]十[1.2十(一1.2)]十[1.3十(一1.3)]十(1十1.5十十1.8十1.1)
=5.4
905.4一90×10=5.4(千克)
答:10袋小麦总计超过标准重量5.4千克,总重量是905.4千克。
[师]:比较两种解法,解法2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生]:例4的解法2说明: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计算简化。这种方法使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很好!我们运用运算律就是为了使运算简便。由例3和例4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目的是为了把正数、负数、互为相反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一般情况下会比较简便。
我们做下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很棒!
[活动4]
练习:课本P25练习(由学生板演)
(1)计算:23十(一17)十6十(一22);
(一2)十3十1十(一3)十2十(一4)。
(2)计算:1十;
.
[师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3的第2题。
活动与探究:
填幻方
有人建议向火星发射如下图的图案,它叫做幻方,其中9个格中的点数分别是1、2、3、4、5、6、7、8、9。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斜对角线上的点数的和都是15.如果火星上有智能生物,那么它们可以从这种“数学语言”了解到地球上也有智能生物(人)。

你能将一4、一3、一2、一1、0、1、2、3、4这9个数分别填入右图中的幻方的9个空格中,使得同一横行、同一上、竖列、同一斜对角线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和为0吗?
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

有理数加法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理数加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加法(1)》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年级:初一年级学科:数学执笔:审核:
内容:有理数的加法(1)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学习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法指导:
在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时,利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导引:
1.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
2.比较大小:2-3,-5-7,4
3.已知a=-5,b=+3,则︱a︳+︱b︱=
(二)课堂学习导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
(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
现在让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
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可以表示为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
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例1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3)+(-9)(2)(-4.7)+3.9

例2足球循环赛中,
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
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蓝队共进()球,失()球,净胜球数为=。
(三)课堂检测导引:
(1)(-3)+(-5)=;(2)3+(-5)=;
(3)5+(-3)=;(4)7+(-7)=;
(5)8+(-1)=;(6)(-8)+1=;
(7)(-6)+0=;(8)0+(-2)=;
(四)课堂学习小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有理数加法比较难掌握的是哪里?
(五)学后拓延导引
1.计算:
(1)(-13)+(-18);(2)20+(-14);
(3)1.7+2.8;(4)2.3+(-3.1);
(5)(-)+(-);(6)1+(-1.5);
(7)(-3.04)+6;(8)+(-).
2.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3.当a=-1.6,b=2.4时,求a+b和a+(-b)的值.

有理数加法-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理数加法-”,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有理数加法

教材分析

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__.
二、授新课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相距多少米?

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提问:这题有几种情况?

小结: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两次都向东走,

(2)两次都向西走

(3)先向东走,再向西走

(4)先向西走,再向东走

根据小结,我们再分析每一种情况: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这时他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距离起点多少米?

+5+3

(+5)+(+3)=+8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这时他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距离起点多少米?

-3米-5米

-8

(-3)+(-5)=-8

(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这时他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距离起点多少米?

+5

-3

+2

(+5)+(-3)=2

(4)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这时他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距离起点多少米?

-5

+3

-2

(-5)+(+3)=-2

下面再看两种特殊情况:

(5)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时他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距离起点多少米?

+5

-5

(+5)+(-5)=0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这时他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距离起点多少米?

-5

(-5)+0=-5

小结:总结前的六种情况:

同号两数相加:(+5)+(+3)=+(5+3)=8

(-5)+(-3)=-(5+3)=-8

异号两数相加:(+5)+(-3)=+(5+3)=+2

(-5)+(+3)=-(5-3)=-2

(+5)+(-5)=0

一数与零相加:(-5)+0=-5

得出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1)(-4)+(-5)(同号两数相加)

解:(-4)+(-5)

=-()(取相同的符号)

=-9(并把绝对值相加)

(2)(-2)+(+6)(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解:(-2)+(+6)

=+()(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练习:

口答:

1、(-15)+(-32)=

2、(+10)+(-4)=

3、7+(-4)=

4、4+(-4)=

5、9+(-2)=

6、(-0.5)+4.4=

7、(-9)+0=

8、0+(-3)=

计算:

(1)(-3)+(-9)(2)(-1/2)+(+1/3)

解略

练习:

(1)15+(-22)=

(2)(-13)+(-8)=

(3)(-0·9)+1·5=

(4)2·7+(-3·5)=

(5)1/2+(-2/3)=

(6)(-1/4)+(-1/3)=

练习三:

1、填空:

(1)+11=27(2)7+=4

(3)(-9)+=9(4)12+=0

(5)(-8)+=-15(6)+(-13)=-6

2、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0;

(2)如果a0,b0,那么a+b0;

(3)如果a0,b0,|a||b|,那么a+b0;

(4)如果a0,b0,|a||b|,那么a+b0

小结: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正确地进

行加法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首先判断加法类

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作业:课本第38页2、3

第40页1、2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2.5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3.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目标:
通过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运算
四、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六、教具:小汽车模型,带刻度的木板
七、课时:1课时

教师: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呢?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问题情境(也可以用其他的问题情境,如公司经营的盈亏问题)。明确求两次运动的结果用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活动:
1、规定:车模每次运动的初始位置为0,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教师请学生按教师的指令表演车模行驶的六种情况,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明确求两次运动的结果用加法,让学生根据数轴上车模两次运动的示意图,确定运动结果。
3、把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果用有理数表示出来。
4、用加法算式表示每次运动的结果(共有6个算式)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一起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思考:
1、观察列出的具体算式,根据两个加数的符号分类: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
2、同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加数为0时,和是什么?
3、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规定的加法法则。
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对于例1的教学活动:
方案1:让学生自己做,选2名同学板演,然后师生一起结合法则进行评价。
方案2:结合题目,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法则,教师进行示例板演。
总的原则是:在学生有可能独立或交流完成的情况下,就尽可能让他们多参与。
例1计算:
(1)(+8)+(+5)
(2)(+2.5)+(-2.5)
(3)(-17)+(+9)
(4)(-5)+0
例2计算:
(1)(+)+(-)
(2)(-)+(-)
(3)100+(-)
练习:
1、计算:
(1)(-3)+(-11)
(2)(+3.8)+(-3.8)
(3)(-13)+(+11)
(4)(-)+
(5)(-99)+0
(6)(-)+(-)
2、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个加数吗?为什么?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指出:
有理数的加法计算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计算。
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用数轴表示6种情况,思考每次运动的结果

学生观察思考概括得出的规律。
学生记忆法则

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借助于数轴,直观表示两次运动的结果,得到具体的加法算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用规范的语言表述

1、通过例题教学,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首次接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运算的过程中,就让学生明确算理及书写格式。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加法运算法则。
4、对于练习2题中的两个问题,教师让学生举例来说明即可。

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2.1有理数的加法
问题:
1、法则:
2、例题:3、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不必要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应以活动课的方式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要让学生经历从问题情境中得到算式并体验规定的合理性,同时鼓励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算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2.5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加法运算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对称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二、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四、教材分析:本节是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二课时,它是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种方法,为以后进行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在本章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五、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六、教具:幻灯片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探索
新知
讲授新课
师出示幻灯片一:
计算:
(1)(-17)+(-7)
(2)(-12)+9
(3)(+9.7)+(+2.8)
(4)(-1.25)+1.25
(5)3.75+2.5+(-2.5)
(6)

教师引导学生看第5小题中,2.5和-2.5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第6小题中与-有什么关系;-与-是同分母的负分数,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吗?如果能,请学生回忆一下,这符合什么运算律。

师出示幻灯片二:
提出问题:
计算
(1)5+(-13)
(2)(-13)+5
(3)(-4)+(-8)
(4)(-8)+(-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2)两题,(3)(4)两题,它们的结果有怎么样的关系?能用什么符号把(1)(2)两式,(3)(4)两式连接起来呢?
然后教师试着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所得的结论。
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加法交换律:a+b=b+a
2、提出问题:
计算:
(1)[3+(-8)]+(-4)
(2)3+[(-8)+(-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到:
[3+(-8)]+(-4)=3+[(-8)+(-4)]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上述规律,
师点评后总结: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即加法结合律:
(a+b)+c=a+(b+c)
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先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运用结合律进行运算。
看下面题目,教师板书:
16+(-25)+24+(-32)
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后,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同时追问每一步的理由根据。
学生回答前四小题,笔算后两个题材,然后找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讨论回答

学生口答结果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规律

学生充分思考,寻找解题思路和每一步的理由根据。前四小题是复习和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后两题是为引入新课做准备

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到主动探索中,感受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

能够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尝试反馈
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三:
计算:
(1)23+(-17)+6+(-22)
(2)5+(-6)+3+9+(-4)+(-7)
(3)-24+(-3.7)+(-4.6)+5.7
教师巡视指导,找两个第三小题做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总结

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解题
教师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反馈的目的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幻灯片四: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3+(-)+17
(2)3+(-2)+5+(-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道题与前面的题目比较有什么不同。

出示幻灯片五: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题目:
+7+5-4+6+4
+3-3-2+8+1
10袋小麦称重记录以每袋90千克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总计量是超过多少千克或是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这是个实际问题,如何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呢?
然后启发学生列出等式。
师生互评。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清楚加法运算也适合有理数中的分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

学习总结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它是对小学数学算术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广,对于三个有理数相加,按下列过程计算比较简便:
1、先将其中的相反数相加;
2、再将正数、负数分别相加;
3、最后求出异号加数的和。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突出重点,帮助总结,学生互相补充,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课堂反馈
课堂检测(出示幻灯片六):
(1)-5+7+(-4)+5
(2)-6+(-44)+13+17
(3)-4+17+(-36)+73
(4)+(-)+(-)+(-)综合考查
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题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2.5有理数的加法(2)

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3
解法1:
解法2:
十、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用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86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