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习导引]
《童趣》通过回忆童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我们要善于感悟,从中获得物外之趣。
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中的“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成语。
[典题例析]
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则或()千或百昂()首观()之
果()如鹤唳()云端
参考答案:清楚观察一定细心所以乐趣私下飞舞有的抬起观看果然鸣叫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2)鹤唳()(3)土砾()
(4)丘壑()(5)癞蛤蟆()(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2)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4)以丛草为林()()
(5)方出神()(6)兴正浓()
(7)驱之别院()(8)则或千或百()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1、()----------------------------------------------------------
2、()----------------------------------------------------------
3、()----------------------------------------------------------
4、()----------------------------------------------------------
五、翻译下列句子。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6、故时有物外之趣。
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训练二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以丛草为林()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 怡然称快( )
必细察其纹理( )果然鹤也()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6、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7、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1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
四、简答。
11、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12、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邑()人大姓文不识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邑人曰:“穷〔〕矣!”
14、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15、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①
②《童趣》训练一
一、填空《闲情记趣》清沈复鹤唳云端庞然大物二、(略)三、(1)我(2)脖子同“僵”僵硬(3)果然鸣叫(4)把当作(5)刚刚(6)兴致(7)驱赶(8)有的四、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3、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4、拔山倒树:使山动摇,使树倒下,形容气势极大。5—9(略)
《童趣》训练二
1、当作被因此2、主谓之间、可不译它,指蚊子的3、自己的它的4、的样子是5、我6、只于7、之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9、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10、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11、略12、略13、同乡他、指文不识如此、像这样穷尽14、(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15、(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3课《散步》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3课《散步》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第11课《春》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3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文中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启发人们要珍惜春天,积极向上。
本文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到来;待她降临,则尽情欣赏大地回春的美景;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文章中,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着力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富有诗情画意。学习中,要体会这准确、生动的景物描写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还要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外,应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典题例析]
例题: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解析: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是依据春天成长的顺序来写的。第3题考查对语言表现力的认识。第4题则须先分析原文的句式特点:三个比喻形成一组排比,分别写出了春的三个特点,再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摹仿。
参考答案: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
liáo()亮hōng()托应和()
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2、散
()()
()()
3、晕4、藏
()()
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节):_______春
宏观勾勒:
第二部分(第2-7节):_______春春图(春)
春图(春)
具体描绘:春图(春)
春图(春)
春图(春)
第三部分(第8—10节):_______春
训练二
一、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B.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C.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
二、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三、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处处闻啼鸟()6、天街小雨润如酥()
训练三
一、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②③④
答: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的色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春的色彩是什么呢?
一出门,到处都是一片雾蒙蒙般的绿色,一山的。一树的,一地的,一湖的。不知是谁,把一瓶绿色的颜料掀翻了,泼撒在宣纸上,点点滴滴都是绿。枝头最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
淡紫色、白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5、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
嫩绿翠绿草绿浅绿
6、解释下面词语。
朦胧:感召:
7、文段中写到“春”的色彩有哪些?最突出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答:
8、加横线的句子是活用了别人的句子,请问原句是什么?
答:
9、加波浪线的句子和课文《春》里写春花色彩相似,但没有课文里写得具体、生动,请将课文有关的句子默写出来。
答:
*10、语段首句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表色”,语段中已点明了春的色彩,在你看来,其余三季的代表色分别是什么呢?请否谈谈你的理由。
答:
《春》训练一
一.润宛yùnniàng嘹烘hè二.1.zhǎng(涨价)zhàng(涨红了脸)2.sǎn(零散)sàn(散步)3.yūn(晕车)yùn(黄晕)4.cáng(捉迷藏)zàng(宝藏)三.1.欣欣然2.呼朋引伴3.花枝招展4.舒活 四.第一部分:盼(春)第二部分:绘(春)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具体描绘:草(草报春)花(花争春)风(风唱春)雨(雨润春)迎(人迎春)第三部分:颂(春)
《春》训练二
一.B二.1.“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2.“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4.“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三.1.视觉2.听觉3.嗅觉4.视觉5.听觉6.味觉
《春》训练三
1.造酒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逐渐达到成熟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借代3.①‖②‖③④触觉嗅觉听觉4.和煦温暖5.草绿 嫩绿 浅绿 翠绿6.朦胧:模糊,不很清楚。感召:感化召唤。7.草绿、嫩绿、浅绿、翠绿、粉色、淡紫色、白色。最突出的是绿色。因为绿色象征了春到人间,万物生机勃勃。8.“一叶落而知秋”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0.(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54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