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上册《爱莲说》教案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爱莲说》教案人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爱莲说》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四字真言:
读——读背课文;
解——解读生涩字词;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学——学习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赏花!(展示图片)
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不只刚才所展示的诗句,我们今天还将学习到一篇名文——《爱莲说》。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有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读——先听后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找疑难字词)。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四、深入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
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笔下的莲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明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钦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讨论为主):
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作者的情感态度决定对物的爱憎,由初一学过的《紫藤萝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说紫藤“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并比作“谀佞徒”“妖妇人”)。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作者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所以文中分别赋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究竟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学习莲)
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课学习第四字真言——学,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四、文言词学习
1、翻到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2、另外,“之”字在课文中出现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一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五、回顾小结
1、托物言志
2、衬托手法
3、辨识“之”字的用法
六、布置作业
1、翻开课本184页,“莲文化的魅力”,大家尽量去搜集有关莲的知识或小故事,这周综合性练习我们一起讨论。
2、课后小作文“爱------说”。
七、板书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
神采气度不慕名利
爱莲说洁身自好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短文两篇的其中一篇。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短文两篇·爱莲说》。本课是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议论的,文言文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今天所学的《爱莲说》则是以“说”的体裁,来描绘莲花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的节操。作者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衬托”莲之爱“,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层层深入地写来,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此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实验班的学生,我班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都较强。而且通过第四单元前面几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的学习,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尤其是上一篇《陋室铭》这一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翻译等技能。
我班的学生大部分为场依存性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所以我会设置一些思路和角度较为开放的问题,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而且学生较喜欢视觉型风格的学习,所以我会多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相关的音频,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取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要真正的理解所谓的托物言志,还需要老师系统地引导学习。而且此阶段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并结合《爱莲说》理解“说”这一文体的特点;
(2)准确掌握文中蕃、染、濯、妖、亵、鲜等重点实词的意思,并翻译课文;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播放幻灯片中莲花的图片,学生能够概括总结出莲花的体态形态;
(2)通过播放《爱莲说》的朗读音频,学生能过学会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3)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翻译课文,并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4)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托物言志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菊花、牡丹和莲花的对比,能过认识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其高雅脱俗的情怀,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并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
(2)整体翻译并感知课文,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
(3)准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明确辨析“菊之爱”与“莲之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能够明确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正衬与反衬手法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讲授法的使用贯穿了整个课堂,在文本作者了解这一环节运用讲授法更为明显。讲授法的使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大量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说”这一文体的特点,也能够更多的了解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运用讲授法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艺术,语言清晰、准确、条理清楚,让知识点浅显易懂,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知识。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在文本内容介绍和写作手法赏析两个环节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因为在文章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固定的实词,其他词语的翻译则相对比较灵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此外,在写作手法赏析的环节,则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因为三个问题的提出,回答问题的角度不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小组讨论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提问法
提问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内容和任务,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教师)问与(学生)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在文体作者介绍环节和作者情感把握环节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环节都运用到了提问法。在作者介绍环节运用提问法,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作者情感把握环节运用提问法,是为了在课程结尾,了解一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是否真正的把握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而在知识拓展环节运用提问法,既有助于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提问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生动的照片,朗诵的音频以及优美的背景音乐等等一系列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师进行视觉呈现的同时辅之言语交流,照片呈现的内容,如:菊花,莲花,牡丹花的照片等等,学生能直观明了地观察到莲花的体态形状,而且在课程导入过程中,会播放背景音乐,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文朗诵的环节中,会播放《爱莲说》的朗诵音频,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教学意图
(一)课前谜语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猜一个谜语
同学们请听题:(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棚。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同学们,这两个谜语都是同一个谜底,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分钟再来进行抢答。
教师明确:莲花
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不错,谜底就是莲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看看莲花究竟美在哪里,让作者可以如此喜爱呢?
学生仔细听谜语,进行思考,一分钟后大家抢答。

利用PPT课件播放千姿百态的荷花并配古曲《水中莲》

板书设计

通过有关莲花的谜语来引入,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配之以古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提问,也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文体作者了解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文章的题目,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什么疑惑呢?(请一位同学做答,提出疑惑)

明确: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莲就是莲花,那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题目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者“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作者。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周敦颐,字茂叔,北宋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人们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学生通过对文章题目的解析,能够提出对“说”这一文体的不解

学生在课前应做好预习工作,根据课文注释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

PPT课件展示

PPT课件展示,展示周敦颐的照片或者雕像。

通过提问法引发学生的思考,讲授“说”这一文体,为下面个更好的理解这种文体的特点做铺垫。

教师运用提问法,可以简单了解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情况,从而对课堂教学的进度有所调整。

(三)文本内容介绍

教师:在了解完本文的文体和作者后,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本文的具体内容。
1、首先,大家先来听一下课文的录音,注意朗读课文时的语气语调。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通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字生词。
明确:蕃(fán)濯(zhuó)
淤(yū)泥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亵(xiè)
噫(yī)鲜(xiǎn)
3、最后,大家来齐读课文
教师:听完大家齐读的课文,大家表现的都很好,老师也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熟读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诵此文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本文共分为两自然段,一共九句话,我们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来对本文进行翻译。
第一组:1、2、3句
第二组:第4句
第三组:第5句
第四组:第6、7、8、9句
在翻译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参考课文注释。每组给三分钟时间进行讨论,然后每组给两分钟进行分享。
明确:注重以下重点语句的翻译
(1)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学生们应聚精会神的听录音
学生要积极配合,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小组合作探究,对本文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可以参考注释或者向老师求助。
PPT展示课文并播放录音
PPT展示课文实词以及词类活用的用法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指导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准节奏,为下面准备背诵课文做准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文言文知识自己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读自译的能力。
(四)写作手法赏析
教师:我们在对本文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之后,下面老师提问几个小小的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呢?又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详读第一自然段)
2、作者既然写喜爱莲花,为什么又要分别两次谈到菊花和牡丹呢?是多余的吗?有什么作用么?(详读第二自然段)
3、本文仅仅只是赞美莲花吗?其中有没有暗含着其他的什么寓意呢?(详读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给五分钟的时间,然后我们来进行汇报。
明确:
1、从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环境(“淤泥”“清涟”)
姿态(亭亭净植)香味(香远益清)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五个方面对莲花进行描述,赋予了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的品格特点。
2、这是一种衬托手法,用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高贵。
文中明确陶渊明独爱菊,正式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以此用菊花来正衬莲花,也是用陶渊明的高洁品质来衬托他自己。
文中明确提到世人甚爱牡丹,怒打吧象征富贵,世人都喜欢追名逐利,贪慕荣华富贵。借此,以牡丹来反衬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态度。
3、作者不仅仅只是赞美莲花,而是通过托莲花这一事物来表达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小组讨论探究,能够准确的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总结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并明白衬托和托物言志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PPT展示问题,菊花,牡丹,莲花的图片。
板书设计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细读课文的每一段落,帮助学生逐步梳理清楚文章的大致内容,写作手法和目的
(五)作者情感把握
教师:相信大家通过刚刚的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够明白文章情感意义的所在。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发言,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
明确: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
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发言,概括出自己对本文情感的看法,能说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指出运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PPT展示
通过提问学生对本文情感的把握,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们对本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面环节的进行做准备。
(六)课外拓展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那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练习。
拓展延伸: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些有寓意的植物,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说:我喜爱……,因为它是……,……。
学生能够指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并说出其植物代表了怎样的高尚品质。如:我喜爱松柏,因为它是高山上的圣斗士,不屈不挠
PPT展示拓展练习
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七)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向的推崇,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做人,也应当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正直的人。
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这段话,引发情感共鸣,主题得到升华。
通过课堂小结,达到对学生情感上的陶冶
(八)布置作业
1、课下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课后习题
学生课下自主完成作业
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反思

在教《爱莲说》之前,我讲述文言文大多是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句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有时候考试结束,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的,结果学生还是考得不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我没责怪学生,更多从自身去找原因。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爱莲说》这堂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从两个谜语入手导入新课,引出莲花,然后让学生欣赏两幅莲花的图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咏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教师正音,学生听录音朗读,然后全班朗读,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翻译完后,我提了几个问题:文中写了哪些花?作者最喜欢什么花?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在文中找到了答案。这不禁使我感到很欣慰。

再接下来是第三步骤:研读课文。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找到了。那他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有些难度,所以我就采取了连线的形式,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快速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难点。

最后一个步骤:能力迁移。让学生以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为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作文来,并不犯难。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思索问题、发现问题。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


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


教学内容


一、 导课


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


导语:同学们,刚才图片中的是什么花——(莲花),它美不美,喜欢不喜欢——(喜欢)。宋代有一位哲学家叫周敦颐,他不仅喜爱莲花,还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短文——《爱莲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出示图片)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教师补充两点:


(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


了解文体“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疏通文意。


出示图片,学习生字,检查预习。


(二)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生再读,找出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


香远益清—— 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


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莲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莲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朗读这段文字)


(四)作者喜爱莲花仅仅是喜爱她的外形吗?书中把莲比作什么?(君子)他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自然,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 ,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


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志愿,想一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托物言志 托莲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让我们将这一段再大声的朗读一遍,注意读出对莲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写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写莲是为了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质朴正直、志洁行廉;将菊比隐逸者,虽具高洁品质却超凡脱俗,不愿没有滞留在世俗之中;将牡丹比富贵者,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六)对于花的喜爱是由人的思想感情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爱,那么作者对喜爱菊、喜爱莲、喜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提示:菊----惋惜 牡丹----鄙视


四、课堂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也不悄于像世俗之人那样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以莲自喻,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是难能可贵,让我们在大声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阅读.感悟.实践”(二)


2、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38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