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1.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三目:第一目简要分析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变迁的影响;第三目讲述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文内容叙述言简意赅,讲述的比较概括和间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时可以多举几个例子,所举实例要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和鲜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以分析、说明并做必要的补充,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
师生互助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
项目传递网络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
电子
邮件______网络
(因特网)是从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所用地址与具体地点无关_______很___
普通
邮件邮政网络是从地址到地址的通信方式,离开特定场所就无法收到邮件_____________
(承转)交通与通信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形态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读课文P102-P103的内容,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二)和课内)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在交通线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
小结: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讲解)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提问)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回答)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道两侧和河流的
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
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
(提问)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总结)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且理解了交通发展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理解,并能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九、板书设计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市场最优原则
2、交通最优原则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的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对教材内容处理时我注意利用了教材的图表,加以分析和归纳,还补充一些有关交通与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交通和通信与全球化
2、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3、理解交通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全球化的意义:交通和通信事业是联系、、
的桥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产业革命后:的出现,缩短了距离,促进了的发展。
(2)当今社会,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
(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
1、聚落:分为和,城市一般有乡村发展而来,在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中,交通运输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_________形态及方向。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___________集聚。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沿__________两侧不断地延伸和发展。
2、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历史进程
时期运输方式城市分布形态
历史上
现代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工具步行——马车时期火车——电车汽车时期高速公路时期
城市形态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往往与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沿江、沿海以及_________、_________沿线,水路交通便利的______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_________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一般而言,商业网点要求有便捷的________条件,很多商业网点以_________
建立在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__附近。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2)学习过程
(一)交通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1]聚落的形态和分布深受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因而不同的交通运输时期,聚落的空间形态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时期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分布城市形态
古代步行-马车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
近代火车-电车时代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
现代火车时期私人汽车,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
高速公路时期地铁、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株洲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____________扩展,基本呈__________状,这说明交通条件对城市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3)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探究活动2]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活动3]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图4-3-3“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_______________的东部地区
在地形上以________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
(2)大型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沿线地区。
(3)长江沿岸全国性的重要商业中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由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关于商业网点与交通运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业网点的密度与交通条件有关
B.商业网点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C.商业网点的效益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有关
D.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2、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关系不明显的是()
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汇
B.上海市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D.上海高等学府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3、内容按因果关系排列,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过程()
①商业网点的形成②生产地域分工③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④商品交换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4、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形成原因。
(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原因是。
(3)图中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表明:农村地区的集市贸易基本上是沿自发形成的,这符合原则。
(5)A、B、C三处聚落中,最容易发展成城市的是处,因为该处。
5、读“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图5-6),回答:
(1)图中A城市为,其优势区位是。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
(3)是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对城市的选择影响很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当前成为许多国家技术竞争制高点的是()
A.全球定位技术B.航天航空遥感技术
C.信息高速公路技术D.克隆技术
2.某县医院医生用最经济的方法邀请各大中城市里大医院的著名主任医师为疑难急症病人会诊,从中拿出最佳治疗方案,他们所依靠的是()
A.长途电话B.电报C.国际互联网D.传真
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金桥”工程
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A.①B.③C.②D.④
5.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6.下列有关城市分布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的聚落分布形态差别不大
B.交通运输只对城市扩展方向产生影响
C.交通运输由内河向外海迁移时,城市也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D.铁路对城市的形态没有产生影响
7.下列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中心
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8.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
9.在下图所示三个地点,最先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A.A点B.B点C.C点D.都不能
10.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A.北京B.广州C.上海D.沈阳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中心一定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B.交通方式的变化吸引商业中心向新的地点迁移
C.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D.郑州商业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它是一个铁路交通枢纽
12、交通和通信是联系________的纽带()
①生产和消费 ②工业与农业 ③城市与乡村 ④地区与地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
①手机短信 ②电子邮件 ③视频聊天 ④移动电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下列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
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
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
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
15、图4-3-4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16读某历史名城图(图5-8),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形成较早的是,原因是
。
(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老城区的形态大体伸展成,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参考答案
[探究活动1]古代:沿陆路、水路及其交点形成与发展紧凑的带状或块状
近代:沿铁路、公路分布带状发展
火车时期: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密度增大城市郊区沿交通线向外扩
展,并在外围形成次级城镇
高速公路时期:城市规模和密度进一步增大城市空间联系加强,出
现城市群
(1)河流
(2)交通干线带空间形态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城市形态变
化的原因。随着京广线的建成,株洲市沿河布局变成沿河、沿
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地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特点更见
明显。
[探究活动2]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
道两侧和河流的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
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
[探究活动3]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1)交通便利平原三
(2)沿海沿江铁路
(3)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4)交通位置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2、C3、C4、A5、C6、C7、D8、D9、B10、C11、A12、C
13、D 14、C 15、A
16、(1)交通矿产资源
(2)①早期城市大多临河分布,在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出现
在工业革命后(3)铁路交通带状河流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学习要求:
1、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1、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
(1)时空距离缩短,促进化。
(2)交通运输和的变化导致:①聚落______的改变;②商业网点______的变化
(3)列表比较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
项目传递网络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
电子邮件
普通邮件
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分布:沿交通干线和,成为聚落的。
2.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的变化。交通线衰落,会引起的衰落。
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商业网点分布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①最优原则——城市的处
②最优原则——市区边或市区边缘的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影响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山区平原
形成
密度
效益
组织形式
4.影响商业中心的分布:
(1)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①②
(2)交通运输方式的化、化、化,一方面扩大了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涌现出了众多的,点线结合,有利于商品的集结和疏散,而且也提升了商业网点的和。再加上现代商品冷藏、包装技术进步,更加促进了商业网点的发展。
导学检测
1.当前成为许多国家技术竞争制高点的是()
A.全球定位技术B.航天航空遥感技术C.信息高速公路技术D.克隆技术
2.某县医院医生用最经济的方法邀请各大中城市里大医院的著名主任医师为疑难急症病人会诊,从中拿出最佳治疗方案,他们所依靠的是()
A.长途电话B.电报C.国际互联网D.传真
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金桥”工程
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A.①B.③C.②D.④
5.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6.下列有关城市分布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的聚落分布形态差别不大B.交通运输只对城市扩展方向产生影响
C.交通运输由内河向外海迁移时,城市也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D.铁路对城市的形态没有产生影响
7.下列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中心
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8.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
9.在下图所示三个地点,最先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A.A点B.B点C.C点D.都不能
10.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A.北京B.广州C.上海D.沈阳
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中心一定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B.交通方式的变化吸引商业中心向新的地点迁移
C.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容易形成商业中心D.郑州商业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它是一个铁路交通枢纽
2、交通和通信是联系________的纽带()
①生产和消费 ②工业与农业 ③城市与乡村 ④地区与地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
①手机短信 ②电子邮件 ③视频聊天 ④移动电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
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
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
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
5、图4-3-4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6、关于商业网点与交通运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业网点的密度与交通条件有关B.商业网点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C.商业网点的效益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有关D.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7、与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关系不明显的是()
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汇
B.上海市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D.上海高等学府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8、将下列内容按因果关系排列,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过程()
①商业网点的形成②生产地域分工③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④商品交换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9、根据图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1)1949年以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状,街区沿________伸展,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主要运输方式以_____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图4-3-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乙、丙、丁四大商业中心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提供的条件。
⑵乙地商贸发展前景比甲地广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城市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原
因是位于处,有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丁城市则处于__,因此它既是_____港,又是港。
(5)____城市最有可能发展为本区域的最大商业贸易中心。
4、读图4-3-3“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⑴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商业中心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⑵图中商业中心按照规模,均属于______性商业中心,它们对全国或较大范围内的商业流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⑶我国主要的商业中心为什么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其原因是:_____。
⑷上海能够成为全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原因有______(多项)
A、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和消费能力B、有丰富的商业管理经验
C、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D、有发达的的交通运输系统
课后作业题源:
问题统计分析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情境设置:(图片)巍峨的珠穆朗玛峰、攀登珠峰的队员两幅陡峭程度不同的图片
2、问题:当陡峭程度不同时,登山队员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何用数学来反映山势的
陡峭程度,给我们的登山运动员一些有益的技术参考呢?
3、引入:让我们用函数变化的观点来研讨这个问题。
二、例举分析:
(一)登山问题
例:如图,是一座山的剖面示意图:A是登山者的出发点,H是山顶,登山路线用y=f(x)表示
问题:当自变量x表示登山者的水平位置,函数值y表示登山者所在高度时,陡峭程度应怎样表示?
分析:1、选取平直山路AB放大研究
若
自变量x的改变量:
函数值y的改变量:
直线AB的斜率:
说明:当登山者移动的水平距离变化量一定(为定值)时,垂直距离变化量()越大,则这段山路越陡峭;
2、选取弯曲山路CD放大研究
方法:可将其分成若干小段进行分析:如CD1的陡峭程度可用直线CD1的斜率表示。(图略)
结论:函数值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反映了山坡的陡峭程度。各段的不同反映了山坡的陡峭程度不同,也就是登山高度在这段山路上的平均变化量不同。当越大,说明山坡高度的平均变化量越大,所以山坡就越陡;当越小,说明山坡高度的平均变化量小,所以山坡就越缓。
所以,——高度的平均变化成为度量山的陡峭程度的量,叫做函数f(x)的平均变化率。
三、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与应用。
(一)定义:已知函数在点及其附近有定义,
令;
。
则当时,比值
叫做函数在到之间的平均变化率。
(二)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应用
例2.某市2004年4月20日最高气温为33.4℃,而此前的两天,4月19日和4月18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4.4℃和18.6℃,短短两天时间,气温“陡增”14.8℃,闷热中的人们无不感叹:“天气热得太快了!”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市2004年3月18日最高气温3.5℃与4月18日最高气温18.6℃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者温差为15.1℃,甚至超过了14.8℃.而人们却不会发出上述感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前者变化得“太快”,而后者变化得“缓慢”。
问题:当自变量t表示由3月18日开始计算的天数,T表示气温,记函数表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那么气温变化的快慢情况应当怎样表示?
分析:如图:1、选择该市2004年3月18日最高气温3.5℃与4月18日最高气温18.6℃进行比较,,由此可知;
2、选择该市2004年4月18日最高气温18.60C与4月20日33.40C进行比较,
,由此可知
结论:函数值的平均变化率反映了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各段的不同反映了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不同,也就是气温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量不同。当越大,说明气温的平均变化量越大,所以升温就越快;当越小,说明气温的平均变化量小,所以升温就越缓。
(三)课堂练习:
甲乙二人跑步路程与时间关系以及百米赛跑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分别如图
(1)(2)所示,试问:(1)甲乙二人哪一个跑得快?
(2)甲乙二人百米赛跑,快到终点时,谁跑得比较快
四、瞬时变化率以及应用:
例3:已知函数,分别计算函数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计算公式为:
变化区间自变量改变量
平均变化率
(1,1.1)0.12.1
(1,1.01)0.012.01
(1,1.001)0.0012.001
(1,1.0001)0.00012.0001
………
结论:当时间间隔越来越小(趋于0)时,平均变化率趋于常数2
例4: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解: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很小时,从3秒到(3+)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从而,.
结论:越小,越接近29.4米/秒
当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一)定义:
设函数在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在附近改变时,
函数值相应地改变
如果当时,平均变化率趋近于一个常数,
则数称为函数在点处的瞬时变化率。
(二)函数瞬时变化率的应用:
例:设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是:,其中是初速度,时间单位为s,求:t=2s时的瞬时速度(函数s(t)的瞬时变化率)。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本:预习: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1.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三目:第一目简要分析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变迁的影响;第三目讲述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体会,举例说明近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对促进全球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2、了解在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案例(特别是所在地的实例)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3、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商业网点,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文内容叙述言简意赅,讲述的比较概括和间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时可以多举几个例子,所举实例要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和鲜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以分析、说明并做必要的补充,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
师生互助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的差别,了解近200年来由于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交往形式的变化,并完成填充。
项目传递网络通信方式传递速度成本
电子
邮件______网络
(因特网)是从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所用地址与具体地点无关_______很___
普通
邮件邮政网络是从地址到地址的通信方式,离开特定场所就无法收到邮件_____________
(承转)交通与通信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形态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读课文P102-P103的内容,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二)和课内)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在交通线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
小结: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讲解)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提问)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回答)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道两侧和河流的
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
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
(提问)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总结)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且理解了交通发展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理解,并能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九、板书设计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二、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三、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市场最优原则
2、交通最优原则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的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对教材内容处理时我注意利用了教材的图表,加以分析和归纳,还补充一些有关交通与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交通和通信与全球化
2、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3、理解交通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全球化的意义:交通和通信事业是联系、、
的桥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产业革命后:的出现,缩短了距离,促进了的发展。
(2)当今社会,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
(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
1、聚落:分为和,城市一般有乡村发展而来,在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中,交通运输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_________形态及方向。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___________集聚。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沿__________两侧不断地延伸和发展。
2、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历史进程
时期运输方式城市分布形态
历史上
现代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工具步行——马车时期火车——电车汽车时期高速公路时期
城市形态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往往与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沿江、沿海以及_________、_________沿线,水路交通便利的______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_________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一般而言,商业网点要求有便捷的________条件,很多商业网点以_________
建立在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__附近。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交通干线如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
(2)学习过程
(一)交通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1]聚落的形态和分布深受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因而不同的交通运输时期,聚落的空间形态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时期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分布城市形态
古代步行-马车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
近代火车-电车时代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郊区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
现代火车时期私人汽车,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
高速公路时期地铁、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4-3-1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株洲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沿____________扩展,基本呈__________状,这说明交通条件对城市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3)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探究活动2]读课本P104图4-3-4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现代的商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活动3]读课文P104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实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图4-3-3“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_______________的东部地区
在地形上以________为主,属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
(2)大型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沿线地区。
(3)长江沿岸全国性的重要商业中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由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关于商业网点与交通运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业网点的密度与交通条件有关
B.商业网点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C.商业网点的效益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有关
D.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2、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关系不明显的是()
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铁路在此交汇
B.上海市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消费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D.上海高等学府云集,技术力量雄厚
3、内容按因果关系排列,说明商业网点的形成过程()
①商业网点的形成②生产地域分工③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④商品交换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4、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形成原因。
(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原因是。
(3)图中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表明:农村地区的集市贸易基本上是沿自发形成的,这符合原则。
(5)A、B、C三处聚落中,最容易发展成城市的是处,因为该处。
5、读“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图5-6),回答:
(1)图中A城市为,其优势区位是。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
(3)是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对城市的选择影响很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当前成为许多国家技术竞争制高点的是()
A.全球定位技术B.航天航空遥感技术
C.信息高速公路技术D.克隆技术
2.某县医院医生用最经济的方法邀请各大中城市里大医院的著名主任医师为疑难急症病人会诊,从中拿出最佳治疗方案,他们所依靠的是()
A.长途电话B.电报C.国际互联网D.传真
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金桥”工程
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A.①B.③C.②D.④
5.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6.下列有关城市分布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的聚落分布形态差别不大
B.交通运输只对城市扩展方向产生影响
C.交通运输由内河向外海迁移时,城市也由内地向沿海迁移
D.铁路对城市的形态没有产生影响
7.下列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东北的森林地区由于林产品丰富,所以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B.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形成不了商业中心
C.我国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8.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
A.历史原因B.自然条件好C.国家政策D.交通便利
9.在下图所示三个地点,最先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A.A点B.B点C.C点D.都不能
10.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A.北京B.广州C.上海D.沈阳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中心一定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B.交通方式的变化吸引商业中心向新的地点迁移
C.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D.郑州商业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它是一个铁路交通枢纽
12、交通和通信是联系________的纽带()
①生产和消费 ②工业与农业 ③城市与乡村 ④地区与地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
①手机短信 ②电子邮件 ③视频聊天 ④移动电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下列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街区沿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扩展
B.近、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提供了条件
C.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星状
D.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
15、图4-3-4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16读某历史名城图(图5-8),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形成较早的是,原因是
。
(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老城区的形态大体伸展成,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参考答案
[探究活动1]古代:沿陆路、水路及其交点形成与发展紧凑的带状或块状
近代:沿铁路、公路分布带状发展
火车时期:沿交通线分布,城市密度增大城市郊区沿交通线向外扩
展,并在外围形成次级城镇
高速公路时期:城市规模和密度进一步增大城市空间联系加强,出
现城市群
(1)河流
(2)交通干线带空间形态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城市形态变
化的原因。随着京广线的建成,株洲市沿河布局变成沿河、沿
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地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特点更见
明显。
[探究活动2]唐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于驿
道两侧和河流的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
业中心城市呈沿铁路、公路线、沿海、沿江分布的态势
[探究活动3]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
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
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1)交通便利平原三
(2)沿海沿江铁路
(3)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4)交通位置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2、C3、C4、A5、C6、C7、D8、D9、B10、C11、A12、C
13、D 14、C 15、A
16、(1)交通矿产资源
(2)①早期城市大多临河分布,在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出现
在工业革命后(3)铁路交通带状河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91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