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电离平衡--电离平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二课时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B.C.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

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与的求法:

弱电酸中浓度:(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浓度:(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较为完全(使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为。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延伸阅读

电离平衡--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离平衡理论及其学习方法探究电离平衡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设置“讨论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利用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教材设置该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强、弱电解质概念,进而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基础。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化学键理论,都是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建立两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物质结构的层次上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温故而知新,便于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决定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包括电离平衡的建立及浓度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和本章的核心,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是学习后面的几节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共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于本节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插图和表格,使知识形象、生动,以引起学生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本节最后设置的“讨论”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电离平衡常数,是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根据K值,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比较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为下一节水的离子积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到对平衡体系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教法建议
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复习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分类(酸、碱、盐)、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类型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学生迁移化学平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电离平衡。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弱电解质溶于水后不能完全电离的原因是什么?(2)建立电离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电离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改变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化学平衡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独立寻求答案,获取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的原理完全适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在本节的教学中,不宜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地灌输知识,这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借助电脑动画,形象直观地模拟、演示醋酸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特征,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电离平衡常数的教学,要重点介绍其意义,使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而不应涉及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这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思路上完全一致的。

--方案一

第一课时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2mol/l盐酸与2L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强碱:

低价金属氧化物:

弱酸:

弱碱(、大多数难溶碱如)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溶液 B.

C.液态D.液态

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溶液

I.石墨J.无水乙醇

2.把0.05mol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浓度增大后,电离平衡向左边移动,浓度减小,所以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沉淀。


电离平衡和电化学


电离平衡和电化学
[命题方向]
《考试大纲》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可以总结成如下几条:
(1)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理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跟盐的水解的内在联系,能根据这种联结关系进行辩证分析。
(2)能用电离原理、盐类水解原理分析比较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判断溶液中某些离子间浓度大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反应和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的异同。能分析常见化学电源的化学原理。
(4)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异同。了解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金属防腐方法的化学原理和金属防腐的一般方法。
(5)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记住电解反应中常见离子在阴、阳极的放电顺序。阳极上失电子顺序为AlZnFeSnPb(H)CuHgAg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上得电子顺序为O2Cl2Br2I2SAg+Hg2+Cu2+(H+)Pb2+Fe2+Zn2+Al3+……
(6)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冶炼铝、电镀、精炼铜等。
近几年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在高考所占的比例较大,在理科综合试题每年都会2-3道选题、一道大题,在化学单科试题也常会有大题出现。
[复习重点]
1.本章内容的核心是实质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具体应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原电池反应、电解反应中都涉及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下表列举了这部分内容中的跟平衡移动有关的一些实例:
表:化学平衡与其它各类平衡的关系
知识内容与化学平衡之间的联系
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实质上就是一种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根据电离度大小可比较弱电解质相对强弱,根据相应盐的水解程度也可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水的电离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加酸、加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升高温度会促进水的电离。Kw=[OH-][H+]是水的电离平衡的定量表现,H+、OH-浓度可以用这个关系进行换算。
盐类水解盐类水解(如F-+H2OHF+OH-)实质上可看成是两个电离平衡移动的综合结果:①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H2OH++OH-),②另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FF-+H+)。也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
中和滴定水的电离程度很小,H++OH-=H2O的反应程度很大,所以可以利用这个反应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
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原电池反应和电解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其特点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了两个电极反应(却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的电极上发生反应)。一些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如钢铁的吸氧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涉及到水的电离平衡移动造成pH变化。电解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溶液过程中,在阴极或阳极附近由于电极反应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造成pH变化。
2.本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

3.原电池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a.负极与正极:作负极的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作正极的材料用一般导体即可
b.电解质溶液:
c.闭合回路
注意:通常两种不同金属在电解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也不是绝对的,严格地说,应以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定.例如,Mg-Al合金放入稀盐酸中,Mg比Al易失去电子,Mg作负极;将Mg-Al合金放入烧碱溶液中,由于发生电极反应的是Al,故Al作负极。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电极反应(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2)电子流向:从负极(Zn)流向正极(Cu)
(3)电流方向:从正极(Cu)流向负极(Zn)
(4)能量转变: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3)电极反应:
在正、负极上发生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它的负极是多孔的镍电极,正极为覆盖氧化镍的镍电极,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在负极通入H2,正极通入O2,电极反应:
负极: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
负极的反应我们不能写成:2H2-4e-=4H+。因生成的H+会迅速与OH-生成H2O。
(4)金属的腐蚀:
金属的腐蚀分为两类:
(1)化学腐蚀:金属或合金直接与周围介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腐蚀。
(2)电化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造成的腐蚀。
最普遍的钢铁腐蚀是:负极:2Fe-4e-=2Fe2+
正极:O2+2H2O+4e-=4OH-
(注:在少数情况下,若周围介质的酸性较强,正极的反应是:2H++2e-=H2↑)
金属的腐蚀以电化腐蚀为主.例如,钢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2Fe-4e-=2Fe2+

O2+2H2O+4e-=4OH-

2Fe(OH)3=Fe2O3nH2O+(3-n)H2O
(5)金属的防护
一般有三条途径:其一是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其二是涂保护层,其三是电化学保护法。例如在铁表面镀上锌或锡,即成白铁与马口铁,但一旦破损,因原电池反应,白铁外面的锌可进一步起保护作用,而马口铁外面的锡反而会加速腐蚀(铁作负极被溶解)。
4.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使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是一个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从参加反应的物质来分电解反应可分成五类:
(1)H2O型:实质是电解水。如电解硝酸钠、氢氧化钠、硫酸等溶液。
(2)溶质型:溶质所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如电解氯化铜、溴化氢等溶液。
(3)硫酸铜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金属、氧气与酸。如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单质铜、氧气和硫酸,电解硝酸银溶液时生成单质银、氧气和硝酸。
(4)氯化钠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非金属单质、氢气与碱。如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电解溴化钾溶液时生成溴单质、氢气和氢氧化钾。
(5)电镀型:镀层金属作阳极,阳极反应是:M-ne-=Mn+,镀件作阴极,阴极反应是:Mn++ne-=M。(电解精炼与电镀,实质上是相同的)
[典型题析]
[例1]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和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和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2CO+2CO32--4e-=4CO2
正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
[解析]本题属于那种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题型,从通常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一下过渡到熔融盐,不少人无法适应,当年高考失分也很严重。其实,我们只要从最基本的一点-燃料电池分析,其总电池反应式应为:2CO+O2=2CO2,然后逆向思考正极反应式-应为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就可得出结果:O2+2CO2+4e-=2CO32-。
[例2]普通干电池中装有二氧化锰和其它物质,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A.和正极作用把碳变成CO2
B.把正极附近生成的H2氧化成水
C.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和负极作用,将锌变成锌离子Zn2+
[解析]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锌,故负极反应是Zn-2e-=Zn2+。正极导电材料是石墨棒。两极间为MnO2、NH4Cl、ZnCl2的糊状物。正极NH4+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和(H),继而被MnO2氧化为水,使碳极附近不致产生H2气泡而使电极极化,故MnO2也可称为正极的去极剂,使正极附近生成的H2氧化为水。正极反应:
2MnO2+2NH4++2e-==Mn2O3+2NH3+H2O
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O
本题答案为B。
[例3]将0.lmo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解析]答案为D。
主要考查电离平衡知识。弱酸的电离可联系到溶液的pH、物质的量浓度、水的电离平衡等基础知识,要用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要注意酸溶液稀释时,溶液的c(OH-)增大,同样碱溶液稀释时溶液中的c(H+)增大。
[例4]已知0.1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c(OH-)
[解析]答案选C。
主要考查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等理论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都会反映到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关系之中,从分析离子关系角度考查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理论知识,可以较好地区分学生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水平。
根据题给条件可判断,H2A的第一级电离就较弱,属于弱酸。所以在Na2A、NaHA溶液中由于水解和电离,两溶液中所含离子种类数肯定相同。在Na2A溶液中,由于A2-水解,阴离子总数增加,在NaHA溶液中由于HA-水解阴离子总数要减小,所以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前者多。任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必定相等。所以,在Na2A溶液中H+浓度小于OH-离子浓度。
[例5]剪长约6cm、宽2cm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和电流表的“+”、“-”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两个50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mL的浓硝酸,在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0.5mol/L的硫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两电极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偏向(填“铝”或“铜”)极,铝片上电极反应式为;
(2)两电极同时插入浓硝酸时,电流表指针偏向(填“铝”或“铜”)极,此时铝是(填“正”或“负”)极,铝片上电极反应式为。
[解析]电极的确定依赖于具体的电极反应,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为金属越活泼,便一定是负极,殊不知,在浓硝酸中,Al表面产生了钝化,发生反应的是Cu。因此,当Al、Cu同时插入稀硫酸时,电流表指针偏向Al。(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而当Al、Cu同时插入浓硝酸时,电流表指针偏向Cu,Al作正极,且电极反应式为:NO3-+4H++3e-=NO+2H2O。

[预测与训练]
1.0.100molL-1的Na2S的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H2S)+c(HS-)+c(S2-)=0.1B.c(Na+)+c(H+)=2c(S2-)+c(HS-)+c(OH-)
C.c(OH-)=c(H+)+c(HS-)+2c(H2S)D.c(Na+)+c(H+)=c(S2-)+c(HS-)+c(OH-)
2.在某未知溶液中再溶入CH3COONa晶体,测得[Na+]与[CH3COO-]几乎相等,则原溶液可能是()
A.HCl溶液B.NaOH溶液C.KCl溶液D.KOH溶液
3.已知同温同浓度时①H2CO3比H2S电离度大,②H2S比HCO3-电离度大,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Na2CO3+H2S=NaHCO3+NaHS
(B)Na2S+H2O+CO2=NaHS+NaHCO3
(C)2NaHCO3+H2S=Na2S+2H2O+2CO2
(D)2NaHS+H2O+CO2=Na2CO3+2H2S
4.将0.03molCl2缓缓通入含0.02molH2SO3和0.02molHBr的混和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不变)()
ABCD
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B)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6.要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且使pH<7,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NaOHB加少量NH4ClC加少量盐酸D加热
7.在室温下,0.1mol/L100m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pH减小,但又要使醋酸电离度减少,应采取()
A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B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
C提高温度D加入少量纯醋酸
8.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9.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的电极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
②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10.某种胃药片的制酸剂为碳酸钙,其中所含的制酸剂质量的测定如下:
①需配制0.1molL-1的盐酸和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每次取一粒(药片质量均相同)0.2g的此胃药片,磨碎后加入20.00mL蒸馏水;
③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需用去VmL达滴定终点;
④加入25.00mL0.1molL-1的盐酸溶液。
(1)写出实验过程的步骤(写编号顺序)______________。
(2)下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0.1molL-1盐酸溶液和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肯定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__,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__________。
(3)配制上述溶液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A)50mL、50mL(B)100mL、100mL
(C)100mL、150mL(D)250mL、250mL
(4)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胃药中含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
11.将0.05mol/L的盐酸溶液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和,所得溶液的pH=12,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pH=3的某一元弱酸溶液20mL,达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12.5mL,试求: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2)此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参考答案]
1D。2D。3CD。4A。5B。6BD。76B。8B。
9.(1)①2H++2e-=H2↑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②2Cl--2e-=Cl2↑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2)①纯铜Cu2++2e-=Cu②粗铜Cu-2e-=Cu2+
10.(1)这一问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中和滴定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设问的。为了保证所得滴定结果的准确度,同一样品溶液要重复滴定2次以上。所以操作步骤应为:①②④③②④③(或②①④③②④③)。
但有好多学生没有想到要重复滴定一次,回答成①②④③。
(2)第(2)问的回答也是要从中和滴定实验操作过程去联想回忆。答案为:A、C;玻璃棒、烧杯。
(3)要滴定2次以上,所以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应超过75mL,应选B。
(4)CaCO3+2HCl=CaCl2+CO2+H2OHCl+NaOH=NaCl+H2O
(5)
11.(1)0.04mol/L(2)0.025mol/L(3)4.0%

高三化学《电离平衡》导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化学《电离平衡》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化学《电离平衡》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B.C.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

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与的求法:

弱电酸中浓度:(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浓度:(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应调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较为完全(使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为。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探究活动

钠与饱和溶液反应,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1.将钠投入到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提示:

在高一学过钠与水的反应,在这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如:立即与水反应,浮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最的溶成闪亮小球。对于溶解度很小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因此在总结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存在问题。

本题的重点在现象的解释上,即用初中学过的溶解平衡与刚学过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来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同学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全部电离,以Na+与OH-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浓度增大后,电离平衡向左边移动,浓度减小,所以的量会增加,而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所以会析出沉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学习目标】
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的特征;
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3、掌握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并能用平衡常数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学习重难点】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电离平衡常数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当弱电解质电离
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
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二、电离平衡的特征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因此同样具有“”、“”、“”、“”的特征。
三、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
1、电离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
HAH++A-
注:(1)在此计算公式中,离子浓度都是平衡浓度;
(2)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一般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填“大”或“小”);
(3)电离平衡常数反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通常用Ka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用Kb表示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a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Kb越大,弱碱的碱性越强。
多元弱酸是分布电离的,每一级电离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用Ka1、Ka2等表示),且电离平衡常数逐级减小。
2、电离度
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而言,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四、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移,电离度增大。
即稀释(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思考:此规律用电离平衡常数如何解释?

2、温度:因为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升温(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3、加入其它电解质
(1)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相同的离子,电离平衡移动,电离度;
(2)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离子,电离平衡移动,电离度。
思考1:0.1mol/LCH3COOHCH3COO—+H+
平衡移动H+数目C(H+)C(CH3COO-)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溶液的导电能力
NaOH(s)
HCl(g)
NaAc(s)
Na2CO3(s)
加热
冰醋酸

思考2: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HCl与CH3COOH的比较
HClCH3COOH
C(H+)
中和酸所用NaOH的物质的量
与过量Zn反应产生H2的体积
与Zn反应的起始反应速率
(2)相同C(H+)、相同体积的HCl与CH3COOH的比较
HClCH3COOH
酸的浓度
中和所用NaOH的物质的量
与过量Zn反应产生H2的体积
与Zn反应起始反应速率
反应过程速率
例:将C(H+)相同,溶液体积也相同的两种酸溶液(甲:盐酸;乙:醋酸)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有一溶液中有锌剩余,且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对此有如下判断:
(1)反应所需时间:乙甲(2)开始时反应速率:甲乙(3)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甲=乙(4)整个反应阶段的平均速率:乙甲(5)盛盐酸的容器中有锌剩余(6)盛醋酸的容器中有锌剩余,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A.(1)(2)(3)(5)B.(1)(3)(5)C.(2)(3)(6)D.(1)(3)(4)(5)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K)只与弱电解质本身和温度有关
B.电离平衡常数(K)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电离平衡常数(K)越大标志着该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小
D.电离平衡常数(K)只与弱电解质本身有关,与其它外部因素无关
2、一定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OH(S)B.H2OC.NH4Cl(S)D.CH3COONa
3、使某弱酸HX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的C(H+)减小的措施有()
A.加水稀释B.加NaXC.加热D.加镁粉
4、欲使醋酸溶液中的CH3COO-浓度增大,且不放出气体,可加入的少量固体是()
A.NaOHB.NaHCO3C.CH3COOKD.Mg
5、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是,溶液中随水的量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B.C(NH3H2O)/C(OH-)
C.C(OH-)D.n(OH-)
6、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0.1mol/L甲酸溶液的C(H+)﹤0.1mol/L
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10mL1mol/L甲酸恰好与10mL1mol/L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的条件下,甲酸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7、同物质的量浓度,同体积的HCl和醋酸,分别与过量同情况的Na2CO3固体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HCl>CH3COOHB.气泡逸出速率CH3COOH>HCl
C.在相同条件下两酸产生的CO2的体积相同
D.如果两酸的C(H+)同时,两酸物质的量浓度HCl>CH3COOH
8、在同一温度下,某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当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将是()
A.a>b>cB.a=b=cC.c>a>bD.b>a>c
9、(1)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和0.1mol/L,则甲、乙两瓶氨水C(OH-)之比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某一元弱酸A和二元强酸B的C(H+)相等,若将两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其溶液的C(H+)A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原因是。
10、(1)已知氨水在298K时的电离常数是K=1.8×10-5,氨水溶液中C(OH-)=2.4×10-3mol/L,问这种氨水的浓度是多少?
(2)250C某溶液中,0.1mol/L的HA已电离成离子,还有0.9mol/L未电离,求a.

【巩固练习】
1、在含有酚酞的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A.变蓝色B.变深C.变浅D.不变
2、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n(溶液)H+(溶液)+In-(溶液)
红色黄色
浓度为0.02mol/L的下列各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
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有()
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④D.②③⑥
3、在100mL0.1mol/L的氨水中,欲使氨水的电离度变大,而溶液的碱性减弱,可采用的是
A.加热B.加水C.加少量NH4Cl固体D.加CH3COOH溶液()
4、现有H+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溜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H+浓度仍然相等,则m和n的关系是()
A.m>nB.m=nC.m<nD.无法确定
5、某温度下,在500mL0.01mol/LCH3COOH溶液中含CH3COOH、H+、CH3COO-共3.13×10-21个,求该温度下,此溶液中的CH3COOH的电离常数和电离度.

[研究性学习]1、已知250C时几种物质的电离度(溶液浓度均为0.1mol/L)如下表(已知硫酸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
①H2SO4溶液
HSO4-H++SO42-②NaHSO4溶液
HSO4-H++SO42-③醋酸溶液
CH3COOHH++CH3COO-④盐酸
HCl=H++Cl-
10%29%1.33%100%
(1)250C时,0.1mol/L上述几种溶液中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2)250C时,C(H+)相同的上述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250C时,0.1mol/LH2SO4溶液中的HSO4-的电离度小于0.1mol/LNaHSO4溶液中HSO4-的电离度的原因是
2、已知Cu(OH)2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在氨水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1)操作1:在盛有0.1mol/L、3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2mol/L、3mLNaOH溶液,结果出现蓝色的悬浊液,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2)操作2:在盛有0.1mol/L、3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2mol/L、3mL氨水溶液,结果也出现蓝色的悬浊液,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3)在上述两种悬浊液中分别滴加2mol/L的氨水溶解之,请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思考哪一种悬浊液更易溶解为清液?;理由是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上述观点(或理由)的可靠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54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