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重要复习资料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重要复习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重要复习资料

第八章《力》
一、力、弹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a.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b.相互性: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2)力的作用效果: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分类: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3.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大。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即速度的改变(包括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3)力的表示方法:
a.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b.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4)力的方向:牛顿(N)
(5)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a.构成: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
b.使用:调零、放置、读数
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轴线必须沿着受力的方向,读数视线要垂直刻度盘。
2.弹力:
(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其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a.物体间直接接触;b.相互挤压。
注: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只是明显程度不同;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3)弹力的三要素:
a.大小:弹性形变越大,产生弹力也越大,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b.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c.作用点:接触面上。
(4)弹簧弹力(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公式:F=KX
(K指弹簧的劲度系数,即软硬程度)
(5)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a.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物体;
b.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
c.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
(3)大小:a.测量: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或者匀速)
b.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G=mg(g=9.8N/kg)
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c.g的变化:g随纬度升高而增大,g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4)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作用点:重心
a.重心的确定: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几何中心;
形状、质量分布不均匀——悬挂法
b.重心可能在物体之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6)重力势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2.力的示意图:关键在于体现力的三要素。
(1)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大体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或者箭尾表示力的方向。
(2)作用:完整方便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质量和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
物理量
质量
重力

区别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m
G
量性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单位
kg
N
计算公式
m=ρv
G=mg
测量工具
天平、秤
弹簧测力计
联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mg
三、摩擦力
1.体验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或将要运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a.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b.“相对”两物体相对而言,互为参照物。
2.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互接触
b.相互挤压
c.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d.接触面粗糙
3.大小:
(1)静摩擦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或者利用二力平衡计算。
将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和运动速度无关。
4.方向:沿接触面,总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作用点:接触面上。
6.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a.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b.增大压力;
(2)减小有害摩擦:a.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b.减小压力;c.变滑动为滚动;d.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e.添加润滑剂。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如何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a.物体发生了明显形变;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力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2.物体的受力分析:首先明确研究对象,依次分析其受力。
(1)受力分析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最后加上其他力。
a.重力: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b.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
c.摩擦力产生条件:有弹力,具有相对运动或者趋势,接触面粗糙。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相互作用力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两个物体。
其作用效果不可抵消。m.JAB88.cOM

延伸阅读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复习提纲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复习提纲”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复习提纲

第八章《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能

1、电能

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内能)。

2、电能的计量

(1)电能用W表示

(2)电能的单位:焦J千瓦时(度)kW·h1kW·h=3.6×106J

(3)测量电能

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能表(也叫电度表)计量出来。

电能表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伏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该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应用时电流最大不能超过20安;

“50Hz”表示该电能表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h”,表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读数:

A、测量较大电能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的一位数。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B、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表盘转数读数。

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108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W=×3.6×106J=1.296×105J.

二、电功率

1、电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

单位:瓦(W)千瓦(kW)1kW=1000W。

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耗的电能。

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空调微波炉电炉电热水器都是约1000W

电吹风机洗衣机约500W

电子计算机电视机约200W

电冰箱电扇约100W

手电筒约0.5W

公式:P=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W—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所用的时间—秒(s)

2、“千瓦时”的来历

由公式P=W/t变形后,得W=Pt,如果P、t的单位分别是千瓦、小时,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千瓦时(度)。

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3、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电灯泡上标有“PZ220V25W”字样,表示电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25W。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

当U实U额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灯L1“220V100W”,灯L2“220V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L2灯丝细长。

两灯并联时,灯L1亮;两灯串联时,灯L2亮。

4、电功率的测量

理论分析证明:P=UI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P—功率—瓦特(W),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

根据I=U/RP=UI得:P=UI=U·U/R=U2/R即P=U2/R

根据U=IRP=UI得:P=UI=IR·I=I2R即P=I2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与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U实=U额U实=1.2U额U实<U额

⑤实验结论:对于同一小灯泡来说,其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实际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它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⑥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与电流的热效应有关的因素: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流、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采用煤油的原因: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得快;煤油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2、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Q—热量—焦耳(J),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t—时间—秒(s)

对于纯电阻电路Q=W=Pt=UIt=U2t/R=I2Rt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利用电热: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

防止电热: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电动机的翼状散热片

4.应用──电热器:

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由于各种用电器都是并联的,供电线路上的电流会随着用电器的增加而变大,不要让供电线路上的总电流超过供电线路和电能表所允许的最大电流值。

①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②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2、保险丝的作用

①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作的。

保险丝电路符号:

②保险丝保险原理:当电流过大时,它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③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④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⑤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注意:不能使用过粗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保险丝。(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六、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灯座、开关、用电器。

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

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用试电笔可以判断哪条是火线。使用时,如果被测导线是火线,电流经过笔尖、电阻、氖管、弹簧,再经过人体、经过大地,流到零线,与电源构成闭合电路,氖管就会发光。

如果笔尖接触的是零线,不能形成闭合电路,氖管中不会有电流,也就不会发光。

试电笔中电阻的作用十分重要。试电笔中的电阻约有一百万欧姆,所以,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不会伤害人体。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三线插头其中的一条接火线(通常标有L字样),一条接零线(标有N),第三条(标着E)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插座上相应的导线和大地相连。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对人造成伤害。

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

4、两种类型的触电

①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人体、导线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②人体同时接触火线和大地,人体、导线、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电路。

5、触电的急救

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

☆某次检修电路时,发现灯泡不亮,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火线完好,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八章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仍静止;原来运动的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3、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4.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共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向:方向相反。

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

5.重点实验: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

比较小车滑行距离。

(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7、摩擦力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平衡状态
非平衡状态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产生的位置:接触面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8、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拉力等于摩擦力(原理:二力平衡)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9、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10、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为滚动;

④分离摩擦面。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加润滑油;

⑤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11、下面的现象中,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是()。

A.放在教室里的课桌,没人搬动总是在原处
B.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C.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人,若汽车紧急刹车,人就要向前倾
D.自行车从坡顶沿斜坡向下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1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下列各对力中是平衡力的是()。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

B.汽车的重力和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路面对车的阻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车的支持力

13、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炸,那么重物将()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D.匀速竖直上升

14、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15、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16、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后背总向后紧贴着座椅的靠背,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是()。

A.匀速行驶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D.正在拐弯

第八章力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八章力”,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八章力

教科版八年级下《8.2力的描述》教学案例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力的三要素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可在课后尝试。

引导学生做教材19页图8-2-1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

二、力的单位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学生知道力的单位,同时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力的图示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学生观看录像,思考。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图,掌握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

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学生通过比较对力的三要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有了进一步理解。

对学生做进一步指导,纠正。练习:教材22页图8-2-4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知道力的示意图画法,并了解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联系。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学生作图,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掌握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画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观看录像,思考,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单位。

六、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观看足球比赛,观察运动员踢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教学反馈】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本节可通过观看力的作用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其中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严谨而又不失活跃,学生掌握内容深刻而又牢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46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