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棵银杏树》教学实录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棵银杏树》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有几位老师来我班听课,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荣幸,让我们用掌声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全班学生鼓掌)

(评: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是一种礼节,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训练。教师这样做,没有说教的感觉,学生在实践中,也乐于这样做。同时,鼓掌欢迎来听课的老师,也缓解了学生因有人听课产生的紧张。)

师:今天,我们该学习哪一篇课文了?

生:(一齐喊)第10课,《三棵银杏树》!

师:(板书:三棵银杏树)银杏树什么样?咱学校西边的花园里有一排,你们去观察了,那么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银杏树很高大。

生:银杏树棵棵都很直。

生:银杏树的枝大都向上直着长。

生:银杏树的枝上长了许多小豆豆。

生:银杏树的叶子是折扇形的,黄色的。

师:是现在看到的吗?

生:是去年秋天看到的。

师:好,谁还观察到了别的内容?(没有学生再举手)

师:(总结)好,同学们观察得比较细致,了解了花园里银杏树的干、枝、叶的特点(板书:干、枝、叶)。那么,课文里,叶圣陶老先生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的哪些部分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课,自己先把课文读一遍。

(评: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当前主体性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教学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同时,由学生的观察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自然地对课文内容产生了一种新奇感,进而产生了要学的欲望。)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下对课文进行了预习,那么,本课的字词都会读会讲了吗?请你们在把勾出的生字在认真地读一读。

生:(读生字词)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情况。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银杏树的哪几部分?是什么样的?

生:(自己读书,勾画)

师:下面,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各自勾画出的内容,看一看是不是把书上介绍的关于银杏树的各个部分找全了,有没有找错的地方。

生:(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交流)

(评:小组学习是当前主体性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每一方面的学习任务都安排小组交流与研究。学生基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自己阅读思考有所收获以后,进行小组的交流讨论,是进行小组学习训练的适当时机,既可以

有效的进行小组的交流研讨的训练,又可以通过交流,使全班学生在自己活动的情况下,达成认识上趋于全面、一致,此外,学生是自己在进行学习活动,他们会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比较自由,从而会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

师:下面,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从课文里了解到的情况。

生:书中介绍了银杏树的主干。(读有关句子)。

师:简单说,主干在作者看来怎么样?

生:高大、直

师:(板书:)高大、直。

生:书中还介绍了银杏树的枝,(读有关句子),枝的特点是多数都很直。

生:老师,我补充。书上写的银杏树有个别的弯曲得古怪。

师:你读的认真,想得也细致。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枝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主要还是直,因为书上写到支干也是直的多,有几支却弯曲的很古怪,几支说明是很少的,对银杏树的那么多的枝来说,是太少了,主要的还是直。

生:老师,我不同意。尽管是几支,也是书上写的银杏树的枝的特点。除了多数直的以外,就有那么几支弯曲的。

师:那好,我们就这样板书:多数直;有几支弯曲。好吗?

(学生齐说同意)

(评:学生出现分歧,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使读书、思维走向深入。因此,学生有不同意见,一定让他们全都发表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分歧,教师还要想办法制造分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读书与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当然,有时,学生的分歧表现为一些不可能统一的意见,这时候,便要尊重学生,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

生:书中还介绍了银杏树的叶。(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这里写叶从哪里长出来,(又读最后一段),叶是折扇形的,黄色的。

师(板书:折扇形)哪个季节是黄色的?

生:秋天。

生:春天和夏天是绿色的。

生:老师,书中还介绍了它的花。(读有关句子),它的花很小,小的容易被人忽略,是白里带点淡黄的。

师:(板书:小白里带点淡黄)

生:老师,书中还介绍了银杏树的果。(读句子),是碧玉一般的仁儿,味儿是清香的。

师:作者介绍的果是清香的吗?

生:是种子。

生:是里边的果仁。

师:究竟是什么?

生:(一齐)果仁儿。

师:那么,银杏果什么样你们知道吗?(生摇头)我昨天跟看花园的老大爷打听了,长熟的果是黄色的,里边也有肉,那果皮、果肉、果仁都能入药呢!

生:老师,银杏树的叶子也能入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几个站起来)老师,百科全书里有。

(评: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思考,哪怕与你所讲的不相干,也允许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可以不用举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你可能不知他们说出什么,但,一定不能限制他们,允许他们自由的发表意见,这是学生主体性能发挥、发展的一个前提民主嘛。学生说,教师认真地听,迅速的反应,出差时,迅速调整。在初级的训练阶段,即使乱了,也要先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表达的习惯。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在发言的要求可以改一改了,因为,有时,他想说的,教师未必会给他机会。)

师:看来,多读好书就是能丰富知识。好了,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作者在这篇文章了介绍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五个部分,我们通过读书也了解了它们的特点。

(铃响,下课)

(评: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利用课外阅读的收获来解释课堂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肯定形评价,既表扬了读书的学生,有用事实教育了全班:要多读课外读物。其实,教育综合的整体性的功能是在每一个教学的细节中都可以得到发挥的,关键是教师头脑中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课文所写的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那么,作者在文章了除了介绍银杏树的特点以外,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还介绍了什么,把有关的内容勾画出来,作上记号。

生:(读书,边读边勾画)

师:(在学生基本上完成读书勾画任务以后)下面,各学习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注意听一下,看自己找到的内容是不是全面。

生:(小组之间交流)

(评:相信学生自己能够读懂课文,这是主体性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树立的观念。教师首先应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思考,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实践证明,三年级的小学生,只要有了读书的主动意愿,认真去读书思考和交流,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的内容。)

师:好了,我们来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谁先说?(生举手,教师指一名学生。)

生:我通过读书知道作者除了介绍银杏树的特点,还介绍了春天了,我们在银杏树下赛跑。

师:在文章的哪一段?请你读一读。

生:(读书)

师:仅仅是赛跑吗?

生:老师,还在树下唱歌、演戏。

生:老师,我觉得这几句话将的是银杏树给作者他们带来的欢乐。

师:为什么?

生:预习时,我看了课后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银杏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我觉得这几句讲的是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师:同意吗?

生:(一齐)同意!

(评:学生预习,不仅是完成一些学习字词的任务,即使是三年级,也同样可以训练他们看一看课后的问题要求。实践中看,学生能够这样做,而且对学习理解,有了很大的帮助。)

生:老师,这一段不仅写了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还写了给行船的人带来了欢乐。(学生读有关句子)

生:老师,我觉得不能叫给行船的人带来欢乐。

师:你说叫什么?应该说是给行船的人带来了方便。因为,行船的人在树荫下歇息、吃饭,主要不是为了欢乐,而主要是方便。

生:老师,我觉得,是欢乐。因为,树给他们带来方便就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叫什么好呢?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同意哪一个?

(生多数同意方便。)

师:那,我们就叫方便吧。我们想象以下,在浓密的树荫下,我们尽情地游戏;烈日炎炎下歇息、煮饭,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好,那么,我们就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练习朗读)

生:老师,这段话中的袅袅是什么意思?

师: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袅袅就是烟轻轻地慢慢地向上升。

生:应该是轻轻地、弯弯地向上升。

师:谁来画一画?

(一生到前面去画)

师:大家明白了吗?(生齐说:明白了!)好,作者还介绍了什么?

生:老师,作者还介绍了秋天了,树叶落下来时的景色。

师:你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感觉到这景色怎么样?

生:很美丽。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老师,我觉得作者看着秋天了,树叶落光了,枝上落一两只老鹰,作者觉得这景色和美,不知用什么话来形容,就把它比成了古画。古画是和美的。

生:老师,书上说,风把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黄叶飞起来像黄蝴蝶,多美呀!

生:老师,我觉得,作者看着秋天黄叶落了的景色时,进行了想象,一想象就很美,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秋天到了(教师赶紧提示:大家注意,我们一起和戴雅静想象秋天了银杏树的景色!),树叶黄了,金黄金黄的,满地都是,踩上去,就像踩在金色的地毯上,风吹来,天空中有飞起一群金色的蝴蝶,多美呀?黄叶落了,树上落一两只老鹰,静静的,再加上蓝天作背景,真像一幅美丽的风景古画。

(评:学生只要真正的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会全身心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之中,而这时候,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智力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地自主发挥这决不是教师想不想去做的事了,到了这个时候,学生的潜能自发地被他们自己给开掘出来了。学生课上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师:同学们,她说得好不好?

生:(齐喊)好!

师:这么美情景,我们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们对景色的喜爱呢?你们练习一下,然后,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

(教师分别指三名学生朗读,学生一次又一次鼓掌。)

师:作者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作者还告诉了我们三棵银性树的年纪,在第二自然段(读书),这树已经很老了。

师:从哪句看出来的?

生:从三棵营杏树多大年纪了,没有人知道可以看出。

生:老师,从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经过了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也可以看出。因为,30年前就这么高这么大了,这棵树是什么时候栽的?不知道。

生:老师,可能是他爷爷栽的吧?

(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什么问题、什么想法都会有,他站起来就说,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是无拘无束的,主体性就应这样得到发挥。)

师:敢肯定么?

生:不敢,只能说可能。作者的爸爸也不知道。

生:老师,我觉得就是说明老树年纪大了。

生:老师,我觉得,书上说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这似乎说明了银杏树的变化小。因为,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就是说,30

年了,这三棵银杏树,就好像没有变化。

师:同意侯力国的意见吗?

生:(一齐)同意!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一齐)似乎!

(评: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学生中,有一些已经有相当的语言感悟能力了,允许学生自由的发言,他把过去有老师提出来,一点一点给学生讲的问题,替老师讲了,这不是不待老师讲了么?)

师:还有么?

生:作者还告诉了我们树的位置,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书)

师: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是什么意思?

生:这段共4句。第一句告诉了我们树在我家屋后的空地上;第二句告诉我们空地上有树;第三句告诉我们一棵在右边;第四句告诉我们两棵在空地中央。

师:第二句是主要告诉我们空地上有树么?

(评:在学生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意见中的问题,以石激浪。)

生:老师,我觉得第二句主要是告诉我们空地上有三棵树。

师:同学们想一想,是有树,还是有三棵树?

生:三棵。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主要就是告诉我们树在屋后的空地上。如果,不是想告诉我们有三棵,而只是想有树,后边就没法说三棵都是在什么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生:齐说同意)

(评:句字之间的关系,到现在就已经理解了。)

师:好,那么,你们能把这几棵树所在的位置在黑板上画下来吗?

(全班跃跃欲试,教师指一名学生到前边画。画毕,用书上的内容作依据,全班评点。)

(评:本来,各个学科之间就是有密切关系的,抓住这种联系进行教学,不但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铃响,下课)

第三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树的位置、树的年纪、按冬春夏秋的顺序介绍树的枝叶花果;体会作者在全文表达的感情;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造句和生字的书写练习。过程略。)

(评:这课书的教学,教师改变了过去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只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点拨,充分的相信学生自己可以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学。整个课堂气氛宽松、融洽,学生确实成了学习的主人,兴味盎然,主动积极。应该说明的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教学,不等于该教的不教,该讲的不讲,该练的不练,教师在深入、准确、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采用的是与学生合作的方法,自然的、不留痕迹的,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进行在了学生想做、乐意做的自主学习活动当中。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热情,效果自然会更好。当然,课堂上,真正能自如的这样操作,需要平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精选阅读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本解读: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儿童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的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同时描写了银杏树在不同的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银杏树的喜爱,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如在第一自然有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这个比喻看出作者多么喜欢这些银杏树啊,仿佛他们彼此爱恋一般。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作者观察的很仔细,比喻很贴切,的确如此,冬天了,光秃秃的银杏树枝头上突出一个个像牛奶头一样的东西,如果不注意,是不会看到这些的。所以,由此看出叶圣陶是多么细心,同时反映了他对银杏树的关心和喜爱。第三自然段中我们欢喜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这是一个拟人句,从中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兴奋,一个又字看出作者一直在等待银杏叶长出的这一天,等了很久了,原因是银杏叶只要长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第五自然段中有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炒熟了,剥掉壳,去了衣,就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我们都喜欢吃。绿玉就让人感到白果的可爱,我们都喜欢吃足见我身边的人对白果的喜爱。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把落叶比作蝴蝶,没有丝毫凋零的悲伤,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生活;这就是孩子独有的快乐。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不动一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苍鹰立于银杏枝上,背景为天空,在作者眼里,就是一幅古画。这是非常贴切的比喻,同时,我们看出冬天的银杏树在作者的眼里同样是美的。

纵观全文,我们看出一年四季的银杏树在作者的眼里都是美丽的,作者不仅在每个自然段描写了银杏树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尤其课文的37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就是一个季节,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看到了银杏树的干、支、叶、花、果的特点,看到了银杏树带给我的快乐,体会到作者的对银杏树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喜爱。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偶然 袅袅 屈曲 歇口气 一缕缕 剥掉壳 赤裸裸 新衣裳

扮演 喜剧 吸一管烟 煮一锅饭 黄叶落尽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作者主要想我么介绍了银杏树的位置、年纪、干、支、叶、花、果的特点。

4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银杏树在作者眼中的可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

5模仿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的生动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策略:1

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展开想象,借助具体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文字所描写的生活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银杏树图片叶圣陶介绍

教学流程:

一拍手诵读童谣银杏树,导入新课。

门前一株银杏树,

数人拉手抱不住。

长的叶子像把扇,

椭圆果子成嘟噜。

银杏树是风景树,

大家一定要爱护。

二(音乐课件)交流介绍银杏树,认识叶圣陶。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银杏树的知识。

2教师配乐(放出课件银杏树)介绍小结。同学们,银杏树是我国珍贵的古树种,也是我国的特产植物。俗称白果树。别名叫公孙树,因为这种树在自然生长状况下,长得慢,形容祖父一辈种银杏,到了孙子辈才结果。银杏除树姿美丽外,它的种子可食用,也是一味药材,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叶子有杀虫作用,可以防治棉蚜虫。树叶夹在书里,可以驱除蛀书的蠹虫。春天,银杏树开花,蜜蜂云集,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3师生一起板书课题三棵银杏树

4介绍作者叶圣陶(课件图片加资料)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学毕业后,当了10年小学教师。以后又在中学、大学任教。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直坚持写作,发表了很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拓者。他创作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是我国童话创作的优秀作品。他有很多的名言,其中老师最喜欢的一则名言是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过渡:在他老家的屋后,有三棵银杏树,他们树龄久远,主干停滞,叶儿美丽,花朵很小,果实似玉。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认识一下三棵银杏树,感受银杏树带给叶圣陶的快乐。请再来齐读课题。

三自读课文,整天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再来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求:

1读准字音,读懂句子。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想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思考完成填空。(课件)

通过读课文,我觉得这是三棵_______的银杏树。

4检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多种方式读词语。

(2)课件,通过读课文,我觉得这是三棵的银杏树。

预设:高大年龄很大枝干很直叶子茂盛果子好吃树叶美丽

5再读课文,思考,在作者叶圣陶的眼里,这是三棵_____的银杏树。

6交流:预设非常令人喜爱高大美丽让他快乐像美丽的古画

四结合具体语段,感悟银杏树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怀。

1课件:通过读课文,我觉得在作者叶圣陶的眼里,这是三棵______的银杏树。我是从课文的第____自然段中知道的。

2要求,说出这是三棵怎样的银杏树,再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根据。

3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段,自己练习,准备发言。

4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感悟银杏树的特点和给作者带来的欢乐。

5交流预设:

(1)这是三棵年代久远或者说年龄很大的银杏树。(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抓住年纪一词,体会作者对他们的喜爱。因为年纪一般用来问人有大,在这儿问银杏树多大年纪了,是把银杏树看成了人来着。

过渡:这么大年纪的三棵银杏树,在作者眼里还有什么特点呢?继续交流。

(3)很美的银杏树或者带给我们快乐的银杏树。

师:谈谈你的理由,你从课文的那些句段感受到了银杏树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37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悟。重点根据学情抓住以下句子进行体会和感悟。

(1)我们欢喜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师:这里用了一个叹号,说明了什么?请读出我们的欢喜;另外,这里的又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请读出你的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到银杏树长了叶子这么欢喜呢?

请展开想象我们在浓密的树荫下怎样做游戏?

我们会唱什么歌谣?

我们会玩哪些游戏?

想一想,我们还会做什么?请写写吧!

交流后,教师小结。所以啊,故乡的银杏树不管在春天还是在夏天,它是美丽了,因为它带给了我的童年无限的快乐。大家想想,叶圣陶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写到银杏树又穿上了新衣裳,他会是怎样的心情。的确,是开心的,快乐的。银杏树下不仅有孩子,还有大人呢。课件出示句子:经过的船袅袅地升起来了。引导:在浓密的树荫下,大人们一边吸烟,一边煮饭,轻烟袅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交流感悟果实的美以及吃白果带给我们的快乐。

师:继续交流,银杏树的美或者说银杏树带给我们的快乐还从课文的哪些句段看出来。

创设情景:老师扮演卖白果的,孩子们买白果,吃白果。秋天到了,银杏果成熟了,这时你会听到烫手罗,卖白果!刚刚考好的白果,别有清味,快来买吆!谁来买吆!相机采访:小娃娃,你在吃什么?孩子,这个白果好吃吗?白果听说是你家乡的特产,给我介绍一下好吗?

(3)引导交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就这样,银杏树奉献了它的果实给了我们,待秋风出来,黄叶飞舞,(课件)音乐《琵琶语》想起,此时的作者还感受的到银杏树美丽吗?学生交流,教师根据点拨和评价。启发想象,秋天来了,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引导学生说话。师:到了冬天,当所有的黄叶落尽时,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齐读

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正像一幅古画。

教师小结: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配乐朗读,学生发言交流。

师:根据这美丽的文字和画面,老师情不自禁吟诗一首,请大家一起看

《银杏歌》

秋风瑟瑟叶满天,

恰似黄蝶舞翩翩。

古怪支干停苍鹰,

美丽画面衬苍穹。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故乡的银杏树,这生三棵银杏树就长在叶圣陶先生家的后院,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齐读带过。多少年后,它们一直装在叶先生的心里。在老年,他要求自己去世后把骨灰埋在老家三棵银杏树树下,他说这才叫叶落归根哪。大家说,叶圣陶先生仅仅是为了表达对银杏树的喜爱吗?还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表白自己热爱家乡的一颗心哪!

音乐《琵琶语》再次响起,师生轻轻吟诵诗歌(引用)

故乡的银杏树

想到你

涌动的是乡愁

勾起的

是对童年的回忆

古树下奔走嬉戏

秋日里摘果品尝

一幅心中的丹青水墨

那是我勾勒的故乡

常常入梦寻访

梦里落叶穿着金色的衣裳

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都有淡淡的银杏香

故乡的银杏啊

愿你的浓阴

依旧像昨日

有你的梦里

快乐如温暖的阳光

下课!

《三棵银杏树》教学札记


开学第一周,进行了《三棵银杏树》的教学。因为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所以,格外用心地研究了教案,熟读了课文,从教学要求的方方面面以及长期教授名家作品领悟到的文字之美,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及教法,给予补充,简单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疏通全文内容,明确作者目的。

二、学习重点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三、再次品析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喜爱,练习语言表达。

四、摘抄仿写。(授课没有按原计划的三节授完,于是格外设了习作课进行仿写。)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紧扣教参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1、由文章第一段内容,明确了银杏树的位置,领悟到空间位置描写方法,想象图画之美。

2、由第二段没有人似乎明确银杏树年龄之大(古老),又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语言中隐约流露的深深思念也略有觉察。

3、由第三段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变化写出银杏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充分地读书,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二、多方面领会大家作品风格

从语言准确、朴实中体会语言美。

四年级学生还多喜欢华丽的文章,朴实的语言之美领悟还比较困难,所以以似乎还这么高大体会似乎一词的重要及准确。像牛的奶头体会比喻的形象及通俗,农家的孩子,质朴的美,学生还可能领略不到叶老骨中的农民本色,但质朴语言便是一种美,学生已初有所感。

三、仿写略见成效

学校操场有三棵梧桐树,对仿写很有帮助,很好的题材。所以,我让学生巧借题材进行仿写。学生写物在四年级尚有难度,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大相似仿写,使许多中下等学生有据可依,成效明显。

不足之处:

一、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教,让学生自读自悟,我也一直在这样尝试,按理说,四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不管使用了多少种读法,读了多少遍,收效与时间(姑且不提精力)远不成比例,让人只想放弃,或走捷径(多点拨些)。

二、自惭。由于能力有限,且又缺乏学习精神,文章中有些遣词用语之精妙,自己的领悟能力也有限,教给学生时便无法做到透彻。如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像一幅画,鹰停在那里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为什么有时是画有时是古画,屈曲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作者喜欢树,是它的美,还是与它在生活中建立的一种亲情。这些都要深入地去领悟体会的。

在不断的教学中,除了教参中的要求,材料提供给了我们很多信息、知识,如果沉下心去琢磨,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更多的疑问需要去探求,如沽沽泉眼永不竭。我在不断的反思中体会出了永远的哲理:学无止境。

《三棵银杏树》片断赏析


活动片段一:三棵银杏树生长在哪里?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空地的位置(我家的屋后)、大小(十丈见方)和周围的环境(前边和右边沿着河,左边是人家的墙),教师出示板画,再让学生把画好的三棵银杏树按课文中说的位置贴到板画上,接着说说最后一句话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的意思。(空地中央的这两棵银杏树高矮差不多,枝繁叶茂,距离很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看出图画,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学生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讨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先讲屋后空地的大小、周围的环境,再概括地说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最后具体地说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

活动片段二:这三棵银杏树的年纪有多大了?

朗读第二自然段。

(1)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联系上下文看看版画或投影树有多高多大了。(三棵银杏树枝繁叶茂,靠右边的一棵树荫能投到河里,中央的两棵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空地上有大片的树荫。)

(2)有多大年纪了,没人知道说明了什么?

(3)似乎一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似乎这个词?在学生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后,教师小结:这三棵银杏树是古老的树,生长缓慢。

活动片段三: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有什么特点?

默读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找出写干、枝、叶、花、果的段落。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干有什么特点,理解古怪、赤裸的意思。

在哪一自然段中还有描写银杏树干的句子?读第七自然段最后两句。

你觉得银杏树干美吗?美在哪儿?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

再朗读课文中写银杏树干的句、段,想象在冬天的季节,这棵赤裸的老树的样子:弯曲的、古怪的枝干、一动不动的老鹰,好似衬着蓝天的幽雅、古朴的古画。

(2)课文的几个自然段是写银杏树叶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银杏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学生读第四、第七自然段。)

朗读第四、第七自然段,着重理解下列词:伸展、绿荫、停泊、袅袅。春天和夏天,空地上的大片绿阴底下,孩子们在那里赛跑、唱歌、演戏。船老大把船摇到绿阴下歇口气,悠闲地吸着烟,或煮一锅饭,缕缕炊烟袅袅地升上蓝天。秋天,满地落满折扇形的黄叶,孩子们拍着手,跳呀,喊呀,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通过描述,让学生想象出银杏树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3)银杏树什么时候开花?花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读第五自然段。再问: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这几句是怎样连起来的?(理解五句话之间的关系:第一句讲银杏树花小,容易被忽略,因此有第二句作者关于银杏树是否有花的问话;接着第三、四句是爸爸肯定有花和点出开花时间的答话;最后一句是讲作者第二年春天见到了花的样子。整段课文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是讲银杏树花的特点。)

(4)银杏果是什么样的?读第六自然段。

《三棵银杏树》探究感悟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棵银杏树》探究感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文章开头交代了三棵银杏树生长的环境和概貌,接着介绍了银杏树生长缓慢的特点,然后按照冬、春、秋、冬的季节变化,具体描述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最后描写秋天里银杏树的黄叶飘落,冬天里的银杏树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是一幅幽雅古朴的画。

2、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

干:直、弯、古怪。

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

花:白里带蓝黄、可爱。

果:绿玉一般、清香。

感悟

1、三棵银杏树就站在那里。一棵靠着右边,把影子投到河里。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

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三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

2、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了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那么高那么大。

从这儿可以体会到银杏树是大树,生长缓慢。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是说树的古老。经过了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从似乎一词可以体会到银杏树生长缓慢,它的变化几乎觉察不出来。

3、经过的船常常停泊在右边那一棵的绿荫下面,摇船的歇口气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这时候,一缕缕烟就袅袅地升起来了。

这里描写了在明丽的阳光照耀下,孩子们拾树叶珍藏这一趣事,表现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珍藏一词可看出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那棵沿河生长的银杏树树荫下,小船停泊,摇船的悠闲地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一缕缕烟袅袅地升起来了。此情此景给人美感,也体现出作者对家乡人、事的思念之情,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摇船的是的字短语,指摇船的人。如我们常说开车的、教书的等。

4、不开花哪儿来的果?待来春留心着吧。

这是父亲的话,第一句以反问的语气肯定了银杏树有花,同时也点明了花与果的关系。第二句指出银杏树开花的时间,并让我留心看,启发我观察事物要留心。

《三棵银杏树》教材理解


有着扇形的树叶、橙黄色的种皮、白色的内壳、美丽的身姿,它是谁呀?原来它就是叶圣陶爷爷热爱的银杏树。《三棵银杏树》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课文内容:文章开头交代了三棵银杏树生长的环境和概貌,接着介绍了银杏树生长缓慢的特点,然后按照冬、春、秋、冬的季节变化,具体描述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最后描写秋天里银杏树的黄叶飘落,冬天里的银杏树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是一幅幽雅古朴的画。

文章虽短,作者却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以及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从而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附:板书设计

2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棵银杏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板书设计:

2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

(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演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11个新部首走之儿;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A、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B、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二、内容分析:

《演一棵大树》是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讲了是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主角大灰狼让给阳阳演,自己只演一棵作为布景的大树,而且演得十分认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做任何事都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三、学生分析:

通过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能借助拼音进行阅读课文了,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也相对提高了,但在交流和评价能力等方面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须多锻炼。

四、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特点,将本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相机出示小红帽等词语卡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认读。)

2.生字的识记(注意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认字的规律,学会认记新的生字。)

3.生字的巩固(利用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来巩固识记生字)

4.写字指导

(三)朗读指导

1.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自读两遍以上,做到读通顺,读准确。

2.对于文中旬式较长且含义深刻的句子,老师要有重点地进行范读、领读或引读。

(四)感悟、理解

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老师要抓住文中赢直地站手举着轻轻地摇摆等写阿海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五)实践活动

老师可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司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并说说为什么?

教与学的过程: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1.师:喜欢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吗?(生齐:听说过)你们还记得故事中都有哪些角色吗?

生:有小红帽、大灰狼、奶奶

师:看来大家都有去读这些课外书,真棒!

2.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认读生字演。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如:读半边帽、部首比较法浪~狼等)。

3.开展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4.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内,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地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

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在此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范读、领读或引读)。

生1:可填认真,我是从阿海表演时的动作中知道的。

生2:我认为要填精彩,可以从大家对阿海的夸赞中看出来。

师:说的真好!这说明大家也和阿海一样认真!

2.引导学生思考:阿海表演的大树只是布最,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演得好呢?

生1:因为表演那天,他穿着绿颜色的衣服,看上去很像一棵大树,说明他很认真。

生2:他在表演时是直直地站在台上,而手中举着带叶的树枝,还轻轻的左右摇摆着,说明他对表演很关心。

师:是啊,我们平时在做什么事时,也应该向阿海那样认真对待。

4.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

(在小组内说说,并派一位代表上能汇报。)

生1:我愿意演,而且我也要向阿海那样演。

生2:我不愿意演,因为那只是一个布景而已。

生3:我要演一棵大树,也要很认真地去演,让大家看一看我这棵大树的作用。

生4:我也要演这棵大树。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可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为什么?

教学反思:

1.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刨设轻松的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小红帽这个故事小朋友基本上都读过,因此学生也比较喜欢学习。

2.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尽量多地刨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例如:在引导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后根据理解完成填空。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我就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真正打开了,但在评价上,本课只呈现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其他评价的方式来能落实到,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表面而已,特别是在讨论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小组只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的同学说,而其他人就只是坐着昕,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在理解课文时,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朗读指导,如:范读、领读和引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出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并在悟中读,从而使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

《一棵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与日俱增、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读、找、悟、批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这棵橡树的骄傲情绪。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将自己的感受、体会、感悟等批注在课文旁边。

2从橡树成长、骄傲、无助、失败的过程,明白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识字解词;橡树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橡树,引入新课

师:(贴图片)这是一棵高大的橡树。橡树的种类很多,黑橡、白橡、栗橡等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橡树之老,高寿竟达400多岁,叶子比手掌还大,果实坚硬,是松鼠等好玩动物的上等食品;橡树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广,地下风光和地上风情可以媲美,人们把橡树看作壮悍强大的象征。是啊,橡树是挺拔威武的,这使它渐渐变得骄傲起来,并且随着身材的长高和枝叶的繁茂,橡树的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骄傲的橡树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抓住与日俱增、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独一无二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些什么,并跟同桌交流。

3检查初读情况,抽生谈谈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这是怎样的一棵橡树呢?(骄傲)它几次砍掉周围的树木?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

2由点及面,逐步感悟。

(1)示范引路,掌握方法(学习课文第2段)。

(读)

自由读课文第2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谁干什么?态度怎样?(找)课文哪些词句体现了橡树的骄傲、蛮横?请找出来作上记号。(生能找出居高临下、轻蔑、大声喊等明显的词,师相机板书;生找出橡树的语言,师给予肯定并指出这是较为含蓄地体现了橡树的骄傲、蛮横,指导读出蛮横的语气。)

(悟)

从这些词句中,你觉得橡树怎样?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

生1:我从大声喊感受到橡树变得脾气暴躁,目空一切。

生2:我从丑陋、收拾两个词可以看出橡树心胸狭窄、唯我独尊。

生3:我从可怜体会到榛子树的无辜、无奈、无助。

(批)

学着书上的批注,把你刚才的体会、感受写在右边的批注栏里;写好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师总结学习批读文的方法:读、找、悟、批。

(2)运用学法,多向互动(学习课文第3~5段)。

①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小组,按照学习批读文的方法批读课文的3~5段。

②教师深入课堂,及时点拨,相机指导。

(3)师生互动评议,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生互动评议:从脾气越来越大的橡树、橡树并没有就此罢休、大吵大闹的橡树把它周围的树木都一棵棵斩尽了体会出橡树思想上一天天发生着变化,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从命令妄自尊大不可一世斩尽等词体会橡树的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师相机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2~5段,边读边想象橡树的神态、动作。

4橡树为什么会这么骄傲呢?勾画出描写橡树特点的词语。(粗壮高大、挺拔威武、亭亭如盖)

批读第1段后交流。

5橡树骄傲的结果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可悲的下场?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批读第6段。

(1)勾画出狂风肆虐和橡树被狂风折磨的词语。批注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后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

五、拓展练笔,生命对白

1这棵高大的橡树本来可以不被狂风吹断的。同学们,你们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橡树说吧。

2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类似的人和事吗?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大家任选一个话题写下来吧!

附:板书设计

27

一棵橡树

《演一棵大树》教学札记


《演一棵大树》是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讲了是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大灰狼这个主要角色让给阳阳演,自己只演一棵作为布景的大树,而且演得十分认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做任何事都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能借助拼音进行阅读课文了,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也相对提高了,但在交流和评价能力等方面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须多锻炼,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从这方面着手。

一、课堂导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小红帽这个故事小朋友基本上都读过,在导入时让学生讲讲这个故事,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提高了。

二、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例如:在引导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后根据理解完成填空。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我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扩散开了。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表面而已,特别是在讨论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小组只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的同学说,而其他人就只是坐着听,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再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课文时,通过多种方式以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如:范读、领读和引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出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体会到做任何事都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

演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演一棵大树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阿海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做事认真的态度。

4、引导学生向阿海学习。

教学重难点:15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表演小红帽大灰狼衣服左右布景

认真结束装扮摇摆照顾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谁演大树?

(1)反馈。(2)齐读第一段。

2、阿海为什么演大树?

(1)默读第二段。(2)反馈。

(3)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阿海怎样演大树?

(1)自由读第三段。(2)反馈。

(3)指导朗读。

(4)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4、阿海演大树演得怎么样?

(1)自由说。

(2)讨论:为什么大家说他演得好?

四、总结。

1、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半包围结构:左右布还

(2)左右结构:认很作

(3)上下结构:直真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8、演一棵大树

穿站举摇摆

认真真好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

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自由读,然后汇报。

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

(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教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

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

生:我从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

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

生: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

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三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露水啊!

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

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

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

生:明净

生:绿叶金实

生:明丽

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师:对呀,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你们听

播放笛子独奏《三峡情》

师: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段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

学生自读

指名读,评读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些什么?

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

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读后面三个时间段,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

学习自学,然后汇报。在汇报的同时,把音乐素养与语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段后的真实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中午:

生:我从翻滚着、呼啸着想到了龙。

生:我感觉中午的三峡很热烈,就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豪迈,奔放。

生:我想起了邓老师教过我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下午:

生:黄昏到了,一切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读得平静而轻缓,就像课文中那句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

生:刚才听他读这一段,我有一种感觉,我好像在听吹箫,那么轻,那么悠扬。

生:我听过葫芦丝,也挺像这种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盘萨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听,黄昏到了,最能够想起家人,最怀念家乡。

生:我想起了八册的时候邓老师教我们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你们能举一反三,这是学习语文的窍门,恭喜你们找到了这把钥匙。这段确实是有点舒缓而轻柔,但是有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在课文中去看看!

生:老师你说得对,长江在黄昏时候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读的时候应该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要很快活的样子。

夜:

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觉到三峡到了夜里,是那么宁静,我好想抱着长江,给他唱首《摇篮曲》。(众笑)

师:是啊,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里,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

生:他想看他的妈妈还在不在。

生:(指着前面那位同学说)他还想听他的妈妈给他唱摇篮曲。(众大笑)

师:可是长江到了夜里是个很乖的孩子啊,他会像他妈妈哭闹吗?

生:不会。

生:他想让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故事。

师:对呀,我们一起来当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月亮的故事好吗?

师:你看啊,秋天的三峡真的是多才多艺呵!既会吹笛子,还会吹箫,吹萨克斯,吹葫芦丝,演奏交响曲,还能和我们唱唱《摇篮曲》,讲讲故事;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

生:成熟的秋的气息。

师:对,成熟的三峡的秋天。那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人呢?

生:成熟的人。

生:中年人。

师:因为,这一天,正是

生:中秋。

师:用比较坦然、欣赏的语调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画三峡的秋天。

生:我想用竖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三峡情》。

生:我想唱《长江之歌》。

师:呵,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我这儿准备了一首《长江之歌》,大家一起来听听。

课堂在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歌声中结束。

一棵橡树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棵橡树》,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反思:

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四年级的孩子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 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棵银杏树》教学实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23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