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及其评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主革命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正议之声,而保皇派反对革命的观点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族利益的不义之言。
(2)通过对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摧毁一个旧制度需要经过艰苦斗争,是非曲直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学习革命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董事会任务变化的宏观角度,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训练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联系维新派与顽固派争论的史实,阅读有关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课文及楷体字,训练学生辨别、分析不同材料和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同盟会的建立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因的理解。
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难于理解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明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设计
师:(引导学生回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等内容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师: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地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和反清武装起义的尝试,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为中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板书第二节课题)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师:同盟会是在什么形势下成立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下面,我们看一看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阅读、思考同盟会建立的有关情况)
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简要说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不同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它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明确的章程和政治纲领;且具有全国的规模(出示《同盟会国内支部和分会分布》投影地图和电脑教学软件):有机关刊物《民报》。这些说明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肩负起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制定了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个政治纲领反映了同盟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鞑虏这里指的是满族人。(设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生:(思考)
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师:(设问)创立民国是要创立什么样的国家?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创立民国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二是批驳保皇君主立宪的谬论,立誓推翻清王明后,决不建立汉人的君主政体国家。
师:平均地权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文课后阅读与思考中的材料,并思考)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师: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三民主义及其评价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历史材料并由一位学生朗读有关三民主义概念、内容及其与同盟会政纲有关的4段课文)
生:(阅读、朗读并找出同盟会政纲与三民主义对应关系的内容)
师:(着重强调)三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从字面上看,它与兴中会的纲领没有两样,但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发展,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核定地价的办法及后来提出的土地国有政策,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包含着逐步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要求。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瓴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着严惩的局限性。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让学生阅读有关课文进行思考,并与周围同学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阅读、思考,发言中有不同的看法)
师:(归纳学生的观点)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
师:(启发学生回忆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时期的主张和观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2.论战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立宪派与革命派之激战》书影及楷体字,掌握或了解论战的时间、主要阵地、焦点及具体情况)
生:(阅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师:(强调)革命派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适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而康有为、梁启超在实践上已经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之后,仍然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他们已成为阻碍革命发展的保皇派。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生:(让一名学生朗读双方论战的三个主要问题)
师:应该指出,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
3.论战的作用
师: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情况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回忆、阅读、回答问题)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强调)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师:资产阶段革命派以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秋瑾》、《徐锡麟》并将几次起义的情况列成表格。项目包括:起义名称、领导人、时间、结果等)
生:(阅读、按要求列表)
师:(出示自制《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案简下列几次起义的情况)
1.萍浏醴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让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时报刊登的萍浏醴起义的消息》)
生:(阅读、了解起义情况)
2.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师: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让一名学生参加投影地图简介两次起义的情况)
生:(简介起义情况)
师:(适当补充秋瑾、徐锡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黄花岗起义
师:在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广州黄花岗起义指挥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亭》)
生:(阅读、归纳起义概况)
师:广州黄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其原因何在?
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归纳学生的发言)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这次起义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并由一名学生朗读历史材料:是役也,……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试解释历史材料的意思
师:(视学生的解释情况,着重强调)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小结
师:请大家依据板书归纳本节内容。
生:(归纳发言)师:(视学生归纳情况,进行小结)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基础上。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与此同时,革命派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高潮的到来。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3.情感目标:(1)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178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059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