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9课 文字演变”,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9课 文字演变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
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阅读课文。
第19课 文字演变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传说:结绳记事 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
萌芽:刻画符号 六书(假借、转注) 
甲骨文:定义、发现、地位、构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汉字的作用 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性,但对汉字作用的理解存在问题。有位同学把“仓颉造字”说成“许慎造字”。)
△布点小结
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而不衰。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说的南方人有可能也不知是啥意思,但当这些话语成为文字时,形声表意的方块字,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因此,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前面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学生在述点时,汉字的作用讲的不够,我在总结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前面讲了)
〔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师:引导学生看“结绳记事示意图”及小字内容:“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强调其“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
“仓颉造字”这个传说:注意两个时间概念“战国时期”、“黄帝时代”。相传他“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②为什么会有仓颉造字引起“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这样的传说?

第二课时
①提问: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学生回答集中于解释这个传说,也有同学说仓颉聪明、人们掌握了文字引起万物的害怕等各种答案,但没有同学从古人对文字的态度这个方面来回答问题
②我国文字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而来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看书,要求学生标出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
画出符号,请学生猜测

③甲骨文
⑴什么叫甲骨文?(学生读课文)
⑵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强调:王懿荣)
⑶甲骨文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强调: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
⑷什么是构字四法?(回忆上节所说的“六书”)
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完成“阅读与思考”:山(象形)、刃(指事)、林(会意)、渭(形声)。二班和五班,一次OK。六班找了两个学生都没有做对。(好班里的南郭)
④甲骨文后相继出现哪些字形?(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引导学生回忆小篆、隶书的有关知识。
指导学生看“汉字字形图”
介绍有关“虢季子白盘”的资料。(唇亡齿寒、刘铭传)
〔贯通评价〕
本课我们学生了“汉字演变”,我们知道: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是文字起源的传说。我国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甲骨文后字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结构仍没有变。汉字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同时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0课“青铜铸鼎”,请同学们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目后,阅读第20课的内容,下节课,就不专门留时间让同学们阅读了。
〖教学资料〗
课件:《文字演变》
考证:刘铭传其人其事

相关阅读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20课汉字的演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很多学者认为,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商朝的一些上也铸有文字,叫金文。
3.汉字是由发展而来的,从开始我国的历史可靠的文字记载。
4.秦统一全国后,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是,也逐渐流行。
5.汉朝广泛使用。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我们每天写汉字、阅读用汉字排印的书报,你知道汉字是由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吗?商朝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折公文?


例1.(2007年山西)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原因是()
A.商朝的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字母文字的起源
抓住题干中“一片甲骨惊天下”,之所以甲骨文惊天下,不是因为它是商代的文字或者刻在龟甲兽骨上,而是因为它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选C。
例2.(2007年连云港)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十八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属于()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金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出现的文字,金文是商周时出现的文字,隶书秦朝时虽有,但只是民间流行的文字。秦统一后为便于文化交流和加强统治,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故选B。

1.我国文字起源很早,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的是()
A.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铭文
2.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隶书
3.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4.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5.商朝的金文是指()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6.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7.西周文字主要有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小篆④隶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9.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10.草书和楷书形成于()
A.秦朝B.汉朝前期C.汉朝后期D.三国时期
11.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12.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
13.下列有关西周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的青铜器增多
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
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
14.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这种文字主要出现在()
①商朝②周朝③秦朝④汉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
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
16.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于书写的文字应该是()
A.一些原始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17.《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 C.金文D.小篆
18.小强家里有一张珍贵的拓片文字,是从西周时的青铜器上拓下来的。这些文字应()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9.以下文字书写形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隶书②行书③楷书④金文
A.④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20.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B.小篆或隶书C.楷书D.草书

21.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ABCD
请回答:(1)请分别写出四幅图片中文字的名称。
ABCD
(2)分别说出这些文字主要广泛应用于哪些朝代?并按照时间前后写其正确排列顺序。

(3)在这些图片中,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可靠文字资料的是:;秦统一全国后,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的是;汉朝时,广泛使用的是。
(4)请指出ABD三幅图片各自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22.龙字是很多书法家比较喜爱的字,因为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下面是龙的四种字法,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1)请写出ABCD这四种龙字的字体分别是什么?
(2)请你说一说这些字体各自有什么特点?
(3)这些种龙字的写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4)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说一说你的理由。


1.原始陶器2.甲骨文青铜器3.甲骨文商朝4.小篆隶书5.隶书三国两晋时

甲骨文。甲骨文。小篆。

1.A2.A3.B4.A5.B6.B7.A8.C9.C10.C11.C12.D
13.C14.A15.C16.B17.B18.B19.D20.B
21.(1)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2)甲骨文主要是在商朝时期,金文主要是西周时期,小篆是在秦朝,隶书是在汉朝。顺序是ABCD。
(3)A,C,D。(4)A的书写材料是龟甲或兽骨;B的书写材料是青铜器;D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帛书或石头上。
22.(1)A隶书B草书C楷书D行书
(2)隶书的特点是书写简便。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书写起来流畅便捷。
(3)说明汉字书写形式更丰富了。
(4)略。

第4课 汉字的演变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4课 汉字的演变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4课 汉字的演变教案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重点:甲骨文。
2.难点:小篆。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1课时

新授课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一、甲骨文(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一)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2.甲骨文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大家看
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1、山石____上古木____此木是___。(岩、枯、柴)
2、____泉边____好____真妙。(白水、女子、少女)
3、____是柴山山____。(此木、出)
4、因火生____夕夕____。(烟、多)
问:同学们,
讲授新课
投影:“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书)
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投影: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史海拾贝: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二、金文(板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小篆和隶书(板书)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
投影: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投影:“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和“汉隶。”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投影: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投影: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投影:《张旭狂草图》
行书,产生于东汉。特点: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投影:《兰亭集序》
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课堂小结(投影:“历史知识”图表)
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活动:投影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按顺序填写)
楷书、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行书
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
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情况,表扬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
●学习与探究
1、学习测评:
1.甲骨文是()。
A.我国最早的文字B.比较成熟的文字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
2、学习活动:巩固知识:
1、简述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说一说汉字有哪几种字体。2、你能说说商朝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吗?3、想一想秦始皇又是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呢?学生活动
做文字游戏

答题方法: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结合,按组计分。

讨论方式:学生讨论,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
通过“想一想”进行扼要地提出问题,为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可自由发言。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展示资料,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汉字的发展史一个总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和观察投影后可以回答。

(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
投影“试一试”(投影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文字,让学生填上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语文知识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方面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看书,用投影仪展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教师指导学生从形体、结构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
学生活动:“比一比”金文跟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广泛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投影楚国和秦国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看一看:大篆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特点:结构工整,笔画均匀,长方形。)

(创设情境。通过联系实际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认识的深度,理解文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对应关系。)

观察投影,说一说小篆文字的特点。经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特点:笔画整齐,线条化,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形。)

“议一议”,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老师引导归纳。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隶书的特点。(特点:笔画线直,字形扁方,简化笔画,与现代汉字相近。)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楷书的特点。(特点:结构匀称,横平坚直,正方形,沿用至今。)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草书的特点。(特点:体势连绵,曲折多,灵活流畅,难写难认。)

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行书的特点。(特点: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

请学生根据板书,以抢答形式完成“历史知识”图表(汉字的演变过程),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学习测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进行。

“学习活动”作为课后探究活动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骨文”,难点是“小篆”。本课是一节文化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器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采用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参与的方法,对汉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本课形式较为新颖、气氛活跃、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19课滑铁卢之战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19课滑铁卢之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9课滑铁卢之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教学要点】
重点: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教学设想】
问题研读法、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步骤】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影片《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片断,上课后便即关闭,由此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辽沈战役》的片断,影片中展示的战争场面之惨烈,规模之宏伟是在以前的国内战争影片中少见的。我们知道,锦州之战的胜利,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一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不胜枚举的,滑铁卢之战即是一例。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今天我们来阅读这篇精彩的报告文学,看看茨威格是如何再现战争的惨烈之景的,看看茨威格是如何评判这场战争的。。
【新课探究】
一、解题
1.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心灵和遭遇的热情的描摹。
2.写作背景
众所周知,拿破仑是19世纪初期威震世界的法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1810年,拿破仑几乎控制了除英国和俄国之外的整个欧洲,法兰西帝国的强盛发展到了顶峰。但是,1812年的莫斯科战役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却使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一败涂地。从当时的天气不难看出,前者因为严寒,后者因为暴雨,使得拿破仑的锐气大大受阻。1815年3月,拿破仑带领千余名官兵,趁着黑夜,偷偷渡海,在法国本土登陆,顺利进入巴黎,再次登上皇位。并决定在6月份与联军决战,以实现他称霸世界的野心。战场就在今天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边的小村滑铁卢。由英国威灵顿公爵率领的22万英国、普鲁士联军与拿破仑率领的12万法军在此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尽管拿破仑意志顽强,指挥镇定,法军英勇善战,法军的骑兵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联军猛冲,步兵也轮番冲击,多次突破联军防线,但是联军也不示弱,顽强地反击,一次次又夺回了阵地。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双方都损失惨重,疲惫不堪。在决战的紧要关头,因暴雨造成的道路泥泞,他发出的让下属的格鲁希部队迅速靠拢的命令推迟了5个多小时才送达,致使法军的援军未能及时赶到。又由于暴雨使总攻时间推迟,给了联军充裕的时间,使援兵及时赶到了战场。精疲力尽的法军遭到了前后夹击,致使战局急转直下。晚上8点,落日已西沉。威灵顿看到法军越来越混乱,便决定从正面发起进攻。他单骑冲到高原的边沿,脱下帽子在空中飞舞。于是,部队全面出击,4000多人像潮水一样向山坡下奔去,拿破仑的军队终于放弃了战场,他自己也在晚上9时骑马先逃了。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囚禁并死于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拿岛。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妨碍(fángài)阴郁(yù)牝马(pìn)倏然(shū)疲惫不堪(kān)
焦灼(zhuó)揉皱(róu)召唤(zhào)弥补(mí)孤注一掷(zhì)
色子(shǎi)黑魆魆(xū)歼灭(jiān)擎着(qíng)岿然不动(kuī)
濒于殆尽(bīndài)箍桶(gū)步履艰难(lǚ)喘咻咻(xiū)厄运(è)
目眩(xuàn)忐忑不安(tǎntè)两鬓(bìn)殉难(xùn)
2.词语积累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地进行。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阴郁:(气氛)不活跃。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牝马:母马。倏然:形容极快的样子。疲惫不堪:非常疲惫。
焦灼:非常着急。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愁,从不多虑。悉心:用尽所有心思。
惟命是从:绝对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迂腐: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
倘若:表示假设的意思。显而易见:露在外面很容易就看出来,很明显。
拘泥:不知变通,固执。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烦躁。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消逝:消逝。弥补:补充、填足缺憾。色子:一种赌具或游戏用具。
孤注一掷:把全部的钱一下投做赌资,企图赢得最后的胜利。比喻在极为危险的时刻把全部的力量都拿出来冒一次险。黑魆魆:形容黑暗。擎着:高高地举着。
蜂拥而上:像蜂群一样一起拥挤而来。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岿然不动:高耸屹立不动。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濒于殆尽:接近彻底失败。
响彻:很响亮。彻,穿透,透过。边缘:周围的界限或界限的两侧。
气喘咻咻:喘气的声音很急促。浩浩荡荡:声势壮大,行列广阔。厄运:不幸的遭遇。
仓皇逃窜: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瘫软:肢体绵软,难以动弹。
疲于奔命:不断受到威胁与逼迫而奔走疲劳。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命的狼狈相。
污垢:积在人身体或物体上的脏东西。头昏目眩:头脑不清,眼睛昏花。
怯懦:胆小怕事。忐忑不安:心神不定。置之不理:根本不予理睬。
令人沮丧:叫人心灰意冷。殉难成仁:为了正义的事业不幸遇难、牺牲生命。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任何的帮助。。
3.课文整体感知:
全文把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结合在一起,既有全场景的鸟瞰,又有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纵横捭阖,错落有致。这篇历史特写以时间(上午、下午)和人物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写战役的始末。
课文节选部分,由六个小标题组成,分别是“滑铁卢的上午”、“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滑铁卢的下午”、“决战”、“尾声”。
1.“滑铁卢的上午”:写了战前拿破仑进行了壮观、热烈的检阅,及初战时双方首领等待援兵的焦急心情,其中还插入了对“滑铁卢之战”的评述。
2.“格鲁希的错误”:写在决定世界历史的关键时刻,惟命是从的格鲁希死抱纸上条文,不听副司令及众将官“向开炮方向前进”的建议。
3.“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评议指出格鲁希做出错误决定的一瞬间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并写了已感到不安的格鲁希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去增援皇帝的情节。
4.“滑铁卢的下午”:写拿破仑命令格鲁希不惜一切代价赶紧与自己靠拢,鲁莽勇敢的内伊决心与威灵顿决一死战,可格鲁希的援兵仍未能到。
5.“决战”:写战场上双方军队都已筋疲力尽,拿破仑误把布鲁歇尔的普军当作格鲁希的援兵,集中最后所剩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发起攻击,结果溃不成军。
6.“尾声”:直至普军获胜的第二天,格鲁希还一直死抱着那道追击普军的命令,在漫无目的地行军。错过了那关键一瞬间的格鲁希,导致了拿破仑的败局。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内容导入。
【新课探究】
一、重点语句分析
1.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的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一旦他的这位元帅及时赶到,那么奥斯特里茨的太阳将会重新在法兰西上空照耀。
滑铁卢之战是决定拿破仑命运的一战,双方势均力敌,而且都到了强弩之末的势态。拿破仑急命格鲁希增援,同时联军统帅威灵顿也在等待着布吕歇尔的到达。双方都很明确,谁的增援部队率先到达,谁就是胜利者。否则只能接受毁灭性的打击。而滑铁卢之战对于拿破仑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他接二连三的派去传令兵,就暗示出他对取得胜利的渴望,这句话还显示出拿破仑出众的才华,对于援军的渴望使得他内心极为焦灼,但是,他仍然非常自信地对胜利充满希望。
2.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可惜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如此宏伟而又影响重大的战役,作者紧紧抓住了决定整个世界命运的这一秒钟来展开。对于副帅的提示、重将官的提议,愚蠢的格鲁希也只是考虑了一秒钟,然后拒绝了。正是这一秒钟的错误决定导致了整个战事的成败。可以设想,如果格鲁希增援到位,拿破仑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世界历史将重新谱写。而且格鲁希也会因此一举成名,以更为光辉的形象写进历史。然而他拒绝了历史的安排,也拒绝了命运的召唤。这也注定了他只能是一名庸人,永远成不了光照历史的英雄。
3.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鸟的心脏似的在嘀嗒嘀嗒地响。这轻轻的钟表声超过所有震天的吼叫声。
时间的紧迫与战争的瞬息万变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描述战争的场面,也没有描述战斗的惨烈,而是从两只普通的手表写起。足见笔法之细腻,写法之精巧。此时在两位统帅的心里,两只微不足道的手表成了决定战争成败的举足轻重的因素。指针的移动,犹如上帝在拨动两位主帅的心弦。原本及其微弱的“嘀嗒嘀嗒”声音足以盖过战场上震天的厮杀声与吼叫声,非常巧妙的写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4.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战争的成败取决主将的头脑与士兵们的勇敢,但有的时候小人物的一举一动也可以导致战争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诸如“赤壁之战”中的蒋干,格鲁希也是如此。他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正是由于格鲁希的惟命是从改变了战争的结果,更是改变了拿破仑的命运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拿破仑是他那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他谱写了法兰西一半的历史,而他的一世英名就毁于格鲁希这样一个怯懦的小人物手中。
二、问题探究
1.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结合课文,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作品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线索、构思组材、剪裁技巧等三方面了解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1)叙事线索明晰: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
(2)构思组材上,关键人物(格鲁希)突出,双方首领急切盼望援军,侧面烘托,引出格鲁希,格鲁希错误决策以及坚持错误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的直接描写,充分表达了主题。
(3)剪裁技巧上切入点准确:以决定性的一秒钟为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宏大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3.问:全场景勾勒的部分有哪些,关键细部的刻画的部分有哪些?
明确:“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两个部分属于全场景式的勾勒,“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属于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决战”、“尾声”则属于这两种写法的交替使用。
4.分析全场景式的勾勒部分。
明确:“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色,在“滑铁卢的下午”中拿破仑军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描写也较为出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部分。
5.分析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
明确:“尾声”部分“上午试点中,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军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刀支撑颤抖的身体,刻画败军败将入木三分。
6.请学生谈谈自己最欣赏哪一部分的描写,结合文字谈谈理由。
明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给予鼓励。
三、写作特色
(1)渲染气氛恰当
(2)工笔描写细腻
(3)场面勾勒宏大
(4)心里描摹准确
(5)穿插评论深刻
四、课后练习题解答提示
(一)这篇历史特写(报告文学)由六个部分组成。就全文看,作者在“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这两部分侧重于大场景的描写,在“格鲁希的错误”和“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这两部分侧重于写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在“决战”和“尾声”这两部分则这两种写法交替使用。如,“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色。在这一部分中虽侧重大场景描写,但也间以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这一部分结尾处:“拿破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地派传令兵到格鲁希那里去”。在“滑铁卢的下午”这一部分中也有不少大场景描写,如拿破仑军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描写。很明显在“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中细节描写较为丰富,如:“格鲁希的错误”中的第2自然段就有格卢希用早餐时手下人听炮声的细节描写,及热拉尔与之争辩的细节描写,其描写不仅肖其貌,而且传其神,堪称“大师撮其神”的特写镜头。“决战”中,则交替使用全场景描写与细节刻画,如“决战”中的第1自然段是大场景的鸟瞰,紧接着第2自然段就是细节特写镜头的呈现。在“决战”部分的最后一段中写拿破仑的失败也既有大场景描写(如写溃军)又有细节描写(如写失败后的拿破仑)。“尾声”部分有处细节特写镜头更是传神,即“上午十点钟,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终于骑着马奔驰而来。他们把他扶下马,向他提出一大堆问题,可是他却满脸惊慌的神色,两鬓头发湿漉漉的,由于过度紧张,全身颤抖着……听完了他的令人沮丧颓唐、甚至使人瘫痪的报告,格鲁希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军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刻画败军败将入木三分。
(二)略
(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支配力量;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本文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一系列具体事件所组成的,而每个具体事件的发生,又都受到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必然性的支配,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脱离必然的纯粹偶然性。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马克思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了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布置作业】
精读本文,体会文章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总结课文】
滑铁卢之战是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已超出了战役本身。世界上众多名作家都对其作过描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篇作者着重描述了拿破仑麾下的将军格鲁希。作者认为是格鲁希的惟命是从、缺乏胆识,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去增援皇帝,铸就了拿破仑的败局。作者剪裁技巧高超纯熟。他从决定性的一秒钟写起,以此为突破口,再抓住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真实的重要的细节来描绘,以便渲染气氛,刻画心理,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以绘声绘色地表现。写大战场面而落笔细节,这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构思组材和写人记事的功力。作者精湛的写人艺术,一直受到世人的称誉。
经过刚才的讲述,我们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征的特点有了直接的认识。新闻讲究真实性,这篇报告文学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同时报告文学不仅要事实确凿,还要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篇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极强,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作者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
【板书】
叙事线索时间人物
构思组材关键人物突出
剪裁技巧切入点准确(决定性的一秒钟)
新闻性真实
渲染气氛恰当
工笔描写细腻
文学性场面勾勒宏大
心里描摹准确
穿插评论深刻
【教学实践与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047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