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的分解,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水的分解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认识分解反应的特征。
2.能够对水分解反应进行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能说出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种类。
二、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分析与反应原理。
2.水分解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木条。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归纳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问题1.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问题2.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一现象吗?

思考、回答。

小组内交流,展示完整的答案。

1.分子很小
2.分子不断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分子挣脱了原来之间的束缚,自由扩散到空气中

为学习原子的性质铺垫。

为比较理解水分解的微观实质铺垫。
问题情境1引起思考与猜测:
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会是什么情况?
演示电解水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

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教室后排同学到讲台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检验水分解后的气体。
多媒体展示:“氧正氢负,氢二氧一”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设计的题目。
各组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展示。
观察并归纳现象。1.两个电极上产生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2.负极气体能被点燃,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熟悉教材内容,让低层次的同学达到识记的目的。
交流点拨结合学生板书引导分析:
1.文字表达式的意义。
2.分解反应的特征。
3.水的元素组成。理解、掌握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1.文字表达式中的三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文字表达式的读法。
2.分解反应是一种“一变多”的化学反应。
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认识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
问题情境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为什么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思考
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思考积极性。
自主探究多媒体呈现: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理解、观察、结合自主学习内容思考。提示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分子的数目有关。
扩展视野。
交流释疑[巡视指导

提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想。
在全班进行展示。1.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两结合分别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
2.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破坏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点拨提升1.:
比较水蒸发和水电解两个微观示意图,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
板书分子、原子的概念。
2.呈现问题:
下列现象说明了原子具有什么性质?
①报纸上的一个墨点含有1018个碳原子。
②长期放置一起的金和铅会相互融合。
③温度计中的水银体积会受热增大。思考、回答

理解,做笔记。

思考回答。1.水蒸发分子本身结构不变,水电解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3.原子体积质量很小,是不断运动的,原子之间有间隔。

通过比较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原子的性质。
拓展应用播放视频: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
问题1.写出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问题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实质学生观看。

板书
分析回答

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体会原子也可直接聚集构成物质。
本节内容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以后要注意巩固

延伸阅读

《水的分解》学案分析鲁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的分解》学案分析鲁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水的分解》学案分析鲁教版

一、教材分析
《水的分解》是新鲁教版(五四制)年级全一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第三节的节选内容,本节内容通过探究水的分解实验,得出水的分解实质是分子本身的变化。通过水的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中引出氢气和氧气,初步认识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为之后进一步学习氢气和氧气做铺垫。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水分子在水的三态变化中的运动。因此对于水分子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充满了好奇。在第一节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微观分子及其特征,还未深入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因此对于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变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电解水实验中涉及到的氢气和氧气,还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合适时机给出鉴别氢气和氧气方法的提示。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电解实验。
(2)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用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通过交流讨论、回答问题,用文字、语言表述观察结果、结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树立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从微观上分析水通电分解过程,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针对本节课,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学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各环节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旧知“水的三态变化”回答问题:“(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什么?(2)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三态变化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吗?”,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建立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水电解变化的兴趣。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有所不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导入新课。
环节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1.水的分解
水的电解实验有时现象不明显并且学生刚接触化学,不易操作。因此首先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电解水实验,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了解实验并推测实验的结论。
接下来我将进行实验现象小结,规范学生化学语言: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中间玻璃管中液面上升。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多,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被火柴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学生了解现象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1)水通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是什么?(2)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可能会认为水受热蒸发产生水蒸气,产生的气体是水蒸气。然后我将结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负极气体的燃烧现象。讲解水通电后得到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进而说明电解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为便于学生记忆,我将现象简述为“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这样设计,既引出了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又使学生初步认识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为之后进一步学习氢气和氧气做铺垫。
在学生了解现象之后,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时水分子的微观变化,此问题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短暂思考后即展示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变化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水分子的变化。
这样,运用生动的动画模拟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简化记忆,分解反应可以总结为“一变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因此以电解水为例来讲解文字表达式的写法和读法。
第三环节:习题练习,巩固提高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两道题目进行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2)镁在空气中点燃能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
2.下列变化是否属于分解反应?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B.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
回顾整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学生回答。
然后我会进行课堂总结: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知道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学习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最后,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氢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应用。

分解方法的延拓


第二讲分解方法的延拓
——配方法与待定系数法
在数学课外活动中,配方法与待定系数法也是分解因式的重要方法.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分解因式的关键是通过拆项或添项,将原多项式配上某些需要的项,以便得到完全平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解因式.
对所给的数学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先设出问题的多项式表达形式(含待定的字母系数),然后利用已知条件,确定或消去所设待定系数,使问题获解的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多项式次数关系,假设一个含待定系数的等式;
2.利用恒等式对应项系数相等的性质,列出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再代人所舌问题的结构中去,得到需求问题的解.
例题求解
【例1】分解因式:=.
(2002年重庆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直接分组分解困难,由式子的特点易想到完全平方式,关键是将常数项拆成几个数的代数和,以便凑配.
注:拆项即把代数式中的某顷拆成两项的和或差,添项即把代数式添上两个符号相反的项,通过拆添项,多项式增加了项数,从而可以用分组分解发分解.
配方法与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不仅仅拘泥于分解因式,在后续的学习中如解高次方程、确定函数解析式、挖掘隐舍条件、讨论最值问题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2】如果有两个因式x+1和x+2,则a+b=().
A.7B.8C.15D.2l
(2001年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原多项式的第三个因式必是形如x+c的一次两项式,故可考虑用待定系数法解.
【例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2);(哈尔滨市竞赛题)
(3);(扬州市竞赛题)
(4)(河南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所给多项式,或有两项的平方和,或有两项的积的2倍,只需配上缺项,就能用配方法恰当分解.
【例4】为何值时,多项式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天津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因为二次项系数,故不宜从二次项入手,而,可得多项式必为的形式.
【例5】如果多项式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b、c为整数),则a的值应为多少?
(江苏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由待定系数法得到关于b、c、a的方程组,通过消元、分解因式解不定方程,求出b、c、a的值.
学历训练
1.(1)完成下列配方问题:
(江西省中考题)
(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郑州市竞赛题)
2.若有一个因式是x+1,则=.
3.若是完全平方式,则=.
(2003年青岛市中考题)
4.已知多项式可以i分解为的形式,那么的值是.(“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5.已知,则的值为()
A.3B.C.D.
6.如果a、b是整数,且是的因式.那么b的值为()
A.-2B.-lC.0D.2
(江苏省竞赛题)
7.d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A.B.
C.D.
(北京市竞赛题)
8.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
(3);
(4);(昆明市竞赛题)
(5);(“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6)(重庆市竞赛题)
9.已知是的一个因式,求的值.
(第15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10.已知是多项式的因式,则=.
(第15届江苏省竞赛题)
11.一个二次三项式的完全平方式是,那么这个二次三项式是.
(重庆市竞赛题)
12.已知,则=.
(北京市竞赛题)
13.已知为正整数,且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的值为.
14.设m、n满足,则=()
A.(2,2)或(-2,-2)B.(2,2)或(2,-2)
C.(2,-2)或(-2,2)D.(-2,-2)或(-2,2)
15.将因式分解得()
A.B.
C.D.
16.若a、b、c、d都是正数,则在以下命题中,错误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7.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
(3);(4);
(5)(2003年河南省竞赛题)
18.已知关于x、y的二次式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求m的值.(大原市竞赛题)
19.证明恒等式:(北京市竞赛题)
20.一个自然数a若恰好等于另一个自然数b的平方,则称自然数a为完全平方数.如64=82,64就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已知a=20012+20012×20022十20022,求证:a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希望杯题)

水的变化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变化”,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水的化学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分解和化合,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2)、理解原子的概念,并比较原子与分子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用原子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3)、识记一些化学符号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引导、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及对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验等活动,树立团结协作精神
2)、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子的概念难点:原子概念的抽象推理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水的化学符号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物质?构成水的微粒是什么?
2、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板书◆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引入我们已了解了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也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那么水的化学性质如何?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而要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必须通过水的化学变化作为载体加以研究
板书1.3水的化学变化
学生实验往滴有的蒸馏水中吹气,观察现象
提问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讲解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新生成的一种物质碳酸。
板书一、水的化学性质
1、水+二氧化碳碳酸(H2CO3)

演示水与生石灰反应,反应后取上层澄清液于三试管内,一中请学生上前滴加一滴无色酚酞试剂,二中请学生上前滴加3滴紫色石蕊试剂,观察现象
设问使酚酞试剂变红、石蕊试剂变蓝的是水吗?那是什么物质呢?
演示请一学生往第三支试管中的澄清液中吹气,观察现象
讨论根据CO2的特性反应,请问该澄清液是什么?水与生石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板书2、水+氧化钙氢氧化钙(Ca(OH)2)

讲解大家是否发现,石蕊、酚酞在一定条件下会变色,碳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色;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引出指示剂概念
演示介绍电解装置,演示水的电解
提问接通电源后两电极各有何现象?哪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多?约是少的几倍?
设问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演示讨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体积少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
小结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演示用燃烧着的小木条点燃体积多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讨论该气体是什么?为什么?
小结正极体积少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体积多的气体是氢气。
板书3、水通电氢气+氧气

过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在水的三态变化中,在物理变化中水分子都未曾发生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那么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呢?我么以水的电解为例,一同深入到微观世界中,……
边讲边图示

板书H2O分裂重组O2H2

分子原子新分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讲解当水分子分裂、消失的同时水的性质还存在吗?当氧分子、氢分子产生的同时氧气的性质、氢气的性质也随之而表现出来了。所以分子是……….
板书二、分子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讨论由上图你们可获取那些信息?
补充讲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不再继续分裂,而是重组成新的分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板书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展示原子图片)
板书3、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4、分子、原子异同点及相互联系
板书◆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
过渡化学变化的种类很多,为便于研究,我们加以分类。
提问上述化学变化中,1、2与3有何不同,各有何特点
板书三、化学变化的类型:化合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
分解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
练习1、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
C.氢原子和氧原子D、两上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个氢分子。若得到8毫升的氧气,同时得到毫升氢气。
4、绪言P3中三反应各属哪一类化学变化?
小结略作业1、书本课后习题2、练习册1.3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建构于学生已掌握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分子特征及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的知识基础上。带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的疑问,将好奇的学生引入本教学,正好顺延了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性。
1、教学方法
在二期课改背景下,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实验探究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形成互动、互助、合作的局面。
为使本教学手段能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化学习尤为重要。教学的人性化体现在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一同参与、一同体验、一同感受学习的过程及该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化学学习初期,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亲自感受。在此,我将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让学生在化学学习初期不仅增加了实验操作机会,增强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及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分子、原子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在水电解实验中,学生只能看到宏观现象,在此通过多媒体flash将微观世界宏观化,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讨论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不仅扩大课容量、增强直观性,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1、教学程序
为使知识点更系统化,在教学程序上我略作改动。首先是利用实验得出水的化学性质,这里有三个实验,我将水的电解实验放在了最后,这样便于过渡到另一环节的教学中,利用水电解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讨论分子原子的异同点及相互联系。而且,第一个实验就是学生实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处于兴奋状态,也使其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下各环节的活动。

教学反思:

分子、原子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在水电解实验中,学生只能看到宏观现象,在此通过flash将微观世界宏观化,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教学中我将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试验改为学生实验,这让学生在化学学习初期不仅增加了实验操作机会,增强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间合作化学习意识,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不足:本次水电解实验直观性不够强,后排学生看不清。今后可将水电解的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或拍成录像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68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