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马》
牛 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通过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意蕴。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理解诗中汗血马的象征意义,为追求精神的自由而奋斗不止。
【课文提示】
1.牛汉,原名史成汉,“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被拘捕囚禁两年。“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强制劳动。
2.诗人牛汉执著追求一个永不退色的主题:受难灵魂的挣扎与不屈的抗争。
【正音正字】
舐shì搐chù沁qìn腺xiàn彤tóng坂bǎn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汗血马》,描写了汗血马极尽奔驰,从飞奔到自燃再到扑倒的过程,它耗尽汗与血,悲壮而奇美:“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它是诗人“生活境遇的危难和心灵得抑郁不舒,更能激发一个人对命运抗争的力量,而诗就是在这种抗争中萌生的”极其生动的写照。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汗血马》语言传神,感情浑厚,节奏舒缓却有力,是培养感受语言美的很好材料。而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思维训练】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主要是写汗血马竭尽全力在沙漠飞奔,直至生命耗尽,扑倒在地。
2.第1节的两句诗有什么表达作用?
一是写出自然环境极其严酷,汗血马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二是表现汗血马从不退缩,勇敢地向绝境挑战的精神。
3.第2节中,哪些诗句与“闷热”照应?
“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与“闷热”照应。
4.“戈壁是火的领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极言戈壁非常炎热。
5.汗血马为什么能够“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珠”?
汗血马的“血管与汗腺是相通的”。
6.诗人为什么说汗血马“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
既是照应前面“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同时“雪白的花”是高贵圣洁的,这是高度赞美汗血马用自己的生命绽放了高贵圣洁美丽的花朵。
7.诗歌塑造的汗血马是一个什么形象?
汗血马是一个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辉煌,展示了生命的强悍和勇猛,忘我与执著,威武雄壮,奇光照人,夺人心魄的形象。
8.这首诗赞美了汗血马什么精神?
这首诗,赞美了汗血马不畏艰难坎坷,勇往直前,意志顽强,生命倔强的精神。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仿佛》: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第28课《马说》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4、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5、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预习导学
(一)个人自学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4、字词
(1)注音
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其真无马邪()外见()辱()伯乐()
(2)一词多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临之()
2.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
③其真不知马也。()
(3)解释字词
祗:一食:虽:且:等:安:材:通:外见:策之:执策:
5、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二、展示交流
1、朗读课文
2、根据小组所分“预习导学”中的内容进行小组展示
3、背诵课文
三、反思检测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四、巩固拓展
1、读完本文以后,你认为伯乐应具有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2、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3、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36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