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数学必修五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数学必修五复习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1)形式一:=2R;
形式二:;;;(角到边的转换)
形式三:,,;(边到角的转换)
形式四:;(求三角形的面积)
(2)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唯一解)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3)若给出那么解的个数为:若,则无解;若,则一解;
若,则两解;
2.余弦定理:txjy
(1)形式一:,,
形式二:,,,(角到边的转换)
(2)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唯一解)
2)、已知两边和它们得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唯一解)
【精典范例】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1)若a2tanB=b2tanA;
(2)b2sin2C+c2sin2B=2bccosBcosC;
解(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
(2RsinA)2=(2RsinB)22sinAcosA=2sinBcosBsin2A=sin2B
2cos(A+B)sin(A–B)=0
∴A+B=90o或A–B=0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由正弦定理得
sin2Bsin2C=sinBsinCcosBcosC∵sinBsinC≠0,∴sinBsinC=cosBcosC,
即cos(B+C)=0,∴B+C=90o,A=90o,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2】3.△ABC中已知∠A=30°cosB=2sinB-
①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②设D是△ABC外接圆直径BE与AC的交点,且AB=2求:的值
【例3】在Δ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b、c,且.
(Ⅰ)求的值;
(Ⅱ)若,求bc的最大值.
【解】(Ⅰ)=
===
(Ⅱ)∵∴,
又∵∴且仅当b=c=时,bc=,故bc的最大值是.
【追踪训练】

1、在△ABC中,a=10,B=60°,C=45°,则c等于()
A.B.C.D.
2、在△ABC中,a=,b=,B=45°,则A等于()
A.30°B.60°C.60°或120°D.30°或150°
3、在△ABC中,a=12,b=13,C=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A.无解B.一解C.二解D.不能确定
4、在△ABC中,已知,则角A为()
A.B.C.D.或
5、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在△ABC中,已知,那么△ABC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
7、在△ABC中,周长为7.5cm,且sinA:sinB:sinC=4:5:6,下列结论:
①②
③④
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8、在△ABC中,,,∠A=30°,则△ABC面积为()
A.B.C.或D.或
9、已知△ABC的面积为,且,则∠A等于()
A.30°B.30°或150°C.60°D.60°或120°
10、已知△ABC的三边长,则△ABC的面积为()
A.B.C.D.
11、在△ABC中,若,则△ABC是()
A.有一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有一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数列
1、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若2.等差中项:若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2.
[说明]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
[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差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差为,则有
2.对于等差数列,若,则。
3.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概念][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等比中项]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即。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2.等比中项法:若,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首项是,公比是,则等比数列的通项为。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比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比为,则有
3.对于等比数列,若,则
4.若数列是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比数列。
4、数列前n项和
(1)重要公式:;;
(2)等差数列中,
(3)等比数列中,(4)裂项求和:;
【追踪训练】
2、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
3.已知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平方和为,求这个数.
4、已知为等差数列,,则
5、已知为等比数列,,则
6、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求.
7、已知下列数列的前项和,分别求它们的通项公式.⑴;⑵.
8、数列中,,求,并归纳出.
9、数列中,.
⑴是数列中的第几项?⑵为何值时,有最小值?并求最小值.
§3.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2)传递性:
(2)同加性:若(3)同乘性:若若
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
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第三步:得出结论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用具体不等式比较好理解)
①将二次项系数化为“+”:A=0(或0)(a0)
②计算判别式,分析不等式的解的情况:
ⅰ.0时,求根,
ⅱ.=0时,求根==,
ⅲ.0时,方程无解,
③写出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二次函数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无实根
R

1、已知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
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追踪训练
1、设,且,求的取值范围.
2、已知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
3、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四、简单的线性规划
典型例题:求z=3x+5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y满足约束条件
解: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从图示可知,直线3x+5y=t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时,以经过点(-2,-1)的直线所对应的t最小,以经过点()的直线所对应的t最大.
所以zmin=3×(-2)+5×(-1)=-11.
zmax=3×+5×=14

五、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如果
2.基本不等式:如果a,b是正数,那么
我们称的算术平均数,称的几何平均数
(注意: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
不等式应用:
(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即若a,b∈R+,且a+b=M,M为定值,则ab≤,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简记为:和为定值积最大)
(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即若a,b∈R+,且ab=P,P为定值,则a+b≥2,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简记为:积为定值和最小)

典型例题:例1(1)若x0,求的最小值;(2)若x0,求的最大值.
[点拨]本题(1)x0和=36两个前提条件;(2)中x0,可以用-x0来转化.
解1)因为x0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即x=时,
有最小值为12.
(2)因为x0,所以-x0,由基本不等式得:
,
所以.
当且仅当即x=-时,取得最大-12.

例2将一块边长为的正方形铁皮,剪去四个角(四个全等的正方形),作成一个无盖的铁盒,要使其容积最大,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最大容积是多少?
解:设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则其容积为
当且仅当即时取“=”
即当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时,铁盒的容积为
【追踪训练】
3、已知函数,满足,,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4、解不等式:(1);(2)

6、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7、已知x、y满足不等式,求z=3x+y的最小值。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求证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若x0,y0,且,求xy的最小值
10、求(x5)的最小值.

延伸阅读

高二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3、情态与价值: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间单的表示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难点: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二)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以阅读与思考的方式了解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以观察的形式发现数列可能的通项公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尺等
(三)教学设想
1、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数、正方形数,提问:这些数有什么规律?与它所表示的图形的序号有什么关系?
2、(1)概括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辩析数列的概念:“1,2,3,4,5”与“5,4,3,2,1”是同一个数列吗?与“1,3,2,4,5”呢?给出首项与第n项的定义及数列的记法:{an}
(3)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递增数列与递减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表示方法
(1)函数y=7x+9与y=3x,当依次取1,2,3,…时,其函数值构成的数列各有什么特点?
(2)定义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可以看成数列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能确定这个数列的哪些方面的性质?
(4)用列表和图象等方法表示数列,数列的图象是一系列孤立的点。
4、例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1/2,1/3,-1/4;
(2)2,0,2,0.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前4项的特点,寻找规律写出通项公式。再思考: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的数列通项公式的形式唯一吗?举例说明。
5、例2、图2.1-5中的三角形称为希尔宾斯基(Sierpinski)三角形,在下图4个三角形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海口一中陆健青
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请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
通过多媒体展示希尔宾斯基(Sierpinski)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着色三角形的个数的变化,寻找规律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并用图象表示数列。体会数列的图象是一系列孤立的点。
1、问题:如果一个数列{an}的首项a1=1,从第二项起每一项等于它的前一想的前一项的2倍再加1,即an=2an-1+1(n∈N,n1),(※)
你能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三项吗?
像上述问题中给出数列的方法叫做递推法,(※)式称为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数列的一种表示方法。
2、例3设数列{an}满足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此题与例1的学习是互为相反的关系,也是为了引入下文的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简单的递推数列。
3、课堂练习:P361~5,课后作业:P38习题2.1A组1,2,4,6。
4、课堂小结:
(1)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2)了解用列表、图象、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方法表示数列;能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3)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四)评价设计
1、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法的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列概念与表示法的学习中,对所呈现的问题情境是否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数列中的项的规律特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能否类比函数的性质,正确理解数列的概念,正确使用通项公式、列表、图象等方法表示数列,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了解递推公式也是数列的一种表示方法。

高二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练习题1.1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习题1.1B组第2题

人教B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导学案


3.2均值不等式学案
【预习达标】
⒈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为;几何平均数为.
⒉均值不等式是。其中前者是,后者是.如何给出几何解释?
⒊在均值不等式中a、b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代数式,但都必须保证;另外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⒋试根据均值不等式写出下列变形形式,并注明所需条件)
(1)a2+b2()(2)()
(3)+()(4)x+(x0)
(5)x+(x0)(6)ab≤()

⒌在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必须注意a+b或ab是否为值,并且还需要注意等号是否成立.
6.⑴函数f(x)=x(2-x)的最大值是;此时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函数f(x)=2x(2-x)的最大值是;此时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函数f(x)=x(2-2x)的最大值是;此时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⑷函数f(x)=x(2+x)的最小值是;此时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解析】
例⒈已知a、b、c∈(0,+∞),且a+b+c=1,求证++≥9.

例⒉(1)已知x,求函数y=4x-2+的最大值.
(2)已知x0,y0,且=1,求x+y的最小值。
(3)已知a、b为常数,求函数y=(x-a)2+(x-b)2的最小值。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a2+12aB.│x+│≥2C.≤2D.sinx+最小值为4.
⒉以下各命题(1)x2+的最小值是1;(2)最小值是2;(3)若a0,b0,a+b=1则(a+)(b+)的最小值是4,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0B.1C.2D.3
⒊设a0,b0则不成立的不等式为()
A.+≥2B.a2+b2≥2ab
C.+≥a+bD.2+
⒋设a、bR+,若a+b=2,则的最小值等于()
A.1B.2C.3D.4
⒌已知ab0,下列不等式错误的是()
A.a2+b2≥2abB.C.D.
二.填空题:
⒍若a、b为正数且a+b=4,则ab的最大值是________.
⒎已知x1.5,则函数y=2x+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⒏已知a、b为常数且0x1,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⒐(1)设a=,b=,c=且x≠0,试判断a、b、c的大小。
(2)设cba,设判断与的大小。
⒑在△ABC中∠C=90°,AC=3,BC=4,一条直线分△ABC的面积为相等的两个部分,且夹在AB与BC之间的线段最短,求此线段长。

参考答案:
【预习达标】
1.;
2.≥;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圆中的相交弦定理的推论(略)。
3.a,b∈R+;a=b
4.⑴≥2ab(a,b∈R)⑵≥(a,b∈R+)⑶≥2(a、b同号)或≤-2(a、b异号)
⑷≥2⑸≤-2⑹≤()2(a,b∈R);
5.定。
6.⑴1,1;⑵2,1;⑶,;⑷-1,-1。
【典例解析】
例1.解析:原式=(++)(a+b+c)=3+()+()+()≥3+2+2+2=9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例⒉解析:
(1)∵x∴4x-50∴y=4x-2+=(4x-5)++3≤-2+3=1当且仅当4x-5=时即4x-5=-1,x=1时等号成立,∴当x=1时,取最大值是1
(2)解法一、原式=(x+y)()=+10≥6+10=16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又=1∴x=4,y=12时,取得最小值16。
解法二、由=1得(x-1)(y-9)=9为定值,又依题意可知x1,y9∴当且仅当x-1=y-9=3时即x=4,y=12时,取最小值16。
(3)解法一、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略)
解法二、∵≥(∴y=(x-a)2+(x-b)2=y=(x-a)2+(b-x)2≥2[]2=,当且仅当x-a=b-x即x=时,等号成立。∴当x=时取得最小值。
【双基达标】
一、1.B解析:A中当a=1时不成立;C需要分a、b同号还是异号D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sinx=2。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x+│=│x│+││≥2
2.C解析:(1)(2)正确,(3)不正确,实际上(a+)(b+)=(a+b)+2+()≥1+2+2=5,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3.D解析:A、B显然正确;C中+a≥2b,+b≥2a,∴+≥a+b;D中a=b=2时就不成立。
4.B解析:原式=()=(2+)≥2
5.C解析:C、D必然有一个是错误的,实际上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二、6.4解析:∵ab≤=4
7.7解析:y=2x+=y=(2x-3)++3≥7
8.解析:原式=()[x+(1-x)]=a2+b2++≥a2+b2+2ab=。
三、9.解析:(1)a=为算术平均数,b==为几何平均数,c==为平方平均数。∵x≠0∴∴cab。
(2)=≥
10.解析:设直线为EF,交BC于E,交AB于F,设BF=x,BE=y则S△BEF===3∴xy=10∴EF2=x2+y2-2xycosB=x2+y2-=4,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此时EF=2。

高二数学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数学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3.情态与价值: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三)教学设想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设点A与平面的距离为d,B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则d≤。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根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
分析:若杂志的定价为x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20
问题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
分析:假设截得500mm的钢管x根,截得600mm的钢管y根..
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
(1)解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能超过4000mm;
(2)截得600mm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钢管数量的3倍;
(3)解得两钟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
由以上不等关系,可得不等式组:
[练习]:第82页,第1、2题。
[知识拓展]
设问:等式性质中: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不等式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
从实数的基本性质出发,可以证明下列常用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2)
(3)
(4)
证明
例1讲解(第82页)
[练习]:第82页,第3题。
[思考]:利用以上基本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下列性质:
[小结]:1.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作业]:习题3.1(第83页):(A组)4、5;(B组)2.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826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